【深度调查】中美学前教育分别有啥特点?冲破东亚育儿遮羞布!
关注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最近国内两位明星父母的教育发言被讨论得沸沸扬扬,甚至有评论说“他俩简直冲破东亚育儿遮羞布”,刚好我们Think Academy最近对小娃开展了Play to Learn玩中学的体验官活动,这些国内的网络信息和小朋友们在美的实际表现让学姐陷入了对中美学前教育的思考🤔️
今天的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01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首先,中美对学前教育的定义是非常统一的:指的是针对3-6岁幼儿的早期教育,是儿童教育体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基础打得好,教育没烦恼!
国内有亲子班、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等年级区分,美国也有,常见的学前名词为Daycare、Preschool、Pre-K、K,关于美国0-6岁小娃的年级解读、学习内容,以及如何挑选学校,请在公众号“新手必看”板块参考学姐的另一篇文章“刚来美国?别怕!学姐手把手教你如何给咱家0-6岁的宝贝选学校!”,或将本文拉到最后,在这里就不详细介绍啦!
02
中国幼儿园VS美国幼儿园
01
学前教育普及率
02
上学时间
03
师生比
04
教育理念
05
老师的角色
06
家庭教育环境
03
在美家长采访分享
家长A
家长B
家长C
家长D
家长E
04
Play to Learn
所以说,中美学前教育最主要的差别是:中国幼儿园是在“教”中学,美国幼儿园是在“玩”中学。
刚好最近我们Think Academy刚好在开设Play to Learn体验官招募活动,第一个系列是小小商业家课程,4、5岁的小朋友们通过经营甜品店来培养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空间感,和精细运动。
不少家长表示被小朋友们的表现惊喜到了,在家文文静静的小姑娘竟然可以勇敢的为了自己的蛋糕跟陌生小朋友讨价还价和买卖交易,他们通过自己主导游戏进程和故事内容对人际合作和社会关系有了基本的认知。
(P.S.体验官活动仍在继续,感兴趣的家长们可以在文章最后添加JiaJia老师微信报名~)
其实Play to Learn并不算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只是近几年教育界将各种权威研究和玩中学的策略结合不断的产出新的教育方式。
同事去旁听了体验课,回来跟学姐交流说恨不得重返幼儿园,她觉得这种课程体验太有趣了,大人在旁边都是蠢蠢欲动的心理!一个真实梦幻的游戏环境、一个循循引导的故事环节、一个自由发挥的互动空间、一个自主决定的主线任务......原来竞争关系、价格博弈、人际关系、多人合作等等知识是可以被体验理解而不是被黑板教学的!看似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其实很好的锻炼了小朋友的社会情感能力、学习理解能力、语言沟通,和体能发展。
和她聊着聊着突然引发了学姐的思考:中国家长非常强调“管”,中国幼儿园更是强调“管理”一词,那么到底是管些什么呢?
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防止孩子从小养成不良行为、以标准化作为主导、增加了对于幼儿的学术要求等等。
虽然幼儿园时代已经离学姐远去了,但是本人依稀记得拼音、生字、数字这些内容都是在幼儿园进行教授的,小学一年级刚进校老师就在表扬会背唐诗三百首的小朋友,同学之间也会比较各自的词汇量。
作为半个“别人家的孩子”,学姐当年也没少被夸,有一说一,这的确对儿时阶段我的自信心树立和学习兴趣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这也导致学姐上到高中都在迷茫:我学习是为了什么?考高分就是为了来自别人的夸奖吗?我想做的到底是什么?
05
中国家长应该摒弃的学前教育理念
01
家长的期待 vs 孩子的个性
中国家长有很多的口头禅:
“今天听老师话了吗?”
“你太让爸爸妈妈失望了!”
“这个错了,不应该这么做。”
“确实不错,但还可以更好!”
“这是为你好!相信爸爸/妈妈,等你长大就懂了。”
......
学姐认为父母的期待要正确match自己孩子的个性!常说“三岁看老”,3-6岁正是小朋友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此时每个孩子的可塑性都是非常强劲且脆弱的,易形易变。对于父母而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完成塑形,而不是提前规定形状。这是一个慢慢寻找模样的旅程,而非填满形状的过程。
中国父母总是习惯性的提前给孩子定性和预期,毕竟大家儿时接受的都是强调规矩的集体主义教育。允许孩子“野蛮生长”的心态对中国家长来说确实挺有挑战的,但学姐觉得这也是为人父母应该修的功课,我们要对孩子合理期待的同时不断用欣赏的眼光看到孩子的变化,常觉惊喜。
02
学前教育的结果不能以学术思维衡量
在学姐看来,学前教育在孩子身上的展示是慢速的,因为这部分教育更多是习惯养成和性格培养,并不像学术教学可以快速短期看到表现。国内的教育理念大多是围绕“重智轻德”,而美国则是更看重“培养人”的观点。中国文化背景长大的家长 + 在美生活成长的孩子,这种组合其实非常有教育优势,因为两种文化并不冲突,只是考验家长如何找到平衡。
对于中国父母而言,老美纯放养型教育实在是难度较大,他们不太有规矩概念和阶段性教育目标的意识,所以我们可以在学前教育培养起孩子的学习能力并打下基本的学术基础,同时,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孩子的个性、兴趣、天赋,和语言开发。这既能帮助孩子平稳过渡到小学阶段,还能在点滴中培养孩子人格,享受过程也许比获取结果更加有意义。
03
弯道超车走捷径的思维也许并不可取
中国家长经常以一种过来人的眼光教孩子人生道理,不可否认,这是一种爱的表达,但学姐在这里想明确两点。
第一,同样的事情不同人经历的感受和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每一代人的条件和追求都是有所区别的。因为爱,父母吃的苦受的难自然不愿意孩子经历,但谁不是在挫折中得到的成长呢?这些蜕变是买不到、求不来、学校课堂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该遇的坎避不过也逃不掉,也许早些面对对孩子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只有亲身感受过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化成真实的人生经验,放手并允许试错也许才是真正的帮助孩子。
第二,“教”的心态不可取。我们可以跟孩子讲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的经历,但是不应该“交给”孩子做什么不用重蹈覆辙,不做什么就能走捷径。人生的价值在于体验,这正是美国教育中对个性发展的核心。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引导者的角色也许比管理者更佳重要。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明确什么是一定正确的事情,比如三观和道德,也要注意沟通的重要性,当产生观点冲突时,要多倾听和尊重。
04
孩子、家长、老师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宏观的教育平等性问题,中国传统教育中的等级观念比较明显,师生关系算不上平等。前面也提到了中国教育对老师的定义是“传道、授业、解惑”,是发号施令方,许多父母甚至也会一味的听从老师发言。然而,在美国教育中,它比较关注“人”的特点,孩子再小,与老师也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老师与父母对孩子来说都是引导方。
还有一个中国教育的特点——“领导”,明星父亲就提到了活动表演当天自己孩子在太阳底下晒着,领导们则是在阴凉处坐着。虽然我们强调要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但现实情况就是领导在大部分教育场所中都是占据主导地位,孩子的权利甚至老师的权利都很难体现。
在这里不多探讨这个社会问题,家长们自己心里肯定有数~
06
你该知道的学前教育体系类型
目前美国学前教育主要分为四大类型
学术型教育:属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系统化,注重学术课程学习,比如阅读和数学。 蒙氏教育:全称为“Montessori Education”,是由一位知名的意大利女性教育学家兼心理学家发展的教育方法,也是现在美国非常流行的教育类型。它主张让孩子在轻松和自由的环境下学习,重点培养孩子的个性和人格。蒙氏教育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在这里,教师的角色应该是观察者和引导者。 华德福教育:全称为“Waldorf Education”,是由一位著名的奥地利的教育学家兼哲学家提出的教育方法。这是一种提倡自然与人性化的教育模式,它鼓励孩子主动的参与活动而非正式的学术能力发展。在玩乐中学习可以说是华德福教育最核心的方式了,因为创造性的玩耍环境和持续性的想象力输出可以帮助孩子很好的发展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发展型教育:这是美国学前教育中非常普遍的一个类型,但也是咱们中国家长一般不太会选择的教育类型。它主要表现为重点培养孩子某一项能力发展,比如认知、社交、运动等等方面。它的特点是课堂以活动为主,根据孩子的个人能力,老师和孩子共同决定学习环境和内容。
目前中国学前教育主要分为六大体系
中国学前教育体系:它是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基础指导,集中指向于5大领域,分别是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和健康。 EYFS体系:全称为“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s”,这是来自英国的一个早期教育体系,它强调7大学习领域,分别是:个人、社会和情感的发展;交流和语言;身体素质发展;读写能力;数学;理解世界;表现艺术与设计。 IEYC体系:全称为“International Early Year Curriculum”,它是专门为2-5岁儿童设计的,主要包括4个学习目标:独立与社交、沟通、探索、健康。 瑞吉欧教育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是“关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身边事物的关系。教师此时扮演的是孩子的伙伴角色,非常鼓励合作的理念。 蒙氏教育 华德福教育
阿噗学姐说
很多中国家长即使在美国环境下也无法真正带娃做到“松弛感”的学前教育,大家骨子里都是很看重学术并且很有竞争意识,学姐发问:卷的到底是孩子还是家长呢?
很多时候家长们都会讨论到“失败的教育”,学姐一直认为这是几乎无意义的话题,因为大家该如何去定义教育的成功呢?是否考上哈佛?是否年薪百万?是否出人头地?是否拥有不可取代的社会地位?
“失败的教育”到底是做了不可原谅的违法犯罪伤害他人的行为,还仅仅是孩子的表现没有按照父母的预期发展?没有满足期待值?所谓的教育体系无法定义对一个孩子教育的成功或失败。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立的个体,家长们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家族文化的连接与传承,却也该时刻提醒自己孩子值得拥有自己的世界,我们给他们按上不同的翅膀,就要允许他们自由飞翔!
关于中美学前教育的两种风格,学姐只是觉得优点不必夸大,缺点不必根除,找到平衡更好。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句柏拉图的名言:Let early education be a sort of amusement; you will then be better able to find out the natural bent. 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
下期预告:你有孩子择校问题的困扰吗?
点击图片跳转阅读相关文章
想要讨论更多中美教育差异的话题吗?
请扫码添加阿噗学姐👇
其他问题 & 加入地区教育群,请联系Jia Jia老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