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冲奥作品,值得三刷!太细节,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电影2023-11-24 04:11德国,某所中学。近期,校内偷盗事件频发。几轮调查之后,校方仍一无所获,师生备受其扰。女教师诺瓦克,突然心生一计。这天,她故意把钱包留在办公区,用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代替监控,等待小偷上钩…不出所料,电脑拍下了小偷行窃的全过程。遗憾的是,只拍到了一只胳膊。不过,起码可以确定,小偷穿的是印着星星图案的白色上衣。诺瓦克在办公区扫视一圈,目光落在一位15年工龄的老教师库恩身上…诺瓦克难以置信:怎么可能是她?一开始,出于情面,诺瓦克私下找到库恩,想着只要对方能交还不义之财,保证以后不再犯,这事就算翻篇了。哪知库恩非但不承认,还理直气壮地轰走了诺瓦克。一气之下,诺瓦克向校长揭发了此事。证据摆在眼前,库恩却自始至终声称,没有偷拿过钱…审讯犯人一般的气氛,让库恩恼羞成怒,只能掏出钱包自证清白。钱包里连个硬币都没有,空空如也。很显然,库恩老师是被冤枉的…诺瓦克意识到,自己偷拍办公区的出发点虽说是好的,但本质上是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库恩的暴走,让局面愈发紧张。诺瓦克没想到,小小的偷盗事件竟会在校内掀起一场信任危机。面对非议,诺瓦克几近崩溃…以上情节出自德国电影《教师休息室》,豆瓣评分7.7,曾入选柏林电影节。此外,该片也将代表德国,角逐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的得主,正是德国选送的《西线无战事》。《教师休息室》的故事脉络并不复杂。一系列盗窃案悬而未决,学校一贯施行的“零容忍”政策不仅没起到作用,反而把校园舆论带偏了风向,导致风波愈演愈烈…焦躁不安的音乐配上女主角莉奥妮·贝尼希(《巴比伦柏林》《波斯语课》)的精彩演绎,成就了一部略带悬疑色彩的心理惊悚片,每场戏都散发着强烈的窒息感。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诺瓦克,是一名波兰移民,教育理念偏理想主义,经常与同事聊不到一起。学校的风波,正是因她而起…在她眼里,学校应对盗窃案的措施存在很大问题,比如让学生在花名册上圈出可疑之人;当众搜查学生的钱包。这样做起不到好的引导作用,同时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一定影响。于是诺瓦克私自录下了视频。被冤枉的库恩老师,不接电话,也不来学校上班,开始与校方对峙。库恩的儿子奥斯卡,正好是诺瓦克班上的学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奥斯卡对母亲经历的信任危机一无所知,只觉得母亲突然间变了一个人,少言寡语,情绪低落。而面对奥斯卡时,诺瓦克总会带着歉疚感,小心翼翼地倾听少年心事。某天晚上,班上正在召开家长会。一直失联的库恩,竟然出现了。当着一众家长的面,库恩把诺瓦克诽谤、侵犯隐私、毁坏声誉的行为,捅了出来…校内的风言风语越来越多,班上的同学也开始嘲笑奥斯卡。奥斯卡找到诺瓦克,想用自己攒的一袋硬币偿还诺瓦克被偷的钱,并要求诺瓦克公开道歉,还母亲清白。被拒绝后,奥斯卡的做法变得极端。一向品学兼优的他,煽动全班罢课,殴打同学和诺瓦克,入室抢电脑…学校对奥斯卡的惩罚是:停课10天,转班或转学。但诺瓦克却极力反对。在诺瓦克看来,奥斯卡不过是在保护母亲,惩罚奥斯卡不是负责任的做法。所谓民主的解决方案,本质上是让孩子为校方的草率鲁莽买单。诺瓦克甚至不肯承认,奥斯卡打过她。“蝴蝶效应”还在继续…学校的杂志社对诺瓦克进行了一次采访。看似不疼不痒的问题,实则指向性明显。孩子们答应诺瓦克,印刷成册前会将采访稿发给她确认,实际却没有履行承诺。文章指责学校的“零容忍”政策是“伪民主”,怀疑老师们存在种族主义,反对诺瓦克的偷拍行为…这些话题,本不应该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谈论的,但也是合理的,部分客观存在的。事情越闹越大,有老师站出来质疑诺瓦克的忍让,是讨好学生,目的是把所有老师拉下水。诺瓦克在坚持与自责之间反复拉扯,濒临崩溃边缘…当观众期待着问题解决、矛盾消除,影片却在一个荒诞的场景中戛然而止——奥斯卡以赖在教室的方式,表达无声的抗议,两名警察扛着座椅,把奥斯卡带离了学校。最讽刺的是,从头到尾,诺瓦克是唯一一个用恰当的方式积极解决问题的人,却成为体制围墙内的“罪魁祸首”。表面来看,影片讲述了一场教育风波。但如果把学校看作社会的微缩模型,影片将会有很大的解读空间。这样的闹剧,现实世界中并不少见…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点亮“”,现实或许比电影更魔幻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