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风风去浪来 | 张献民电影工作坊
㊟工作照
“电影风是敞开的呼吸,兼容台风和微风,有时风中还有一道闪电,巨响在脑中回荡,影像透过层层观看滤镜在眼前模糊为白噪音,再层层剥去还原为影像之前的文字。”
顺 风 逆 风
文/张献民
电影风2023年底在帝都东城胡同
都市传奇
大约十年前,短片拍得再好,也不可能在几年内得到拍长片的机会。我记得有几位非常遗憾。不过后来一个做了剪辑师、另一个成立了一个编剧工作室做网剧、还有的跑到挪威或英国呆着、有时回豆瓣逛逛、实践母语的短句。
短片的创作者能够较快投入长片的创作,与坏猴子、天画画天等公司、first等影展的崛起相关,但也有赖于电影产业整体的良好局面,此局面由90年代末的WTO谈判定调。
无论观众或影评人们是否喜欢、能否看得到,有了仇晟(《高芙镇》)郑陆心源(《在死海醒来》)毕赣(《金刚经》)蔡杰(《归省》)胡杨轶(《神喻》)李冉(《卢西亚》)刘斯逸(《Cadence》)魏书钧(《延边少年》)文牧野(《Battle》)孔大山(《法制未来时》)菅浩栋(《模样》)等一大批新创作者。
另一些人从纪录片中成长起来,如顾晓刚、滕宇涵、阿烂等。这些位比较接近从独立电影中成长起来的大哥大姐们。至于我,是个老大爷。
㊟采访瓦尔达
这些青年才俊,在产业资源整体、观众的吸纳能力不可能膨胀太快的前提下,抢夺了部分前辈电影创作者的社会存在感,瓜分了有限的蛋糕,也可能提前给自己挖了坑:第二个长片怎么办?一直赔钱怎么办?“一片主义”,就是拍了一个片、人就不知道去哪里了。
目前电影产业的状况挺难描述,可能叫“滞胀”,影响到通过拍摄短片希望进军长片的创作者,机会比以前少了,但每年仍有部分现象/情况出现。
短片拍好了、就可以拍长片,在阶层普遍固化的当今,好似一个都市传奇。难说是否一个怪胎,但也总不能无视。
流浪教学
固化的教学以前人的教导为主,进化为现在的教师写作的教材,再进化为教师的现场。之后,它如同语词或性别,进入漂移态。
漂移态不一定是个舒服的状态,很多人还在求固化。漂移态还是一个比较进取的姿态,要求目光朝向自己周边、朝向不认识的人群、朝向其它语言、朝向新的媒介。
我把学院式的教学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在理想中它是毕生有效的。流浪式的教学就是层累式的、动态的、相互否定的、可能只适用于未来的一两年。
另一角度来看,相比与B站等长视频、或音视频课程,线下的方式还比较厚重、笨重、慎重,它要求听讲者以走出家门、放下手机的方式、聚拢自己的注意力,所以违反目前多数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在绵延的状态中挖出一段特别的、短暂的经历。
这只是我对流浪教学的解释,或者学术点说,这叫“自我合理化”。
㊟夏季电影风第二季制片课
风来浪去
“夏季电影风”在2017年创办,经历了起步、疫情+线上、目前的走出北京延伸到几个城市。它在今年年底回到北京,提供一套短期教程。
明年的规划主要是在北京之外的工作坊,分不同的电影专业。
风来风去,浪进浪退,在人生的迷你循环中寻求一点新意。
独来独往、成群结队,随风而去、逆流而上,在AI大神降临之前谋取一点人性的别致。
张献民
2023年11月18日于北京海淀
㊟平面设计:马多罗
2023年12月01/02/03/06日,
电影风一直在北京吹。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电影学者、策展人张献民,邀请选片人王垚、制片人杨城、导演郭柯、史杰鹏一起,带来四天的专业电影课程。
本次电影风工作坊详细课程及安排如下👇
“电影风” 2023北京站
主讲人
张献民 / 王垚 / 郭柯 / 史杰鹏
时 间
12月01/0/03/06日
地 点
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头条67号
(凹凸当代艺术空间)
票 价
单场票 109-159/人
单日票 409/人
三日通票 1199/人
四日通票1588/人
*本次工作坊单场限额 80 人;扫码获取门票价格
#扫码报名
*购买成功后,添加微信13100710762发送购票截图,
或进2023北京电影风微信群
#扫码进群
“电影风” 主讲人介绍
▼
张献民
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近年监制或指导电影《好友》《之子于归》《塔洛》《照相师》《东北虎》《云霄之上》等。曾任亚太电影奖、亚洲纪录片基金等评委。在巴西、意大利、韩国和奥地利等国组织展映中国独立制作的电影,致力于推广中国艺术电影。
王垚
硕士就读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专业;博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电影艺术创作理论专业。布加勒斯特“伊昂·卢卡·卡拉迦列”国家戏剧与电影学院(UNATC)访问学者。2015年10月起在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工作,担任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电影史研究,近年感兴趣的领域为电影节研究、东欧及前苏联国家电影、电影交流史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译文及访谈60余篇。著作有《全球电影时代的小国电影》《罗马尼亚电影新浪潮》等。王垚是费比西国际影评人联盟(FIPRESCI)成员,亚太电影促进会(NETPAC)执委,同时也是中国世界电影学会、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及北京电影家协会会员。
郭柯
郭柯,导演,四川成都人。
1998年开始参与电影拍摄;共参与50部影片制作拍摄。
纪录片《三十二》(2014年上线)《二十二》(2017年上映)《来日可期》(2023上线)。
故事片《来日皆方长》(2024年上映)。
杨城
制片人。本科毕业于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制片人,也曾从事过电影记者及当代艺术领域的工作,曾管理过多家独立制片公司,曾担任平遥国际影展等多个电影节或创投会评委。2018年曾被《银幕》杂志(ScreenDaily)评为全球50位“新星制片人”之一。
参与的影片主要有:《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2012)《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2012)《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2014)《我的青春期》(2015)《大世界》(2018)《空山异客》(2017)《艺术学院1994》(2023)等。这些影片多次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马奖等重要的业内活动并获得多个重要奖项。
史杰鹏
美国西北大学广播电视电影系教授,哈佛大学博士,感官人类学实验室代表性导演,2017年古根海姆奖金获得者,2023年西湖纪录片大会国际竞赛单元终评委。代表作《人民公园》《玉门》《外来零件》《铁道》等曾在柏林电影节、洛迦诺电影节、纽约电影节、鹿特丹电影节、伦敦电影节等重要国际电影节上入围、获奖,并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并被永久收藏。
2023北京电影风期待你的到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