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提高思考效率的 7 条启示

提高思考效率的 7 条启示

公众号新闻

今天介绍的内容来自于《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这本书是认知科学家威廉厄姆 (Daniel T. Willingham)所写,颠覆了关于学习的常识。原本是写给中小学教师的,但对成人自学也有很大的启发。

01 所谓理解,是能在记忆中搜索到

当我们觉得没听懂的时候,其实是因为记忆搜索失败了。

例如,你听一个路人说,现在的房价形势真是不皦不昧啊(当然可能没有人真的会这么说...)。或者听到北方朋友问:“为什么南方的蟑螂会飞?”你都会去记忆里搜索信息。

你会搜索“不皦不昧”的含义,以及南方蟑螂会飞的原因。如果你搜索不到,就会想:我不明白。

除了搜索信息,我们还会搜索关联。例如,假如你的朋友说:“外卖点了一个小时了还不送来。我手机呢?”这两句话之间的关联很明显:你的朋友可能想在手机上确认下外卖的进度。

但如果他说:“外卖点了一个小时了还不送来。南方的蟑螂会飞。”你会在记忆里搜索外卖和蟑螂的关联,搜索失败了,便意识到自己没听懂。

但也有一些时候,你没有完全听懂,却以为自己听懂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例如书上的例子。假如一位历史老师说:“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都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上映的。这些电影是为了让人们放松心情,忘记烦恼。”学生会觉得自己明白了两个句子的关联,都是讲秀兰·邓波儿的电影嘛。

但如果老师在几天前讲过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他会认为,学生能明白秀兰·邓波儿的电影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们在经济困难时期给人们带去了慰藉。

所以,你为两个观点建立了联系,以为自己理解了,但老师希望你建立的是另一种联系。

如果我们能时时关注联系是否正确,就更容易吸收知识。

图片来自 Pexels

02 提高思考效率,需降低工作记忆
来试着做一下这道题:

这里有三根棍子。最左边的棍子有三个大小不一的圆环。现在需要将三个圆环都移动到最右边的棍子上。但是有两条规则:
  • 一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环
  • 较大的圆环不能放在较小的圆环之上
花一点时间你也许就能解答出这个问题,但这道题真正的目的是体会工作记忆被充斥的感觉。

你首先从环境中获取信息——规则和游戏界面的样子,然后想象移动圆环来达到目的。在工作记忆里你要记很多内容:几个圆环的位置、移动后的位置、哪些移动是符合规则的。
工作记忆一旦被占满,思考就会困难。我自己深有体会。

看了这本书后,我觉得书中提到的“目标-冲突-结果”框架(下文详述)很适合干货文写作,适合用来介绍新的概念,就想多多练习。

我想每天都练习一个概念的拆解,把它放在碎片时间来练习。于是,我就在往返公司的公交车上练习。
但是每次练习都很容易走神。这个概念的冲突是什么?想着想着可能就走神了。我想我做的这个练习非常重要,就强迫自己集中精神再来。

几次之后,我意识到在公交车上无法完成,于是想着那就找一个坐在电脑前的时间再来练习吧。但我内心其实很不愿意,因为不想占用宝贵的整段时间。
图片来自 Pixabay
这天,当我坐在电脑前,写下第1个概念,写下它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冲突是什么的时候,突然明白了,这个事情为什么在公交车上完不成。

新的概念、解决方案、冲突等等,每一个点对我而言都是工作记忆。不写下来,工作记忆就太满了。

这件事给了我两点启示,第一当然是要降低工作记忆的负荷。第二,有的时候你根本意识不到是工作记忆的问题,你会归因于自己注意力不集中、信念不够强,或者你尝试的降低难度的方法占用了你的优质资源(如大段的时间)。

所以当你觉得有些事情困难,或是思考效率不佳的时候,不妨来看看,是不是工作记忆的负荷太重了。
03 思考取决于 4 个步骤
上文的 3 个木棍和圆环的问题体现了工作记忆的作用,此外,思考还有长期记忆参与。
试着心算18X7。相信你的心算过程类似下面这些步骤:

1. 用8乘以7
2. 从长期记忆中获得8X7=56这个事实
3. 记住6是答案的一部分,将5带到十位上
4. 用7乘以1
5. 从长期记忆中获得7X1=7这个事实
6. 将5和7相加
7. 从长期记忆中获得5+7=12这个事实
8. 记下12,后面加上6
9. 答案是126

这其中,第 3 步的“记住6”,第 8 步的“记住12”,是在“工作记忆”中的内容。其他步骤或者是从长时记忆中调取“事实性知识”(如257),或者是调取“程序性知识”(如146)。
从这个角度说,思考效率取决于4个步骤:
  • 是否能获取环境中的信息
  • 工作记忆的空间大小
  • 长期记忆中是否有足够的事实及程序性知识
  • 是否能够调取长期记忆中的事实及程序性知识
04 初学者看到表层结构,专家看到深层结构

有一个实验比较了国际象棋高手和初学者。被试者用很短的时间看一盘象棋,之后他们需要把棋面摆出来。

研究人员观察到初学者是根据位置分块的。他们可能从棋盘的一个角落开始摆,先放 4、5 个棋子,回忆一下它们的位置,再放下一批。

专家则不同,他们是根据功能分块的。
也就是说棋子之所以归于同一个区域不是因为它们靠得近,而是因为一个棋子对另一个棋子有威胁,或者一个棋子在支持另一个棋子防守。
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常常停留在表层结构。而一个拥有深层知识的人对学科知道得更多,知识点之间也连接得更加充分。TA 不仅了解每一个部分,还看得到全景。
TA 能将知识应用到很多不同的环境中,用不同的方式谈论。TA 能想象如果某一部分改变,整个系统会如何变化等等。
一个对骑士派诗歌了解透彻的学生可以在其他文学作品,比如中国古代诗歌中发现骑士派理想的影子,即使这两种形式从表面上看大相径庭。
此外,他还可以考虑假设性问题,比如“如果英国当时的政治面貌发生变化,骑士派诗歌会怎样?” 

们的知识点之间像机器的零件一样连接得非常紧密,这样的假设性问题就如同换掉了其中一个部分,拥有深层知识的学生能够想象机器在更换这个零件后是如何工作的。
有的时候,我们掌握了一些知识,会自认为理解了。但实际只停留在表层而不自知。
这段对深层知识的描述还挺有意思的,可以用来自我评估,看看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是否是深层的。

05 一个人看上去在进行逻辑思考,其实大多数时间是在进行记忆检索

而这通常是很有效的。

在国际象棋比赛中,选手首先对整盘棋迅速做出判断,决定哪一部分是最需要立刻做出反应的,以及自己和对方的弱点等,然后走棋。
这一过程依赖于棋手对相似棋盘布局的记忆,而这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可能就是几秒钟,因为这是个记忆检索过程。

这一步大大地缩小了棋手可能落子的范围。在这之后,棋手才开始相对较慢的思考过程:从几种备选方案中选择。
心理学家估计顶级象棋选手可能在长期记忆中拥有五万局棋局记忆。

这是前文所讲到的长期记忆的作用。
图片来自 Pixabay
思维方式也是如此。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训练有素的批判性思维者,其实并不需要去特别训练什么高深的思维方式,而只需要练习一些基础技能练到可以肌肉记忆为止。像开车时“自动驾驶”一样,只需要记忆接管。
06 你思考什么,就记住什么
我们怎样才能记得更牢?

多花点精力?只要我愿意记,多花精力就能记住了。或者重复?如果一段内容我反复看到,是否更能记住?又或者情感唤起?如果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很痛苦或者特开心,是不是更能记住?这些基本都没什么用。

真相是,你思考什么,就记住什么。

假设你在教室看到一个学生,他站在一个打开的柜子前自言自语。你听不到他在说什么,但能从语气感觉到他很生气。
图片来自 Pixabay
有几件事你可以注意:这个学生的声音、长相,或者这件事的意义——他为什么生气,你是不是应该和他谈谈等等。

第二天对于这件事的记忆取决于你注意了哪些方面。如果你注意了学生的声音,第二天你可能记得声音而不是长相;如果你注意了长相,你可能不记得声音而只是长相。

书中还有另一个例子。一位老师设计了一个教案:带领四年级学生在“地下通道”里做饼干,因为这是当时黑人逃亡奴隶的主要食物。
这位老师请教作者对教案的看法,作者回复说:学生可能花四十秒的时间思考饼干和“地下通道”的关系,花四十分钟称量面粉,搅拌起酥油等。
记忆,就是烟花过后,留下的那些。一层一层,就这样慢慢地覆盖在你的大脑皮质上。有努力燃烧过,怎能留下痕迹?同样,记忆也是如此。没有反复提取过、没有刻意练习过,怎能记住?  ——阳志平博客
07 “目标-冲突-结果”框架更有利于理解

由于这本书是写给教师的,在回答上一个如何让学生更容易记住的问题上,针对“你思考什么,就记住什么”,作者提到了一个“目标-冲突-结果”的框架。

这个框架对于我的写作来说,启发也是很大的。

我写“干货”类文章,经常需要介绍一些概念或理论,也常常被人吐槽写得太深奥了,看不懂。以前我会花比较多的功夫去找一些更贴近生活的例子,但作者给了我新的思路。

例如书中的一个例子,假如你要教学生 20 世纪初的几种原子模型理论,你怎么介绍?

要按原来,我肯定这么写:一开始就告诉你原子理论模型是什么。但是会去想怎样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出来,怎样去举一些简单的贴近生活的例子。

但是作者指出,你不能直接告诉他“这个理论是什么”。而是要把这个理论当成一种答案。
然后去思考:问题是什么?让学生解答出了问题,他们自然得到了答案。

这个知识点教授的目标是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冲突是什么呢?冲突可以是不同实验结果的互相矛盾。
那么你可以介绍每个新的理论是如何解决之前的问题,又带来了什么新的问题。如此再去引出“答案”。

有一次我们全家看电视,让我对这个结构的效果又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当时我陪爸妈看红色剧《井冈山》,这时我妈有事去了厨房。

电视放了这样一个场景:毛泽东被排挤去了一个偏远的地方,陈毅想要请回毛泽东。他在半路上,碰到了朱德。朱德说,你不用去了,我刚刚去过,他不肯来。
陈毅问:为什么不来呢?朱德:毛泽东说只要党内的陈毅主义不打倒,我是不会回去的。陈毅苦笑说:那我就更得去了呀。

这个场景我跟我爸都乐了。我妈听到动静,就兴冲冲地跑出来问:放的什么呀?这时我爸说:啊,就是毛泽东不肯回去。我妈:就这?
我爸直接讲了结果、答案。而电视剧的呈现形式是目标-冲突-结果的故事结构。两者的差别一目了然。

以上是关于思考的 7 点启示。本书的作者真是太会科普了,行文通俗易懂,非常好读,推荐哦!

P.s. 第1点启示的内容其实主要来自作者的新书《大脑想要这样学》,但在本书中也有提及

源 | Taraaa(ID:Tarasayhi)

作者 | Taraaa;编辑 | 呼呼大睡

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求职干货|日常工作中有效提高效率的7个好习惯【外汇商品】日本央行退出负利率的预期提前——全球宏观与汇率焦点2023年(第36期)PG&E 电费涨幅是湾区通胀率的三倍如何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又能多睡一会儿?合成生命的里程碑!科学家首次改造了真核生物超过50%的基因组;数学家发现提高体外受精成功率的方法 | 环球科学要闻余永定:关于全球供应链效率和安全问题的一些思考国内首条!效率提高6%Advanced Science:提高无MA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和稳定性【宏观市场】存款利率的两个倒挂与政策应对性生活在这个频率的男女,免疫力更好!国内首次应用!效率提高三倍以上彭博终端有妙招(实操视频) | OVDV <GO>: 实时把握外汇期权波动率的脉搏未央播报 | 统计局正完善青年失业率的统计方法和统计口径 OpenAI暂停新的ChatGPT Plus注册关于十年美债利率的定价方程和数学的意义WACV 2024 | SAFA:高效时空视频超分辨率的尺度自适应特征聚合移民局推出在线新工具!提高绿卡申请流程速度和效率!美国公民护照办理时间恢复正常,效率将继续提高万万没想到,是广西找到了拯救生育率的终极路子!?6015 血壮山河之随枣会战 南昌之战 8飞机拔河特别策划 | 新国大傅强教授:长期利率的迷思与全球化的悖论精华总结程序员提高效率的 10 个方法五种资源类别,如何提高大语言模型的资源效率,超详细综述来了一系列增加刷到AmEx隐身大offer概率的特殊链接研究揭秘:为什么上班摸鱼反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来加入星球,别错过高胜率的机会技术源自诺奖,吸金超7亿美元,成立2年的初创面临裁员以「提高效率」美国最易转学的11所美国大学,转学录取率竟有新生录取率的3倍?!宋义平×郭兆凡|好提问胜过好老师,如何提高学习与思考能力?铭记历史启示 弘扬伟大精神 纪录片《伟大的胜利:抗美援朝启示录》开播黑鹰博物馆Blackhawk museum (中)無聊的假日里彭博推出前台定价解决方案,提高固定收益交易效率今日直播丨一诺对话周轶君:如何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戏说旧诗词。 歪侃豪放派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