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周报丨孤独成为紧迫的健康威胁;气候变化新闻的受众
打破孤独的泡泡
11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孤独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同时成立一个新的社会联系委员会(CSC),以解决这一“紧迫的健康威胁”。该委员会的主要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孤独是全球公共卫生优先事项”这一认知得到广泛承认,并提供资源支持以形成解决方案,继而在全球推广。
《柳叶刀》杂志7月的社论指出:孤独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关注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社会联系不足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传染病、认知功能受损、抑郁和焦虑的风险增加有关。卫生界应当增加人们对孤独的了解,帮助减少对孤独的污名化。近期,美国医务总监(The US Surgeon General)称孤独是与吸烟同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对躯体健康的危害相当于每天吸15支烟。
有相关研究者提出,机构可以考虑采用公共卫生的方法来解决孤独问题。然而,由于孤独的定义及其产生影响的方式具有模糊性,这使得解决孤独问题的工作变得极为困难。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孤独是一种因缺乏有意义的联系而产生的负面体验,但公共卫生界难以就孤独的定义达成共识。孤独并不等同于孤单(alone)。它并非一种二元对立的状态,孤独感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习俗的影响。这种主观性带来了根本性的挑战。如何对一种主观感受进行标准化测量?对该问题的模糊定义和缺少高质量的相关研究,导致研究者难以提出潜在的解决方案。
对此,《柳叶刀》杂志提出:也许我们需要将孤独看作一种社会与我们周围世界构建方式的产物,即Xiaoqi Feng和Thomas Astell-Burt所说的“孤独环境”(lonelygenic environments)。 周围的物理环境由城市规划决定,若不能促进互动和参与,就会阻碍社会联系。远程工作已经愈发普遍,让人更难与同事建立有意义的联系。使用社交媒体,曾一度承诺可将人们聚集在一起,但现在却与社交孤立的增加相关。财政紧缩、贫困、种族主义和仇外心理造成了不平等和排斥感。以集体主义和归属感为代价的个人主义社会趋势增加了孤独的风险。需要关注的是,理解这些根本原因如何助长孤独感,以及如何更好地改变或消除它们——例如,优先建设绿地可以促进社区发展并改善心理健康。
针对塑造一个更为”友好、亲切的环境”的提议,瑞典北部城市吕勒奥发起了“打招呼”活动,鼓励性格内向的居民们见面时彼此交谈。据法新社报道,在一段发布于社交媒体的视频中,吕勒奥居民欣然回应向他们打招呼的路人。这段视频还附言:“与邻居打招呼是一件小事,但研究表明,这有助于建立社会纽带,并对健康、安全和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
“打招呼”活动的策划者、政府工作人员奥莎·科斯基说,自10月31日起,上面这句话张贴在吕勒奥的公交车和建筑物等地方,“打招呼”活动将持续四周。科斯基表示:“(有些)瑞典人可能有点内向……我们需要彼此联系,而这是建立关系的一种方式。这里与西班牙恰恰相反,在西班牙,人们经常在户外活动,与人交谈,坐在长椅上,在户外共同生活。”科斯基说,调查显示,相比其他年龄段,16岁至29岁的人孤独感更强。她希望“打招呼”活动能加强社会联系,促使人们更多地相互问候。
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研究健康、福利和幸福的教授迈克尔·达伦(Michael Dahlen)说,虽然孤独(尤其是年轻人的孤独)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但考虑到瑞典漆黑、漫长又寒冷的冬天,导致人们尤为重视该问题。
事实上,一些当地居民表示:塑造友善的城市氛围的关键,是鼓励人们迈出第一步。23年前从美国搬到吕勒奥的Mee Young Yim表示,在她刚搬到这个城市时,就经历了文化冲击,因为她习惯了在美国每个人都打招呼。“但在这里,尤其是老人,你打招呼,他们一开始只是看着我。但它也改变了很多,因为我们有更多的来自国外的人。”Yim表示,这座城市的人“大多很友好”,虽然“每个人都有点矜持,但如果你开口,人们就会帮助你。”
另一方面,此前新冠病毒的流行也加剧了当地人的疏离感。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评论员们开玩笑说,对许多瑞典人来说,保持社交距离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正如记者兼作家丽莎·比约瓦尔德(Lisa Bjurwald)所说,瑞典人“喜欢保持相当大的社交距离……长期以来,这条规则一直适用于瑞典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逛超市到在公交车站,即便在下雨天也不例外。”
25岁的学生赛义德·莫森·哈什米(Seyed Mohsen Hashemi)住在吕勒奥附近的卡利克斯村,他说,“在新冠暴发之前,有些人会互相打招呼。但在新冠暴发之后,人们变得更加害怕与陌生人接触。”哈什米表示,当人们彼此打招呼的次数减少时,他们就会变得“更加孤立”,他们与人的接触就会减少,有时“打一声招呼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天。”
当然,许多当地居民承认,文化传统的影响很难轻易消除。瑞典人在人际交往方面较为“慢热”,需要很长的时间去认识和熟悉其他人,然后慢慢对彼此展现出更为友好和开放的一面。但当地人也对这项运动表示欢迎,33岁的插画家Ronja Melin表示:“我们在很大程度上生活在自己的泡泡(bubble)里,因此注意到他人的存在尤为重要。”
经历洪水过后的巴西亚马逊州。图源来自:路透社/布鲁诺·凯利(Bruno Kelly)
2023年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给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带来的多方面影响和挑战。
11月30日,各国领导人将汇聚阿联酋迪拜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会议期间,各方将进行《巴黎协定》以来的首次全球盘点。人们寄希望于这次会议能向国际社会发出聚焦行动与合作的积极信号,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这份新报告扩展了该机构在2022年发表的研究,在2023年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不同国家样本中的个人如何消费气候变化新闻、他们对不同气候信息来源的看法,以及气候新闻的使用与他们对相关气候问题的看法之间的交集。采样国家包括巴西、法国、德国、印度、日本、巴基斯坦、英国和美国这八个国家。该报告的主要目标是捕捉人们的气候变化新闻消费模式的逐年变化。此外,它还引入了与气候正义问题和问题解决导向的新闻业的作用等相关的新发现。
为了确保跨年度调查的一致性和可比性,调查团队在八个国家开展了与2022年相同的调查。为了解全球各地区在气候变化新闻方面的差异,调查对两类国家进行了比较:一类是属于全球北方的法国、德国、日本、英国和美国,另一类是全球南方的巴西、印度和巴基斯坦。前者的新闻消费模式有据可查,而后者的实证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研究不足,尽管这些地区人口众多,面临着更大的气候相关风险(Eckstein等,2021年;世界银行集团,2021年)。
报告提醒读者注意的是,调查主要依靠在线数据收集方法。因此,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数据由于互联网访问受限而存在固有的局限性,这一点在方法论部分进行了讨论,在此不再赘述。同时,这些调查结果充其量只能代表这些国家的在线英语人口(尽管巴基斯坦的受访者可以选择用乌尔都语完成调查,但大多数人选择了英语版本)。
调查得到的主要结论是:
——在这八个国家中的大多数国家,气候变化新闻的使用率略有上升,平均略高于一半(55%)的人在上周使用过气候变化新闻。
——对气候新闻的回避率和对新闻媒体气候信息的信任度基本保持稳定,但在英国、美国和巴基斯坦,回避率略有下降;在英国和德国,信任度也略有下降。
——在这八个国家中,科学家仍然是最受信任的气候变化新闻和信息来源,平均73%的受访者信任科学家,与其他信息来源相比,受访者更经常看到新闻媒体将科学家作为信息来源。
——超过四分之三(8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担心有关气候变化的错误信息,这与2022年的数据一致。
——受访者再次认为,电视和网络(包括社交媒体和聊天app)是他们看到最多与气候有关的错误信息的地方。这八个国家的政客、政党和政府经常被受访者提及为虚假和误导信息的来源。
——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新闻媒体在影响气候变化决策、大型企业行动、政府政策和公众态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巴西、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受访者尤其坚信这一点。
——受访者对本国人民将在多长时间内面临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的看法,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国家都有相当大比例的受访者认为至少在几十年后才会出现这种后果。然而,每周都阅读气候变化新闻的人更倾向于认为人们现在就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在气候变化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方面,各国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三个全球南方国家(巴西、印度、巴基斯坦)的受访者普遍认为气候变化的影响比全球北方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大(50%或更多)。
——略高于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气候变化对贫困人口(53%)和贫困国家(52%)的影响更大,但在法国、英国和美国,党派之间对此有相当大的分歧,政治倾向右翼的受访者不太可能同意这一观点。
——人们更倾向于认为较富裕的国家和污染较严重的国家应为减少气候变化承担更大的责任,每周气候变化新闻的用户也更倾向于持这种观点。
——在英国、美国、德国和法国,人们对新闻媒体是否公平报道直接行动气候抗议(如封锁道路、破坏体育赛事)的意见基本持平。但在德国、英国和美国,人们对抗议活动的看法因支持或反对而异。
——在该调查中,人们对各种类型的气候报道表示了高度兴趣,包括讨论最新发展的新闻、正面新闻和介绍解决方案的报道。对于他们最感兴趣的解决方案新闻类型,人们并没有明确的偏好。总体而言,人们的观点保持一致,这表明人们对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气候新闻报道的思考程度有限。然而颇可玩味的是,与“调查不法行为或滥用权力的新闻”(70%)相比,八个国家的受访者对“提出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新闻”感兴趣的比例略高(78%)。
总之,该报告强调了气候变化新闻消费与知情的公共意见之间的积极联系,重申了新闻媒体在塑造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态度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对从事气候传播的人士而言,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有国家的受访人都对在报道中纳入解决方案的气候变化新闻有相对较高的兴趣。
同时,年龄和政治派别继续被证明具有影响力,因为年龄较大的群体由于其经常性的新闻消费习惯,以及具有左翼政治倾向的群体更有可能经常接触到气候变化新闻。与去年类似,这一发现表明新闻媒体仍在努力向年轻一代进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