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持久繁荣靠创新,不是靠掠夺
《狂人还是圣人?阿根廷地覆天翻》,很多网友的留言,令人哭笑不得。
夏虫不足以语冰,主要是认知体系太陈旧,脑子里满满的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等一战后盛行的那套解释框架和政治话语。
一个约定俗成的错误,很多人至今还奉为圭臬: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是建立在战争、掠夺和殖民主义之上的;落后国家之所以落后,是因为他们沦为殖民地被掠夺了,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压迫才是贫困的根源。
进而认为:只要发展,都必须有原始积累;凡是原始积累,都必然血腥;靠战争和掠夺才能发家致富(唯有中国除外)。如此形成了一套貌似自洽的“社达”发展观。
Pink自媒体基本吹的都是该腔调,稍微读点历史学和经济学都知道,这纯粹是瞎几巴扯淡!
很简单,外部掠夺只能富一次,如果没有财富增长的内生机制,长期看依然会陷入贫困泥沼。天上掉馅饼,地下发现矿,结果都一样,社会制度不现代化,任何好运都改变不了国运。
这就像一个穷人,偶然中了彩票头奖,一夜暴富,但过几年又变回穷人了。能长期致富,改变命运,本质上靠的是一个人的认知、性格、生活和工作习惯等内在素质。
以万众瞩目的阿以冲突为例。以色列有啥条件,可以说起步的环境全球最差,没有之一。建国之初,真的是一穷二白,不毛之地,国土大部分是内盖夫荒漠;周边强敌环伺,刀悬在头上,随时可能被屠灭。结果事在人为,这么多年下来,它顶着地缘政治压力,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和风投最活跃的热土。以色列创造了一个经济腾飞的中东奇迹,成绩单比“亚洲四小龙”还靓丽,现在人均GDP五万美金以上,科技发达,产业强大,经济繁荣,法治昌明,是不折不扣的发达国家。
反观阿拉伯世界,大多数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其中不乏土豪国,家里有矿,地下有油,但天文数字的石油收入,只是肥了国内极少数王室贵族,他们穷奢极欲,富可敌国,垄断几乎所有高级公职,而大部分阿拉伯底层平民很少分享到资源红利。除了躺着吃石油,阿拉伯国家就没有正经发展出什么现代产业体系,科技贡献基本为零,政治结构很多还沿袭中世纪的封建酋长国。
南北美洲更是对比鲜明。美国曾经也是殖民地,北美独立战争之后,南美不久也爆发独立战争,各殖民地摆脱宗主国相继建国。南北美洲,其实两者起步的时间差不多,而南美的气候、地理、自然资源等条件,比北美大陆优越得多,堪称富饶之地。
在发展初期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北美都比南美贫穷、艰难,讨生活更不易。当时欧洲穷人移民到美洲,往往面临两个选择:你们是到纽约,还是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号称“南美洲小巴黎”,曾是不逊色于纽约的大都会。
事实上,美国的经济增长并不快,但具有可怕的持续性,社会资本能够积累和传承,日积月累,日拱一卒,二百年来呈现出一条斜向上的稳定曲线;南美诸国则是大起大落,发展曲线像过山车,不断归零重启,恶性循环,原地踏步。
阿根廷、巴西、委内瑞拉等国家都一度跻身发达国家行列。例如阿根廷,一枝独秀,当时欧洲流行一句谚语,对暴发户叫“富得像个阿根廷人”。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收入为3797美元,高于法国的3485美元和德国的3648美元;二战前它是与美国并列的西半球发达国家,GDP全球第八。但是很不幸,二战后拉美社会日益左倾和民粹化,出了贝隆夫妇、查韦斯等政治强人,以“分配正义”为名打击市场,没收私产,委派亲信控制国民经济。最后,这些曾经的富裕国家相继堕入贫困、动荡的深渊。
南美国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留下一个词,“拉美化陷阱”。这个“陷阱”是殖民主义强加给你的吗?显然不是,锅甩不出去。同时起步,条件不差,本也阔过,是你自己把自己折腾穷了,拉不出屎来不能怨茅坑。
欧洲提供的范例也是恰恰相反。列强中最早殖民扩张的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两牙”:西班牙和葡萄牙。它们霸占的殖民地最多,并且不像后来的大英帝国热衷于通商,而是明抢,空手套白狼,占领地盘后大肆劫掠。当时南美洲的黄金、白银、矿产等财富一船船运回本土,富甲天下,结果呢,天上掉馅饼替代不了制度上的落后,拉长时间看,“两牙”在欧洲文明赛道中逐渐落伍为最垫底的国家。
德国在列强中出道比较晚,德意志统一时,全球殖民地已经瓜分完毕。德皇也迷信那套“社达”发展观,为抢地盘德意志打了两场世界大战,不但没捞到便宜,连国内几代人积累的基础设施和家庭财富也被战火毁得稀巴烂。战后德国人大彻大悟,不再信奉战争与掠夺的丛林法则,在一片废墟的基础上,保障人权,尊重市场,对外开放,和平发展,二三十年就经济腾飞,成功步入欧洲最先进国家的行列。与德国类似,战后的日本、亚洲四小龙,哪个是靠战争和掠夺发展起来的?招商引资、出口创汇,自然就可以完成原始积累,谁告诉你必须要抢地盘呢?
欲练神功,挥刀自宫;即便自宫,未必能成;不用自宫,也能成功。哈哈哈!
大英帝国曾是世界上拥有殖民地最多的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日不落帝国”其实是全球化的1.0版,这个体系的最主要的功能,是力图实现体内的自由贸易和投资,炮舰打开国门,不是攻城掠地,是为五口通商。同时,一个客观的副作用是把欧洲诞生的近代工业文明输出到了全世界。
热衷于开疆拓土的民族沙文主义者,他们的小脑瓜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二战后,无需战争,大英帝国就自愿放弃了全部殖民地呢?
很简单,因为英国政府内部做过核算,从财务角度而言,当时庞大的殖民地体系已经是英国的包袱了,是负资产,现金流为负,不是“掠夺”而是需要财政“补贴”,其管治成本远远高于经贸收益。盎萨是商业民族,脑子又不傻,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钱的生意没人干。二战后,帝国财政已经支撑不起这么大的摊子了,所以审时度势,顺水推舟,自愿解体,迅速从各殖民地抽身撤出,大家搞个英联邦吃吃喝喝联络感情就好。
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职能,已经由美帝提出的全球化2.0版解决,那就是主权独立,门户开放,大家开门做生意,通商宽农,一起变富,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之WTO。
摆脱了殖民地,英国依然是富国,而很多殖民地独立之后,发展得却不尽如人意,换成本土的军阀政客官僚掌权,大吹法螺,胡搞一气,甚至还不如宗主国统治的时代。英国的现代化进程,不能否定殖民地经济的贡献,但贡献的权重远远不如臆想的那么大,主要还是依靠自己内部的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这才是持久繁荣的不竭源泉。
1)宪政革命:国王在法律之下,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2)工业革命,取代了农耕时代,带动世界经济进入新纪元;
3)科学革命,牛顿为首,奠定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引导人类知识大爆发。
时至今日,英国已经变成一个普通的中等国家,但仍然有大量英粉儿心心念念,不停叨叨,“天不生大英,万古如长夜”。无他,这些都是英国人的贡献,想不富都难。
没有哪个国家能靠掠夺长期致富,这才是正确的发展观。
国家长期发展靠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创新,是资本市场永恒的灵魂!最近有我的粉丝朋友,问我有没有好的指数基金值得投资布局:
我认为科创100指数ETF(588030)中长线不错,里面包含电子半导体、生物制药,为主要成分股,发展科技方向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方向刻不容缓!对比其他ETF,588030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第一,是新发基金,没有套牢盘,成分股盘子适中,主力资金拉升起来更加轻松。
第二,科创100指数ETF588030,我认为是新一轮牛市指数ETF领涨指数,该基金ETF股性活跃,非常适合不太选股了投资者,指数基金也可以避免个股踩雷。
第三,10月下旬开始,科创100指数开启上涨行情。科创100指数发布于2023年8月,成份股以科创板的小市值、硬科技属性公司为主,估值上升空间大,研发投入强度高,利润增长潜力巨大,具备极高的长期配置价值。
最近北证50被爆炒,炒微盘的逻辑和炒科技的逻辑在不断强化,随着北证50的见顶和降温,未来资金流出后的最佳选择一定是科创板。
底部要买就买弹性大的,建议大家重点关注58803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