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摆脱不了的“零食社交”,成了新酒桌文化?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读者:猫哆哩
如今想想,我工作已有七年,大学毕业以后,我一共换过三次工作,其中不乏跨行业跳槽,也包括在同体系内换到不同层级的单位。说来好笑,我好像每进入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都是用分享零食这个“老”招来打开陌生局面的。
对于我这个在生人前变现得极为慢热的典型i人,即便是同班多年的同学,除关系特别紧密的好友之外,大多也只是点头之交,遑论面对职场中脾气秉性各异的新同事。要知道,同事之间总是高度关联的,你不会知道与你坐对桌的人在审批业务流程时会不会默默摆上一道,而对于我这个i人而言最简便的方法,就是买一些精巧美味且方便携带的小零食作为见面礼,待初次见面时故作自然地放在各位同事的工位上,以表达我作为职场新人的亲和与友好。
说真的,对于其中的“门道”我真的有所研究,比如在人人养生的当下大众对于什么样的零食接受度更高,在第一次分享后也要及时捕捉同事的表情,以此来决定下次是否要重复购买或是或一种食品。当然,在采买的同时也要兼顾分享的人数,充分考虑零食的性价比。一来二去,从单线演变成双线甚至多线,大家分享的次数多了,渐渐就将小范围内的同事圈子带动起来,再由仅仅可以互相分享零食的关系,逐渐发展成可以在非工作时间组织小规模聚会的私下社交关系。
不过,其实这种有点绑架意味的“零食社交”也不总是一本万利的,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行为很有可能营造出一种强行加入的负担,在中国深远的礼尚往来文化影响下,对方总要考虑如何“回礼”的问题,来为被迫接受的这种“小营小利”买单。自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我们在边工作边长胖的同时,还要接受因此变得日益干瘪的钱包。
我的办公桌左手边第一个抽屉专门用来堆放这类用来分享给别人、和接受别人分享给我的零食。上周末,单位空无一人的值班日,闲来无事的我专门整理了一下抽屉,仔细查看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将那些堆积已久的“别人的心意”收拾出来,把那些早已过期的和我并不爱吃的零食打包装进塑料袋里,又趁无人的时候走出很远,将它们扔到了离单位有一定距离的垃圾回收箱。
如此大费周章的用意当然是考虑到毕竟谁也不想在公用的垃圾桶里看到自己“用心”买来的东西。把袋子一口气丢掉以后,我大大地松了一口,真是奇怪,明明我才是这场办公室“零食社交”的发起者,最终却也因此感到惶恐与疲惫。那一刻,垃圾回收箱旁的我站在冷风中,不禁开始思考这场运动的初衷和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出的其他意味,记得最开始的我纯粹只是为了和同事迅速拉近关系,而后来的我似乎是因为想吃点东西时不好意思在办公室“吃独食”,故此,当我们熟识以后,这种方式不仅并没有被大家摒弃,反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事情的转折出现在本周二,办公室里一位想要喝奶茶的年轻同事兴冲冲地发出邀约:“我想点杯奶茶,快快快,你们都爱喝哪家的什么口味?三分糖还是半糖,加冰还是常温加热?”我和我对桌同龄的同事对视一眼,马上就察觉到彼此脸上那层不好拒绝的尴尬,她试着婉拒:“谢谢你的好意,我在控糖,小A你点自己的就行。”
话音一落,马上又被年轻同事出于好意地三言两语“怼”了回来:“别啊,可以选0卡糖呢,而且我自己的也不够起送啊,大不了下次你再请我们嘛!”最后一句话不说还好,霎那间,我感到对桌的同事脸色又黑了一层,最终,五人份的奶茶还是大包小裹地被送来了。那个下午,办公室的氛围前所未有的尴尬,下班到家以后,我没想到对桌同事会在小群里发起了仅对小A的转账,金额就是小A给她点的那杯奶茶钱。事到如今,竟是她率先做那个了叫停的人,主动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我,到点下班》剧照
群里一阵沉默,我与群内除了她们两人之外的同事私聊,最终做了和对桌同事一样的决定,把奶茶钱转给了小A。当然,为了安抚小A的情绪,我们都找出了恰当的理由——人到中年,大家空腹血糖逐年递增直至临界的体检报告。
本以为小A怎么也要拒收转账且“大闹”一场,没想到她竟然很平静地就接受了,还在群里和大家坦言:“其实最开始我也只是想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但又不好意思在办公室自己喝,所以才给大家都点了。”那一刻,我们才明白,每个人都戴着面具“参演”了这场运动,而出于各种缘由,原来大家对于长久以来小心维持的“零食社交”方式早已不堪重负。
说开以后,彼此出差或旅行时再也不用费尽心思去买那些对方可能根本不感兴趣的纪念品,同时,也再也不会在自己想吃东西时因为没有与别人分享而感到羞愧和不自在。兜兜转转,办公室又回归到最单纯的工作环境,我们不仅可以在工作中坦荡地交流探讨,也可以在生活中坦荡地做自己。
第三次换工作时,来到我现在所在的办公室的那一天,我破天荒地没有用分享零食的方式来适应陌生的职场环境,而是选择尽快投入到业务工作中,用实打实的工作能力尽快实现个人角色的转变。这一次,我长舒了一口气,感叹自己再也不用费尽心思去搞那些浮于表面的人情社交,我终于明白,拿出业务水平才是获得同事认可的最快方式,而至于其他的,都只会是“锦上添花”。
排版:初初 / 审核:同同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