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月和酒美是中秋
你是否凝视过夜晚的天空?
月色高悬,看得见,摸不着。神秘,美丽,充满魔幻魅力。月是传统的神话主题,从新月到满月的周而复始,象征着生之源源不绝。月的存在,为漆黑的夜带来光亮,犹如希望和信仰。所以古老的先民们,崇拜月亮,依恋月亮,同时也通过月亮认识到,生命并不总以完美的形态延续,而是像月亮那样有着阴晴圆缺。
月亮照进人的心里,成就了集体无意识的幻想。月光撒处,月影入梦,演化成为人类想象力的永恒来源。
有关月亮的趣闻
全世界对日月的崇拜,源头都与农牧业有关。尽管有研究表明太阳崇拜早于月亮崇拜,但对于许多原始的民族来说,月亮才是丰收的赐与者,是高产的感应之物。
大洋洲岛屿上的土著膜拜月亮,因为稻神居住在那里;印度人说月亮是种子的持有者;古波斯人和巴比伦人觉得月亮给植物以生命,为牲口提供食物;中国人觉得,月亮上住着嫦娥,玉兔和一个叫吴刚的男人。
中国古代文人对于月亮的臆想更为浪漫。在神话传说中,嫦娥独吞了西王母给的长生不老丹药,抛夫(后羿)后升天奔月,但却未曾引起文人的憎恶,反而大有怜香惜玉之情。诗人李商隐就曾写过,“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觉得她一定后悔干了这件事,现在夜夜孤单,实在得不偿失。
以嫦娥为题材的元代镂空广寒宫影青釉瓷枕,雕刻着嫦娥、玉兔和四名仕女,现馆藏于山西省大同博物馆。
融入月亮、祥云、仙鹤、丹桂、广寒宫元素的现代绘画。
从此,嫦娥便成为了主导人间团圆的神。玉兔在嫦娥扶着的桂树旁,从汉代开始,便一直拿着玉杵捣药。在民俗传说中,它拿药到人间救人疾苦,使人们脱灾解病,幸福安康,所以也变成了一位小神,这便是“兔儿爷”的由来。
天上的神仙享受着人们的祝拜,月宫中美好的事物寄托人们的遐想。对应着天宫,人间的中秋也格外热闹。唐代有绿腰舞,传播颇为广泛。节奏舒缓,优美柔婉,是中秋佳节上至宫廷,下至百姓,人人喜闻乐见的节目。
而北宋汴梁,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中秋节,每家酒楼都张灯结彩,准备好各种各样的酒菜,挑起广告:画着醉仙的锦旗。人们蜂拥前去消费,还没到中午,所有酒楼里的酒就都卖光了,广告也只好摘了下来。更不用说新鲜肥美的大螃蟹和各种各样的时令水果。到处都是玩耍的人们,音乐震天响,直到深夜还能听见,就连孩子都可以整夜玩耍。这一番热闹景象,在南宋的《梦粱录》中也有记载,丝毫不输如今的北京三里屯,成都春熙路、长沙五一广场……
各式各样的兔儿爷
北方拜兔儿爷时,江南丹桂正飘香。再往南,来到闽南地区,郑成功发明的中秋游戏流传至今,曰“博饼”。博即竞争,饼即月饼,也泛指奖品。游戏规则简单、公平,游戏过程充满悬念,至今还深受人们的喜爱。
古时的中秋节是难得的、热闹非凡的聚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士大夫喜爱在酒宴时“投壶”,持箭投向远处的壶里,中多者胜,负者按规定罚酒。民间则玩花灯,烧瓦塔,舞火龙,猜灯谜……不亦乐乎。时值中秋,三联和五粮液携手,效仿古人中秋欢聚之乐,共同制作了一款以“中秋和美月宴,有酒才是团圆月”为主题的H5有奖小游戏,诚邀各位读者看客共享和美之娱——
点击H5
进入中秋有奖小游戏
中秋之夜,上有圆月、嫦娥、玉兔、桂树,下有亲朋、会餐、饮酒、游赏。人们将自由飞翔的渴望,对天上宫阙的遐想和盼望骨肉团聚的相思之情,都融入到了彻夜放歌的狂欢之中。
兔子、月饼与文人的中秋节
中秋是中国人除了春节外最重要的节日,人要似月一般团圆,所以过得隆重。
在北方,过中秋的习俗也各地不同。北京的兔儿爷早已从“神位”接地气地成为了儿童手里的玩具。津冀一些地方,有让儿童穿兔鞋,戴兔帽的传统;晋陕一带,有岳丈宴请女婿,中秋守夜,吹鼓手沿门讨赏钱的风俗。还有一些地方,视中秋节为“小元旦”,在月光纸上绘上道教神话中的月神太阴星君和关帝夜读《春秋》像供奉、祭拜。
在南方,过中秋讲究赏月,至于“烧塔灯”“放孔明灯”的习惯不一而足。自古及今,始终不变的习俗是吃月饼。明朝的《西湖游览志余》记载“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我国虽然地域辽阔,南北殊俗,历史久远,古今异趣,但是人们祈求团圆美满、但愿人长久的的文化心理诉求是相同的。这也是中秋节的习俗传承至今的意义所在。
在南方,每年的中秋之时,螃蟹黄满膏肥,是最佳的品尝时机。祭月、赏菊、食蟹、饮酒,是《红楼梦》里贾府的中秋节。
而另一个传承至今的文化符号,便是风雅的文化习俗。与中秋团圆的朗月相伴的,必然是诗、酒、歌。古代文人与中秋佳节的故事,首先当举的是诗仙李白的《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这是孩子眼中的月宫,月宫当中的仙境。
北宋绍圣四年,黄庭坚谪居戎州(今四川宜宾)。此地有名酒,为安乐泉所酿,黄庭坚饮之,觉酒颇美,于是写下一首名为《安乐泉颂》的赞酒诗:“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诗中说此酒清冽而有味道,深厚而不浑浊,甘甜而不腻口,微辣而不螫舌头。此酒名为“姚子雪曲”,乃是现代白酒五粮液的前身。
同时代的文豪苏轼,在丙辰年的中秋之夜“欢饮达旦”,因思念自己的弟弟子由,留下一篇千古佳作。他还曾写“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从天上到人间,自己开心至极“拍手狂歌”,举杯邀月。相比李白的月下独酌,东坡更为狂放。他邀请月亮来家里做客,在风露下共舞,为的是不辜负良辰、美景与杯中的美酒。
举杯邀月的诗人可不止李白,还有杜甫、王绩、苏东坡……
东坡浪漫,柳永含蓄。曾写尽繁华的柳永,也将中秋皎洁的月色下,丛中的罗绮和姣美的笑容,写进了《长相思》里。而南宋词人的辛弃疾更是让自己飞升到了天上,与嫦娥问酒,缠绵悱恻,伤怀念远,又随风云而下瞰人间。
文人与酒,好似一对孪生兄弟。无论是“欢饮达旦大醉”的“明月几时有”,还是“把酒问姮娥”,这些奇思妙想的佳句,都源于半酣中迸发的灵感。而唐以后的文人,也大多将那意气风发、骄傲疏狂、嬉笑怒骂、黯然失意,寄情于酒,再又都通通写进了诗篇文作里。
中秋的月、文人与酒,就这样组成了古典文学那逸兴遄飞的创作现场。有酒才是中秋——这句话在古代文人的诗词世界中,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从祭月到赏月
秋天的五谷丰登和酒
十五古时称为“望日”。圆意为“满”,圆月意味着“团圆”与“永恒”。每年农历八月的中秋,更是一年中“团圆”的日子。
在上古时,秋天要祭祀月亮。月亮在世界性的古老神话中,主导的内涵与主题都是“生命的繁衍与永恒”。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有祭月仪式。北京的月坛,便是天子祭月的场所。人通常在黑夜期盼黎明,在寒冬期待春天,远行的人期待平安,耕种的人期待收获。祭祀是古人最重要的仪式,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靠天吃饭的先民们,拿出最好的食物,供奉给神明与祖先,祈愿来年的风调雨顺。
祭祀中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用当年产的最好的粮食酿的酒——这是因为酒本身就是粮食充足才有可能生产的产物,天然代表着丰收和富足,而酿酒过程中的神奇变化、饮酒以后的奇妙反应,都被古人认为酒是可以沟通天地的神物。祭祀结束后,便是宴饮之礼,随着时代的变迁,中秋节这一天,皇家的祭月活动逐渐演变为民间的赏月活动。酒也逐渐平民化,变成了在五谷丰登的秋天里,宴饮亲朋,分享丰收喜悦的必备之物。
“收获”一词在中国人的精神与现实生活中有着特殊意义,“团圆”同样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中体现着基底的诉求。那些散发着酒香的诗句,带我们飞上月宫,遊入庆祝人群,登高起舞,会宴作歌。它们伴随着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最美好的记忆,传承至今。它们一同构成了中秋的前半程和后半程。这既是特殊而醇厚的文化传统构成因素,又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物质关照。
把酒言欢,举盏向月,将情思寄语酒中,在团圆和美的中秋节,喝下醇香与一团和气。作为和美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五粮液选用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精细粮食,遵循种植和美,酿造和美,勾调和美,营销和美,文化和美的理念,始终为消费者提供和美产品、妆点和美生活,以和美的精神与千家万户美美与共。“杯底五谷杯上液,天下皆美之为美”,中秋佳节,五粮液同邀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共度月满团圆之夜。
中秋因收获而和美,因团圆而和美,因对月宫和天上的美好寄托而和美,因人间的清欢喜悦、繁华丰盛而和美。而这一切,在美酒的激发中,创造出精神产物:千古流传的诗章而和美。这是酒的精神,也是中秋佳节的内涵。
从先秦两汉陪伴到今天的还是那只月兔,它每年依旧要陪伴着人们开启中秋的盛宴,走进中秋的团圆当中,当然,和美酒一起。
🌕
你在中秋节打算做点什么?
在你的家乡有什么独特的中秋传统?
截止2022年9月17日23:59,参与“中秋和美月宴,有酒才是团圆月”H5小游戏的读者,将有机会获得五粮液赠送的精美礼盒(五粮春茶酒定制礼盒或五粮液福满中秋定制礼盒)。同时,我们将从参与本文互动留言中,筛选出28位优质留言读者,赠送五粮春茶酒定制礼盒一份。
祝大家中秋快乐!
参考资料:
1、《月亮神话的文化之谜》,易小松,重庆师院学报,2003;
2、《西湖游览志余》, [明]田汝成辑撰/刘雄.尹晓宁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3、《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4、《酉阳杂俎》,[唐]段世成著,齐鲁书社,2007;
5、《文人与酒》,王瑶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丨幸鹏
作者丨王一、彭北
图片来源丨 unsplash、视觉中国、五粮液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