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关注我,加★星标★
父母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当孩子遇到岔路的时候,可以引导他,告诉他怎么拐。只有父母不焦虑,懂得修炼自己,才能给孩子更正确的建议。
朋友的儿子今年刚升初一。
前几天本想约她出来聚聚,没想到话还没开口,就听了她将近半小时的诉苦。她说一上初一,她就给儿子规划好了目标高中和目标大学,也提前制定了详细的阶段性任务。她儿子觉得不想什么都按照妈妈的要求走,而且自己才刚上初一,需要一个适应阶段,没办法立马达到妈妈给他定的高标准。“还不是因为他是我儿子,我才这么尽心尽力替他操心。以后社会竞争压力那么大,不提前规划怎么行!”孩子是和我们完全不同的独立生命体,他不是我们的意愿延伸,也不会按照我们的期待成长。因为所有的期待中,都藏着“达不到”后的指责和委屈。为人父母最大的自觉,是让孩子只专注自己的期待,而不是为了父母的期待负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要走的路
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马斯克小时候就可以把一些道理讲得有理有据。她觉得一个没有任何经历的孩子能做到这一点,一定是非凡的。可马斯克当时的老师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马斯克在学校的表现,有可能会让他在之后的校园生活中有社交障碍,建议他先休学一年。对于老师的质疑和白眼,马斯克的母亲坚持自己的观点,她始终认为马斯克是个天才,需要和除了家人以外的人多交流。可以说,马斯克最终的成就,离不开母亲童年时代对他的信任、鼓励和引导。当然,像马斯克一样最终达到相似成就的孩子或许比较少,但有自己的小天赋的孩子却非常多。甘肃的一个男孩,用订书针做出了一辆坦克,不仅履带能自如前进后退,坦克身上还一比一复制了炮台和重机枪;广东的一位妈妈,半夜打开儿子的绘画本,一幅幅有趣又精美的画作,让她忍俊不禁又惊喜连连;山东的一个小女孩,晚上临睡前画兴大发,用塑料袋、泡泡……绘出一幅栩栩如生的鱼戏莲叶图。不是孩子不符合我们的期待,也不是孩子不优秀,是我们被自己的标准蒙住了眼,只用自己的认知,要求孩子按我们的期待成长,忽略了他们身上原本的闪光点。知乎上有人问:“人生过半,有哪些话你最想说给二三十岁的人听?”有个回答是:“作为一个最普通的父母,我们根本决定不了孩子最终要走的路,甚至因为我们的过度干涉,孩子反而走不好自己原本要走的路。”老师的身份,让我有更多机会和父母们沟通,然后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就像我自己,女儿一路长大,我的心路历程也在一路变化。从信心满满,到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给她更好的托举,到现在彻底“躺平”,充分尊重她的选择和发展。给不了孩子更高的起点,就少一些限制,多一些信任和支持,让他们拥有去闯一闯的自由。真正毁掉孩子的
不是教育压力,而是情绪压力
女儿刚上高中时,第一次考试成绩不太好,在回家的路上和她聊:“爸爸,老师说这次成绩不好的学生,以后可能考不上好大学。”“我有些担心,爸爸,你也会担心、会觉得我很差劲吗?”首先,你的未来,并不在别人对你的评价中,而在你自己的行为中。其次,我们能控制努力的过程,比如从现在开始,你可以背牢每一个知识点,仔细做好每一道题。但是,我们控制不了努力的结果,比如你努力学习了,但可能短期内没有达到预期。所以,你只需要做好每一件努力的小事,至于结果,既然它并不可控,那就不需要太过关注。”这样的对话,在那段时间里几乎每隔一两天就会重复一次。《儿童教育心理学》中提出:儿童有追求卓越的天性,也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情结。你看,孩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但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父母是孩子最初始的信念,他们会反复通过我们的反馈,去获取爱和安全感,来一遍遍确立自己的信心和勇气。有句话说:“对孩子的指责,实际上只是暴露了父母的负面想法和压力。”孩子在努力的过程中,能心怀着父母的肯定和鼓励,便能无所畏惧地一路向前。孩子的成绩有一丁点退步,就直接预判孩子一定未来堪忧;孩子偶尔一次在学习上心生倦怠,马上如临大敌,觉得孩子以后要过得水深火热了;孩子但凡表露一些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就定性他不听话、不懂事,不理解父母的苦心;但其实,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时,往往会自动开启“防御模式”。一旦这种程序被快速启动,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便会只剩下“战斗或逃跑”,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产生的杀伤力只会越来越严重。这也是很多孩子,小时候看起来听话懂事,可一旦到了青春期,仿佛一夜间变了个人一样,突然开始叛逆,让父母觉得非常陌生的原因。其实说白了,是孩子的力量和意识随着年龄成长了,父母的“施压”对他们不起效了而已。所以你会发现,能平稳度过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彼此间的相处状态一定是放松而自如的,确切地说,是父母的情绪内核极其稳定而强大。“为什么医生养孩子都比较佛系,老师养孩子却比较严厉?”“因为老师见过最优秀的孩子,而医生见过最后悔的家长。”记者周轶君,在走过多个国家,观摩过多种教育模式后,也曾感慨:“不是所有孩子,长大都得去改变世界。”父母的过度焦虑,产生的情绪压力,才是压垮孩子的真正元凶。做站在孩子前方的引领者,而不是只做躲在孩子身后的纠错官。父母提升自己的生命层次
才能真正破除教育焦虑
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陈默在一段视频中,曾分享过这样的观点:“我们很多的父母,完全可以满足孩子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但在孩子的精神、灵魂引导上却捉襟见肘。但其实什么事都会焦虑,只是把焦虑的点浓缩在了孩子的学习上。很多父母看似有很深的教育焦虑,但其实他们焦虑的不是孩子,而是自身无法给孩子提供更高层次的引导。而解决这种焦虑的方式,没有捷径,只能是父母快速提升自己的生命层次。‘显性的压力’普遍存在,但孩子身边的陪伴者,给孩子的‘隐性的压力’,才是孩子焦虑,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最好的教育方式,不是给孩子增加内耗,而是提升自己,用自己做榜样,帮助孩子减少内耗。一个热爱学习,始终在成长的父母,自然不需要天天盯着孩子写作业,因为孩子都在有样学样。之前网上热传过这样一段视频,一位奶奶在书桌前读书,孙子睡醒后,自然而然拿起书,窝在沙发上看了起来。33岁成单亲妈妈,一边读博一边带娃,47岁重新走进校园,从一名英国博士转专业去挪威求学,攻读科技大学硕士。而她一直不停下脚步,使劲“折腾”的原因,来自于她心中的最大信念:“每次新征途遇到低谷,我都靠着学习成长充实提升自己,慢慢走出低谷。因为我希望自己成为女儿的榜样,让她以后遇到挫折时,也可以不放弃,坚持前行。”有句话说,“很多孩子的失败,来自父辈低层次认知的指导和纠缠,这会导致孩子一生的梦魇和内耗。”演员伊能静曾在印度进行过一次回到母亲身体重生的课程,通过学习,曾怨恨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很多伤害的她,最终和母亲达成了和解。“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有一个更高的智慧,会在我遇到磨难时,来指引我,给我智慧,让我学会宽容,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是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的就是这样的角色。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欢迎大家收看和关注,也请点在看和转发支持
关注萨姐,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