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被罚麻了
转载自 | 观点
作者| 迷人的X博士
行业一哥,成了“领罚一哥”?
“领罚最多的券商”
金融行业的风暴还在持续。
刚过去的2023年10月,监管部门共对5家券商开出7张罚单。其中,中信证券被开出3张罚单,均与营业部违规有关。
具体来看,10月27日,因存在证券经纪业务营销活动期间,向投资者提供风险测评关键问题答案、向投资者返还微信红包、向投资者承诺保本保息等行为,中信证券天津滨海新区黄海路证券营业部及其员工均被天津证监局处罚。
更早的10月20日,中信证券南昌贤士一路证券营业部员工周伟则因私自组织投资者签订共同购买某私募基金的协议,并参与出资至指定账户购买该基金被江西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根据券商中国的报道,10月9日,深圳证监局也对中信证券出具了《关于对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深圳证监局指出,公司存在组织架构规范整改工作中报送的整改方案不完整,金石投资有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以下简称金石投资)、青岛金石灏汭投资有限公司的多个待整改项目未按要求完成清理等问题。
更引起外界关注的是9月28日晚间,证监会官网发布关于对中信证券采取监管谈话措施的决定,直指中信证券在担任航天通信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智慧海派科技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财务顾问过程中存在四大违规问题。
尽管这是一件八年前的旧事,但作为当年航天通信收购智慧海派的财务顾问,中信证券依旧被问责。一日之内,中信证券及其相关责任人就因同一项目收到四张监管罚单。
拉长时间来看,根据行业观察者“公爆基丁”此前的统计,截至10月9日,年初至今共有82家券商领251张罚单。其中,中信证券以11张罚单成为年初至今领罚最多的券商。
光第三季度,中信证券就因为交易系统异常先后被深圳证监局、上交所、深交所点名,这放在业界也算罕见。
风控堪忧
沿着这些处罚往下看,很多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拿航天通信收购智慧海派事件来说,资料显示,智慧海派通过虚构业务的方式,在2016-2018年累计形成虚假收入69.02亿元,虚假利润25.74亿元,作为央企的航天通信也因智慧海派的巨额财务造假间接导致退市。
在证监会看来,作为上述双方重组的财务顾问及后续持续督导券商,中信证券并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对标的公司的主要供应商、主要客户和关联关系等是否进行审慎核查?持续督导阶段,是否对上市公司销售真实性进行审慎核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严格执行?
中信证券在这些问题上的表现,显然不能让监管层感到满意,否则也不会翻出八年前的旧事来追责。
更令人惊讶的是,类似的事远不止这一件。
根据新浪财经的梳理,中信证券近些年保荐的IPO、再融资及重组项目中,还有十余家在保荐期内(含持续督导期内)出现财务造假。
例如思创医惠涉嫌欺诈发行,其可转债公开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新研股份连续造假五年,并给出不切实际的业绩承诺。
还有桂东电力资金体外循环痕迹明显。其三家子公司短期内作为销售方和采购方向同一家中间商低价销售、高价采购品种相同、数量一致的货物。相关贸易资金来源于桂东电力体系,在流入四家公司后,扣除少数费用后短期内又回到桂东电力体系,相关货物未发生真实流转。
更夸张的是力源科技,上市当年就财务造假,被浙江证监局发现虚增营业收入和虚增利润总额。
▲来源:力源科技公告
此外,中信证券保荐的腾邦国际、ST华钰、鼎胜新材、塞力医疗、盛新锂能、济南高新、拉夏贝尔等项目,在持续督导期内也出现多次违规。
以拉夏贝尔为例,2017上市当年,其扣非净利润竟然同比下降19.53%,且2018-2022年连续5年的扣非归母净利润都为负值。
这些触目惊心的造假和违规问题,中信证券难道真的毫无察觉?
倘若真的毫无察觉,那中信证券的风控体系何在?领着大几百万高薪的风控高管,又该对谁负责呢?
“券商一哥”疲了
这种风控“松懈”的背后,是中信证券的疲态。
财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中信证券营业收入458.07亿元,同比减少8.06%;归母净利润164.14亿元,同比减少0.93%。其中,公司前三季度的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分别同比下滑49.76%、58.51%和79.65%。
再往回看,2023上半年,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315亿元,同比下降了9.7%;归母净利润113.06亿元,同比仅微增0.98%。这种业绩放缓的态势,在2022年也有出现。
这个增速啥概念呢?根据“拾盐士”的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中期十大券商营收同比增速中位数为9.03%,归母净利润增速中位数为4.54%。国泰君安证券也预计,2023前三季度上市券商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9.03%。
也就是说,中信证券的业绩增速,已经掉队了。
从原因看,这和主营业务有关。以2023上半年为例,中信证券仅证券承销业务同比增长11.38%,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证券投资业务和其他业务均有下降。其中,资管业务的管理费收入降幅甚至达到32.15%。
这个趋势,同样体现在资本市场。截至2023年11月29日收盘,中信证券的股价是21.4元/股,相比于前两年的高点已经跌去近30%。
公开资料显示,中信证券成立于1995年,2003年在上交所上市,2011年登陆港交所,是国内第一家A+H股上市的券商。无论从营收、利润还是各业务指标看,中信证券都配得上“券商一哥”的称号。
但也正因此,中信证券的合规问题更值得引起重视。用证监会的话来说,在资本市场上,保荐机构及其他中介机构承担重要的“看门人”职责,是资本市场核查验证、专业把关的首道防线。
倘若“看门人”都弄虚作假,整个市场就彻底乱套了,谁还敢来投资?早点变革,才能早点摆脱“癌股”的命运,毕竟——
沿着旧地图,可找不到新大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