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0岁的基辛格去世了!他给这动荡的世界留下了什么?
根据基辛格咨询公司发布的一份声明,曾在尼克松总统时期担任过国务卿的美国知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亨利·基辛格,于美国东部时间昨天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
基辛格的一生完整地经历过二战、冷战和新世纪的反恐战争以及俄乌冲突,更何况他曾经站在权力的巅峰,不仅亲历,而且在这些重大的人类历史节点做出过决策。他的人生堪称一本行走的历史教科书。
再见了,亨利(图:壹图网)▼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基辛格其实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说熟悉,是因为他老人家是我国官方和民间都公认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一本脍炙人口的著作《论中国》更是呈现出了他站在外交视角上,究竟是如何诠释中国民族性格的。
书中有很多基辛格亲见的细节
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图:Flickr)▼
说陌生,则是因为大多数人其实也只听说过基辛格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一手推动了中美两国的破冰和建交,并不知道这位活跃于冷战时期的外交大师还曾经取得过那些外交成就。
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送别这位老朋友的同时,回顾一下他波澜壮阔、纵横捭阖的一生吧。
此刻,这本活的历史书,真正成为历史
(图:wikimedia)▼
尽管基辛格被中国人所熟知,多半还是因为其美国前国务卿的身份,但从初始国籍上来说,基辛格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德国人。
1923年5月27日,基辛格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菲尔特市,他老爸路易斯·基辛格是一名老师,而母亲宝拉则是全职家庭主妇。另外,他还有一个弟弟,名叫沃尔特·基辛格,长大后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
基辛格兄弟的童年▼
从经历上来看,基辛格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无疑是比较幸福的。在这个阶段,基辛格特别喜欢踢足球,而他的球技也同样精湛,甚至还被当地的知名俱乐部菲尔特的青年队看重,在那里效力过一阵子。
终其一生,基辛格都保持着对足球的热爱
2012年,基辛格与儿孙在菲尔特俱乐部
(图:壹图网)▼
不过,美好的日子并没能持续太久。1933年,希特勒和纳粹党上台,开始在德国国内执行排犹政策。不巧的是,基辛格一家人都有犹太血统,基辛格的父亲因此丢掉了工作,而基辛格也没办法升入中学,前景可谓一片黯淡。
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1938年基辛格一家人不得不逃出德国,先到了伦敦,后续经过一番辗转,最终在美国纽约落脚。基辛格一边在当地的剃须刷厂打工,一边在这里上完了自己的高中。有意思的是,或许是受童年影响较深,基辛格一辈子都保留了德国口音。
能逃出生天,基辛格一家是幸运的
要知道,很多犹太人没能幸免于难
(图:wikimedia)▼
不久后,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被卷入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而当时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上学的基辛格被应招入伍,参加了盟军对纳粹德国的反攻。基辛格后来回忆说,正是这段经历,让他真正对美国有了认同感。
当年为躲避纳粹迫害而逃亡的男孩
此时以盟军士兵的身份重返德国
(图:sfasu.edu)▼
战后,基辛格回到美国,并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在那里,他师从曾经给6任美国总统做过顾问的威廉·埃利奥特,还一路过关斩将,拿下了政治学博士学位,算是给自己日后在外交战线上的大展拳脚奠定了基础。博士毕业后,基辛格选择留校任教。
本想教书度日,结果踏上历史进程
(在哈佛大学,图:CFIA)▼
在基辛格于哈佛读书和任教的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一大批日后在美国外交领域青史留名的豪杰,如后来写出过《大棋局》的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写出过《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萨缪尔·亨廷顿,等等。
几十年后故人重逢,仍可坐而论道(图:CSIS)▼
可以想见,这些既能拓展基辛格的关系网,又能让他的消息来源变得极为灵通的人脉,对后来搞上了外交工作的基辛格来说,是一笔何等宝贵的财富。
靠着自己极高的学术水平以及极好的人缘,基辛格在上世纪50年代末终于得到了美国政治界的重视。1956年,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的第五个孙子纳尔逊·洛克菲勒找上了基辛格,希望他能帮自己竞选纽约州的州长。
两年后,小洛克菲勒如愿以偿,而基辛格也名声大噪,在帮助自己的金主进一步竞选美国总统的同时,他还进入了诸多官方和半官方部门任职,如美国军备控制和裁军机构、兰德公司、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等。
交情不浅,基辛格一生都视其为良师益友
(1975年,图:wiki)▼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1960、1964和1968年的三次总统大选中,小洛克菲勒都未能获得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提名,但基辛格却结识了自己事业生涯中的贵人,即后来的美国第37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在小洛克菲勒竞选失败后,基辛格加入到了尼克松的团队中担任国家安全顾问一职,而这也开启了基辛格职业生涯的巅峰期。
晚年,基辛格曾这样评价尼克松(左)——
他的外交举措是具有开创性的(图:wiki)▼
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在冷战中的处境并不太好,内有波及整整一代人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停滞,外有勃列日涅夫领导下的苏联在全球多地发起猛烈攻势。
更要命的是,美国此时正深陷越战泥潭,反战浪潮混合着及时行乐的嬉皮士思想,使得美国整整一代年轻人沦为了“垮掉的一代”。此时上台的尼克松急需在外交方面寻找突破口,缓和美国所面临的紧张局势。
越战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对立和撕裂
使得美国政府进退两难(图:wiki)▼
在中苏交恶的大背景下,尼克松开始想要谋求“国际均势”,即让美国、苏联、中国、日本和西欧都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定位置,从而达成相互之间的制衡和均势。
但在当时,美国朝野上下都一致反对与中国改善关系,如果通过正式的外交途径来与中国沟通,那么以双方在很多问题上都难以达成一致的状态来看,中美恐怕会扯皮好一阵子。
不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71年日本名古屋世乒赛,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与中国乒乓球代表团之间发生的互动,让中美高层都看到了两国关系破冰的曙光。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以“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由此成型,随后周恩来总理通过巴基斯坦,向美国首脑发出了访华邀请。
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游览长城
(图:diplomacy.state.gov)▼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的敌对已经持续了20多年,贸然展开互访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基辛格也在这时展现出了犹太人的精明一面。
1971年7月8日,基辛格前往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进行访问。在晚宴上,基辛格称自己肚子痛,早早离席,而已经知道内情的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也打了掩护,声称基辛格要前往总统别墅修养以甩开记者。
1971年,基辛格访问巴基斯坦期间
(图:wikimedia)▼
实际上,从晚宴上离开后基辛格便直奔机场,坐上飞机秘密访华。7月9日12点,基辛格抵达北京,11日12点离京,中间只在中国呆了48个小时,却和周总理一起开了超过17个小时的会。
会上,中美双方商定了尼克松访华、台湾问题、中国重返联合国等一系列问题,算是给后来的尼克松访华铺好了路。
1972年,尼克松在访华期间游览长城
(图:wikimedia)▼
还有一个能充分展现基辛格柔软身段的趣闻是,在尼克松访华之前,中国也曾派出代表团访美,但谈得并不怎么融洽,双方之间非常拘谨。
为了打破双方之间的隔阂,基辛格还专门派人去中国代表团所住的酒店外打了个招牌,上面写着“美帝国主义走狗祝中国代表团圣诞快乐”,我方代表看到后哈哈大笑,双方后来的接触也顺利了许多。
基辛格外交生涯中的幽默时刻不少
其中有一些就被相机记录下来了
(1974年,访问日本,图:Flickr)▼
除了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外,基辛格还在外交领域展开了很多工作,其中的某些代表性成果不仅帮助美国赢下了冷战,有些甚至还延续到了今天,成为现今国际秩序的一部分。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由于包括美国在内的大量西方国家均站在以色列这一边,导致掌握着大量石油储备的阿拉伯国家纷纷拿起了石油武器,宣布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执行石油禁运。
基辛格刚就任国务卿没多久
第四次中东战争就爆发了
(图:National Archives)▼
这不仅直接搞崩了美国人精心打造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还让众多资本主义国家陷入到了经济危机当中。1973年11月,基辛格飞赴沙特首都利雅得,面见沙特国王费萨尔,请求结束石油禁运,但遭到了拒绝。
在接下来的4个多月时间里,基辛格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以色列城市特拉维夫,埃及首都开罗,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和沙特首都利雅得之间来回穿梭,一方面要求以色列停战并将西奈半岛归还给埃及,一方面协调产油国结束封锁并增加产量。
基辛格在白宫内阁会议室开会
桌上的便是西奈半岛地图(图:wiki)▼
基辛格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曾经写到,直到1974年3月19日沙特国王下令停止禁运,自己在4个半月的时间里一共开了28个会,其中他曾经与叙利亚领导人老阿萨德博弈6个半小时,搞得诸多媒体都以为他被叙利亚方面扣押了……
在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后,美国与沙特之间达成了一份具体内容至今都未曾公开过的协议,但大致内容已经被后来人摸清楚了:包括美国向沙特提供安全保障和军火,向沙特逐步让渡石油开采巨头阿美公司的股份,但沙特必须要以美元结算石油,且允许美国驻军,等等。
可以说,美国正是靠着这份协议,才实现了美元与石油之间的捆绑,进而缔造了“石油美元霸权”。
1975年,基辛格访问沙特期间
受费萨尔国王(左一)接见(图:wiki)▼
此外,基辛格在任上还主导了包括美国从越南撤军、《美苏反弹道导弹》条约的谈判、美国埃及关系正常化、中国重返联合国等一系列冷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这位资深外交家的足迹。
基辛格扬名立万之后,有杂志将其比作超人
不是美国超人,是从以色列来的犹太超人
(图:壹图网)▼
不过,基辛格的职业巅峰并没有持续太久。1972年,水门事件被美国媒体披露了出来,进而导致了尼克松于1974年黯然下台,基辛格在继任者杰拉尔德·福特的内阁中又呆了两年。在1976年的大选中,民主党人吉米·卡特获胜,基辛格也不得不离开了白宫。
1974年,随福特访问苏联期间(图:wiki)▼
1974年,福特访问日本期间
基辛格陪同其游览京都二条城(图:wiki)▼
不过,人走茶未凉,鉴于基辛格的丰富经验以及他的广阔人脉,他仍然在美国政商两界享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不少企业和政策研究机构纷纷聘请基辛格来自己这里任职。
他本人也乐得充当这种牵线搭桥式的掮客角色,还参加过911事件调查、2002年冬奥会的国际奥委会危机公关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可以说,基辛格虽然远离了白宫,但仍是一个大隐隐于市的江湖传说。
几十年阅人无数,惯看环球风云(图:Flickr)▼
1974年,与时任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
(图:wikimedia)▼
1974年,与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摩西·达扬
(图:loc.gov)▼
1983年,与时任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
(图:壹图网)▼
1991年,受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接见
(图:nixonfoundation.org)▼
2008年,与美国前总统乔治·H·W·布什
(图:壹图网)▼
2009年,与时任美国副总统乔·拜登(图:wiki)▼
2012年,与戈尔巴乔夫(图:壹图网)▼
2017年,与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图:wiki)▼
2017年,与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图:wiki)▼
2017年,与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图:wiki)▼
2019年,与时任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美国前国务卿赖斯等人
(图:twitter @narendramodi)▼
2021年,与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
(图:UK Government)▼
只是令人惋惜的是,像基辛格这种极端推崇梅特涅的密室外交、制衡外交的人,在美国赢得冷战后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受待见,反倒是秉持“美国就是山巅之城,理应向别国传播民主和自由”理念的新保守主义政客开始大行其道,进而将美国拖入了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泥潭。
时至今日,像基辛格这样的美国最后一代冷战外交艺术大师已经凋零殆尽,世上恐怕再难看到这样一位奉行均衡博弈策略、能够欣赏中式美学的美国外交家了,这又怎能不令人扼腕呢。
本文系授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