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百岁基辛格去世:他留下了怎样的政策与思想遗产?

百岁基辛格去世:他留下了怎样的政策与思想遗产?

社会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当地时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在康涅狄格州家中去世,享年100岁。生前,这位学者出身的资深外交家曾同时担任过美国国务卿和国家安全顾问,是唯一一位曾身兼这两职的美国人。他是20世纪下半叶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人物,曾一手策划了美国从越南的撤出、在冷战高峰期与苏联关系的重塑。
基辛格推动了美国对中国的缓和与开放。过去的半个世纪,基辛格曾近百次来华,参与、见证了中美关系的变迁。在当下的世界,基辛格所推崇的“均势理论”或许已越发显得不合时宜。但直至去世前,他仍在观察世界的变化,呼吁中美和平共存。

在他去世后短短两小时内,英语主流媒体有的缅怀这位“美国外交官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有的赞扬他“在两任美国总统麾下塑造世界事务”,还有的则主张反思这位“深受美国统治阶级喜爱的好战派”。基辛格深厚而复杂的政策与思想遗产,将持续影响今天的世界。



记者 | 余物非
编辑|徐菁菁




基辛格的这三年



今年5月27日,亨利·基辛格度过了自己100岁的生日。自从四十年前的一次心脏手术后,岁月慢慢在他的身体上留下了痕迹。7月到访中国时,他大多数时候需要依靠拐杖、轮椅或随行者的搀扶行动,借助助听器进行沟通,一只眼睛也不太看得见了。
美国国家档案馆中陆续解密的外交档案显示,早在1970年9月,时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就命令基辛格负责与中国建立联系的重任。从1971年7月秘密访华为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中美关系正常化打下基础算起,基辛格有一半多的人生都在中美之间穿梭,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曾近百次来华。基辛格上一次到访中国是新冠疫情之前的2019年11月。彼时,中美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关税、“贸易战”以及南海问题,双边关系已经开始下行,而到访的基辛格希望中美双方能逆转经济脱钩和对立加剧的趋势。

2023年7月19日,北京,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访华。(视频截图)

范德堡大学历史学和政治学教授托马斯·施瓦茨(Thomas Alan Schwartz)是关于基辛格最新近出版的传记性作品《亨利·基辛格与美国权力》(Henry Kissinger and American Power: A Political Biography, 2020)的作者。“事实上,96岁的他就想过他可能没机会再去中国一次了,”施瓦茨告诉本刊,“100岁了,他又去了中国,看上去仍充满活力,也还有想法。”彼时施瓦茨并不清楚,今年7月那次出乎他意料的基辛格来华访问将成为他最后一次来华。
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及个人身体状况所限,基辛格从2020年到2022年几乎没离开过美国。但他并未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他持续在《华尔街日报》等媒体发表专栏文章。他也没有与美国外交的核心圈层失去联系。据施瓦茨透露,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基辛格也会偶尔视频接入美国国务院官员们的集体讨论,商议重要的外交政策,比如参与讨论旨在促成阿以和解的《亚伯拉罕协议》(Abraham Accords)该如何落实。
2021年,在尼克松图书馆(Richard Nixon Library and Museum)组织的线上论坛中,基辛格数次连线美国前任国务卿迈克·蓬佩奥(Mike Pompeo),探讨《亚伯拉罕协议》与美国国家安全。他也曾接受英国老牌智库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hatam House)的访谈。他还与英国财政大臣杰里米·亨特(Jeremy Hunt)聊起过新冠疫情对自由民主政体的冲击。
2013年6月26日,北京,美国外交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图|视觉中国)
基辛格说,自己平时仍能每天工作15个小时。疫情期间,他把相当一部分时间用来构思写书。2018年,95岁的基辛格开始关注并深究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到了2021年,基辛格和启发他关注AI发展的好友、谷歌前CEO和苹果前董事会成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与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丹尼尔·胡腾洛克(Daniel Huttenlocher)合力完成《人工智能的时代和人类未来》(The Age of AI and Our Human Future)。基辛格在书中写道,大语言模型GPT3.0是前景无量、“能对人类事务起到革命性作用”的新技术。他探讨作为武器的AI对国际局势的影响。在接受彭博社的专访时,基辛格曾说:“人工智能和人意识的巨大转变将被融入外交政策。我们将同物体和机器对话,而我们可能很难控制这样的机器。我们需要花上几十年来学习研究这一新现实。”
2022年4月,基辛格回归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基辛格梳理了自己与尼克松总统、李光耀、撒切尔夫人等6位塑造了“后二战”时代的领袖交往,并结合他们各自的国际政治经验进行归纳整理,完成《领导力:世界战略中的六个案例》(Leadership: Six Studies in World Strategy)并出版。
随着新冠疫情的结束,基辛格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奔忙起来。其子、知名电视制作人大卫·基辛格(David Kissinger)在《华盛顿邮报》的评论文章中透露,父亲“已经开始写作2020年之后的第三本书了。”大卫还提到,随着百岁生日的临近,基辛格也重启了全球旅行。
今年5月中旬,他现身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参加了拒绝任何媒体采访、动用大量军警阻挡外人靠近的毕德堡会议(Bilderberg Conference),与世界上百余位商业、媒体以及政治精英相谈甚欢。



他的时代过去了吗



6月6日,在纽约时代广场两街之隔的纽约公共图书馆(New York Public Library),基辛格庆祝了自己的世纪寿辰。当天的纽约公共图书馆戒备森严,保安、警察和外交随行人员在铺着红毯的石阶旁列队。室内大厅入口处高悬着绿色字母“H”和“K”。这场私人派对汇集了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中情局局长威廉·伯恩斯(William J. Burns)、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等立场各异的政商要员。“(基辛格)是那个能够调和各方的角色,”施瓦茨教授说,“在美国外交政策上,他也一直保持着具有些许调和性质的影响力,对于极端的孤立主义和极端的干涉主义都能起到限制作用。”
对稳定的追求写在基辛格的成长历程里。在1923年5月27日,他出生在德国菲尔特一个犹太家庭。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后,菲尔特到处都贴满了“犹太人不许进入”的标语。基辛格一家于1938年无奈逃往美国纽约。刚到美国的小基辛格写过一篇作文:我想念我必须离开的亲戚和朋友,但想到我能穿过美国的街道,头不弯,不害怕,还有能力为自己创造未来,我很乐于加入这个社会。他来自一个分裂社会中被看不起的少数群体,他开始相信,为了一个社会或一群人,稳定才是创意的基石。1943年,基辛格获得了美国国籍,三年后进入了哈佛大学。
“他一生致力于维护接纳了他的美国的和平与稳定,”施瓦茨说,“我认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对美国有着移民那种的热爱。 他总是会担心,如果美国不由他指挥,美国会在世界上给自己找多少麻烦。”

1973年:基辛格在白宫东厅宣誓就职仪式上(图|视觉中国)

1969年,尼克松总统任命他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又在1973年到1977年担任尼克松和福特总统(Gerald Ford)的国务卿。在服务尼克松和福特总统期间,除了缓和同苏联和中国的外交关系,他在1973年因与北越举行和谈促进和平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为了促使以色列军队从埃及和叙利亚领土撤军,他在数月内往返于各方首都,寻求谈判目标,被认为是开了“穿梭外交”的先河。
然而今天,基辛格面临的世界已经大不相同。施瓦茨指出,一言九鼎的“穿梭”外交官已经变成了美国外交圈内最具争议性的人物。施瓦茨记得,每次他在公开场合为基辛格辩护时,他的收件箱总会在不久之后收到各式“仇恨邮件”——保守派批评他对中国太软弱,左翼进步的知识分子和媒体人则视他为策动军事行动与别国政变、直接导致亚洲和拉美数十万平民伤亡的“战争罪犯”。1969年至1970年,美国对柬埔寨进行地毯式轰炸;上世纪70年代在阿根廷,美国致力推翻左倾的民选阿连德政府,扶植军事独裁者皮诺切特1973年上台;1971年,美国放任冷战盟友巴基斯坦在遏制孟加拉民族主义运动的过程中造成大量平民死亡。这些政策均有基辛格的参与。
1973年:基辛格在希思罗机场(图|视觉中国)
在国际局势上,基辛格一如既往推崇“均势理论”。他认为,竞争国家之间的力量平衡可以维持现有秩序,并维护世界和地区局势的稳定。在他的观念中,这种平衡不但能阻止战争,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为在其他国家推行美式民主创造条件。
基辛格的“中间道路”在美国极化的政治氛围中正在被边缘化。事实上,此前从尼克松到特朗普的9位总统都曾邀请基辛格访问白宫。但自从拜登上台两年半以来,他还未向基辛格发出这一邀约,基辛格在半个多世纪第一次遭到了美国总统的冷遇。
这两年,基辛格对俄乌冲突在不同时期多变的表态和倡议也让他饱受争议。2022年5月的达沃斯论坛上,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家中通过视频参会,建议说乌克兰应该将克里米亚半岛、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在2022年2月前被占领地区割让给俄罗斯,82%的乌克兰群众对此不满。
今年1月的达沃斯论坛,屏幕中基辛格对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现在,这个进程已经达到了这种程度,在这种条件下,关于一个中立的乌克兰的设想已不再有意义。"基辛格说。冲突爆发前,他一直反对乌克兰成为北约成员国,而现在认为乌克兰加入北约是“适当”的结果。但他坚持,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倡议触及到了俄罗斯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阻止这场冲突变成一场针对俄罗斯的战争",而且俄罗斯必须确保成为国际体系一份子的机会。

当地时间2017年10月10日,美国华盛顿特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时发表讲话。(图|视觉中国)

“中美关系的解冻”是基辛格外交官生涯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也是当今美国外交中遇到的最重大议题。基辛格2019年的北京访问并未阻止中美关系在疫情期间的持续降温,但施瓦茨认为,中国依旧认可和尊重基辛格,这也赋予了他一定的权威和决策分量。
据新华社,7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基辛格。近期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旧金山会晤为两国关系定下了缓和分歧的基调,也与基辛格传递的信息一脉相承。在欧美分析人士看来,生前最后一次来华是他对华盛顿“毫无批判性思维地”对抗中国的抗议,他想继续从现实主义政治的视角说明,中美之间依然存在共同利益,能够保持既竞争又合作的状态。
但基辛格在中美问题上的影响力并不能投射到其他棘手的国际冲突,哪怕是让他在50年前开“穿梭外交”先河的巴以问题。
今年10月7日以色列-哈马斯战争爆发后,他在10月11日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说,以色列的进攻不能屈从于哈马斯杀害人质的威胁,而这是任何领导人都必须做出的“令人心碎的决定”。当柏林街头出现反对以色列的示威游行,作为犹太难民的基辛格将其归咎于德国“让这么多文化、宗教和观念完全不同的人入境就是个严重的错误。”一些政客、媒体和民间组织随即反驳他并指出,他从1981年起就在备忘录中写道要“孤立巴勒斯坦人”,并在担任国务卿期间就不断“妖魔化”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也从不承认巴人的民族自决。
一系列在德国和阿拉伯世界颇具争议性的言论再次让基辛格陷入了舆论漩涡。或许在冷战时期的档案上,他有太多的演讲与政策可供人指摘。基辛格新近的表态总让人想起他不止一次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我必须在正义和混乱与非正义和秩序之间做出选择,我永远会选择后者。”
美国当地时间11月29日,在他去世后短短两小时,有的英语主流媒体缅怀这位“美国外交官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有的赞扬他“在两任美国总统麾下塑造世界事务”,还有的则主张反思这位“深受美国统治阶级喜爱的好战派”。基辛格深厚而复杂的政策与思想遗产,还将搅动今天的世界。






排版:同同/ 审核:王海燕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基辛格是美国的基辛格,不是中国的!100岁基辛格去世,他留给中国什么?百岁基辛格去世:中国已经成为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刚刚,基辛格去世了突发!基辛格去世!百岁高龄,仍为中美关系奔波…基辛格去世,一个时代落幕,这套《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显得愈发重要基辛格留下了怎样的思想遗产?我行走在“鸟巢”的“顶美空中走廊” (多图)百岁基辛格去世,留下了哪些思想遗产?基辛格去世,一个时代结束了从美国看中秋的月亮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去世,享年100岁!曾一百多次访问中国…没有基辛格的时代,只有时代中的基辛格!美中建交关键人物 前国务卿基辛格去世 享嵩寿100岁美中关系见证人、百岁基辛格去世 曾100多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基辛格去世,享年100岁,四个月前最后一次访华基辛格去世,美国去“势”战后美国最有权势的国务卿基辛格去世,一生既受赞誉也饱受唾弃百岁基辛格逝世!从犹太难民到传奇外交家,他做对了什么?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去世,如何评价他的一生?送别百岁基辛格:熬夜、爱吃油炸、每天工作15小时的著名外交官100岁基辛格去世!美媒这样评价:几十年来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颇具争议的政治家默克尔余毒突发!基辛格去世!100岁高龄,还在为中美关系万里奔波…基辛格去世基辛格去世:伟大领导力如何影响历史?基辛格去世,中国驻美国大使发文悼念11/30 波士顿新闻总汇 |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去世,享年100岁 吴弭市长宣布波士顿“迎战”寒冬 劳伦斯学校封锁突发!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去世,享年100岁!红色日记 中国入联 10.17-31芒格去世后一天,基辛格以百岁高龄去世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去世咱家今天过双十节今天,100岁的基辛格去世了!他给这动荡的世界留下了什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去世,曾100多次访问中国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