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二奶村”背后的故事!
深圳有两个村子,特别出名,一个叫皇岗,另一个是下沙。这两位卧龙凤雏,被称作深圳最强“二奶村”。
最夸张的时候,皇岗村一个村有5万名二奶,而下沙,按摩店、歌舞厅、酒吧、夜总会……色情产业一条龙,被香港人称作内地“世外桃源”。然而没过多少年,世外桃源就彻底消失了。
上次我去深圳罗湖调研,一个给香港人按摩了20多年的泰式按摩师傅跟我说,深圳后来打击过好几次,但都无功而返。真正的改变是,深圳开始变得有钱了。今天想跟来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四十年前,深圳还是座渔火薄田的边陲小镇,十分贫瘠落后。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
与此同时,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正处于黄金时代,经济飞速发展。
80年代的维多利亚港
无数的内地人隔江看到了香港的繁华,于是,逃港,成为了那时广东境内的潮流。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从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样此起彼伏大规模的逃港风潮,也为中国改革开放最为重要的决策之一。
1979年,一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成立。炸山填海的炮声开启了这座小渔村“创时代”的征途,紧锣密鼓的建设拔地而起。
深圳的变化
而香港利用内地庞大的腹地,也获得了巨大的商机。绝佳地缘位置,使其担当起内地与海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角色,成功转型为多功能的国际商业和服务中心,并且得以维持较高速度的持续经济增长。
而黄贝岭、皇岗、水围、上下沙等当时都是深圳著名的城中村,每天都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它们是无数过关港人的第一站,是承载深圳年轻人实现梦想之地,无数年轻人从这里踏上成功之路。
它们也是很多香港人的聚居地,包括香港货柜车司机等中低端收入者。因城中村房租低廉、生活丰富,有的港人两地为家,在城中村金屋藏娇。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紧邻福田口岸的皇岗村,成为很多人的必经之地,成为吃两地经济收入逆差的“二奶村”。
这个只有 0.5 平方公里的小村子最多的时候,曾经有超过 5 万名二奶在这里住过。那些年轻姑娘普遍以每月3000元的价格被港人包养,她们获得一个安定的居所,和虚无缥缈的承诺——“他答应了,再过几年,就让我和孩子入香港籍。”
然而“幸运”上位的毕竟是少数,多数被包养女性结局都不算好。有的被抛弃,有的被正室指着鼻子骂,有的只拿到一点分手费,有的一辈子也没机会去到香港……
九十年代的深圳某村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主任谭少薇曾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做了题为“华南跨境包二奶现象的社会性别分析”的讲座。
她说,以跨境运输的香港货车司机为主体的调查显示,四成以上人有包二奶。 在调查中就有不少婆婆因为媳妇生了女儿,甚至鼓励儿子包二奶。
一是:那个时候的收入足以深港货柜车司机们承担城中村的房租和包养费用。所谓“薪水交大婆,补助包二奶”。
二是:香港1971年才开始实行一夫一妻制度,当时的香港男人很多都是在一夫多妻制的家庭里长大的,所以,“包二奶”的行为对他们并不构成道德上的威胁。
2000年初,深圳的不少城中村反映的是彼时某个特定人群在深圳的生活轨迹和缩影。时光如梭,十几年过去,深圳的发展风驰电掣,城中村也被发展的洪流推动前行、历经变迁。现在的皇岗村已经很难见到“二奶”的身影,就连曾经到处停放的双牌照车也不见踪迹。
为什么?
根本原因就是香港与内地的经济水平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几十年过去,深圳的发展日新月异,经济数据不断攀升,城市文明不断更迭。
深圳经济高速增长并带动珠三角崛起
到了2021年,香港GDP是23740亿人民币,排名全国第6,被隔壁曾经的“穷小子”超越了7000亿左右。
2022年上半年,香港GDP滑坡更严重,Q1和Q2都是负增长,叠加2022年全年GDP负增长,可以判断:技术上,香港经济再次陷入衰退。
同时港股跌回90年代,从去年年初31000多点,跌到了现在的16000多点,下跌的幅度超过了45%,腾讯从749元跌到234块钱。
号称全球之冠的楼市也在摇摇欲坠,香港房价已经连跌2月,创下2019年2月以来新低,预计接下来还会下跌10%左右。一连串的信号,预示着这座曾经的东方奇迹之城,或多或少走入了命运的拐点。
而在拐点的前方,却是深不见底的深渊。虽然各大口岸仍有很多底薪港人居住,可是他们却只能租房——毕竟口袋里的工资没涨多少,大陆的生活成本却增长了十几倍。
高房价、高房租不但扼杀了一些人的梦想,还扼杀了这些港人包二奶的念头,以至于当年盛极一时的“二奶村”也渐渐没落了。
如今的深圳已经从一个小渔村快速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即将迎来特区40年。城中村在深圳发展的洪流中历经变迁,不少环境发生“蝶变”,一扫过去脏乱差、黄赌毒的糟糕形象。
皇岗村也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生活举步维艰的二奶村。依靠地产、实业公司发展起来,皇岗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福田CBD后花园。
正如宣传中所说的一样:城中村正在以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的新面貌,诠释什么叫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