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法学+行为学=?| 对话《规则为什么会失败》作者范·罗伊
在校大学生与应届毕业生看过来!扫码上方二维码订阅,获取商论学生优惠史低价!
”
行为学是过去十几年的显学,为各个学科注入了全新的思考。行为学的核心在诺奖得主卡尼曼的著作《快思慢想》中得到了很好的总结:人的思考分为“系统一”和“系统二”。系统一依靠直觉,是百万年进化的结果,帮助人快速决策,却也常常展现非理性的一面,表现出各种偏见;系统二则是理性思考,是人类过去几万年进步的结晶。卡尼曼研究对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挑战了经济学关于理性人/经济人的假设,有助于解释市场中各种非理性的行为,并据此提出不少有意义的政策建议,比如在《助推》(Nudge)中所总结的各种实验研究。
行为学会给其他学科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法学教授本雅明• 范• 罗伊(Benjamin von Rooij)和他的合作者在新书《规则为什么会失败》(The Behavior Code)中做出了法学加行为学的跨界研究。两位作者在书中提出,动机和情境是法律人(包括立法者、法官和律师)在立法和推动法律执行过程中需要预先理解的,一项新的法律是否能得到有效执行和遵从,大众是否了解、理解并有意愿遵从,整体环境/情境是否有利于法律的落实,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本质上,法律只是印在纸上的字而已,要真正形成塑造或改变人们行为的规则,需要理解到底什么在塑造人的行为。本周五晚,《经济学人·商论》对话范·罗伊教授,探讨法学与行为学带来的跨界思考。
在此次对话中,《经济学人-商论》总编辑吴晨将对话本雅明• 范• 罗伊教授,探讨以下议题:
1、 为什么理解行为学特别重要?
2、 为什么法律人需要成为“双语”人才?
3、 为什么规则会失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中国是常有的现象,如何改变?
衍生阅读
《经济学人·商论》2023-09-01
More Kirk than Spock
“理性人”是很多宏观经济学模型的前提假设。但行为经济学家探索个人在真实生活中的行为得出的结论是:其实我们更容易像《星际迷航》里的柯克舰长那样为感性所动,而非像史波克那样纯粹理性。意外之财和每月固定薪水给我们的感受截然不同。已经拥有的东西和同等价值可以买到的东西之间,我们更珍爱前者。
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在《非理性行为:行为经济学的形成》(Misbehaving: The Making of Behavioural Economics)一书中描述了他与主流经济学家争夺话语权的艰辛历程。行为研究一开始被斥为琐碎、脱离现实。有人认为即使现实中的普通人不总是逻辑清晰,做重大决定的专业人士会始终保持理性。但泰勒的研究清楚地表明专业人士也会不断犯同样的错误,例如,每年美国职业橄榄球队的教练和老板在“选秀”时总在第一选择上着力过多。
政治家们给予了行为经济学越来越多的重视。比如,英国政府设立了一个行为研究团队来制定更有效的政策,研究显示给出选项的方式会影响选择的结果,这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性而不是理性层面,对公共管理有不少启示。
在公司和个人行为(即微观经济)层面,行为学派已经站稳脚跟。泰勒是美国经济学会今年的主席,他的继任者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也是一位行为经济学家。但他们在影响宏观经济学(即整体经济行为)方面还道路漫长。一个理性的判断是,既然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没能预测金融危机,他们至少应该尝试将行为主义的观点纳入宏观层面。...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