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的中国老板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2568-尼日利亚飞速向前
文字:乞力马扎罗的雪
校稿:辜汉膺 / 编辑:苦果
尼日利亚是非洲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非洲最大的经济体,还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国。
这个国家,不缺人也不缺油
(图:壹图网)▼
这个国家,居住着非洲最大的华人群体之一。我们今天就来讲述尼日利亚华人的故事。
尼日利亚,位于西非东南角▼
远赴尼日利亚的华人
华人赴尼日利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1930年,当时的尼日利亚还是英国殖民地,人口普查显示有四名客家人居住在那里。
二战后,一批香港商人到尼日利亚投资,如董之英、陈兆民、董纪勋等,主要投资搪瓷厂和纺织厂,并逐渐扩展至其他产业。这些港资企业的华人工作人员构成了尼日利亚第一批华商群体。例如查济民的尼日利亚联合纺织厂在1965年新年正式投产时,有70名华人工程师。
查济民的尼日利亚联合纺织厂
在此后几十年中成为西非最大的纺织厂
(图:hkri)▼
(1971年纺织厂内的工人,图:Francis Uher)▼
华商工厂制造的搪瓷制品融入到当地豪萨人的婚姻和文化习俗之中,成为当地豪萨族女性结婚、生育、节庆和嫁女等各种场合中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中国同胞们把最爱的搪瓷制品也带到了尼日利亚
(图:ngrwahum)▼
到1965年,尼日利亚有大约200名华人;到1999年,这一数字增加到5800人,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查、董、李、陈四大家族,成为华商的重要代表。
其中的查氏家族其实名人辈出
比如金庸先生也是查氏里的家族一员
(位于上海的查公馆,图:图虫创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中尼合作的不断深入,尼日利亚的华人数量持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尼日利亚作为非洲人口数量和经济总量第一的大国,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吸引了更多的中国人到尼日利亚发展。
一般认为尼日利亚的华人数量约为10万人,中资企业数量上千家,行业分布集中在工程承包、制造业、贸易等领域,地域上遍布尼日利亚全国各州,分布相对集中的城市有首都阿布贾、南部经济中心拉各斯和交通要道卡诺三个城市。
从南到北,都有华人分布▼
尼日利亚本身的人口规模、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持续不断地吸引着中国商人前来投资,中资涉足的领域涵盖贸易、制造业、矿业、农渔业、新科技产业以及包括餐饮、酒店、娱乐、超市等服务业。
近年来,中尼两国共建了莱基自贸区、奥贡-广东自贸区等,进一步便利中资企业赴尼投资。
莱基自贸区,位于首都拉各斯东南部的莱基半岛
(自贸区内的一家工厂 图:壹图网)▼
中资企业在尼日利亚的雇员构成主要分为中国雇员和当地雇员。一般来讲,中国雇员负责管理和技术,而当地雇员多负责具体事务等体力劳动。
在尼华商的主要业务
其中,贸易是在尼日利亚华商的主要业务领域之一。2019年,中国与尼日利亚的双边贸易额达到192.8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在中国前40大贸易伙伴中增速排名第一,尼日利亚约30%的进口产品来自中国。
中国是尼日利亚不可缺失的一位贸易伙伴▼
2004年,拉各斯市出现了一座名为“中国城”的商贸城,标志性建筑物是门口的红色城墙状大门。
“中国城”的创始人名叫孙国平,原是浙江舟山地方工业公司前往尼日利亚推销机器设备的代表,于1989年来到尼日利亚。后来嗅到商机,他在尼日利亚建立了“中国商城”,为中国经销商进入尼日利亚提供支持。
“中国商城”的外墙
就像是刷上了红漆的长城,挺有特色
(图:foursquare@hinote)▼
这使得尼日利亚华侨华人的数量迅速增加,同时职业构成和地域来源也从单一转向多样化。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商人”早已超出了“中国商城”的范围,分布在拉各斯乃至尼日利亚全境。
此外,“中国商城”不仅有中国商品经销商,还有宾馆、酒吧、饭店、理发室、汽车修理厂、律师事务所、中文学校等机构。
“中国商城”里的瓷器店,这很中国
(图:YouTube@Nonye Richy)▼
基建行业是中国在尼日利亚投资的另一个重要行业。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备案的近120家较大型中资企业中,工程承包企业占一半以上,共有70家,业务已涉及公路、铁路、电力、通信、航空、石油等领域。标志性工程包括阿布贾城铁、莱基深水港、华为骨干网项目等。
就连城铁的机车头都是实打实的“Made in China”
(图:twitter)▼
工程建设需要一定数量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例如,中国土木工程建设集团公司(CCECC)在尼日利亚拥有近2万名员工,负责120多个建设项目。
这些工程项目除了使用一定数量的中国工人和技术人员外,还为尼日利亚培养了大量人才。例如阿布贾城铁项目采用中尼员工之间的“导师带徒”、“夜间培训班”和“考试末尾淘汰”等机制,为尼日利亚培养了大量轨道交通人才。
比如今年年初开通的拉各斯轻轨
也由中国土木工程建设集团公司承建
(图:twitter)▼
尼日利亚有一项特别的制度,即授予“酋长”头衔,这种头衔不仅能授予本国人,也能授予外国人。据学者统计,到2023年已经有至少21位华人被尼日利亚授予“酋长”头衔。
想要拿到“重生之我在非洲当酋长”的好剧本
得在尼日利亚做出过突出贡献才行
(图:@郑岳峰)▼
在1986年7月,朱南杨被拉各斯市伊克贾工业区土王莫莫杜·伊洛任命为该工业区酋长,并获得酋长中最高级的“伊克贾区首席工商长老”的勋衔。
2001年,拉各斯金门大酒店老板胡介国(Jacob Wood)被封为酋长,此后又有多名中国人获封酋长。
尼日利亚人可稀罕像胡介国这样的华人老铁了
中驻尼的大使曾说,胡“像熊猫一样稀缺”
(图:网络)▼
胡介国先生获封主要是由于他在尼日利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力,以及捐资助学等善举。他还能用豪萨语熟练地与人交流,在民众推举之后,尼日利亚全国一级大酋长封他为当地酋长。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获得尼日利亚有关部门的特批,拥有一支近百人的武装卫队。
胡介国先生称得上是中尼外交史上的一大牛人
据说他的这支武装部队曾救回三名中国外交官
(图:网络)▼
胡介国之后,又有多位中国人被封为“酋长”,他们多是中企管理者,例如前文提到的拉各斯中国城老板孙国平也获封为酋长,还包括企业员工和大学教授。华人酋长获得的多是名誉封号,但是也有华人酋长获得了一些“实权”。
华人获得“酋长”称号多是因为在促进当地发展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如中土集团的多名高管就被授予酋长称号。
这位中土集团的河南小伙
被土皇穆萨予酋长称号“Wakilin Ayyuka”(工程主管)
(图:twitter@armtp007)▼
由于尼日利亚的中国人群体不断扩大,一些服务华人的机构也陆续建立。2016年,“拉各斯华助中心”在中国商城内正式成立,成为西非地区首家“华助中心”,由国侨办授牌,主要救助困难侨胞、调解劳务纠纷、回馈当地社会。
华人商城里还有“华星书屋”和华文学校等服务华人华侨的机构。此外,尼日利亚还陆续发行了三份华文报纸,包括《西非统一商报》、《西非华声报》和《西非华文报》。
让在尼侨胞也能感受到祖国的温暖
(新春祝福 图:agos.china-consulate)▼
困难和挑战
尼日利亚还有一个特别能吸引中国投资的原因是对华好感度较高。在一些国际媒体的调查中,尼日利亚对华好感度都是比较高的。
例如2014年英国广播公司国际频道的一项民意调查,80%的尼日利亚人对中国的影响持积极态度,只有10%的人持消极看法。在“皮尤”最近做的调查中,尼日利亚也是对华正面认知最高的国家之一。
不知道他们也喜欢听凤凰传奇不?
(图:壹图网)▼
虽然好感度高,但是在尼日利亚的华人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生活环境不佳、严峻的安全形势、腐败等。
近年来,尼日利亚北部地区的安全形势严峻,一些非法武装组织非常活跃;尼日利亚东北部地区还存在数百个土匪团伙,成员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主要活动为袭击抢劫车辆、洗劫村庄和绑架勒索。
华人在尼日利亚,机遇与危险共存
(自发组织的民兵 图:flickr)▼
即使在相对安全的南部,也有许多危险的地区,比如拉各斯水上贫民窟Makoko区,不仅生活环境脏乱差,安全环境也非常糟糕,甚至连警察都不敢进。
密密麻麻的小房子建在水面上
很难想象这地方竟住了数万人
(贫民窟Makoko区,图:shutterstock)▼
近年来,拉各斯等地居民收入减少,失业人口增加,社会犯罪活动明显增多,勒索绑架、抢劫等恶性治安案件频发。
2021年2月,三名中国籍雇员在尼日利亚一个金矿开采纠纷中被绑架,他们的警察随扈被打死。
对警察也敢下狠手,可见这帮人有多难对付了
(图:AFP)▼
2022年1月,尼日利亚尼日尔州“SinoHydro”项目遇袭,3名中国籍员工被绑架。
2022年7月,在中北部的Shiroro地区,4名中国公民遭到武装团伙绑架……
该武装团伙大概也是同地区地雷袭击事件的始作俑者
在尼华人同胞一定要注意保护自身安全
(图:aljazeera)▼
2023年5月,我国驻尼日利亚外交机构发布了“安全提醒”:近期有武装绑匪流窜于尼日利亚有关地区,伺机实施绑架。提醒我驻尼日利亚的公民和企业切实加强安全防范,从重点危险区域撤出。
尼日利亚的安全局势导致全国各地的许多开发项目都被迫推迟,包括卡诺-迈杜古里公路、卡诺-卡杜纳铁路线等。尽管面临这些挑战,中国企业仍表现出了韧性,与其他一些外国承包商不同,他们继续冒险进入该国相对不安全的地区执行项目。
谁叫咱们是老铁呢!
(图:壹图网)▼
另外,尼日利亚的腐败问题较为普遍。曾有中国视频博主发布视频显示,从尼日利亚邻国贝宁入境到拉各斯的公路上,短短十公里旅程被执法人员公然索贿20余次。
尽管尼日利亚领导人多次宣布要治理腐败,但解决腐败这一痼疾,仍然任重而道远。
此外,尼日利亚卫生状况堪忧,医疗水平相对较为落后,也是摆在在尼华人面前的一大难题。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壹图网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