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普京最崇拜的女人:杀夫篡位,风流成性,却逆袭成俄罗斯最伟大的女皇
没想到一场俄乌战争,最终捧火的,不是铁腕领袖普京,也不是悲情总统泽连斯基,更不是欧洲之母默克尔,而是人称“沙俄武则天”的俄国女帝。
这位唯一被冠以“大帝”称号的女皇,同时被俄国总统普京、德国总理默克尔奉为顶礼膜拜的毕生偶像。
传说中,她杀夫篡位,风流成性,一生坐拥23个情人,留下风流韵事数不胜数;
史记里,她雄才伟略,智识过人,征服大半个欧洲,一手将贫穷落后的俄罗斯打造成“欧洲第一强国”;
为了表示尊敬,普京用她的大名为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取名;默克尔将她的画像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
如今俄乌双方争夺不休的克里米亚,则是她两百年前统治俄罗斯时,送给自己的“嫁妆”。
她的名字叫,叶卡捷琳娜二世。
成为俄罗斯人
叶卡捷琳娜原名为索菲亚·奥古斯特,是一名德国人,1729年出生在普鲁士。
她的父亲原先是普鲁士王国军队的将军,后被封为安哈尔特公国的公爵,母亲则是德意志王族公主。
虽说索菲亚也算是贵族公主,但安哈尔特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没落公国。
当时沙俄是伊丽莎白一世执政,由于女王并未结婚且没有子嗣,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她把姐姐的儿子即彼得大帝的外孙彼得三世接来圣彼得堡,作为皇储培养。
很巧的是,彼得三世也是德国人,他原本是瑞典的王位继承人,所以他打心里瞧不起沙俄,也无心学习,整日沉迷于军事游戏。
于是伊丽莎白女王打算为他物色一名妻子,好赶快生下以后的继承人,延续香火。
索菲亚的家族想壮大势力,她的母亲便利用了自己的王室关系,向普鲁士的国王腓特烈二世推荐自己的女儿。
索菲亚凭借着不俗的样貌以及过人的智慧获得了腓特烈的认可,他给伊丽莎白女王送去了索菲亚的画像。
1744年1月,索菲亚收到了一封来自俄罗斯的信,伊丽莎白女王选中了她作为皇储彼得三世的妻子。
然而当她嫁入王宫以后才知道,宫里的人对她丝毫不待见,各位贵族以及大臣基本不怎么爱搭理她,丈夫更是懒得抬头看她一眼。
更令索菲亚头疼的是,她听不懂俄语。
也是这时,她开始显现出自己顽强的适应能力。
仅仅用了三个月,她就能说出一口流利正宗的俄语,得以快速融入皇宫氛围。
除了语言方面,索菲亚在宫廷礼教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在那个宗教信仰强于国家概念的时代,索菲亚毅然决然抛弃了自己的宗教信仰,皈依了伊丽莎白女王的宗教——东正教,并改名为叶卡捷琳娜。
由于她太热衷于学习,身体透支患上了肺炎。
病痛是折磨,却也是机会。
母亲提出找路德教的牧师来抚慰索菲亚,但虚弱无力的叶卡捷琳娜坚持要找东正教的牧师来抚慰。
这一举动真正笼络了人心,得到了伊丽莎白女王和各位皇亲贵族们的认可。
她便是以这种宗教之力真正融入了这个国家,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俄罗斯人”。
1745年,年仅16岁的叶卡捷琳娜与玩世不恭的彼得二世正式完婚。
一出倾覆王朝的大戏就此埋下开端。
失败的婚姻
在那个时代,用联姻来维护国家之间的关系再正常不过。
这场政治联姻,利益大于爱情本身。
可沉迷于军事游戏的彼得并不重视这场婚姻。
叶卡捷琳娜一直对彼得示好,希望他能爱上自己,但彼得对貌美聪慧的叶卡捷琳娜没有感情,十分冷淡。
甚至对她直言:“我深爱的是母亲身边的婢女,娶你实属无奈。”
此时的叶卡捷琳娜正值花季,却不得不接受丈夫宁愿跟婢女厮混,也不愿多看她一眼的事实。
在之后长达五年的时间里,叶卡捷琳娜与彼得一直是分居的状态。
他们持续着有名无实的婚姻。而彼得愈来愈张扬,整天不学无术,到处沾花惹草,与众多情人厮混。
她深知自己嫁的不是彼得,而是彼得身后的帝国。
所以她没有自暴自弃,在无数个孤独无聊的日子,她用阅读来打发时间,并以此提升自己的认知。
在门庭冷落的宫殿里,她与书籍相伴,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后来治理国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管是复杂的政治、军事,还是深奥的哲学等,她无所不看。
在读到了伏尔泰的书后,她一发不可收拾,被他的文字深深吸引,迷上了他的作品。
后面读到孟德斯鸠的作品,也被他所表达的思想所折服,她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升华。
但后宫中的女人,若不能诞下皇室子嗣,终究地位难保。
抱孙心切的女王,眼看着叶卡捷琳娜的肚子毫无起色,也开始对她冷眼相待。
少女最后的靠山终于倒塌,幻梦尽碎的叶卡捷琳娜幡然醒悟,若想真正在沙俄立足,就必须生下皇储。
她与彼得在女王的施压下,被迫同房。
但这距离生下沙俄帝国的未来继承人,仍然遥不可及。
叶卡捷琳娜大胆“向外求助”,既为了填补感情上的空虚,也为了积累政治上的资本,她不断游走于各个权贵之间,发展自己的情人。
据后世统计,她一生的情人居然有23个之多,其中有国王、军官、伯爵等,这些情人也成为了叶卡捷琳娜的人脉,助她在沙俄站稳了脚跟。
终于,在叶卡捷琳娜的努力下,在与彼得结婚的第九年,她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也就是后来的保罗一世。
外界盛传保罗非彼得所生,但有另外的资料表明,叶卡捷琳娜非常讨厌保罗,因为他长得跟彼得十分相似。
在俄罗斯帝国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叶卡捷琳娜住得越久,就越发现,自己对俄皇室而言,不过是个工具。
孩子出生时,叶卡捷琳娜由于生产虚脱,在产床昏睡了3个多小时,竟没有一个人在意,众人都围着孩子转。
而且孩子一出生就被伊丽莎白女王抱走了,叶卡捷琳娜甚至连见都没见过孩子一面。
生完孩子,她自己醒过来,自己走回房间。
当她深陷孤苦处境时,母亲又突然被遣返家乡,父亲竟暴毙而亡,她请求女王准许她回家参加父亲的葬礼,却惨遭无情的拒绝。
在异国他乡的无依之地上,时刻伴其左右的,是书本,还有痛苦。
她曾说过一句话:“无时没有书本,无时没有痛苦,但永远没有快乐”。
而沉浸在安乐乡的彼得还不知道,无边无际的痛苦,正将他备受忽视的娇妻,锻造出一个帝王的雏形。
他的好日子,快到头了。
不流血的宫廷政变
1761年12月,叶卡捷琳娜的机会来了。
由于国事操劳,伊丽莎白女王病逝。
彼得上位,称彼得三世。
彼得行为举止十分嚣张,丝毫不顾宫廷礼仪,对大臣也经常出言不逊。
他肆意妄为,不顾国家的利益,做了许多不明智的决策,引发了很多大臣的不满。
彼得视普鲁士的国王腓特烈二世为自己的偶像,竟然蠢到暗中为腓特烈送去情报。
更离谱的是,在与普鲁士谈判中,彼得放弃了俄罗斯在欧洲列强参与的成果,将七年战争期间占领的土地归还给了普鲁士。
他还下令让胜利在即的俄军停战并与普鲁士结盟,堂堂国王,胜似舔狗,带着俄罗斯,主动下跪,匍匐于普鲁士跟前。
不仅如此,他还将东正教列为异教,并且没收了教会的财产。这些荒谬的举动,引起宫里的贵族以及将士们的强烈不满。
他的统治根基,正一点一滴,被自己的愚蠢所撼动。
对于从来就没看顺眼过的叶卡捷琳娜,他自然没理由放过。
在发现彼得想废掉自己改立新王后时,叶卡捷琳娜立刻意识到,自己面前只有三条路:
一,继续当彼得的妻子,和彼得同甘苦共富贵;
二,对彼得逆来顺受,未来他登基之后被废除掉,然后去修道院度过剩余的人生;
三,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
此时,彼得由于任性与愚蠢民心渐失,而拥护叶卡捷琳娜的呼声越来越高。
眼见时机来到,她暗中联络各地王公贵族与将军,谋划夺权。
情人的作用也在此刻大发神威,她最得力的老相好奥尔洛夫,不断在军中为她笼络人心。
一场堪称完美的政变,已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1762年,叶卡捷琳娜发动政变,从夏宫去往莫斯科举行登基仪式。
民众十分买单,纷纷向她宣誓效忠。
而她的丈夫,旧王彼得三世,听闻宫外传来的政变消息后,大惊失色,慌不择路。
潜逃失败后,面对叶卡捷琳娜,竟毫无反抗,乖顺无比地签下退位诏书,胆小懦弱世间罕见。
一周后,彼得在距离圣彼得堡三十公里的罗普舒,离奇丧命。
叶卡捷琳娜对外宣称,彼得三世死于“剧烈腹痛”。
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叶卡捷琳娜不动声色、干净利落地发动一场奇迹政变,顺滑无比地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
叶卡捷琳娜时代
当上皇帝,只是开始。
叶卡捷琳娜接手的是一个国库空虚、经济萧条的国家,军队里甚至没有了军饷。
她在加冕宣言中称,这是“俄罗斯人民的选择”。而她开始对人民负责,收拾前夫彼得留下的烂摊子。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叶卡捷琳娜的政治手段,那就是内柔外刚。
她是古代少有的开明君主,主张开明专制,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明知会触犯贵族利益,动摇自己的统治基础,也要提出改善农奴制。
在经济上,她废除出口税,大力推动对外开放,着重发展工商业,促进贸易繁荣,很快就使得俄罗斯国库充盈,摆脱落后贫穷的旧面貌。
她还为俄罗斯帝国收集了全欧洲最伟大的美术馆,进口了大量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推动俄罗斯走向文化大国。
俄国的医院、学校、孤儿院,都由她一手奠基。
而在外交上,她堪称铁血娘子。
她在日记中大放豪言:如果俄罗斯想要获得民众和邻国的尊重,就必须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强权国家。
她左打奥斯曼,占领克里米亚,给至今的俄乌两国留下解不开的历史渊源;
向南打通黑海出海口,击败土耳其帝国和瑞典,同普鲁士、奥地利一起瓜分了波兰。
在她统治的34年中,俄罗斯疆域扩大了67万平方公里,成为最让欧洲列强忌惮的“第一强国”。
临死之际,叶卡捷琳娜不无遗憾地说道:
“如果我能活到200岁,那么全欧洲都将会匍匐在我的脚下!”
这句传世名言,穿越两百年历史,依然极具霸气。
著名思想家伏尔泰称她为“欧洲上空最耀眼的明星”。
她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享有大帝之名的女皇,相比她的功绩,称号“俄国武则天”恐怕无过之而有不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