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周恩来视为“国之瑰宝”,她是新中国最厉害的女人
41年前的今天,一位伟大的女性陨落了。
何香凝说她“唯菊与石,品质高洁”;
周恩来称她是“国之瑰宝”;
毛泽东更是直言,当共产主义胜利了,要选她当全世界的最高苏维埃主席。
她的声名事迹更是跨越远洋,得到国外很多人的极力称赞。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她“外表是一朵柔美的花,内心却是一头力图冲破罗网的雄狮”;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她是 “中国的圣女贞德”。
新中国成立时,她作为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性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
她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宋庆龄。
从姐妹走向决裂
在上个世纪的民国时期,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
这说的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四大家族“蒋宋孔陈”,他们把控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而其中三个家族都和宋氏家族有关。
毫无疑问,宋氏家族是20世纪最具传奇的家族,三姐妹和她们的婚姻更是被谈论至今。
大姐宋霭龄嫁给富商孔祥熙,富甲天下;二姐宋庆龄嫁给“国父”孙中山,成为国母;三妹宋美龄嫁给权力中枢蒋介石,权势显赫。
宋霭龄、宋美龄和宋庆龄
我们不禁疑惑,是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这么逆天的三个女儿?
她们的父亲宋耀如是有名的实业家,财力雄厚,母亲倪桂珍是明朝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后裔,是个才女。
宋耀如和倪桂珍
三姐妹的童年时代,家庭是十分温馨的。
一家子晚饭后聚在一起,父亲唱着从美国学来的乡村小调,妈妈则在一旁配合着弹钢琴,几个孩子开心地手舞足蹈,围着父亲身旁学唱歌。
宋家唯一的全家福
作为父母,他们是开明的。
两人都对子女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唤醒国人,能立志成为林肯、华盛顿式的人物。也因此,母亲为三个女儿取名都带有“琳”(原名),有崇敬林肯之意。
父母还让三姐妹都远赴美国威斯理安女子学院求学,寻求救国之道。
宋庆龄和她的同学们
远在异国他乡,三人彼此照顾,嬉笑打闹。
然而,这样温馨的生活并没有持续下去,三姐妹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当她们相继结婚之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转折点发生在三妹宋美龄结婚。
一听到宋美龄要和蒋介石结婚,宋庆龄气不打一出来。
当时蒋介石有3个老婆,妻妾成群,是个花花公子。
最重要的是,在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与孙中山的思想背道而驰,宋庆龄视他为孙中山先生的叛徒。
因此,宋庆龄一度看不上蒋介石,甚至放狠话,宁可看着妹妹去死,也不愿意看她嫁给蒋介石。
图源:凤凰网纪录片
然而,这场婚礼却是大姐宋霭龄一手撮合的,背后实际上是她和蒋介石的一场交易。
当时武汉工人闹罢工,影响了孔宋家族的利益,蒋介石也需要宋家的力量来扶助自己。
宋霭龄以家族利益为借口,说服了孔宋的家庭成员,除了宋庆龄。
宋美龄和蒋介石的结婚典礼,唯独宋庆龄没有出席。
蒋介石和宋美龄
宋庆龄虽然温婉,但骨子里有自己坚持的原则,不容任何人打破,即使是自己的亲人。
也是从此刻起,宋庆龄和姐妹形同陌路。
大姐宋霭龄为了削弱宋庆龄的影响,甚至不惜诬蔑自己的亲妹妹。
她派人在报刊上发布假消息,说宋庆龄和当时的外交部长陈友仁私奔结婚,宋庆龄听到消息后直接晕了过去。
图源:《宋氏三姐妹的情与思》
直到团结抗日时,三姐妹才得以放下成见,回归到姐妹的身份,闲唠家常,一起回忆童年的时光。
这也是三姐妹最后一次重聚,直到临终,她们也没见到彼此一面。
宋氏三姐妹和蒋介石
其实,她们本就是身不由己的,一言一行都要慎重,背后牵扯的是复杂的政治立场。
宋子文在美国意外去世,本来三姐妹都要去的,结果宋美龄却被身边的人劝住了,让她顾及立场,不要和宋庆龄见面,飞机都起飞了,只得中途折返。
图源:《记忆》
但终究血浓于水,她们在对方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关心着彼此。
蒋介石因为和宋庆龄政见不和,多次威胁恐吓她,甚至还要刺杀她。
宋美龄知道后,郑重警告蒋介石:“不要伤害我的姐姐,否则我一定不会原谅你。”
她还告诉蒋介石的特务戴笠,让他最好慎重行事,否则后果自负。
图源:《宋氏三姐妹的情与思》
宋庆龄病重时,曾托人给远在美国的宋美龄发送一封电报,希望能见妹妹最后一面,但遗憾的是,宋美龄见到信后,什么也没说。
宋庆龄无奈地感慨:“一切都太迟了。”
这成为她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冲破世俗的忘年恋
宋庆龄和姐妹迫不得已的分离,源于她内心的革命理想。
美国记者斯诺曾采访宋庆龄:“您是怎样爱上孙中山先生的?”
她说:“我当时并不是爱上他,而是出于对英雄的敬仰,我想为拯救中国出力,而孙中山是一位能拯救中国的人。”
宋庆龄从小就开始仰慕孙中山了。
父亲宋耀如和孙中山是至交好友,倾力资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年幼时,宋庆龄就时常听父亲讲起孙中山的事迹。
当她大学毕业,接替大姐宋霭龄,当上孙中山的秘书,她终于靠近了自己的理想,她给远在美国的妹妹宋美龄写信:
“我从来没有这样快活过,这件事情是从我小姑娘时起就想做的,我真的接近了革命运动的中心,我能帮助中国,我也能帮助孙博士,他需要我。”
共同的革命理想,让两人的情感逐渐加深。
孙中山流亡日本时,住在日本好友梅屋家,在夏天的一场晚会中,宋庆龄弹奏了一曲钢琴,还唱了一首歌曲。
当宋庆龄唱歌时,有小孩子在地板上走来走去,孙中山看到后,急忙抱起来,并用手捂住孩子的嘴巴,做了“嘘”的手势,之后目不转睛地望着宋庆龄。
坐在一旁的好友回忆说,当时孙中山看向宋庆龄的眼神中满是爱意。
孙中山曾深情地说过:“遇见她,使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体会到了相思的痛苦以及恋爱的那份喜悦。”
宋庆龄、孙中山、梅屋庄吉夫人
他们决定结婚,然而,这一决定遭到宋庆龄一家人的反对。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年龄悬殊,两人相差27岁,孙中山的儿子比宋庆龄还大。
在那个年代,这无疑是离经叛道的,宋耀如也不再顾及和孙中山的多年好友情谊,直接把宋庆龄软禁在家。
最后,宋庆龄在女佣的帮助下,翻窗逃走,才嫁给孙中山。
她的婚礼,全家人都没来参加。
宋庆龄和孙中山的婚礼
可这丝毫阻挡不了他们的相爱,乱世中,得之不易的真情更是显得弥足珍贵,他们彼此珍惜。
陈炯明叛变,炮轰孙中山的府宅,孙中山决定誓死抵抗,劝妻子赶快离开。
但宋庆龄却握着孙中山的手,从容淡定地说:“先生,你走,我留下,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不能没有你。”
也是因为这次逃难,怀有身孕的宋庆龄不幸流产,再也无法生育。
但这些并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感情,他们一起度过了十年的幸福时光,直到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因病去世。
孙中山去世前,最放不下的就是宋庆龄,特地在遗嘱中嘱托好友照顾好自己的妻子。
孙中山走后,宋庆龄悲伤地说:“只要我活着,我内心空荡荡的感觉和悲伤,将永远不会消失。”
孙中山和宋庆龄拍摄的最后一张合影
此后的56年中,她始终孑然一身。
宋庆龄很喜欢鸽子,养了上百只鸽子,每天亲自喂它们,出差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看鸽子,她很多的器具用品上都印着鸽子的图案。
不只是简单的喜欢,还是一种怀念,孙中山生前就喜欢鸽子,因为鸽子代表着和平。
“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这是孙中山写给宋庆龄的情诗。
宋庆龄一直记在心里:“从认识孙中山的第一天起,到他去世为止,我一直忠实于他。”
他们的爱情,冲破世俗,跨越生死,用一生诠释了爱情的忠贞。
新中国第一位女性领导人
宋庆龄去世前特地嘱咐身边的人,不与孙中山合葬:
“因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领袖和先驱,自己只是普通的革命战士,不能仅凭妻子的身份与他合葬来享受世人的敬仰。”
新中国成立之后,宋庆龄担任国家主要领导人长达31年,在任职期间,宋庆龄始终是党外排位最高的领导人,也是职位最高的女性领导人。
这足以证明,她实在是过谦了,即使不是作为孙中山的夫人,她也担当得起世人的敬仰。
对待身边的人,她有着大爱。
李燕娥是宋庆龄的保姆,但宋庆龄从不把她当作“下人”,而视她为家人。
吃饭时宋庆龄与她同桌,并且让她坐在主人的位置上,自己则坐侧座。
晚年李燕娥病重,宋庆龄把她从上海接到北京,请来最好的医生为她诊治,亲自下厨为她做饭熬汤。
她曾说:“她不仅是我最信任的朋友,更胜过我的亲人。”
宋庆龄和李燕娥
作为女性,她深知封建糟粕思想对妇女的荼毒和压迫,她一生都在致力于解放女性。
北伐战争时,她在汉口创办妇女政治训练班,培养了一大批妇女干部;
妇女党务训练班
她和好友组织北伐红十字会,组织妇女开展战时援助活动,这让她们成为北伐战争中后方的重要力量。
她让更多的妇女走出家门,真正地参与到了历史进程中。
宋庆龄创建妇女政治训练班的意义
她是孙中山遗志的传承者,撑起了孙中山未完成的事业,也实现了拯救中国的理想。
西安事变,张学良扣押蒋介石,姐夫孔祥熙来见她,请他在一份谴责张学良犯上的声明书上联署签字,宋庆龄当即拒绝了:
“张学良做的对,如果我处在他的地位上,我也会这样做,只是我会做得更甚于此。”
蒋介石的嫡系认为宋庆龄在落井下石,加害于蒋,她也因此受到人身威胁。
在她的信箱里,发现2颗子弹和一封恐吓信,说宋庆龄勾结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如果委员长有什么意外,我们的子弹是不认人的。”
当秘书紧张地告诉她时,她却云淡风轻地说:“无所谓,我恐吓信多了,让它去。”
图源:凤凰网纪录片
抗日战争时,宋庆龄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建起了抗日根据地的医疗网,向全世界募集医疗器械、药品、现款及其他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敌后抗日根据地。
她还介绍外国医生、护士和其他技术人员来中国工作,其中我们熟悉的白求恩医生、斯诺记者都是经由宋庆龄介绍来中国的。
宋庆龄在检查待运的物资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和周恩来写信给在上海的宋庆龄,邀请她来北京共商国是,信的一字一句都经过仔细斟酌。
毛泽东平时写信比较随意,字里行间不时有勾勾划划,而这一封写给宋庆龄的信,连一个错字、一个墨点都没有。
毛泽东写给宋庆龄的信件
为此,他还纠正了周恩来信件中的一个字,“谨(略)陈渴望先生北上之情”,他认为“略陈”不够恭敬,便动笔将其改成了“谨陈”。
毛泽东修改周恩来的信件
宋庆龄来到北京那一天,毛泽东和周恩来特地到火车站迎接她,可见其对她的重视。
毛泽东等人迎接宋庆龄
1949年10月1日,宋庆龄站到天安门城楼上,看着一片欢天鼓舞的场面,听着毛泽东向全世界的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至此,她终于替孙中山先生看到了这一刻,先生临终未竟的革命事业终于实现了。
开国大典上的宋庆龄(右二)
宋庆龄的出现,印证了毛泽东曾说过的那句话“妇女能顶半边天”,她向世人证明了女性也可以参与到历史的进程中,拯救祖国于水深火热之中。
点个“在看”,历史会永远记得她,民众也会永远记得她——
不是作为谁的夫人,而是只是作为宋庆龄。
29 / May / 2022
监制:视觉志
编辑:哈酥
微博:视觉志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小视玩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