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国拿什么守住制造业?

中国拿什么守住制造业?

金融财经


作 者华商韬略出品人 毕亚军
华商韬略出品ID:hstl8888

音 频点击小程序边听边看


这个目标实现了,中国制造才是真正的强大。


这个目标实现了,中国也就不用那么担心所谓的产能转移,甚至应该主动转移自己的一些产能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大礼堂。


讲台上的谢公兴,面对PPT上“明月的前世今生”几个大字,眼泪在眼眶打转。


数次哽咽后,他有些羞涩地说,听完航天人的事迹精神,我都不好意思说明月这点事儿了,但就算这点事儿,也的确是不容易的,所以我更加感受到航天人的伟大。


晚饭时,我问谢公兴当时是不是想起了当年摆地摊,被追债的情形。他说,有想起,但想得更多的,还是最近这些年从做工厂转向做品牌的艰难、庆幸,以及欣慰。


温州人谢公兴和哥哥谢公晚,不到20岁就踏入眼镜行业发展至今。90年代初,刚刚出道的他们曾经借了4万多的高利贷做眼镜批发但血本无归,在万元户就是有钱的当时,这是个大数字。


“不敢回家,哥哥一度想要自杀。”


这种经历让兄弟二人更有危机感,也不断在经营中居安思危,争取更多主动权。


“很早就认识到,一定要自己做研发,建厂,做产品,才能更有主动权。”


2007年,从批发零售转型到加工制造的明月,已是中国唯一关键材料自给、核心技术自主的镜片企业。但他们努力拼成了镜片制造的全国隐形冠军,主动权却没有跟随而至。


“我们很重视研发,产品也不比国外品牌差,但卖不起价,也不好卖,国产牌子,顾客不认。”谢公晚说。


当更多国产镜片厂起来,价格战成为同行竞争的主旋律,明月的处境甚至比以前更糟糕。


“研发提高了成本,但无法在市场兑现,甚至连山寨厂都打不过,山寨还有个成本优势。”


就在此时,一家外资巨头给出超溢价要收购明月,条件从绝对控股谈到50对50,但谢家兄弟依然不同意。


“越看越明白,他们是要明月做代工厂,但我们已经下定决心,要做自己的品牌。”


谢公晚说,同样的产品,贴上外资的标就卖得好,这让他们不服,也逼他们思考。“思维有了巨大转变,要真正掌握主动权,还得做品牌,让消费者认,赢得消费者才是制造业可持续的终极秘籍。”


认准这个目标后,明月一边修炼技术与产品的更高境界,一边开始了新的攀登。


用谢公晚的话说就是,重构了整个运作体系:“过去一直是以生产为主导,所有的东西都是围绕着生产来做,做品牌是要转变工作方向,从生产为导向转向消费者为导向。”


谢公晚说,“研发难,产品难,做好品牌难上加难。”


明月从生产导向转到消费者导向,也是充满着阵痛。


比如,拒绝收购后,曾遭遇经销商,供应链伙伴被外资胁迫砍单的危机。“收购不成,他就打压,围追堵截,很长时间内,我们每天都在想,还能这样活多久。”


再比如,品牌创建既需投入大量资本和精力,也需较长的时间才能产生效果,这让转型到品牌创建初期的明月,更加面临着考验其意志与实力的压力:品牌效益无法在短期兑现,运营成本持续上升,价格战不能打了,但同行却不断以价格战抢占市场。


这过程,犹如逆行者攀高峰,自己拼命往上走,但感觉整个环境都在把自己往下拽。


谢公晚说,实在难以支撑时,他们也想过要不就卖掉算了,或者回到以前的走量模式,甚至代工,“但还是不甘心,觉得中国这么大市场应该可以做出自己的品牌。”


坚持是值得的,熬过转型的痛苦之后,明月赢得脱胎换骨的转变。


2021年初,明月登陆A股,上市当年就推出更符合中国特点的青少年近视防控镜片——“轻松控”及“轻松控Pro”,既填补此一领域的国产短板,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也培育出公司新的增长极。


如今,明月不但是中国本土最大镜片品牌,持续扩大着市场占有,也带动着整个国产镜片的品牌化。2022年,中国镜片市占前10名,已有3家本土品牌,其中的领军者就是明月。


明月将命运的缰绳握在了自己的手中,但回忆过往,谢公晚仍是一头冷汗:“如果我们当初没有下这个决心,没有以消费者为中心改变发展模式,而是继续拼低价,走代工,那今天就难过了。”


“拼低价,走代工,可能就难过了”,这并非是谢公晚的假设。


明月生产总部所在地江苏丹阳,世界最大眼镜产业基地。


这里年产镜架1亿多副,占中国1/3;年产光学玻璃及树脂镜片3.2亿副,占中国75%,全球50%。


但这两年,丹阳的压力越来越大了。


最大的压力就是,国内其他城市,以及越南等海外国家都在努力发展镜片产业,它们的成本优势明显,而且给出很多优惠政策,不少成本敏感型的企业,已经开始思考,甚至部署着产能转移。


而丹阳的不少企业都要么是拼低价的成本路径,要么是听命于下游品牌的代工厂。


一场产业重构已在悄然发生,丹阳该如何守住世界最大眼镜产业基地的地位,甚至更升一级?显然需要和过去努力招商引资,盖工厂不一样的眼光与思维。


丹阳眼镜产业的挑战,几乎也是整个中国制造的写照。



据工信部数据,2022年中国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占GDP比重已达33.2%;据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已达42.07万亿元人民币,连续6年货物贸易全球第一。


两组数据之下,是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和世界工厂的绝对优势地位。


绝对优势之下,压力也越来越大。


地缘政治博弈,成本变化导致的产业链重构和产能转移,核心技术卡脖子都是显而易见的压力。这些之外,相比美国、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发展,中国制造业也还存在着“谁主浮沉”的其他隐忧。


首先是相当大部分的中国制造,其实是外资制造。


据商务部数据,2021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3.82万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32.9%。数据之下是,一个郑州富士康占河南外贸半壁江山;上海的外资企业贡献了约2/3的进出口和规上工业总产值……


而且,外资制造都相对站在产业价值的更高端。2020年中国前15大外贸出口企业,外资占了11席,11家企业几乎都来自于更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产业,且绝大多数都可被美国以技术或市场卡脖子。


其次是相当大部分的中国制造,是为外资制造。


这方面,缺少具体数据,但可以肯定,数字不小,从苹果、惠普到耐克、阿迪,众多中国本土的先进制造力,事实上都在为外资品牌打工。


比如丹阳生产了全球一半的镜片,其中超6成都是为外资品牌代工。


工厂是别人的,或者工厂是你的,但品牌与消费者在别人手里,都是主动权在别人手里。发展是主旋律,和气生财的时代,那是分工合作,你好我好大家好,可一旦和气变成了对立,那就是被动者被打。


除了外资制造和为外资制造的被动,即便是中国制造中的中国品牌,相比美国、德国、日本品牌而言,也依然在全球市场,甚至在国内市场的消费者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全球供应链重塑,中国制造业已有的规模、短板与压力,这些综合下来,几乎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已不可能,也不应该像过去那样,靠吸引更多外资,开更多工厂,扩张更大产能,来加强制造业的发展。


但无论从就业、民生,还是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中国都必须更加依靠制造业拉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一边是不可能,一边是必须要,这中间的矛盾该如何解?或者说:


中国拿什么守住并升级制造业?



制造是为消费者服务的。


谁掌握消费者,谁就掌握制造。


无论外资制造、为外资制造的比重,还是中国制造的品牌力不足,其实都可归结为: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并没有对等地掌握世界消费者。


富士康就是个例子。


它拥有世界顶尖的工厂、产线和制造力,但却并不拥有制造的主动权,而是必须听命于诸如苹果等品牌厂商。换句话说,没有工厂,没有生产线的苹果,才是这些工厂、生产线真正的制造力主人。


清楚了问题,也就清楚了解决之道:中国要守住和升级制造业,其功夫应在制造之外、在工厂之外,在于超越制造,超越工厂,从为世界生产制造为导向,转向赢得世界消费者为导向。


核心是,加强自主品牌的发展与自主渠道的建设,真正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而且爱的是中国的自主品牌,而不只是外资品牌背后的“made in china”。


这早已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共识,无须多言。但如何加强,却是值得探讨与反思的。这也是此文最想建议和呼吁的:必须改变一谈制造就是开工厂的生产思维,改变对服务业,特别是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傲慢与偏见。


而且,几乎所有服务业,其实都有益于制造业,它们要么直接服务制造,要么通过服务场景拉动与消费制造。


中国制造固然存在核心技术卡脖子等关键挑战,但在更多大多数领域,卡住脖子的早已不是技术或产品本身,而是这些落后的观念,是这些观念导致的——对生产的重视,对市场和消费者的轻视,以及由此带来的被市场和消费者卡脖子。


至今,很多人一提制造业就是开工厂,让人进工厂,一谈服务业就给戴上虚头巴脑的帽子,甚至把服务业与制造业对立起来看,把品牌行销,公关咨询等说成是骗子,把通过这些追求品牌溢价说成收智商税。


曾经的“年轻人宁愿当骑手也不进工厂”,就是把服务业与制造业对立起来看的典型。


这种思维的潜意识是快递或外卖,挖了制造业的墙角,削弱了制造业。但事实上,快递或外卖是强化,而不是削弱了制造业。没有他们,各种产品不会如此高效的送到消费者手中——


没有消费,工厂为谁制造?


遗憾的是,如此狭义眼光看制造的不是少数人,甚至不是普通人,而是制造业者本身,甚至是制造业中的大人物。



制造业,至今被寄托着促进就业的厚望。


以就业而论,中国制造也迫切需要超越制造、超越工厂,需把功夫放在制造之外。


智能制造的大势之下,即便中国制造业进一步规模提升,制造环节也只会降低,而不是提高用工需求。


这一前提下,唯有立足制造,但又超越制造,将制造的自主价值做强,自主价值链做长,才能提供更多就业,也带动实体经济整体扩容发展。


其核心,依然是要做强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比如研发设计、品牌行销、公关咨询、物流服务等,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更深度的融合发展,形成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双向拉动和双向奔赴,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谋求更高更具主动权的产业价值与空间。


以明月镜片为例,在生产智能化浪潮之下,其自身产能从2017年的3600万片提到了如今的4000万片,但用工却从1600人减少到1000人。


然而若以明月从生产导向转到消费者导向,并且因此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品牌价值链发展来看,情况就大大不同了。


据初步测算,明月转向品牌经营后,1个工人1年的产能可对应支撑160个新的工作岗位,仅仅它在全国的超万家经销网络,就至少带动十万就业,是过去开厂的超百倍。


更重要的是,一个大大区别于代工制造的产业生态也因此形成了。


在这个生态里,明月拉动了研发设计、品牌行销、公关咨询、乃至金融、法律等服务业的发展,而这些服务业者也以自己的创新创意和专业能力,让明月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进而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当这种从制造到消费的生态良性循环得以建立,制造与服务也就可以通过创新发展实现规模和价值提升,进而拉动经济良性增长,明月的工厂也更能将成本提升化为价值创新,进而更有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而不是像代工厂一样受制于人。


简单说就是,因为做好了工厂之外的文章,明月得以更好地守住并升级自己的工厂。而若整个中国制造多一些这样的企业,世界工厂的地位也就更难动摇。


可口可乐前董事长伍德鲁夫曾有句名言:“即使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的生产工厂一夜之间被大火烧毁,只要有可口可乐的品牌在,我很快就可以重建可口可乐新的王国”。


曾经以为只要把技术做好,产品做好,工厂也就一定能开好的谢家兄弟,也总结出一句话:“如果不能直接连接消费者,不能赢得消费者,只是一门心思开工厂,最终可能保不住工厂。”


长期跟踪对比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这几年,我一直有个想法,要有不同眼光看制造业,要以超越制造,超越工厂的眼光看制造业:


如果我们对制造业的定义,只是生产能力与规模,中国绝对是遥遥领先的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若我们把制造业的定义扩大到通过创造与掌握产品赚取最大价值,那中国制造业可能就是另一个状况了。


这就像——


如果只把制造业当工厂,那全球最强大的制造商应该是富士康;如果把制造业当创造与掌握产品并赚取最大价值,那全球最强大制造商可能是苹果。


而且——


苹果被烧了,可以很快重建。


富士康被烧了,烧了就是烧了。


以创造与掌握产品赚取最大价值的眼光看,当下的中国制造,就更需要在制造之外,在产能之外做文章,而不是担忧所谓的产能转移——要从开工厂为世界制造产品,向做强做长制造业的自主价值链,直接服务并赢得世界消费者而努力。


这个目标实现了,中国制造才是真正的强大。


这个目标实现了,中国也就不用那么担心所谓的产能转移,甚至应该主动转移自己的一些产能,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来更贴近服务全球消费者了。



THE  END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衷心感谢您订阅《华商韬略》,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我们的最新推送,敬请星标华商韬略公众号,感谢支持,期待长久伴您同行。

华商韬略出品

主编:毕亚军  责编周怡

美编宋晓昱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图虫创意、东方IC,未能核实版权归属的,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华商韬略旗下公众号,欢迎关注


投稿、约稿、商务合作及建议
敬请联系:010-65580525

[email protected]  周总监

◆◆◆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成长计划】
签约账号【华商韬略】原创内容
◆◆◆

点赞”是喜欢,“在看分享”是真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租期99年!中国拿下西南能源通道,全球航线格局再次改写早报|中国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库克;成都羊马街道办称狗主人愿意赔偿一手查富士康,一手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清单,传递了什么信号?美国ISM制造业指数创三个月最低,逊于所有经济学家预期;360集团与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达成战略合作丨智能制造日报张国清在福建出席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开幕式并调研先进制造业发展时强调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墨尔本会友印度制造业,未来能否取代中国?中国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意味着什么小妞访谈 | 外交部长萨布里:斯里兰卡可成为服务中国制造业的南亚枢纽特斯拉计划重启上海三期工厂项目,储能产品将供应国内;工信部:将智能工厂建设作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丨智能制造日报中国将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中国最传统的制造业,正在开出新"繁花"天干物燥,拿什么拯救我的炸毛?从东莞这个隐形冠军,看中国如何守住制造业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意味着什么大厂年终奖安排曝光,腾讯年终奖最高5个月月薪+;半导体大厂将10亿美元制造业务从中国撤出;字节百科名医网停运丨雷峰早报艾瑞咨询:2023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实践郭斌、陈治、顾建党等12位嘉宾演讲精华来了 | 中国基本盘2023制造业论坛黄奇帆:当下中国经济的短板,制造业比较大的问题有四个再谈我刚写完的长篇小说《一路走来》【解局】重磅!中国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邻家王姐为我偷书 (十)【岛叔说】谁是中国制造业的“扫地僧”?外国首脑一来中国参加运动会就要发动战争冠军企业有什么密码?中国基本盘2023制造业论坛告诉你答案|甲子光年未来的希望:中国制造业是怎么崛起的?中国拿下皎漂港99年租借权,云南省将打通印度洋!日本制造业4~9月利润15年来首超非制造业;消息称三星4纳米制程良率已达到70%水平丨智能制造日报国产神车三蹦子,席卷欧美农村,中国制造业是否真的让全球瞩目?一路走来 (四)中国制造业为什么缺“灰领”?中国胆子大了,全面开放制造业!中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意味着什么中国拿下的工业明珠,越来越多了制造业转移,中国工程师正在帮印度打造下一个世界工厂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