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37年后,切尔诺贝利的教训依然值得反思

37年后,切尔诺贝利的教训依然值得反思

公众号新闻











想当然地认为切尔诺贝利的悲剧在未来不会重演,就如同百年前坚信“泰坦尼克号”不会沉没的人一样愚蠢和狂妄。


作者 | 沙青青
编辑|谭山山
题图 | 《切尔诺贝利:深渊》



1986年4月26日凌晨,时任苏联能源与电气化部副部长阿列克谢·马库欣向克里姆林宫发去了一份紧急报告。内容如下: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反应堆在进行例行维护时,反应堆顶部发生爆炸。据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站长报告,爆炸导致反应堆厂房的屋顶和墙壁镶板部分倒塌,屋顶的几个面板和反应堆的辅助系统单元受损并造成了屋顶起火。


凌晨3点30分,火被扑灭了。


工作人员正在采取措施冷却反应堆的活跃区。苏联卫生部的3名主要负责人认为,没有必要采取特别措施,包括将人口从城市疏散。


9名工作人员和25名消防人员住院治疗。


正在采取措施消除事故所造成的后果并调查事故原因。


依照这份紧急报告的内容,尽管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半夜突发意外并导致火灾,但一切似乎都还在掌控之中。在26日下午,当部长会议副主席谢尔比纳带领一众官员、专家从莫斯科搭机赶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在地普里皮亚季时,能源与电气化部部长马约列茨甚至乐观地觉得,几天后当地的生产生活秩序就能恢复如常。


而来自苏共中央委员会的核能专家弗拉基米尔·马林在出发前则庆幸地表示:“很神奇,这次事故居然没造成污染!那是个很大的反应堆。”


《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增订版)

[美]沙希利·浦洛基 著 宋虹、崔瑞 译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3-11


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


然而,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


4月26日凌晨1点23分46秒,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进行夜间测试作业时,四号核反应堆功率在短时间内激增至最大设计负荷的约10倍,导致蒸汽爆炸,将厂房屋顶彻底炸开,反应堆堆芯立即直接暴露于大气中,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微粒和气态残骸。尽管爆炸引发的外部明火在26日早晨就被扑灭,但四号核反应堆内部的火势和链式反应依旧处于失控状态,厂房屋顶的辐射照射强度为2万伦琴,反应堆内则高达3万伦琴。


当谢尔比纳在晚上8点左右抵达时,他看到了一幅骇人的景象。随行的首席专家、库尔恰托夫原子研究所副所长勒加索夫记得:“在距普里皮亚季城还有8—10公里的地方,我们注意到核电站上方笼罩着一片深红色,准确说是猩红色的光芒,这样的景象着实让我们大吃一惊。”


(图/《切尔诺贝利:深渊》)


这是裸露在外的核反应堆向空中喷射辐射元素的场面。之后的数日、数月乃至数年里,为了封堵这个猩红色的“伤疤”,有超过30万名附近居民被迫撤离。而仅在乌克兰,就有约5%的国土面积、近3.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次事故中被污染。


事故究竟造成了多大的人员伤亡,很难准确估算,4000—90000人之间的各种统计数字都存在。至于对乌克兰、白俄罗斯当地民众造成的健康隐患,更是一个庞大到难以直视的“黑数”。用戈尔巴乔夫在1986年6月5日苏共中央政治局上的发言来说,就是“再来一两起这样的事故,我们就会面对比全面核战争更糟糕的情况”。


无论如何,在切尔诺贝利所发生的一切,无疑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


(图/《切尔诺贝利:深渊》)


哈佛大学乌克兰史、东欧思想史、国际关系史权威专家沙希利·浦洛基在他屡获殊荣的著作《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中,通过近年来陆续公开的档案、当事人回忆等大量一手资料,用极为鲜活生动的语言,为读者详细描述这场空前事故的来龙去脉、时代背景,对国家、社会以及对每一位当事人所造成的巨大影响。


上至克里姆林宫最高决策层的讨论,下至普通市民、消防员、军人面临危险时的生死抉择,浦洛基都给予了同样的关注。在书中,他希望通过对各类当事者行为的描述及其动机的探究,来洞悉这场悲剧之所以会发生的历史逻辑。


历史学家不是法官


从技术角度来看,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反应堆的爆炸,一方面是现场工作人员违规操作导致了失误,另一方面则是RBMK型反应堆存在设计缺陷。浦洛基认为,切尔诺贝利悲剧的发生有这两方面的情况同时存在。


在之后进行的事故调查中,这场悲剧的全部责任先是被推给了事发时的核电站工作人员,以免苏联核工业本身乃至国家的声誉受损。之后,随着相关事故调查报告及其他资料的解密、披露,反应堆存在设计缺陷的事实才被公开。对此,浦洛基教授并无意在自己书中来判断,这两方面谁才是真正的肇事者、谁又是无辜的。真正的历史学家从不扮演法官的角色,而只是抽丝剥茧地去推测、重建事件的成因与过程。


毋庸讳言,任何重大事故,除了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可抗力、人员的技术失误与设计缺陷外,都可以挖掘其背后更具广泛意义的政治、社会及文化因素。在切尔诺贝利的个案中,浦洛基教授对这类水面下“冰山主体”的探究,并非只是为了强调或放大苏联时代意识形态所带来的影响。相反,在他看来,冷战时期各国政府处理核事故时往往都有着相近的本能反应。


(图/《切尔诺贝利》)


例如1957年英国温茨凯尔反应堆发生火灾并引发核泄漏后,时任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便选择掩盖事故起因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甚至对美国方面都三缄其口,理由是担心引发恐慌。而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多年后,时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雷日科夫也曾讲过类似的话:“(当时)我能对人们说些什么呢?难道跟他们说‘大伙儿,反应堆爆炸了,辐射值已经爆表了,赶紧自救吧’?”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任何发生在核工业领域的重大事故都会是全球性灾难,而非仅仅一国一地之事。而事故本身也是各类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这与意识形态、国家模式、社会制度等方面有联系,却并非想当然的简单因果关系。


实际上,除去4月26日当天或出于官僚系统之间的信息不通畅,或出于侥幸心理,以至于对事故现场的严重程度有错误估计外,苏联当局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事故处理投入了难以计数的资源,为遏制反应堆火势、疏散公民和消除污染而做出了巨大努力和牺牲。


(图/《切尔诺贝利:深渊》)


根据苏军总参谋长谢尔盖·阿赫罗梅耶夫在1986年12月的报告,在半年内就有超过22.5万名军人和6.5万台设备参与了清理工作;苏联空军则飞行了18818个架次,运送了25500万人次和超过5.5万吨货物前往事故现场。而在之后数年间,前后共有超过60万人投入这场事故的善后与清理工作之中。数以万计的“事故清理人”冒着剧烈的辐射,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灾难不再扩大蔓延的结局。


全程参与事故调查和处理的勒加索夫就将“事故清理人”与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牺牲的红军战士相提并论,他本人在事故现场也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正如浦洛基教授对勒加索夫评价的那样,这是“一场全球性灾难,少说也有上百万人将受到影响,而他丝毫没有犹豫,便决定宁可让自己的生命承受危险,也要拯救他人”。


勒加索夫。(图/Wikimedia Commons)


“可控秩序”的幻觉


从形而上的角度来观察世界,就不得不承认熵增才是世间的常态。人类看似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与工业文明,都建立在一种小范围的可控秩序之上,而这种所谓“可控秩序”本质上是一种非自然的状态,却又往往让人生出一种习以为常的错误幻觉。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会发生事故,核工业同样不例外。想当然地认为切尔诺贝利的悲剧在未来不会重演,就如同百年前坚信“泰坦尼克号”不会沉没的人一样愚蠢和狂妄。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的事故就再次清楚地表明:即便在切尔诺贝利后,尽管各国核工业安全标准都在不断提高,但仍无法彻底杜绝事故的出现,而后果同样会是致命且遗祸无穷的。


(图/《切尔诺贝利》)


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浦洛基教授在完成《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后,还以全球核灾难为主题,撰写了另一部专著《原子与灰烬:核灾难的历史》,尖锐地指出:尽管核工业不仅在运行上存在风险,也无法成为应对某些难题(诸如气候变暖)时的终极解决方案,但绝对不能弃核工业的技术发展、国际合作于不顾,因为这只会加速下一次核事故的到来。浦洛基教授的论著,便是在提醒世界各地的读者们理应充分认识到核能的危险性,并在此基础上才能长期谨慎而有节制地利用核能。


现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反应堆埋于厚重的石棺之下,似乎为这场悲剧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号。但在极端气候频发、民粹主义与大国对抗日趋激烈的当代世界,切尔诺贝利的故事仍值得我们带着敬畏之心去重温。



读完点个【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第四章 牛刀初试芝加哥囤货避雷|扒一扒Costco那些不得不吐槽的雷品, 血和泪的教训……贾宝玉的奇怪反思!为什么他越反思越完蛋?朱镕基:认真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美国街头深夜的这1幕,居然值100亿美元!爱马仕高管称:中国市场依然值得相信!品牌业绩受宏观经济影响不大历史的教训:中国人需要“正眼看世界”小学生&成人书单 | 值得反复读的刚需好书都在这里了!胡歌零片酬出演!连刷两集,这片果然值!工作十年后,他们依然困在「精神高三」一个失败的 AI 女友产品,以及我的教训:来自一位中国开发者的总结最有力量的教育一定是最真实的教育55岁周涛罕见晒工作,主持春晚17年,离开央视7年后,如今竟过成这样......Sam Edelman 多款美鞋打折!英伦风乐福鞋$67,切尔西短靴$118极限胜利的教训:最伟大天才也要陨落探寻西西里与马耳他的历史脚印(17)国民党失败的教训保安刺死外卖员,有些「反思」是值得反思的早报 | 爱马仕高管称中国市场依然值得相信;​太平鸟第三季度收入大跌近20%;上周全球时尚产业的赢家输家35岁的我,依然受困于持续7年的校园霸凌马斯克的星舰又炸了,但依然值得欢呼产品推荐 | 亏了200块的教训:买东西千万别冲动,特别是按摩器!在德国生活9年花钱买到的教训6024 血壮山河之随枣会战 第三章 3阿秒激光为什么得诺贝尔奖?如果你太实用,你就永远得不了诺贝尔奖 | 袁岚峰一个失败的AI女友产品,以及我的教训:来自一位中国开发者的总结美国芯片制造业带来的教训探寻西西里与马耳他的历史脚印(18)马萨诸塞州儿童的教育权利: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适当和公平的教育天津助学金事件值得反思:为什么最穷贫困生拿不到一等助学金?突发:西雅图学区家长和教师抗议大范围的教室调整;窃贼四进四出加油站,专偷收银机;无家可归者入职无家可归管理局,结局依然是无家可归战争的教训全球投资者在2023年吸取的教训《移居蒙城20周年》20年后,她依然吊打整个内娱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