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淮济为四渎,济水去哪儿了?
古代“四渎”即“江河淮济”,“江”是长江;“河”是黄河;“淮”是淮河;“济”是济水。
“四渎”是我国四条由西向东入海的大河,如今长江、黄河、淮河仍在,济水为何不见了踪影,济水去哪儿了?
古代帝王为表功德或祈福,往往祭祀天下名山大川,比如五岳和四渎。四渎中的济水,穿黄不浊,三伏三见,相当神秘。
济水发源于王屋山(今济源市),呈西北-东南走向,在嵩山东北方向注入黄河。济水注入黄河处下游不远(今荥阳北),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一分为二,北边的仍称黄河,呈西南-东北走向,南边的称济水,呈西-东走向。
由于嵩山上的一些清流注入,济水比黄河清澈。古人以为济水从黄河下面穿越,过黄河后又从地下冒出来,因此济水与黄河显得泾渭分明,这就是济水的穿黄不浊。济水向东流经河淮地区,又有两次消失再出现,合称三伏三见。
济水与汶水的结合部,形成了面积广阔的巨野泽(大野泽)。接着济水转而向北再向东,绕过泰山,奔流入海。
黄河、济水是山东半岛两条天然防线,守不住黄河,济水就难保,齐国就危险。
战国中期,齐国北灭燕,南败楚,西破秦,中并宋。齐军疾如锥矢,战如雷电。齐愍王踌躇满志,雄心勃勃,欲侵三晋,并秦楚,自为天子。诸侯闻齐之声威,无不恐惧。
公元前284年,五国伐齐。乐毅率燕军主力渡过黄河,围攻高唐,齐军主力渡过济水北上增援。济西之战,齐军三十三万伤亡十七八万,再无野战之力。齐国放弃都城临淄,龟缩在即墨、莒两座城为中心的狭小地方。
公元前221年,秦国的蒙恬、任嚣起兵三十万,誓灭东方六大国中的最后一个齐国。秦军渡过黄河,齐军主力则在济水上的高唐布防,仍将秦军限制在济水以西。从春天到盛夏,秦军数次渡河均告失败,与齐军对峙三个多月,伤亡不小。随后王贲赴燕赵旧地,统领五万人马沿渤海南下,长驱直捣,如入无人之境,渡过济水,兵临临淄城下。齐王建开城出降,齐国亡。
公元前204年,楚汉战争时期,韩信率六万汉军从赵国南下,渡过黄河、济水。历下之战,汉军击杀齐军大将田解,十二万齐军一哄而散。接下来韩信用了三个月,便平定齐国,称齐王。
东晋时,从黄河至巨野泽的这段济水已淤平、湮没,巨野泽以下的济水有汶水等河流补充,依然存在,称大清河。
1855年(清文宗咸丰五年),黄河决铜瓦厢,黄河第六次大徙,由原来的夺淮河入海改从夺大清河(济水)入海,济水从此消失。
黄河夺济入海,如今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泰山、鲁山上下来的一些小河,没有注入黄河,而是形成了新的河流小清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