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艺术家、工人与教师怎么做书| 16位inD书展参展者的「因地制宜」

艺术家、工人与教师怎么做书| 16位inD书展参展者的「因地制宜」

公众号新闻


inD广州艺术书展2024


书展时间

2024/01/11-2024/01/14


书展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天寿路35号未来社


售票链接




闭上眼睛,想像书的制作过程。

如果做一本「因地制宜」的书,概念是如何产生的,编辑逻辑又是怎么样的?又是以何种方式完成书籍的设计和装帧?


睁开眼睛,梦中书的温度尚在。

inD艺术书展是一块折射的棱镜,通过四天的展览,汇集世界上不同创作者对这本书的想象和动手实践的过程,如同一本现场版的全球概览。


inD广州艺术书展渴望审视每一种「因」追溯表达的源起与依据;联结每一片「地」守望多元地域和风情;追问每一次「制」探寻制作的工艺与温度;展现每一个「宜」刻印独特声音与回答。


本期推送将呈现部分书摊参展方的作品与创作过程,希望他们对身边事物敏锐的观察可以激发你对更多对生活的感受与创作灵感。




「因」


避而不谈与视而不见

尽管“看见附近”已经成为高频词组,我们还是要再一次追问,究竟要怎样“看见”,“附近”又是什么?当日复一日的生活路径不再能带给你惊喜,如何保持一双新鲜的眼睛去再次“看见”?


在inD艺术书展,荒野出版 WILD PRESS用记录消解对殡葬行业的讳莫如深,Kycolun笔下的对象在逼仄又浪漫的公共洗衣房“逃难”,ARCHVOE建筑之声剖析戴着口罩跳广场舞的夜晚,Shing 刘泽铖留心到宠物失踪告示背后的脆弱心境...... 创作灵感与视角不再是抽象空洞的词汇,而是来自对日常事物的再审视。生活因此成为一场苦辣酸甜的探险,打开着一扇扇曾因熟视无睹而关上的表达之门。


拒绝避而不谈,拒绝视而不见,拒绝封闭自己的感受,让表达的起点,「因」流淌出来。




这一次让我们大声讨论

荒野出版 WILD PRESS



《SEEM》是一本关于少数派群体的独立杂志,每期聚焦一个少数派群体。最新一期《SEEM06:灵魂摆渡人》聚焦的群体是殡葬从业人员。中国自古重视丧葬文化,然而如今,对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殡葬行业所代表的“死亡”却变成了一个充满恐惧的话题,行业从业者因此时常遭遇明晃晃的歧视。


您的创作和书展作品如何回应所在地的独特现象?

我的生活半径中有一座香火鼎盛的寺庙,寺庙附近因此聚集着几家贩售丧葬拜祭用品的小店,同时可提供丧葬一条龙服务。小时候的我对放在店门口的纸扎公仔尤为印象深刻。近几年偶尔经过那条街,我发现店招上关于丧葬的字眼都被抠掉或遮挡住了,门口的纸扎公仔也变成了纸扎莲花灯等供奉用品。我知道死亡与丧葬向来是一个敏感话题,但我不理解在信息愈发透明公开的时代,为什么这件事反而变得愈发不可说了?庆幸的是,2022年有两部以殡葬行业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在国内引发了诸多讨论,一部是B站出品的电视剧《三悦有了新工作》,另一部是电影《人生大事》。在计划做关注少数派群体的独立杂志之初,殡葬从业者便是我们职业角度的首选议题之一。而此时,这个少数派群体终于逐渐在我面前具象了起来。


您在做书过程中有哪些新的尝试?

应对不同的主题与关注群体,每一期《SEEM》的组稿方式和装帧设计都完全不同。这一期我们首次尝试在完成人物跟踪采访后,用最白描的方式去讲述一段非虚构的故事,尽可能地不夹带观点,不默认冲突,甚至有意弱化猎奇与异闻的色彩。恰逢AI创作的火爆,我们还同步收录了一段与ChatGPT的对话,只因这些基于大数据算法而成的回复内容,恰如其分地诠释着当下社会笼统却笃定的刻板印象。


SEEM问大家 |

推荐一本你近期读过的书? 







每个墩子都可以配个屁股

共代谢 Cometabolism Studio



《Assemblage》是一本记录人与日常物品关系的中英双语独立刊物。于2019年在伦敦创立,目前发行了3期内容。Assemblage本义是装配,聚集的一堆物品以及组合成的艺术品。《Assemblage》旨在观察日常物品与人类发生交互时在功能方面产生的有趣转变。每期选题都以日常物品与人的关系出发,期望打破观者对于日常物品的刻板印象。


此次参展的作品是《Assemblage》第二期:每个墩子都可以配个屁股#Have a seat,以“坐”的行为为线索,探索了在城市中介于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细微存在——休憩之地。这其中最常见的休憩之地是街边的路障。路障作为公共空间权利下的产物,其本身的功能却在人们实际的需求中被衍生开来,成为新的城市物件。有趣的是,墩子、路障、护柱都是这些构筑物的称呼,其中的“路障”和“护柱”,一个以障碍为主,一个以保护为主,一件物品同时含有双重的含义,在视觉和物理上同时做到了阻挡和防护的功能,但又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的行为无意识地转译为座椅和物品的承载之地。



您的创作和书展作品如何回应所在地的独特现象?

在需要休息的时候顺势坐下或者靠着,应该是人类共同的真实反应和需求。但每个城市的设施和构筑物形式的不同,会导致人们的行为有所偏差。比如上海的老街道相较于北京有更多的消防栓,坐的行为变少的同时,在上面放东西和挂东西的需求反而多了,我们记录到了很多在消防栓上放酒瓶和咖啡的照片,算是所在地的独特反应。


共代谢问大家 | 

大家坐过/躺过最奇怪的地方是哪里?

                            





洗衣房格格不入得很浪漫

Kycolun


本次为书展带来的小志《旋转洗衣房(Spinning Launderette)》是我在香港深水埗居住一段时间后的作品。洗衣房作为一个“怀旧”的空间总是与现代都市风格格格不入,当我耐心观察洗衣房的时候,发现人们往往在狭窄炎热的小空间等待洗衣完成。这种特别的社区现象使我把整个空间浪漫化,并通过自动写作(Automatic Writing)的方式把在地感受记录下来。最后把这段文字当作小志的创作灵感。在故事中,我描绘了一个在洗衣房“逃难”的人,这个人是社区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您的创作和书展作品如何回应所在地的独特现象?

香港的小志文化对我影响很大,当地的艺术团体往往以小志为载体举办不同的艺术活动,比如小志分享会、年终小志派对,最近还出现了“雪柜士多(Ice Box Store)”——一个用来出售小志的冰箱空间。受此影响,艺术社群中创作者(包括我)主动地把社区故事带入到公共空间讨论、分享,并开始与公众凝聚一些共识。最近带到社群中的小志是《螺丝一样碰撞(Bumping Like a Screw)》,是一本描述自己脱离社群,独自生活,在新居安装家具的漫画zine。



您在做书过程中有哪些新的尝试?

我最近在尝试挪用安装教程的视觉语言去制作漫画,以影响读者的体验。有时候漫画的图框是凌乱的、无序的,抽象的,很多时候读者是感受这种组合带来的体验。但安装教程截然不同,它有明确的先后次序和预期达到的结果,这种图案带来的感受是压抑但又准确的。想象一种要求读者按次序去阅读的漫画/插画是实验性的,这到底满足了观众对准确的渴望,还是限制了观众理解画面的手段呢?希望观众可以与我一同探索。


Kycolun问大家 |

小志对你而言是什么? 






当广场舞碰上蹦迪

ARCHVOE建筑之声


《野生集体舞事件簿》(Party with Plaza Dancers)尝试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观察“广场舞”这一中国特有的公共生活方式。书籍以电影的叙事逻辑展开三个“事件”:事件A,中老年群体在街头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中组织广场舞;事件B,年轻人在夜店这样的都市商业空间里蹦迪;以及事件C,年轻人“占领”一处广场,邀请老年人加入他们一起蹦迪。在大多数人眼中,事件A与B这两类活动几乎处于世界的两极,实际上却存在着高度相似的行为逻辑,以及千丝万缕的、跨越前世今生的联系。ARCHVOE小组围绕着人群、场所和活动这三个主体,进行大量的观察、调研与剖析。同时,通过“事件C”的实施,与广场上的中老年人们产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碰撞,也颠覆了成员们此前对于广场舞人群的刻板印象。


您的创作和书展作品如何回应所在地的独特现象?

北京地区的广场舞和夜店自2019年年末以来,都发生了重要变化——我们观察到戴口罩跳舞的人,以及大门紧锁的俱乐部。



您在做书过程中有哪些新的尝试?

最初的印刷版本为A2对开,无装订。意图像报纸或画报一样每张都可以抽出来单独阅读,可以分发给跳舞的人们,甚至可以张贴在夜店的墙上,或者广场的电线杆上。


ARCHVOE问大家 |

真诚请教做书怎么赚钱?

 





失踪宠物告示背后流泪的脸

Shing 刘泽铖


我将在书展上展示一本以“云”为主题的视觉诗刊《Symphonies》,收录了18篇和“云”相关经典诗文。封面和封底是这本诗刊的插图合集,它在色卡上使用RISO 印刷,内页则使用了新闻纸专用的salmon newsprint。诗刊的前半部分是插图合集,后半部分是文本合集——希望放弃常规的左右镜像阅读方式,鼓励读者猜测诗歌和插图之间的对应关系。诗歌是隐晦而暧昧的,以此增加多种解读的可能性。


这本诗刊诞生于一次读书期间的排版练习挑战:我们被要求将经典诗歌呈现在报纸上,报纸的大开本和诗歌的短小精悍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考验文本编排能力。相较报纸的对开页,我希望提供更个人的理解方式,因此采用了折叠和图形化的策略。我选了最薄的45gsm 鳟鱼色新闻纸来印刷,作为对“云”这个柔软而脆弱的意象的回应:印刷在薄纸上图形,从背面看恰巧像皮肤下的血管般蔓延,一下子有了生命力,也正如诗歌一样「力透纸背」。


您的更多创作如何回应所在地的独特现象?

尽管我经常能在路边看到各式宠物失踪告示张贴在不同地方,但它们的传达效果通常不尽人意:有的图片已经严重褪色且难以辨认,有的被以不合适的方式展示。无论是恶劣的天气还是有意无意的人为疏忽或破坏,不可抗力总是影响着这些设计作品的功能性——失踪宠物的主人被迫在繁忙的城市景观中,设计出一种具有高保真度、高曝光率、强吸引力的视觉告示,这其实是强人所难的——他们往往并不是专业的销售员。很多情况下,这些告示只能成为城市景观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然后被破坏、被遗忘。如何评价这些来自脆弱的宠物主人所创作的平面设计?一个平面设计师在这里能起到什么影响?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用平面设计予以回应。




上述观察来自于研究生时期我以文化外来者的身份在苏格兰的游览,并集结为从日常视角讨论平面设计的《业余者志》。这样自由开放的、多维度观察活动的游览散步,是一种区别于普通游客的体验:它鼓励我们深入未被包装为“文化”的地方,探索具有在地性的叙事。《业余者志》记录了我在苏格兰生活一年来发现的各种来自平凡街头的有趣视觉形式,思考“必游打卡点”和“不毛之地”与权威和业余的映射关系。


Shing 问大家 |

软件或其他硬技能会限制你的表达欲吗?



 




「地」


每一个远方我都关心

远与近,是个相对的概念,当彼此互为远方时,关心远方也便是关心自己。像关心“五谷是花生红枣眼泪和小米”一样,我们关心脚下土地的地域特质,关心语言的发声与书写,关心社群的自发连接。故事也许沾着土气,也许让你觉得佶屈聱牙,但它们总在有些时刻迸发出千钧之力,让你映照自身,想象自己所在地的更多可能性。


在inD书展,赣語通訊社希望各地赣语使用者可以在赣语定型一千年后的今天,共同聆听不同风月下的乡音;皮村工人文学小组在家政服务、工地建设的间隙参与文学小组学习和创作,坚持“我写故我在,发出工人自己的声音;Fraens Engineering与百造学堂惊喜地找到彼此,跨越德国与中国的地理距离转译“螺旋编织”的古老技艺。


想象文字如何形成,想象脚手架上写的诗歌,想象结绳记事在今天的形式,「地」是此时此地,也是彼时彼岸,是脚下大地沉默不语,是外太空的无垠边界,是可以想象到的任何一处角落。




选出字来,书写历史

赣语通讯社


这是一份从大陆内部江南丘陵地区走出的小志。

本期试验性的赣语书写(原作:ナンキンの基督)试图给出方言写作中部份疑难字如何选取汉字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完整的作品展示了书面赣语可以是什么样子。同時也搜集了一批贛地的新生音樂作品,聆聽赣地各片區方言的“另一種感覺”。


您的创作和书展作品如何回应所在地的独特现象?

长久以来我们自己对土语记录是忽视的,同时外部力量的例如传教士也难以深入大陆内部,相较于南方其他地方语言,赣语作为一个目前基本上只存在于学术领域的名称至今没有过完整的书面写作历史。同时前人范例资料的稀少也使得我们在汉字表记的选取、本地土语文法逻辑下的词汇表达等方面遇到极大困难。

缺失的文字整理工作及宣传造成了赣语使用者一个麻烦的事情:如何把脑子里的话写出来?特别是日常使用频率很高的“他、的、给、说、這、沒有、吃”等。看似很简单但无从下手。我们要做的就是整理收集这些字,并且在完整的书面创作中作为使用例子显示出来。例:“已经同渠等话正哩(已经和他们说好了)”和“该块子有冇喫嗰推荐把大家嗰(这里有没吃的推荐给大家)”



您在做书过程中有哪些新的尝试?

在更久远的之前,最开始的创作只局限在文字,偶然的机会我们注意到赣地依然有不少音乐人在采用当地赣语创作现代流行音乐。我们感受到在方言创作中声音在听觉上巨大的感染力,而且我们意识到这在拒止方言不断“过度土化、低俗化”的进程中可以起到一个“保留区”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和音乐人取得联系后加上了各地的赣语音乐一并收录在册。



赣语通讯社问大家 |

生活中需要多大程度的理性?如果从最低零分到完全理性的十分给自己打几分呢?


 






拿起笔来,书写自己

皮村工友文学小组


皮村是北京城乡结合部的一座村庄,位于东五环和东六环之间。村子靠近首都机场,每两三分钟上空就有一架飞机飞过,轰鸣下方,是每周固定进行的工友自发文学学习与创作。2002年,音乐老师孙恒、摇滚青年许多和相声演员王德志组建了“工友之家”,在皮村开办了打工子弟小学、工人大学和图书馆。2014年,皮村文学小组成立,由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张慧瑜和多位志愿者合作,每周末为工友开设两个小时的文学课。


在文学小组,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常年在城市打工的“新工人”,在城市角落发出自己的声音。育儿嫂、电焊工、布展工人,快递小哥...... 他们不再只有干瘪的职业代称,也不再只是主流文学景观中他者的形象,而是用文学的语言,书写自己的故事,成为更主体性的存在。

尽管现实常常无比窘迫,文学小组也不总是乌托邦,但工友们的文字不需先入为主的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如果你静心阅读,会察觉他们心里燃烧的火。


要说我想力挽中国诗歌之狂澜或想开创新诗创作的新纪元,确实是不自量力。但是谁能说微风不是风,细雨不是雨……那我就学学撞钟的和尚吧!只要活着,就每天都撞钟不止……

文学小组成员 郭福来 《为什么写诗》


站在空空荡荡的工厂/他感觉自己/像极了一件次品

文学小组成员 富永杰 《钢筋工》


那口气泄了,身子一下软了下来,汗毛竖了起来,鸡皮疙瘩长满全身。这时他才感觉到冷。雨水顺着头顶浇了下来,他大张着嘴颤抖者喝着空气,他用木橛子楮着牛的肚子,只是牛的肚皮抖动一下。作民拎着双鞋滑到牛前,一手抓起牛鼻钳一手拿鞋底煽着牛的脖子,牛鼻孔朝天张着大嘴,时不时鼻孔里喷出血水,老牛依然纹丝不动。

文学小组成员 苑伟 《苑家记事》



这次将在书展带来哪些作品?

这次参展的刊物有两类,一类是《新工人文学》,是文学小组创立的内部交流电子刊物,自2017年5月1日出版,为双月刊,截至2023年9月累计出版27期,刊载新工人撰写的诗歌和散文等作品;第二类是《新工人文丛》,是文学小组的志愿者与作者合作编撰的文丛,共有5卷。



新工人文学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大多数作品都从新工人的视角出发,这些“我”的故事都是劳动者的故事;二是这些作品主要关于两类主题,一类是在城市打工、工作的经历,第二类是讲述农村的风土人情,这种在城乡之间流动的状态也是新工人最重要的社会经验。


小组问大家 |

你认为皮村文学小组在组织模式、活动开展上还有哪些可能性? 

 



携起手来,书写可能

Fraens Engineering×百造学堂



本次参展的作品,是关于人类古老而又不断更新的技艺——“螺旋编织”的方法记录、图纸与实体装置。在人类拥有成熟的文字之前,就已经在探索编织的技艺,并将之应用于信息记录中。螺旋的几何构成逻辑,使得我们能够把繁杂的线条编织为整洁有力的绳索。来自德国的 Fraens Engineering 通过数个月的开发,绘制了详细的图纸,用3D打印的方式制作了一个12股绳的自动机械编织机,将在书展上连同图纸与百造学堂的研究一起展出。


您的创作和书展作品如何回应所在地的独特现象?

百造团队寻找 Fraens Engineering 合作,是受到爱范儿旗下制糖工厂2023年的重磅新品——“贴贴线”的强烈启发。贴贴线的磁吸属性使得它可以非常容易地被以“螺旋”的、仿佛编织一样有序的方式收纳归整起来,贴贴线所使用的48股编织线,也是用精妙的编织机制作出来的。螺旋编织,本身也有很多几何、哲学、宇宙学的知识可以延伸,是很好的学习对象。



您在做书过程中有哪些新的尝试?

我们希望基于数字潮流产品去生产纸媒内容,并置呈现关于螺旋编织的研究记录、编织机的实体装置与相关图纸。这并非一般传统书籍的做法,而是多媒介的立体呈现。纸媒与数字媒体互相释义,形成一本动态更新的书。


Fraens Engineering×百造问大家

观察身边“螺旋编织”现象,不限于纺织业,告诉我们你的例子,甚至是抽象、哲学层面的例子。 




「制」


通往艺术书的小路不止一条


每一条河流汇入海洋的路径是如此不同,正如做艺术书的方式。你可以用古老或最新的语言叙述,令梦境与回忆跳切现实,让纸本同时成为动画与音乐…… 我们希望走近具体的工作方法,抚摸书籍制作中的工艺,用慢镜头回放「制」这个动作的每一帧。


在inD书展,蠢卫星用文言文本与逐帧画作刻录生活中漫长又突然的崩塌,飞象界于恍兮惚兮间处理回忆与现实,秃力城想象野生设计铸成的光芒城市,Circle展现对美的寻寻觅觅与层层追问。


在做书小路中,我们希望记录创作者如何走过山重水复,又如何汇流入海。无论你想用什么方法,不如此刻踏上旅程。



无限派生与戛然而止

蠢卫星STUTELITE



《黑星志》是我2023上半年一个很重要的项目。这个项目是一段关于理想主义,但又最终消亡的虚构历史写作。

作为一个图像创作者,最初的想法是用类似逐帧动画的方式呈现演化感。这种方式自带一种秩序与随机并行的视觉效果,同时仿佛可以无限派生下去。在我看来,一个可以无限派生的画面,需要一个戛然而止、不知所终的故事文本相衬;而我又希望这个故事的文字尽量凝练,所以最后用文言文的形式书写了文本部分。

就是这样了,一个不存在的国家,一颗预料之外的星星,一架史上最大的望远镜……它们在漫长的时间里轮番搭建彼此的意义,又在顷刻间崩塌,这世上的事大都如此。


您的创作和书展作品如何回应所在地的独特现象?


三年以来,我住所附近的商圈在持续高频地更迭。许多从前经常光顾的小店往往在一夕之间就人去楼空,或者换了新的商户。这种状态在去年尤为迅猛。我曾以为生活的物理层面会是一条相对连续的曲线,但去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其实生活在一个充满着戛然而止的环境里。这种戛然而止让人不适,但带来许多信息。我被这些信息影响着,我试着去抓取它们。


您在做书过程中有哪些新的尝试?


以《黑星志》为例,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用文言文的方式写作。我喜欢一些古代志怪小说的读感:行文精悍简短,但又在寥寥数语里勾勒出惊人的情节、贯穿巨大的时间跨度。

学了这么多年文言文,真到了学以致用的时刻,其实是很露怯的。所以我采用先白话原文后文言文缩写的步骤去创作,实际缩写到最后取舍掉了原文里的许多情节,以便读起来尽可能朗朗上口而一气呵成(也因部分情节实在没能找到合适的文言文表达)。最后的文本,看上去还是煞有其事的,尽管我心里知道它其实并不工整和准确。


蠢卫星问大家 |

如果有一本你完全无法理解的书出现在面前,你会试着读一读它吗? 





在当下与回忆间跳脱

飞象界



本次参展傅曼殊诗集《法决疑论》在如烟雾般浮杂的诸物中观测自身的存在。诗人曾困扰于独特的语言是否能够被他人窃取,以及如何拨开纷繁复杂的时代云霾寻找真正的价值。但通过这本诗集的写作,他最终拾起独属于他的秩序,也希望读者能够在阅读中共同体会。


“人类反复耽溺的愚行之一是探求偶然事物的意义。偶然事物往往没有意义,仅仅是在那里偶然地重合而已。只此一次而不反复的众多事物已经统治了我们的时代,我们时代的意义是难以探求的。


美好的时光就像清晨将醒未醒时的鸟鸣一样,并不是为彻底清醒的人准备的。”



您的创作和书展作品如何回应所在地的独特现象?


《法决疑论》诗集其中一首《空白的祷文》,是我与作者傅曼殊曾经一同前往武汉参加书展时目睹他所作,开篇即切入当时的时空:


“在武汉最后一夜,夹杂在

两次工作准备(漫长如此只能作夸饰的修饰)

之间,很快就流逝的那种

节奏,我无法叫来。侍者

给我了一些炭与茶水。(他们说:

童年向壁虚构在祖母与外祖母

深刻字迹的回忆,做壁上观

草书如庭院杂草,没有系年的

编年史计划。)……”


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当下发生的场景与被处理过后的回忆内容并置,几乎无法分清虚构与真实的界限。作者直接移植了一部分现实入诗,甚至掺入了与在场者的对话:


“在大暑天我们结伴到南方 

那些草枯干一般绿,天是蓝的吗? 

我已经遗忘了。(旋律还在继续 

那个,机械制造的家园比真实的更近)  

你是武汉本地人?绝对...... 

它,在静默当中,它在手机上的声响……”


作者并非从实在的意义上归纳出一个具体可感的所在地,而是构建了一个恍若存在于幻想中,但在这一刻的烟雾中被我们所触摸的世界。


“(一个数学家

误以为他的命题克服了他的结论

他在他观念的天堂乘凉。

我在观测他的地狱里。乘凉。)

成为我们所说的人,成为依据......

完成和缓的痛苦的歌,终夜

梦在凝固的瀑流里麻醉它的死”


您在做书过程中有哪些新的尝试?

《法决疑论》作者在诗集排版上提出想要做成过去经书排版的形式,诗与诗之间不另起一页,直接连在一起。最后也呈现出了这样的效果。


飞象界问大家 |

平常是否有阅读诗歌的习惯呢,会从什么渠道了解当代诗人?


 





野蛮生长的田野笔记

秃力城TooRichcity


本次参展的作品中,《野生设计》是一本关于平民非专业设计的田野调查笔记。野生设计虽然粗糙、廉价、流氓,但却以一些最基本但又被我们忽视的设计逻辑,巧妙利用有限材料空间和人群心理,在卑微之处轻奏生活的长歌。

《秃力城-光芒城市》的想象则无边无际。秃力城建立在一片蓝色电子荧光之上,光线由下至上逐渐衰减成了一种浑浊半透明的淡蓝色,也就是天空。

在这个空间之下,蓝光、绿光、红光从各种物质表面反射到秃力城中,再次混合成具体的现实。干燥的大气里挥发着一丝劣质塑料被阳光灼晒的味道,不锈钢叶片在排气格栅后面嗡嗡自转。城市空无一人,任由光线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间穿梭,这种空旷感贯穿顶部和底部,像是在等待某场盛大庆典的到来。

光芒万丈是这个宏大世界的宿命。


您的创作和书展作品如何回应所在地的独特现象?


《野生设计》和《秃力城》都是在用一种艺术的幽默方式回应这个问题。不同的是《野生设计》是一本关于平民非专业设计的田野调查笔记,用解构的方式聚焦在城市边缘被我们忽视却又野蛮生长的设计逻辑。而《秃力城》可能是依据这个调查给出的一个关于时代、城市、社会、人、艺术等多个问题的答案。




您在做书过程中有哪些新的尝试?


《秃力城-光芒城市》是23年9月份开始筹备制作的,书的封面选用的是红色皮革的材质、大面积印银,有种中国虚拟城市影集的感觉,但也有读者说像大酒店的菜单。书里的环衬及首页部分用的是我平时搜集到的红色的大铁门或马赛克瓷砖墙的素材,然后把秃力城的简介像贴小广告一样p在墙上,如果仔细观察的话还可以发现墙上有一只苍蝇,观众由此开启「秃力城」。书的正文内容包括前面的 52 张横版A3「秃力城」城市风情画报系列以及每张右下角对应的「秃力城」城市背景的设定或描述,书的最后还夹了64 张小尺寸的「秃力城」独栋建筑或场景的秃力富故事卡片。


秃力城问大家 |

如果在秃力城中,你想做什么角色?

 




关于什么是美的追问

Circle


究竟何谓美?书籍设计的本质为何?

《circle》设计微志第 15 期,借由一场最美丽的书籍竞赛,重新检视书籍创作的根本、原则与价值,引领读者深入了解“最美丽”书籍创作其中涉及的各种专业技术,以及其背后代表的意涵。本期的设计是为了创造出一场“设计思考”及“视觉语汇”的对话,也实现了形式与功能兼具的目的,透过这样一个独特的阅读体验,激发读者对书籍设计的兴趣与洞察力,发挥更多想像,并且能够更清楚地意识到:表面的美感仅仅是设计的基础,唯有理解形式背后所蕴含的讯息,才有机会达到书艺“最美丽”的境界。


您的创作和书展作品如何回应所在地的独特现象?


平面设计的应用与视觉表现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给,但相关的论述是相对缺乏的,尤其是在与其他艺术领域相比较时。另外,设计师在视觉上追求潮流之余,也很容易迷失方向。

《circle》出版与创作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回应这些问题——以系统化的方式,介绍平面设计领域里的分门别类,如:文字造型/编排、品牌设计、资讯图表、历史沿革/人物、数位/动态、空间环境、批判思考等等,每期深入不同的主题,有时候着重文脉,也从时事观察中提出问题、引起对话与思考,同时也鼓励原创的精神,实验不同的创意角度与观点,拓宽对于平面设计的理解与发展的可能性。



您在做书过程中有哪些新的尝试?


《circle》作为实体刊的坚持是:必须为原创的文字与视觉设计 (original),并且没有时效性 (timeless),因此没有报导的内容,是一份结合书的内容与杂志期数的出版品,而身为纸本,每一期也会在尺寸、规格或印刷制作上挑战各种可能性(发泡油墨、舍利银、蓝晒、长短页、部件组成...),发掘出更多想像力,希望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感受纸本书籍的美好、珍惜其不可取代的地位。



Circle问大家 |

网络时代,为什么我们依然需要书? 






「宜」


寻找你的哈姆雷特



在看过了如此多的创作之后,属于你的问题和回答是什么?

在inD书展,我们希望展现世界各地的回答,希望你的坐标也于不久的时候被收入其中。Doooogs讲述在德国做书的“小火慢煮”,日课从北京回到泉州创设写作平台,迦梨计划带你探访广阔又幽微的亚洲,百得胜与百造则让Zine与inD书展一起成长。

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代称下是一千个不一样的自己。在书展再问自己一次,我的回答,是什么?




随心所阅

Doooogs

/ Latent Unicode /是我们2023年在柏林,为日本艺术家铃木悠哉Yuya Suzuki设计的书。Latent Unicode结构分为AB两本,没有阅读的先后顺序——开放的海报式书封设计,将两本书组成了一本整体,可以分开或同时阅读。书封在选纸的时候,我们舍弃了普通的封面材质,就地拆了一个平时用于存放书的包装盒,并且尝试在包装盒纸上印刷出不同的图案及颜色。

在这本书里,铃木悠哉第一次对自己独特的创作过程和视觉语言  —— 他将之称为“archegraph”—— 以书的形式进行了概括和解释,展示了他如何感知现实世界,以及他如何在世界各地的真实城市中提取潜在的形状和结构,转化为平面语言,再到多种媒介上的实验和转变,包括雕塑、视频和装置艺术作品。Gallery Print Berlin 印刷,Migrant Bird Space Berlin出版,初印500册。


您的创作和书展作品如何回应所在地的独特现象?

德国做书很贵 ——这里的贵不仅仅是指印刷成本高,而是从一个想法产生,到变成一本书,最终到达读者的手上,方方面面都很贵。这是对从策划到设计,从印刷到装帧,发行出版和展陈所涉及的每一份工作,和参与的每一个人所付出时间的肯定。所以独立出版在柏林,很容易形成社群的模式。为完成一本书,一个作品,会有艺术家,印社,画廊,设计师乃至书店和书展多方的合作,而不仅仅只有艺术家独立完成的一种模式。

做一本书,也是一次协力的过程。虽然是‘独立’出版,反而比传统出版业更讲究‘齐心协力’些。我很喜欢这个过程,每次书展,也是一次见面和收获灵感的机会,比起国内书展强调和观众的互动,德国的书展会有更多同业间的交流。


您在做书过程中有哪些新的尝试?

Doooogs喜欢做一纸成书的实验 ——书在我们眼里是立体的。如何将平面的内容,变成立体的作品,这是我们经常做的尝试,包括已经出版和售罄的北京&柏林书店地图 , S is for Screen printing和人间乐园等,都是用一张纸,制作成一本书的方式。手工书的制作过程虽然新奇有趣,但书籍设计和装帧的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内容。我们也在这些年的实验中不断地学习。

Doooogs问大家 |

在知识可以轻而易举被检索到的当下,你会因为什么原因买一本书呢?








立足泉州,拥抱自己

日课 Rike


本次我们参展的作品主要包括:日课写作平台近期出版的个体非虚构叙事作品“人间档案”故事册子系列;泉州在地出版物《阿花的岛屿》;日课诗人秋虫、火石、务虚等人的独立诗集;儿童口述诗集;日课掌柜个人策划出版的优质或绝版人文书籍(《发现台湾》《人权论集》《中华史纲》《民国语文》《鲁迅入门读本》等);日课朋友的个人作品集与文创产品等。


您的创作和书展作品如何回应所在地的独特现象?


日课创始人吴金岭是北漂二十年的民营出版人, 2022年返回泉州晋江老家后,开始有意识地带着一定的外部视角重新理解和介入本地文化生活。我们希望能够用既有在地属性,也有普世价值,同时也比较灵活自由的出版方式来重新编辑和呈现本地文化。

在我们看来,泉州的一大文化特质是去中心化。泉州古城和它下属的每一个县乡都各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与产业。有自己的标志性文化或者产业,可能会便于你将其作为一个有辨识度的标签来定义和介绍自己,甚至主动地自我猎奇化。但由此产生的问题是,你会比较固守原有的东西,既不愿意和别人有更多的交流碰撞,也不愿意去理解标签背后具体的人。最后你就变得既没那么了解自己,又无法真正理解外面的世界。


我们最近的独立出版物叫做《阿花的岛屿》,是解读泉州这种文化特质的尝试。本书阿花是土生土长的惠安姑娘,我们希望借助她的本地化视角和新一代惠安女性的眼光,来打破传统男性视角的宏大叙事和游客式的猎奇表达,为我们还原真实的惠安人,包括“惠安女”的生存状态。此外,这本书是用儿童视角来讲述的闽南乡土故事,是用更自然天真的方式呈现在地的闽南乡土生活样貌。这本书面世后,我们在泉州古城和惠安老家做了分享会,参加厦门书展,希望通过线下交流产生更真实的凝聚力。



您在做书过程中有哪些新的尝试?


我们希望通过日课写作平台,召集更多的普通写作者,帮助他们一同书写自己的故事与生命体验。人间档案系列是写作平台的一个延伸产品——每人一本单独的册子,每册一到三万字,记录作者自己真实的生命故事或身边人的故事。很多普通写作者,没有精力或者比较畏惧去写一本比较厚的书。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降低参与门槛,但仍保持一定的创作深度。只要写作者愿意如实地梳理自己的故事,不管是口头梳理,还是写下来,都会很有价值。我们再帮他们做一些编辑整合工作,让它变成可以和读者交流的作品。


回到泉州后,我们也希望把线上的东西和线下做一个结合。比如说做一些配套的线下展览,召集同城作者见面交流,互相激发更多的可能性等。日课的作者来自天南海北,他们对泉州这座城市也很感兴趣,后续我们也想邀请外地作者来泉州创作交流,做野生的驻地写作和深度田野体验等。



日课问大家 |

你印象最深刻或者最喜欢的独立出版物是什么,这本书有什么特别之处?


 






亚洲有多少种声音?

迦梨计划 Kali Projects


《艺术档案(库)的可能与不可能:亚洲的理论和经验》是迦梨计划出版的第一本书,也是和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合作进口引进的第一本书,代表了迦梨未来的一种出版意识,即将所有来自个体、民间、集体作者的创作都作为社会的档案来processing,让档案成为我们艺术出版的一个核心对象。这本书收录了二十几个来自亚洲不同地区的案例,不仅对做档案或艺术的人有用,也会启发所有关心如何把昨天和今天变成明天的一部分的人们。这也是第一本关于亚洲艺术和档案的简体中文书籍。


您的创作和书展作品如何回应所在地的独特现象?


这次迦梨的展位上不仅有我们自己的独立出版物,还有来自广州、漳州、香港和马来西亚的艺术家作品。这些艺术家都从自身和脚下的土地出发,基于具身体验或有共通性的体验进行创作。譬如漳州本地县城青年原创年刊《城关阿志》,每年选择一个主题,以自组织的方式采访和编辑,内容有机生动又鲜活具有反思,是策划下的联合创作。来自马来西亚沙巴的音乐与版画艺术团体Pangrok Sulap长期深耕于沙巴的原住民村庄,与村民合作创作并抵制不公平的拆迁,此次我们带来了他们跟镇上妇女合作的版画丝巾,销售所得会用于本地福祉。来自广州本地的《刺纸》和独立漫画亦是如此,深深映照广州风土。



您在做书过程中有哪些新的尝试?


迦梨认为在成本控制与尊重创作者表达的兼顾努力之余,让书抵达它期待的读者是很重要的工作。每个内容有其最理想的不同形式,有时无需最豪华的装帧,也可以在局限性下最大程度达到它的理想形态,使得购买者能够负担。

《艺术档案》涵盖了35万字与100张图片,我们使用进口的日本漫画纸做内文,开本也尽量小,使其成为一本轻便的口袋书。档案的图像来自前数码化和数码化的不同阶段,品质上参差不齐,所以我们决定全部用黑白,来降低彼此之间因为像素差异造成的不适(这会分散读者对内容的注意力),但封面纸张我们用了意大利Fedrigoni的玻璃纸,跟有纹理甚至肌理粗糙的内文形成反差。


迦梨计划问大家 |

你认为什么是艺术书? 

 



携起手来,书写可能

百造学堂×百得胜


百造与百得胜共同发起了持续的教育研究与儿童共创活动,“百儿未来家”,我们希望沿循inD2024 关于 inD zine 的愿景,在儿童教育与儿童成长环境的大话题下,做一个专项的“zine”:一个关于儿童有好成长环境的系列独立出版图册。在这套关于儿童的图册里,我们将搜集来自全世界的案例,与全世界关爱儿童的朋友们进行链接,了解他们最具创造性的作品,并以综合纸媒与其它媒介的方式加以呈现。这个图册是完全与inD书展同步创造的。


您的创作和书展作品如何回应所在地的独特现象?


百造与百得胜借这次书展的机缘,与未来社合作,将邀请孩子们共同打造未来社三层的“全球灵感图书馆”。这一行动的研究与作品将是这套图册的核心内容构成,儿童参与、空间营造与在地的编辑同步生长。



您在做书过程中有哪些新的尝试?


我们并非职业的出版商、杂志社或作书人,但我们依然欣赏纸质书的魅力和价值,也希望在自己的实践中学习和模仿优秀的纸质书的制作方式,让纸媒创作成为全行业的行为。

我们最大的特点,是“读者”参与。我们希望通过儿童共创工作坊,让孩子们、家长与老师们真正参与进来,让每一个书册都与现实空间环境和儿童场景相关联,诉说近在咫尺的故事。


百得胜×百造学堂问大家 |

可否与我们分享,你们创作或阅览的作品中,对儿童参与式创作有启发的部分? 

 





因地制宜,是可拆分逐一释读的单字,也是连缀而成整体理解的工作方法。我们期待看到你对因地制宜的理解和由此开始的创造,也期待在2024 inD艺术书展上看到你!





另外,邀请各位官方媒体、KOL、品牌和艺术机构等在媒体开放日(1月11日)进行观展,欢迎点击上方图片进行申请!


Why inD?


inD 与“ indie ”谐音,是粤语俚语“ in 啲”(更前卫)的音译,inD 也是排版软件 InDesign 的缩写,还是 independence 的前三个字母。——在我们看来,这些联系就像自然的安排。


inD 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态度,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我们将个体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放在首位。inD 亦代表着全方位的创造力展现,在创作过程中对完美的不懈追求,无论是文字、图像、音乐还是其他艺术形式。inD 不仅仅是当下的一种表达,更是面向未知领域的一种实验精神。它鼓励探索生活的各个方面,挑战和扩展现有边界,并用好奇心和独特的方式解释和表达这个世界。


我们希望, 2024 年的 inD,是一场围绕「自创力」展开的实验性创作者聚会,透过不同形式的自主想象、思考、表达和创造,激发个人生活探索和冒险精神。我们同样期待,inD 能让独立个体之间拥有更多的交流和链接的可能。


场地方

未来社(ifland)是数字潮牌爱范儿旗下的城市文化地标,一个汇聚热爱潮流生活的城市青年聚集地,一个探索咖啡、酒吧、书店、展览、剧场、都市户外生活方式等灵活场景于一体的社区试验综合体。相应爱范儿「Keep Patching 无限更新」的品牌主张,未来社以 「有边界的城市岛屿,发现生命没有边界的可能性」为理念,与敢于突破常规,引领明日生活的品牌伙伴发起一场「硅碳合基」的城市社区实验。


往左滑动了解未来社


主办方

爱范儿发起于 2008 年,是一家探索明日生活方式的数字潮牌,旗下拥有爱范儿、玩物志、APPSO、董车会等多个头部媒体及知晓云、糖纸细分服务平台,跨媒介实验空间品牌「未来社」和产品品牌「制糖工厂」以及先锋IP「胶布人」。


爱范儿关注科技、城市、工具、艺术、观念,挖掘明日产品,践行数字创新,连接社区领袖,推动生活方式的无限更新。


往左滑动了解爱范儿

全球知识雷锋是2017年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榕老师发起的纯原创建筑思想媒体,以建筑学为锚点,扩散到不同知识与实践领域,打破语言与信息的壁垒,建立以人为节点的人才网络,链接学者、译者、志愿者上千人,形成知识、认知、组织三大版图。


往左滑动了解全球知识雷锋

脏像素(InkyPixel),一家以独立出版为主的设计和印刷工作室,以油墨和像素为创作载体,致力于内容的创作和分享。目前位于广州,并以“脏像素书店”和“书籍实验场”(Book Lab)作为交流的实体空间。脏像素希望通过对书籍这一原始媒介进行实验和革新,赋予每一种声音独特的物质载体,并以此为基础来构建一个文化生态。


往左滑动了解脏像素




本文记者:雷锋团队的inD策展联络负责人

美晨

在纽约研究城市怎么更坚韧 @等建筑

吴马马

在纽约设计高高低低的建筑 @等建筑


烧虾




马拉松演讲报名

更多展览与活动

联系小雷锋微信

小雷锋




inD 2024团队

出品方:爱范儿

书展内容策划:琳琳@脏像素InkyPixel,花姐/晓刚/美晨/马马/婉琳 @全球知识雷锋

书展主题策划/统筹:文海/明明@爱范儿

视觉设计:inD2024设计团队

宣传推广:Evy@未来社,永明/知琪/非伊/唐麟/依婷/唐苏 @全球知识雷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纪念克强永久种子选手权[日签] ​像专家一样学会规则,然后像艺术家一样打破他们当一位潮流艺术家“下了狠手”【教育】「何谓真正的教育?」看看十位大师怎样说?美国联邦政府再次面临停摆危机,这一次分析师怎么看?由梵高艺术基金会正版授权!吉娜等众明星艺术家同款热红酒,好喝又出片!波特兰「物价低+房价便宜」吸引更多人移居!人口持续激增!就业和工资增长强劲!"点亮夜晚"艺术家分享-Wenhe LuInAmerica 学生艺术家正在招募,帕森斯教授、职业艺术家全程指导!我们办了一场全球创意灵感派对,这些有趣的灵魂都会来 | inD艺术书展土耳其之行(3):以弗所古城【谣言警报】:核查黑利在毒品与教育等问题上的主张解决巴以冲突的首要问题我们办了一场全球创意派对,这些有趣的灵魂都会来 | inD艺术书展请回答2023 | 年度短片令打工人神往!邀请你看云南本地艺术家在大理一年的得闲生活给博士占星:预测「导师怎么看我」人最多特斯拉收回“转卖Cybertruck会被起诉并赔偿5万美元条款”!听听律师怎么说打工人注意了!24年劳动法新条款出台!实际收入、工作时间等方面均有改动!CEC成员企业公益行动之「科技创新与教育」聚焦巴蜀 || 2024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大中衔接”研讨与教学活动在巴蜀中学圆满举行!inD广州艺术书展早鸟票开售,跨时区马拉松演讲报名开启!来看150+展位内容介绍!活动 | 11.16 想申请哥大可持续硕士项目?来与教授、招生官直接交流!闲题OpenAI旗下图像生成软件遭艺术家抵制精准复仇!曾拖着美女艺术家裸体游行的恐怖分子,已被击毙一人多地探索教师退出机制,专家:意在打破教师“铁饭碗”,防止个别教师“躺平”成功案例 | EB1A表演艺术家杰出人才申请获批小特朗普出庭夸父亲:“房地产艺术家”熊丙奇|体制创新与教育创新如何破圈当前教育困境晋文:秦汉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的嬗变abC艺术书展将无限期暂停AI生图王者之战!深度体验实测,谁是真正的艺术家?华人珠宝艺术家:Cindy Chao | The Year Ahead 2024 嘉宾官宣仰望的「品牌向上」之路:U8的卖点,不一定是油车爱好者的「爽点」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