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熊丙奇|体制创新与教育创新如何破圈当前教育困境

熊丙奇|体制创新与教育创新如何破圈当前教育困境

公众号新闻

各位朋友,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来到我们的温州参加这一次全国性的论坛。刚才张院长说了,这次论坛的主题非常好,“新生态教育”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目标。我们需要教育改革行动,而教育改革其实是可以发生的。说到教育改革,我本人既充满希望,又感到沮丧,而沮丧之后又充满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非常折磨的过程?因为中国的教育问题特别复杂,我们面临非常多的教育需求。越是教育发达,我们受教育者的需求就越多元,干教育就越难。所以今天我们面临着教育发展的一个全新的时代。

如果没有创新人才的培养,如何去推进去迎接未来的时代挑战?
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我们要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我觉得我可能一下子说不清什么是科技强国什么是教育强国,但我知道什么不是教育强国。比如说,现在我们的考试强国就不是教育强国。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准备高考,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就是为了中考而展开的。过去两年我们开展双减,但双减的结果并不理想,大量的机构转到地下进行隐形的、变异的学科培训。在一些中西部地区,有些学校采取两周放一天,甚至是一个月放一天假的教育方式。今天我还看到一个视频,有个学生在抱怨,说一周没有一次体育课,这简直不可想象。完全对孩子进行知识化的教育,这怎么可能成为教育强国?

多元挑战的今天,中国教育到底面临着什么?
第一,学龄人口在减少
根据全国教育数据统计,2020年中国的幼儿园减少了5610所。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在2016年、2017年出生的孩子在2019年、2020年入园,但随后出生率就断崖式下跌。2019年、2020年、2021年三年的总出生人口只有3,700万,这3000多万的孩子在2024年入园,换句话说,到2024年我们总共最多只有3,700万的孩子在幼儿园,而现在幼儿园的学位数是4,600万,这就是说,到了明年我们还会多出几百万的幼儿园学位。幼儿园出现这个问题之后,小学招生也会出现困境,随之又会传递到初中、高中、大学。2035年是中国高考的高峰年,大学入学的高峰年,但到2038年后,中国的大学招生数将超过出生人数。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教育如果按照原有的方式去走,是走不下去的,学校布局、学校教育方式都要调整。
第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
ChatGPT以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在离开学校时就可能没有用了。很多低端和中端的劳动,已经被机器人所替代。如果我们还在坚持知识教育至上,我们怎么去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怎么去应对未来挑战?大家知道,2023年大学毕业生是1076万,如何真正推进AI+教育,从而培养适应未来的创新人才,这是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核心问题。
第三,老龄化时代的挑战
我们已经进入到老龄化时代,随着老龄人口的占比越来越大,劳动人口会快速下降。怎么办?提高人口素养,而提高的办法就来自于教育创新、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教育生态下的体制创新与教育创新
从教育生态角度上来讲,体制创新实际上是整个大生态的创新,教育创新则是小生态的创新。在大生态不改变的情况之下,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小的教育生态。为此,我想主要讲三个方面内容。
一、教育问题的根源
我认为,现在的教育问题的根源,是行政管理与行政评价。近期媒体报道的消失的课间10分钟、女教师因非教学负担、行政任务过重而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两个案例表面上看似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
第一,教师减负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2019年我们国家出台了教师减负20条。但我们仍然对教师进行行政考核与行政评价,并向教师分配了大量的非教学行政任务。如此一来,尽管教学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教师反映,其占比已降至整体工作量的30%,70%的时间被用于填写各种表格,撰写各种材料。
行政管理与行政评价确实精细且高效,而这恰恰也是当前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如教师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学习跟踪和打卡评价,可我们是否考虑到孩子也需要自由发展的空间?人因自主、自由而独特,这些都必须留给我们教育者去思考。
第二,“消失的10分钟”的背后是什么?
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学校、老师面临着巨大的安全管理压力。一旦发生事故,教育部门会马上采取非常简单的方式来对校长停职,并对老师进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之下,学校和老师会偏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很多该进行的教育活动现在都没有了,春游、秋游都取消了,“课间10分钟”学生都在被圈养,这就是行政治校产生的结果,我们没有做到教育家办学。
政府管理部门、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它们构成了一个多元且复杂的综合体。这种复杂性在教育行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然而,如果我们尝试理顺这些关系,就会发现单纯依赖行政管理的方法往往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如今,许多人已经察觉到教育领域存在许多问题,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却显得异常困难。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行政管理方式相对单一,而评价体系也主要由行政主导。
二、教育体制改革以及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第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面对这样的难题,最好的办法是各司其职,从宏观角度上说就是进行体制改革,准确地说,就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明确的,主要着眼于解决学校的行政化问题。目前,学校的行政管理仍属于行政部门职责,从而形成了管办评一体化的模式。信息化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行政绩效的追求,促使学校办学倾向于行政指标的达成,教师的工作也往往以完成行政任务为重。
很多地方的教育局长和校长感到无奈,小学改革相对容易,而初中和高中的改革则会因升学率下降而受阻。教育局长向市委书记、市长汇报时,会提及教育改革和义务教育均衡等,可如果北大清华录取人数减少则会被问责。这种做法导致了教育改革难以推进。  
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里面就提到,要推进教育领域的管办评分离改革,行政部门要依法管理、依法监管。谁来办学校,谁就必须有自主权。评价学校,应由专业机构,以教育标准评价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学校的师资队伍、课程内容的设置、学生是否能接受全面的教育以及学校是否真正关注并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兴趣爱好等重要方面。
深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依法管理学校,积极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政府部门需要转变对学校的直接管理,建立起新型的政府管理学校的模式,这正是我们目前正在推动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我们已经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推进我们期望的改革措施,希望这些文件能够得到切实落实。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方案,提出我们要改革我们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的是要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这是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如果改革能够真正落地,就可能为我们整个教育的发展营造一个更好的外部的大环境和生态。
第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一方面我们要求政府放权,而另外一方面要求学校自主办学。今天我们谈到学校自主办学,会遭遇诸多质疑,尤其是提到大学自主办学和自主招生时,许多人可能会立即反对,认为这是不行的,因为一旦大学自主招生,可能会出现许多乱象。可如果学校不能自主办学,怎么办出学校的个性与特色?
如何通过改革来解决?
第一,政府应该加强对大学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大学的办学质量和公平性。同时,大学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建设,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此外,社会各界也应该更加关注学校的办学情况,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第二,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和教师的利益和需求。学生是学校的主要客户之一,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服务。教师是学校的主要员工之一,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
第三,我们还需要更加注重社会的需求和期望。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应该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加注重社会的反馈和意见,以便更好地改进学校的办学质量。
三、教育创新和教育者的职责
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现代化?什么才是教育创新呢?我们应如何进行教育创新呢?
在我看来,教育创新并非单纯的概念创新。我们必须将这些理念和口号转化为现实。
第一,运用AI就是创新吗?
在现实环境中,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时被误导为AI家长教育,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来监督孩子,从而实现全面的透明化。许多学校引入AI进行智慧教育,旨在精准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而非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方式是否真正达到了教育的创新?
第二,知识教育与素养教育
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全球范围内以知识教育而著名,孩子们在科学、阅读、数学方面表现优异,处于领先地位。但我们的科学阅读、数学教育更偏重于科学知识、阅读知识和数学知识的教育,而非素养教育。我们在知识教育的推动过程中往往忽视甚至扼杀个性、兴趣、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必须认识到,仅仅关注孩子的知识水平并不足以提供他们全面发展的教育,也不能提供真正优质的教育。
如何提高孩子的素养是关键。从政策层面入手,引导教育改革创新。与宏观体制改革不同,学校教育改革具有个性化特点,因此我们应充分信任每所学校具备的创新能力。通过利用托管服务等机构,为学校提供更多创新的教育理念。这种民间探索具有宝贵的价值。此外,教育改革的成功还需要建立更多的硬件设施,并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来推动其发展。
在讨论教育改革与创新时,我们必须重视自下而上的努力。许多人认为,要解决中国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然而,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因此,每个学校和教育单位都需要结合自身条件进行探索。
我们还要思考什么是应试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才是“好的教育”?
第一,我们应该倡导个性化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个性、特长和天赋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应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因材施教。然而,如今的教育模式却忽略了这一点,采用了统一的教育模式,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教育。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也是我们需要反思和改进的。
我们现在推行的分级教学、选课走班教学,在很多时候可能效果并不好,其实选择主观从更高程度上来讲就是学科的教学。欧美国家的高中教育实行学分制,这种制度要求学校拥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和课程资源,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能力。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学校会实施学分管理制度,取消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这使得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分级教学可能会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实现其目的。
第二,未来的民办教育应该重视创新
当前,各地正积极整顿民办学校,然而,即便在国家保障公办义务教育的前提下,我们仍需积极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一直强调,民办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并非是创办新的组织,而是探索一种新的模式。这种模式应定位为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由政府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确保其运营。同时,对民办机构来说,其运营模式可以灵活多样,以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需求。只有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并存,才能更好地满足各类受教育者的差异化需求。这是教育事业的价值所在。
未来的民办教育,将更加注重高效管理的探索。在探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深思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我们把评价权交给教师,交给学校时,如何确保我们的教师和学校能够不受任何干扰,完全根据学生的真实成绩来评判?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并得到社会的信任,那么我们的教育改革将会取得全面的成功。
尊敬的各位,教育改革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以教育的尊严和荣誉为引领,以客观、真实地评价学生为原则,积极推进一系列外部管理改革和教师考核评价改革。这些改革将构建以教师和学生为本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形成新的教育发展生态。我们期待着新兴教育的实践者们能够分享他们的改革探索经验,让我们共同获得推进教育发展的力量。谢谢各位的参与和支持。

来源 | 本文整理自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首届新生态教育峰会的发言。

近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全新推出了《父母养育实操指南》线上课程。

经过2000+家庭数据调研,500+创新学校走访,400+专家教授指导,300+天产品精心打磨,我们对“具有幸福感的孩子”所需的关键要素进行了科学拆解,更符合中国孩子的特质,也更便于我们家长实操。

详情链接:抑郁?自杀?自我否定?教育内卷下,我们该如何培养有幸福力的孩子?

扫描上方图片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课程报名页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前教师和女学生发展不恰当关系 被判居家软禁两年!离奇|加拿大华人妈妈神秘失踪!车在600多公里外找到,儿女崩溃寻人【深度调查】中美学前教育分别有啥特点?赶快扔掉这些理念,一起冲破东亚育儿遮羞布!商业创新如何“跃升”城市能级?熊丙奇:如何监管校外培训机构,才是长久之计?【深度调查】中美学前教育分别有啥特点?冲破东亚育儿遮羞布!烟火气(6)新能源反“内卷”秘诀:科技创新与长期主义!好的教育是什么?——八位诺奖得主的成长经验与教育思考[吓哭]多人死亡! 知名大学爆严重枪击 枪手是前教授? 学生紧急避难!熊丙奇:从“学历社会”到“能力社会”如何破解美国移民排期长的困境?一种鲜为人知的工作签证通道了解一下美国学前教育类型科普:蒙氏教育&华德福教育安永: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创新与发展报告(2023年)(116页)斯坦福前教务长:无论有多么闪闪发光的简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都没有用酒企突围,酒业新生:AIIC 2023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里的新未来专访|橙湾教育创始人余燕:2024,我们需要“平和的力量”!空天地一体化技术在应急通信领域的应用——运营商快速恢复宏站的创新与实践聚焦产业变革周期的确定性价值,中国医药企业如何在创新与发展中突围?熊丙奇|如何走出一个时代的教育困惑田九坡:金茂地产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我们的一年(18)加州一号公路,让我们一次开个够发展多年仍陷困境,股权慈善信托如何破冰?业界建言入园难,入园贵,学前教育立法能解决吗?戴德梁行:2023年十五分钟城市-中国商业地产的创新与变革诺奖科学家、脑健康专家齐聚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商破解脑科学基础与临床转化难题【2023湾区脑科学产业创新与合作大会】先说对不起,然后。。。。加拿大房市当前困境:没有买家的买方市场懂你时,你已长眠地下国信证券:践行行业价值观,发挥专业优势,助力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瞬间是永恒沪上教育大事件!第六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即将开幕!GSR Portfolio∣探索新能源重卡的未来:苇渡科技的创新与突破从科研走向商业:科学家如何平衡创新与生存?|【经纬低调分享】开放创新·数智引航,2023大兴区数字应用创新与未来发展大会即将盛大开幕|甲子光年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