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回了一趟娘家,我想离婚了”
前两天,一条“远嫁女儿回娘家”的视频,看哭了无数人。
河南商丘一名远嫁的女儿,趁着中秋回娘家看望母亲。
她带着一对年幼的儿女,还大包小包地买了不少礼物。
然而相聚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
短暂的见面后,女儿又要马不停蹄地赶回去。
就在出门的时候,母亲叫停了车子,她颤颤巍巍地把女儿送来的礼物,全都搬了上去。
女儿不肯要,母亲却哭着说:
“只要你能常回家看看,我就放心了。
你的日子过得那么苦,公公重伤花光了家里的钱,又欠着外债。
孩子,你的日子比我苦啊!”
母亲的一番话,让女儿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
她像是安慰自己,又像是安慰母亲:
“我还年轻,我不怕吃苦。 钱花完了还可以挣,日子总会慢慢变好的。”
车子发动了,女儿又从钱里掏出200元钱,往车子外面扔去:
“天凉了!这钱给您买衣服,等我有时间就来看您!”
而年迈的母亲一边抹眼泪,一边紧紧跟在车后。
可母亲老了,跑不动了。
她只能弯腰捡起女儿扔下的钱,看着女儿远去的背影,掩面痛哭。
看到这一幕,许多网友都破防了:
“扔钱的那一刻,瞬间泪奔了!”
“远嫁的人,真的看不得这些。”
对于远嫁的姑娘来说,从嫁出去的那一刻,故乡便是远方,回家便成奢望。
那些不在父母身边的日子,都成了远嫁女儿心中最深的痛。
关于远嫁,知乎里有人感慨:
“每一个远嫁的女儿,都是父母丢了的孩子。”
有个网友在下面评论说:
“真的很羡慕,那些中午在婆家吃饭,晚上可以回娘家吃饭的人。
远嫁以前,以为现在交通发达,自己想什么时候回家,就可以什么时候回。
一张车票,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远嫁之后,才知道这句话,其实是人生最大的谎言。
车票易得,难的是身不由己。”
我妈也是一个远嫁的女儿。
外婆家在安徽,而她嫁去了山东。
结婚的头几年,她没回过一次娘家。
新婚后的第一次过年,她就想回家看看父母。
可为了照顾我爸的面子,她在心底盘桓了很久,最终还是没有张口。
第二年,她怀孕了。
奶奶说,火车站人多,又脏又挤,怕动了胎气。
于是为了孩子,她又妥协了。
第三年,她终于开口了。
可我爸说,孩子那么小,才一岁,坐火车太折腾了,要不等孩子大一点再说。
终于等到我上小学了,放暑假了,妈妈便带着我去了外婆家。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在外婆家总是很忙碌。
她会收拾院子,洗洗涮涮,像个陀螺一样,不知疲倦。
恨不得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把手头上能做的活全都做完。
那时候我不懂,她为什么要在外婆家这么累。
但如今的我明白了,她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弥补内心的亏欠。
作为父母,当他们渐渐老去时,最希望的,便是自己的儿女能够承欢膝下。
可远嫁的女儿,却无能为力。
她们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身不由己地飘向了远方。
距离、时间、孩子……
望家乡,路远山高。
回家的路那么远,又那么长,让这份亲情,变成了守望。
那些选择远嫁的女孩,最后都怎么样了?
网上刷到过很多远嫁的帖子。
有人后悔:
“远嫁的女儿,连婚姻都比别人少了一条退路。
尤其是在婆家受了委屈的时候,只能一个人躲在房间里默默的哭。
想爸妈想得受不了,给他们打电话,还得强忍着不让自己哭出来,怕他们担心。”
有人遗憾:
“我不后悔远嫁。
因为老公会疼人,公婆明事理。
但母亲病重的时候,我没赶上见最后一面,这是我这辈子永远的遗憾。”
人生就是这样,有很多选择,都无法两全其美。
我们能做的,就是婚前慎重选择,并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表姐也是一个远嫁的女儿。
她和表姐夫婚前谈了5年恋爱,两人感情一直很好。
但因为表姐夫的家远在四川,所以家里人一直都没有松口。
但表姐向来是个很有主见的人,毅然决然地选择嫁给了爱情。
婚后夫妻俩琴瑟和鸣,表姐夫更是贯彻四川男人“耙耳朵”的优良传统,什么事都以表姐为先。
家里的大事小事,也总找她商量,尊重她的意见。
比如,表姐想把重心放在工作上,打算晚两年再要孩子。
表姐夫也扛起了父母那边的压力,给予她最大的支持。
每年春节,两人都会商量着回家看望父母,从来没有为过年去谁家吵架过。
我曾问过表姐:
“为什么你远嫁,却能过得这么幸福?”
表姐笑着说:
“我有独立的能力,有一直爱我的老公,我还会不幸福吗?
如果你远嫁,但过得不幸福,只能说明两件事:
一是你还不够独立,否则你不会对不幸的事束手无策;
二是你嫁错了人,那个男人不值得你为他背井离乡。”
不得不说,这是我听到的关于远嫁最好的答案。
无论远嫁与否,女人都要认真考虑清楚,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我们从不反对为爱情远嫁,但婚前你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
我可以独立工作吗?
我嫁的人可以信任吗?
话至此处,也想告诉妻子是远嫁女儿的男士们,请你们一定要珍惜枕边人。
因为她为了你,放弃了过往的一切。
婚后的日子里,一定要且行且珍惜。
别让她深夜流泪,别让她有家无处回。
最后,点亮【在看】,希望每一个远嫁的女儿,能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
也祝愿你们都能在婚姻中遇到对的人,在多年以后,还能欣然地说出:
“我嫁给了爱情,我不后悔!”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