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一篇《12岁的鸟哥笔记可能要不行了》的文章把我炸懵了,很多朋友转发给我问我是什么情况,作为鸟哥笔记创始人的我其实也一脸懵逼,这篇文章打破了我平静的生活,也把我的思绪拉回了12年前。鸟哥笔记是我在2010年创立的品牌,早期其实就是我的个人博客,内容主要是移动互联网(APP)营销推广的干货。踏着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很快在业内有了不错的知名度。印象中当时的业绩随着公众号的兴起更是锦上添花,网站、公众号接广告的收入就已经远超我工作的收入,所以当时就决定全职去运营鸟哥笔记公众号。创业早期反复思考过它的变现方式,包括给企业培训、线上课等等,总感觉变现规模有限,有些毛利率很低,有些交付很重,有些不可规模化复制,总之因为种种原因,就没往这些方向发展,其实现在看来我也并不认为这是错误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有很多用户主动联系我希望我们可以直接为企业提供APP营销推广服务,就这样被用户推着走上了营销服务这条路。2014年开始成立团队试水,公司分为鸟哥笔记媒体业务和营销服务业务两部分。营销服务半年做了300万收入,当时有个公司想收购鸟哥笔记,出价1个亿,背调后砍价到8000万,被我拒绝了。2015年营销服务的收入做到接近5000万,年底拿了2000万的投资,2016年收到某上市公司并购邀约,后来也被我拒绝了。此后直到2018年,每年收入都保持着翻倍增长。2018年后移动互联网就开始降温,并伴随着各种政策出台,其中涉及游戏、教育、金融等,而恰好这些都是我们主要的客户群体,所以业绩也就每年下跌。在这期间鸟哥笔记这个媒体在公司的价值就是给广告营销业务导流,这使得我们的广告业务的销售人数不需要很多,因为销售线索会源源不断的过来,我们甚至可以找到任何想要的目标客户,记得前两年统计过,我们服务过1-2万款产品,基本涵盖了所有主流互联网公司。也正是因为广告业务曾经做得不错,所以我们鸟哥笔记本身从来没有变现压力,也就没有变现的KPI,对团队的要求就是做好内容做好服务。时至今日,慢慢的广告营销业务也养不起鸟哥笔记了,所以从2年前我就开始筹备鸟哥笔记的自主变现,要承认这确实不是一个好时机,但我们不得不这样做!基于鸟哥笔记的用户属性,我们的客户主要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品牌的公关需求,譬如针对市场人的腾讯广点通、字节的穿山甲、大厂的雇主品牌建设等,第二部分是效果广告,譬如针对市场和运营人的优质课程、譬如针对中高层管理者的创业训练营等。品牌公关需求的客户这两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创业公司拿融资、大公司推出新业务、老板发言等等都会出公关稿,现在变了,创业的少了,融资拿不到了,大公司能不说话就不说话了,也不拓展新业务了,可能就剩下了出事后的危机公关。效果广告客户,这块还不错,毕竟鸟哥笔记用户垂直精准,看上去广告报价高,但投放后产出好,很多B端客户客单价高、毛利高,投放后ROI百分之几百的产出。但是问题又来了,鸟哥笔记生存的根本是优质内容,没办法发太多的广告,不然就没法看了,而PC的流量在这个时代贬值也越来越厉害。由于广告资源有限,所以在去年年底开始,我们推出了Tech时代、游戏之声、元宇宙内参、大厂公关、大厂人事共5个子媒体,布局了网站+公众号+自媒体+视频号的矩阵,同时鸟哥笔记投稿后台升级为“早鸟号”,可以一键投稿到鸟哥笔记旗下6个媒体平台。当然新的媒体产生流量需要时间,现在已经逐渐开始有效果了。其实去年鸟哥笔记开始变现后基本可以盈亏平衡了,但今年环境更加恶劣、寒气逐渐蔓延,又做不到盈亏平衡了。记得鸟哥笔记开始做商业化变现的时候,我和团队开了一个会,我说鸟哥笔记商业化变现要是做不出来,我就关掉鸟哥笔记。当时团队很震惊,我是这么解释的,鸟哥笔记不是慈善机构,它是商业行为,商业行为不盈利是不道德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更是没有价值的,没有价值就没有生存的必要。你可能会问鸟哥没有情怀了吗?当然不是,情怀还是有的,只是情怀成熟了,我的情怀是做有价值的事情,连团队都养不活的事,真的值得做吗?我变了,2015年拿投资的时候,我还专门成立一家新公司把鸟哥笔记放里面,当时心想广告营销公司可能是要卖掉的,鸟哥笔记不能卖掉,它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是我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要一直做下去,现在我确实变了。关于我们的故事还有很多,有很多很有意思,但我现在变得也不愿意多说话了,朋友圈也基本不发了,不是消极了、堕落了,是想找一个我自己有清晰思路的事情做,不愿意沉溺在过去。所以在去年我选择“临时退休”,把公司交给团队去做,我会继续找方向,包括在现有基础上,或者新的方向。离开,只是不想让日常琐碎的事情干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