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最容易一事无成的,是理论派
今天的主题简明扼要,这世上成功的人,没有一个是理论派。
"实践出真知"这句老生常谈都知道,但很少有人去拆解这里面的道理。这句话之所以成立,是建立在一个简单却又容易被忽视的宇宙真理之上的:
人和人之间,是不同的。
这个"不同",包含的内容很多:
比如背景不同,年龄不同,成长环境不同,社会经验不同,地域不同,所处的时机不同......
这里头每一个“不同”,都是一个变量因素。
我们想要做成一件事,无论这个事是简单还是复杂,背后一定是多种变量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一变量的结果。
如同化学反应一样,只要其中一个配方出现问题,最后产生的结果就会有偏差。
对张三有用的方法,放在李四身上就不管用,放在王五身上,可能还会出现反效果。
这就叫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90年代你去炒房,现在可能已经富甲一方。但2023年再这么操作,能跟得上通胀就已经谢天谢地。
这里头的变量因素,有时间,有政策,有国情,甚至还有世界经济格局。
你去理解和运用一个方法,不能光看这个方法具体是怎么运作的,还要看这个方法成立的背后条件和限制机制。
这叫做方法的明面和暗面,你不能只看到明面,不去看暗面。
再打个通俗的比方,打游戏。
B站上有个很有名的游戏Up主,叫“大湿的学徒”。他是个游戏高手,出过很多高难度游戏的攻略视频。
但你让一个没怎么玩过游戏的小白,照着他的攻略去操作,会死得很惨。
因为他是高手,所以他给出的建议,是站在高手的视角,只有高手才能做出来的操作。你让他给刚玩游戏的小白提建议,对不起,他提不出来。
因为他的认知维度已经超越了游戏初学者,在小白看来很困难的操作,对他而言只是动动手指那么简单。
而他会去钻研精修的东西,对他而言是有挑战有难度也有乐趣的,但对于游戏小白而言,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就是认知层级的不同,导致理论方法的适用性大不相同。
他出的游戏攻略是明面,但他是个游戏高手,就是很多人忽略的暗面。
同样的,很多人想学大佬的创业方法,倒头来却碰了一鼻子灰。因为你根本达不到大佬的认知高度。
大佬对事物的洞察,对资源的调配能力,对信息的把握程度,都和普通人不可同日而语,就算大佬告诉你该这么做,你也只能望洋兴叹。
因为讲得再多,你都学不来。他不吝啬告诉你所谓成功的“秘籍”,是因为他知道你复制不了,你再努力也不可能对他的地位产生威胁。
就好像让东方不败给一个刚踏入江湖的菜鸟传授《葵花宝典》,东方不败心里一点都不慌,而菜鸟听了半天也只听懂一句“欲练此功,挥刀自宫”。
但你让东方不败给岳不群讲这个,给任我行讲这个,给左冷禅讲这个,她肯定不敢。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一个什么观点呢?
正确认识理论方法的作用,不要对它抱有过高的期望。理论是你的心法,不是你手中的剑。
这里的“理论”,包罗万象:生活道理,工作方法,人生哲思,商业兵法,都可以是理论,但都是别人总结的经验,你用在自己身上一定要考虑它的适配性。
当你照着别人的方法去试验,碰到了疑惑发现走不下去的时候,多半就是不适配。
那是不是说我们就完全不要看理论?
当然不是,你要看理论,但不能迷信理论。理论的作用不是操作说明书,而是你的参考军事图。
它可以带你入门,快速理清一个领域的基本规则,少走一些弯路,但最后你要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还得靠自己。
如果说做成一件事情有10种方法,你看了别人的理论方法后,能筛选出大概5种方法,然后亲自去行动你又会发现,这5种方法里只有2种最适合自己。
等到你再实操了一段时间之后,又有了新的感悟,这2种方案对比下来,各有优劣。
注意这个“各有优劣”,并不是草草总结一下而已,你得入木三分,翻来覆去能说出一个所以然来。
比如,A方法好在哪里,为什么能做到这么好,相应的A方法的缺陷有哪些,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缺陷,用了A方法会产生哪些结果,这些结果在一个怎样的预期范围内。
而B方法和A方法相比,哪些地方弥补了A方法的不足,哪些地方又达不到A方法那样的效果,B方法天然存在哪些缺点,如果选用了B方法我以后可以通过哪些手段来弥补这些缺点,这些手段要消耗的资源成本高不高,值不值得。
这叫做深入思考。
理论永远都只能帮你入门,要真正做到精通,你要通过日服一日的操练形成自己的理论。而你形成的这套理论,同样对别人而言,也仅仅是一个入门指引的参考而已。
别人要去用你的这个理论,也要经历你之前经历的所有实践过程,然后钻研,最后形成自己的理论,再扩散出去。
如此循环反复,生生不息。
老师教的再好,最后靠的都是自己悟。悟得出来你就成了,悟不出来你最多学得跟老师一样,没有任何创新和突破,功力效果可能还没有老师原版的好。
最后分享一段我的个人经历,作为收尾。
关注我有些年头的朋友都知道,我的本职工作是广告行业。而广告,讲究的就是一个颜值包装。
这倒不是说你要长得多好看打扮多漂亮,我说的颜值是广义的颜值,是你的方案要做得漂亮,说话要说得打动人,舞台表演力要感染人。
广告,卖的就是一个颜值包装,把你的东西包装给客户看,包装给消费者看,包装给投资人看,包装给社会大众看。
无论是过去的大创意也好,还是现在的各种营销工具,数据分析,人工AI也罢,你总要做出点能唬人的东西出来,别人才会买单。
早早就知道这一点的我,为了让自己不那么无聊,就去学了很多包装自己的理论方法。
这其中有2个包装非常重要,一个,是PPT方案包装,另一个,是个人演讲包装。
为了把PPT做得漂亮,当时我看了很多国外的PPT设计网站,下载了诸多PPT模板,看了很多PPT大神的课程,然后照着学。
为了画出别人PPT里那种漂亮的效果图,我可以花一下午时间去研究一个动效,一个饼图,连一个箭头都有10种画法。
正当我觉得自己终于练成PPT大法的时候,却慢慢发现,PPT做得再好看,效果再酷炫,如果讲PPT的这个人很无聊,那提案必然是失败的。
相反,一个富有激情,自带个人魅力的演讲者,哪怕只拿一张A4纸写的草稿,也能用他的妙语连珠让整个会议室蓬荜生辉。
所以说,还是要表演。
你的表演道具再厉害,操作这个道具的人不行,这场表演就没有魅力。
我们看过的那些演讲大师的经典演讲,没有一个人会记得演讲PPT长什么样,但大家都记得大师的金句,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后来,我又去学习演讲技巧。
从最简单的面部表情管理,到肢体语言,到段落之间的停顿,语调的抑扬顿挫,高亮标题的写法和语气,我都一一揣摩。
而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我又发现很多演讲表演的流派。
比如有的人是天生的舞台表演家,擅长调动现场气氛,戏剧张力十足。有的人主打专业严谨,逻辑自洽头头是道。而有的人走松弛感路线,喜欢每隔5分钟讲一个小笑话提神,从而让观众的注意力持续不掉线。
对这些演讲流派做了一轮筛选之后,我明确知道自己做不了罗永浩那样的舞台段子手,但我可以在保持严谨自洽的同时适当融入一些话语的调侃,不要让自己显得像个老学究一样枯燥无味。
而这,也逐渐成为了我的个人风格。
多年以后再回过头看,我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没有经过任何一套现有的理论方法的塑造。
而是这个方法用一点,那个理论摘一点,这个部分改一下,那个地方弃一些,这么“东拼西凑”最后鼓捣出一个只适合我的风格。
但你要我把这套方法总结出来,给另一个人用,他多半也用不来。
如果反过来,让我去做一个纯理论派,去宣扬别人已经有的理论,只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教人的时候头头是道,真用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就各种膈应。
理论终究都是别人的,我们最终一定要适配到自己身上,对理论进行敲打、修改、琢磨甚至舍弃,这样才能内化成自己的独门秘籍,其他人想偷都偷不走。
而不要做一个纯理论派的人,只会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希望耐心看到结尾的你,能有一些启发。
共勉 =)
来源 | 张良计(ID:zhang_liangj)
作者 | 张良计 ;编辑 | 荔枝
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