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中美康复医疗实践与技术展望
2023年11月23日,系龄人在线上举办了以“中美康复医疗实践与技术展望”为主题的论坛讲座。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优选医疗集团中国区运营副总裁韩明波先生,杜克大学医学院物理治疗博士、美国注册物理治疗师卫嘉慧女士,通过“中美对比”的研究方法,共同探讨中国康复医疗行业的实践与展望。
01
韩明波先生分享 | 中美康复医院国际化探索
美国康复医院简介与定位
不同于其他医疗机构
韩明波先生首先介绍了美国康复医院(或称康复机构)在急性期后(PAC)的定位。美国急性后期(PAC)由三大机构组成,分别是长期急性护理医院(LTACHs)、康复医院(IRFs)、高级护理院(SNFs),其中康复医院定义为——患者从较重的病情中恢复,需要持续康复治疗,是急性后期(PAC)的主要组成部分。
韩明波先生接着解释了美国判定康复医院的两条规则,第一个规则:60%规则——机构60%的出院患者需要界定为康复的13大患者群体,包括中风、脊髓损伤、先天畸形、截肢、严重多发性创伤、脑损伤、烧伤、活动性多关节炎、伴有关节受累的系统性血管炎、特定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或者晚期的骨关节炎、膝关节或髋关节置换术(如果双侧体重指数>50或者年龄>85)。第二个规则:3小时规则——患者需要能耐受每天3小时,每周五次的治疗。
为了更好的了解美国康复业态,韩明波先生分析了该行业内规模最大的集团案例——Select Medical。Select Medical创建于1996年,2022年全年营收规模为63.3亿美元。该集团运营遍布美国46个州,2022年集团拥有:危重症康复医院103家、康复医院31家、康复门诊1928家、职业健康中心540家。通过分析该集团的运营构成与盈利构成,我们了解了在美国成熟的康复医院的具体形态。
美国康复医疗团队
相似于国内但分工更细
韩明波先生以分析美国医疗团队的组成,探索我国未来发展趋势。美国康复机构的团队组成包括: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师、护士、物理治疗师、营养师、言语治疗师、作业治疗师、休闲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工、神职人员。其中两个重要的成员组成尤其关键: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师和物理治疗师。
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师(相似中国现状)
该职位是执业医师,相当于国内的康复科医生,负责患者的诊断、评估、治疗和康复计划。通过开具物理治疗、药物和操作等来治疗患者。总体负责把控,不参与实际物理治疗。它的成才路线为:医学、生物、化学本科毕业+医学院4年+额外4年物理康复医师住院培训+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委员会的认证医师资质。
美国物理治疗师(国内现状不相似)
治疗师等同于国内的康复治疗师,以物理治疗的手段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恢复功能。从物理治疗方面负责康复患者的诊断、评估和治疗。它的成才路线为:医学、生物、化学本科毕业+完成3年的物理治疗博士学习DPT+实习或被带教经验+获得美国物理治疗委员会的认证治疗师资质。
美国康复医院支付体系
预支付体系与国内相近
韩明波先生重点介绍了目前美国的长期护理医院(LTCH)和住院康复机构(IRF)向美国的医保中心(CMS)向预支付体系(PPS)过渡的情况。
美国康复体系的PPS是由Case-Mix Groups (CMGs)来定义的,它可以分三种情况:短期康复(基础费用为$2,862每例,财年2022);常规康复(完整康复费用$17,240每例,财年2022 );超长期康复(治疗成本超标80%的案例,按完整康复费用+超长期单项费用)。美国的每个康复患者的支付计算,由基础费用起,经过地理位置系数调整、病例组合指数(case mix)调整和机构类型系数调整。
美国康复医院的认证
CARF国际化标准
韩明波先生紧接着介绍了美国的康复医院拥有自己的认证体系,它包括质量体系、康复与服务流程、康复临床标准、专科项目标准,是在国际上授予认可的标准与质量。
我国康复医疗的国际化探索
最后韩明波先生结合以上四点:康复医院定位、康复团队、支付体系、康复医院认证四个角度提出了关于我国康复医院的未来探索。
从宏观政策出发,第一:人才的规范化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我国的物理治疗师(水平、规范、成才路线)需要政府或者教育层面的规划和科学的框架。第二:支付体系对康复与二级预防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因为中美国情差异难以对比,仅从目前美国康复行业来看,投入十分巨大,在资本主义市场的背景下判断出其经济效益良好,并且大量的投入能使国民得到更好的的医疗保障。
从机构发展出发,韩明波先生提出三大展望,分别是:人才培养与技术发展,包括国内、海外的培训与交流。在DRG或床日的支付体系下,对成本进行精细化管控。新兴的康复领域发展,如运动康复。
02
卫嘉慧女士 | 数字化康复科技在康复场景应用的阻碍和展望
数字化康复的定义
卫嘉慧博士首先为我们介绍数字化康复(康复的数字疗法)的定义:通过可穿戴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化技术,让患者可以享受高质量,定制化的远程康复体验。
美国数字化康复的发展现状
卫嘉慧博士通过图表数据指出从2011年12亿的市场规模发展到2021年29亿的市场规模,整个行业增长极快,远超传统康复产业。近十年复合增速超过40%,预计在2025年达到57亿美元,是一个潜力巨大、前途光明的朝阳行业。
卫嘉慧博士分享了当前美国数字化康复领域的先行者Hinge Health。Hinge Health拥有 600+企业客户,超过20万用户,年营收在2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超过100%,市场占有率据称达到80%,资本市场估值达到60亿美金。
中国本土的康复困境
在美国拥有多年的临床物理治疗经历和回国创业经历下,当前中国本土的数字化康复面临重重困境。
卫嘉慧博士首先介绍了当前国内康复领域所存在的需求和现象。中国职场压⼒在2021年再创新高,由此产生的职场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其中主要健康问题之一为慢性肌骨疼痛。70 ‒ 80%的职场⼈群会经历持续性慢性肌骨疼痛,其中慢性腰背疼痛最为常见且最为严重。约40%的办公室一族正在或曾经经历由慢性腰背痛导致的重度疼痛,引起劳动力丧失,造成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慢性肌骨疼痛不仅会给患者造成生理上的困扰,还有很高几率造成患者心理问题。一线/新一线城市青中年职场人群 (40岁以下) 对慢性疼痛不愿忍耐,在疼痛管理上6个月内的平均支出高于3000元 ,然而主要包含丸散膏丹和手法/仪器理疗的传统解法,无法长期有效缓解疼痛,疼痛复发率可以⾼达80%。
在这样严峻的问题和大量的需求下,现有医疗体系中的传统解法 (丸散膏丹,手法/仪器理疗) 对于有中轻度疼痛困扰但未达到手术指标的大部分肌骨疼痛患者存在明显缺陷 :康复优先级、参与度在患者中较低、时间,经济,选择成本高、专业性存疑、现有疗法对办公室肌骨疼痛只能短期遏制,不能长期缓解。
通过与传统医疗体系的对比,远程数字化康复医疗能有效长期缓解大部分患者/用户的慢性肌骨疼痛。患者/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日常的电子产品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参与客制化的、针对痛点的综合康复项目,大大降低了时间、经济以及选择成本,提升了患者对于康复治疗的参与度,最终有效做到对慢性肌骨疼痛的长期缓解和保持。
尽管在理论上数字化康复可以解决当前大量的慢性肌骨疼痛问题并且效率和成本上都远远胜过传统康复解法。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中国,数字化康复是一个相对新颖超前,未经证实的新兴市场。只体现先进科技,缺乏人文关怀导致众多患者和用户对数字化康复提出大量疑问。
运动康复本身是反人性的。网络上的浮躁信息更会加剧大众“急于求成”的错觉。如何让它为大众所真正接受?大众对康复的认知依然需要市场的教育和影响。目前大众对虚拟产品和服务接受度较低。大众对康复效果和过程中的体验及康复师的专业性要求和期待较⾼。
医疗系统和康复机构目前面对严重的人才短缺。与国际临床水平接轨的康复教育将如何展开?
中国数字化康复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卫嘉慧博士分析目前阶段:纯线上的数字化康复技术未免操之过急,将科技技术赋能康复学科的线下场景,解决人才卡脖子的问题。让康复评估和治疗标准化、数据化。同时患者可以感受到足够的人文关怀及康复的乐趣,对自己的康复进程有可视化直观的感受。院端、诊所端可长期追踪管理患者数据。
“科技进步的飞跃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但单独存在就略显单薄,如何深度和专业性强的医疗领域绑定赋能,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卫嘉慧博士表示数字化康复未来方向在探索适配现有场景的软件、硬件、数据库的数字化改造:计算机视觉实时识别人体姿态(可应用于康复评估及练习指导部分)传感器、柔性皮肤等硬件设备识别测量运动状况,量化主观的康复数据游戏化的康复训练交互养老社区、健身房等复杂场景的多人动作和状态识别。
03
主持人方菲|圆桌问答环节
方菲:“在康复的细分领域,比如运动康复,神经康复,以及老年群体比较关心的失智,帕金森等专病的康复上,有哪些国际经验落地的机会和模式?”
韩明波先生:
运动康复还是比较有前景的,因为刚才也粗浅的有提到,不管说是从支付意愿以及这个目标群体来讲,它的整个的市场都是有非常优秀的。未来的医保一定是越来越缩紧的,我们期待的美好愿望就是二次预防。康复方面对医保资金的支持来讲,未来如何减少对于医保方面的依赖而去自主开发一些医保目录外的技术,或者是说进行一些自费项目的发展,我觉得对医院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那如果想要去减少对医保的依赖,以及自费方面的项目的话,目前神经康复会是比较困难的,那相应的肌骨和运动康复来讲,从刚才讲到的支付意愿,以及它的整体年轻化的趋势,我觉得还是有很好的一个模式。当然这个业态来讲,对于康复人员的素质要求会更高。
我们知道就是神经康复已经是刚需了,很多家庭真的需要这样子的一张床来去解决家里的问题。那你经过康复,可能是在30岁、40岁这样,很快就要恢复回到工作、回到生活方面这样的一个群体,那不管说是从门诊还是从医疗,从住院这方面都可以对他提供这样的一个服务。所以我觉得运动康复这个细分领域会是更多的适合国际医院国际经验落地的一个机会。
卫嘉慧博士:
我其实也是非常同意韩老师刚才说的,我觉得确实运动康复它是比较好去标准化,也是可以尽快去落地的一个环节,像比如说,因为我自己之前做很多帕金森专病的康复,我觉得就是我回国以后让我觉得很心痛的一点,就是我经常在社交媒体上面去看这些内容,我们没有意识到运动康复对于帕金森失能失智,还有很多在我们看来是不治之症的病的,它是需要康复的。
这方面的整个的宣传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那国外的一些模式是可以借鉴的,像比如说在国外的CCRC的场景。我们去践行这个帕金森的运动康复已经太多年了,已经把它总结成了一套,可以理解成一套操吧,就是有点像美国版帕金森康复八段锦。会由健康教练在社区里面去带练,动起来比不动要好,只要安全的动起来就比一切都要好,哪怕这位带练的人他可能不是最专业的,但他只要能保证在场老年人群的安全性,我觉得动起来就是最好的让大家先进入这个状态,然后才能去接受更多的这方面的一些影响吧。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简单,就可以在国内落地,也不需要什么科技。
方菲:“在国内做一些康复业务的推广的时候,大家会认为有哪些比较好的市场教育这方面的一些经验的分享?”
韩明波先生:
从机构的角度来讲,市场教育讲的比较直白,还是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客人、患者来到自己的机构去接受治疗。他跟获客还是不可分割的,那这样子的一些获客的市场活动,我相信各大的医疗机构都是做比较多的。
我挑一两个就觉得还是有点往国际化接轨比较有意思的一个尝试,比如说一些运动康复的这个领域,可以尝试去做一些运动员的体测。在国外还是比较普遍的,比如说我们很多人是业余运动爱好者,有些人就是露露头就冲上去,其实很多人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能不能比较低风险的跑完全程,并且不受伤,那不管说是从心肺的一个评估,或者是说对他全身的肌肉,以及他跑步的步态的评估,也是我们尝试去做市场教育的切入口。
还有运动康复可能需要投资一些设备,比如说可能就像卫博士刚才讲到的就是一些可穿戴的设备,然后让他在整个运动,一些标准或者比较典型的运动的循环的过程中能够捕捉到更多的信息。包括一些激励测试的设备,能够对运动的爱好者给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检测报告。我觉得这些都是值得去探索的一些市场的点。
卫嘉慧博士:
在我的经验里面看来,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能撬动的杠杆就是自媒体。因为现在我觉得很多人也在讨论说现在网络的氛围太浮躁了,太热了。不得不承认说,另外一方面透露出来的就是自媒体的影响大,那包括我自己过去一年多也是在做自媒体,对这个感触也非常深,真的影响到了很多,我之前可能就是想不到会去影响到的人。所以在这个行业,我觉得我不光去鼓励从业者去做自媒体的一个宣传,我还特别鼓励像每一位患者,或者说我们接触过这个运动康复的人去说,我今天去这个运动康复机构,我做了什么?我学了什么,我觉得这些都是对于整个行业的宣传。
但是它其实是有医疗成分在里面的,也是过去的一年多,我跟各大平台也是在各种折磨吧,要么被限流,要么就有的时候可能就被暂时封号这样子。但是我觉得现在我看到的一个好的趋势,现在小红书已经开始有进行康复师的职业认证,这就说明康复师群体原来可能是被封号的下场,现在就可以慢慢的开始去做。
那其他方面的话,我觉得如果要想真的让每一个人去了解运动康复的话。必定还是要从政策层面上,或者说从国家的这种影响上面去告诉大家的。那另外一个出口,我觉得就是骨科医生,我觉得他们的影响力毕竟在国内这种医疗引力还是最大的,所以虽然就是很多时候骨科和康复科的关系很微妙,但是其实我现在觉得说,要想真的去科普、去推广的话,骨科医生他们的努力也是功不可没的。
方菲:“国内的三到五年内,像广深,江浙等一线城市的急性后期的康复的支付政策会不会趋同?更倾向于发展像DRG、DIP这样的按病种类型付费,还是床日制的方向?”
韩明波先生:
个人看法,因为康复领域实行DRG,DIP的付费还是存在很大的挑战的。不管说是从病种的选择,还是从信息系统的要求以及数据的抓取,我觉得康复医院都还有一定的差距,我更倾向于特别是在三到五年内还是一个病情的趋势,就是你的康复患者既可以选择,可以入组的入组,不能入组,以床日的形式来给予付费,因为医保始终还是要进行付费的。床日或者是DRG这两种都能够有效的控制住整体的康复。全部往一个方向去走,我觉得也不现实,你看我们就哪怕急性期医院,三甲医院进行全部DRG,DIP,尽管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应该会全部实施这样一个趋势,那康复我觉得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别,特别是我们现在很多康复医院还是在实施替代护理院的一些功能。特别是一些民营的康复医院,那你说如果全部入组了的话,那这些医院也会非常困难。这跟我们要鼓励发展康复床位数这方面也是相冲突的,所以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双线都会发展,在一些可能欠发达地区,更多的会是以床日付费的形式,在一线城市,管理上比较领先的康复医院还是会更多的往DRG或者DIP方向去发展。
方菲:“关于美国现在的数字化运动康复的市场里面,他们的用户自尊,对于这种数字化的康复疗法的认知和依从性怎么样?”
卫嘉慧博士:
我们看到的是他们提供的一些数据显示,用户的依从性非常好,因为美国那边的商保是公司给买的。他们相当于是公司去付费,然后用户是免费用的。根据朋友和身边的同事的使用结果来看,他们基本不太会用,因为一方面也是免费的,那另外一方面他们因为在美国,我觉得大部分城市去约物理治疗师还是比较方便的,比如路上的时间成本还是比较少的。
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可能还是想去线下去做一做仪器之类的,那对于这个东西,相当于他们一个有选择性使用的在家里。
方菲:“对照美国的康复的发展史和趋势,在中国请分享一下对于主动康复的观察和观点。”
卫嘉慧博士:
康复是条比较反人性的道路。去选择主动康复,就是因为我们害怕失去之后的运动功能,我们害怕手术,所以去主动。当然我们尝过一次甜头之后,我相信中国这么多家庭,只要家庭里面有一个人尝过运动康复、主动康复的甜头,他们就会跟家人所有人都说,不要做手术,不到迫不得已不要做手术,那我们是不是日常也可以去做这种主动的预防,我觉得相当于是每个参与过其中的人都是一个宣传大使,大家就去影响身边的家人朋友,所以我对这个的看法目前还是比较积极的。
方菲:“关于肿瘤康复,未来是可能会更偏向于安宁疗护、心理与疼痛管理,还是更偏向于早期的随着放疗过程中的辅助康复。”
韩明波先生:
我个人还是觉得偏向于前者。偏早期放化疗过程中的辅助康复,临床上我不太清楚,我就从患者对于放化疗医生来讲,还是会存在着。对于如何把临床项目能够搭建好是一个困难。特别是在公立医院里面来讲的话,放疗,化疗,肿瘤治疗在中国还是比较碎片化的。然后他不管说是放疗到放疗科,化疗到病房,然后也有可能是肿瘤内科来给你做化疗,也可能是给你开刀的外科医生给你做化疗。那在于放化疗的过程中又加上辅助的康复,那对于整个围绕患者的肿瘤治疗团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我觉得整个,我们不讲单个医院,它可能是一个机会。但是从整个发展方向来讲的话,我们国家能够把肿瘤的多学科诊治,把这个大块能够做好,我觉得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在放化疗过程中的癌痛,那是痛入骨髓的。所以这方面的刚需来讲的话,症状管理来讲的话,我觉得这些都是你不需要去投入或者去怎么样,你直接就能够给患者带来收益,而且你存在着很大的支付空间和前景。发展趋势我更偏向于是前者。
策划整理:秘书处
“系龄人”简介
“系龄人”是一个由90后海内外顶尖名校校友创立的国际化、跨学科、网络化的老龄产业研究平台。我们希望在“银发浪潮”的巨大挑战里做一个创新解决方案的汇聚者、引领者和推动者。目前我们的社群成员主要为来自哈佛、MIT、牛津、复旦等顶级名校的研究人员,来自字节跳动、华为、平安、泰康等头部企业的科技从业者和康养行业人士,来自明星创业公司的创业者,以及康养领域投资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