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西方民众对中国人负面观感居多?
进入2024年,美国智库皮尤研究中心对各国对华态度的研究又要开始了。
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皮尤研究中心从2005年开始,每一年都会调查一次中国在世界各国(选取24个国家作为代表)心中的形象。
调查要花几个月时间,在每年4月-7月之间发布。
虽然西方国家的这种类似民调非常扯淡,往往会找特定人群访问来获取想要的调查数据。
但因为其采访的对象主要是民众群体,所以倒是一个观察外国民间对华态度的好窗口。
不过从2023年的数据来看,调查结果不容乐观。
在总体数据中,2/3受访者对中国抱持负面看法。
其中,日本、澳洲的比例高达87%,美国、瑞典也都超过80%,甚至比2020年新冠的时候还要高。
印度民众对中国的负面看法比例从2019年的41%攀升到67%。
在所有受访的24个国家之中,仅肯尼亚、墨西哥与尼日利亚正面看待中国的比例超过50%。
这样的结果让中国人普遍感到委屈。
我们中国人平时在国际上也没有嚣张跋扈,没有仗势欺人,出去旅游也是谨小慎微,为啥外国人还是看不惯中国人?
其实吧,这种负面看法,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1 舆论霸权下的形象陷阱
好印象还是坏印象,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显然,这需要一种输入型的认知,然后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道德标准做出评判,符合就是好印象,不符合就是坏印象。
所以,西方人对中国坏印象居多,与他们的“认知输入”有很大关系。
事实上,西方在“认知输入”方面,已经孜孜不倦抹黑了中国很多年,甚至从上百年前就开始了。
第一是刻意营造的负面文化符号。
其实一开始,西方人对中国人印象还是不错的。
在各种传教士、海员带回来的传闻中,中国是一个古老、神秘和文明的国度。
中国有着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科技发明,还能生产精美的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
相反,在当时的欧洲,却充斥着腐败的教会,横暴的贵族和专制的君主。
所以那时候西方人对中国是仰慕态度。
但是,鸦片战争把这一切都打破了。
鸦片战争,中国一败涂地,也让西方国家彻底认清了中国的虚实。
西方人赫然发现,中国这么虚弱,官员这么愚昧,人民如此穷困,科技如此落后!
从此开始的上百年时间中,西方人对中国的印象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认为中国是个未开化的野蛮国度。
后来,西方国家为了美化对东方的侵略活动,制造出了“黄祸”论。
“黄祸”的提法起源于蒙古帝国征服东欧的历史。
当时的蒙古大军在欧洲烧杀抢掠、破坏文明,残暴野蛮的行为给欧洲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那么既然中国承认蒙古帝国是中国朝代之一,自然也是个野蛮残暴的国家,会给欧洲人带来灾难。
这种黄祸理论直接催生了关于中国最大的负面文化符号——傅满洲。
在小说《傅满洲博士之谜》里,傅满洲是一个中国邪恶组织的头目,他秃头长辫,清朝着装,细眉长眼,面目奸诈。
傅满洲最大的爱好就是残杀白人,他“利用昆虫、细菌和毒液,用一周时间造成的伤亡,比希特勒一年之内还要多”。
这个形象的出现,完全具象化了当时西方世界对神秘东方的恐惧。
随后,在好莱坞编剧们的添油加醋之下,电影中的傅满洲比书中描写的还要可怕。
沉迷杀人和各种酷刑,这些恐怖的情节成为了一代代欧美人的童年阴影。
随之而来的,以中国为代表的亚裔人群也同无恶不作的傅满洲一起,成为了阴险狡诈,手段残忍,对白人造成严重生存威胁的存在。
西方国家就是这样通过文化符号,把中国人的形象彻底丑化。
导致西方人提起中国人,脑海里浮出的第一印象就是狡诈阴险的傅满洲,怎么可能会有好印象?
第二是意识形态方面的格格不入。
众所周知,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信奉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主张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这就决定了,两者之间天然存在着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冲突对立。
自从共产主义诞生以来,西方国家就极力丑化共产主义,造成民众对共产主义的反感,对资本主义的信仰和依赖。
这样一来就能维护政府权威、稳固自己的政治统治,继续使得资本家可以合法剥削无产阶级群众。
所以,西方国家对共产主义的各种抹黑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西方国家利用民众对希特勒的反感,故意把纳粹主义(Nazismus,全称民族社会主义National sozialismus),与社会主义(socialism)相混淆,结合历史诱导引发民众对共产主义的反感和恐惧。
比如,1948年,美国高层接连出台多份文件,明确抹黑苏联的最终目标就是不择手段地统治世界,鼓动其盟友在世界范围内大肆丑化苏联共产主义。
美国通过强硬的意识形态输出,让孩子从小就被教导痛恨和恐惧共产主义。
所以无论你说什么,无论他们看到多少共产主义宣传,他们都认为这是在“洗脑”。
苏联解体后,美国又把丑化的目标,转移到了仍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身上。
比如,中国共产党的英文简称是CPC(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强调的是中国的共产党。
但是西方媒体一直称呼为CCP(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强调的是中国的共产主义属性。
这其实就是一种话语陷阱,故意引导民众不自觉地将CCP与过去几十年来丑化的共产主义形象联系在一起,营造负面形象。
比如,在美国国会辩论对中国的称呼中,不是China,也不是PRC,而是Communist china。
同样是为了彰显中国的共产主义身份,为抹黑和针对打基础。
这就导致,西方媒体提起中国,民众想到的就是被长期污名化的共产主义。
提起中国人,想到的就是要埋葬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共产主义信徒,那又怎么指望他们能有好印象?
第三是出于反华的需要而操控舆论对中国进行抹黑。
其实在80年代中美蜜月期,美国对华态度还算友善,就连傅满洲,也是那个时代被禁的。
但随着苏联解体,美国把中国列为新一代的敌手,这种出于反华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抹黑行动就又开始了。
一开始,美国反华宣传主要集中在“侵犯人权”“西藏问题”。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后,西方国家又担心中国威胁到他们,于是就开始大肆制造“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不论什么都能往上靠。
比如,他们说中国发展正常的国防,是打破地区平衡,制造战火威胁。
比如,他们说中国人的粮食不够吃,会给世界粮食供应带来危机,造成粮荒。
比如,他们说中国人环境污染,会带来生态灾难。
比如,他们说中国人搞黑客活动,指责华为、中兴的设备会“危害国家安全”。
比如,他们说中国的一带一路,给相关国家带来了“债务陷阱”。
比如,他们说中国搞孔子学院是间谍机构,是文化入侵。
比如,他们说中国在外国的警务服务,是设立“外国警察站”,威胁本国国民。
甚至连中国人吃个肉,西方媒体都说中国养殖带来的二氧化碳会导致地球变暖威胁全人类。
在西方媒体的笔下,中国人干啥都是错的,都会威胁全人类。
这种千奇百怪、五花八门,超出中国人想象的负面报道,目的就是用“欺骗信息”和“虚假宣传”,抵消中国在周边邻国乃至国际领域的正面影响。
打压中国国际形象力,为中国走出去制造障碍。
毕竟,面对一个被抹黑为“干啥都是心怀阴谋”的中国,任何一个国家要和中国合作,都是心里打鼓的。
西方国家的民众天天泡在这种反华舆论的信息茧房中,又怎么可能对中国有好印象?
2 利益的冲突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屁股决定脑袋。
如果说媒体的渲染是外因的话,那么切身自身利益的冲突,才是外国民众对中国人印象变差的内因。
第一是产业竞争带来的敌视态度。
虽然中国人的理想是世界大同,但在现实世界中,的的确确是分阶层的。
在这个金字塔型的世界中,基本上可以分为6个阶层。
顶层自然是美国,人均GDP6万美元以上。
次之是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为4万美元左右,比如德法英日。
再次是初级发达国家,人均2-3万美元,比如希腊、韩国、西班牙等。
往下就是相对比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印度、俄罗斯。
然后就是一些卖资源的发展中国家,比如委内瑞拉、埃及等等。
最后是连资源都没得卖的一些小国穷国。
2023年全球GDP总量约为93万亿美元。
其中,发展中国家整体的GDP为36万亿美元,所有发达国家整体的GDP总量约为57万亿美元。
人口呢?
发达国家总人口只有大概11亿,除了美国有3亿多、日本1亿出头之外,其他都不超过1亿。
也就是说,占世界总人口不到18%的发达国家,掌握了世界财富总量的三分之二!
你投胎生在发达国家,就能衣食无忧,就算不工作也有基本福利拿。
如果你投胎在底层的小国穷国,那吃饱饭都是奢望。
这公平么?
不公平,但这就是现实,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人民生活水平上,完全不像一个世界。
那么这个严重割裂的平行的两个世界是如何形成的?
原因很简单:产业。
如果我们观察一下发达国家,就会发现其总是有那么至少一两种王牌产业。
哪怕一些低端产业转移出去了,高利润的高端产业,仍然牢牢掌握在了美国和其盟友的手中。
在这个体系中,美国掌握高科技、金融、军工、航空航天、生物制药、计算机、农机等等。
英国掌握高等教育和金融,法国掌握核电和客机,德国掌握精密机械和化工,日韩掌握半导体原材料制造和汽车等等,基本上是各管一摊。
这种体系有啥好处呢?
一方面可以发挥各个国家的优势,降低产品成本,最终服务于美国。
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国家体量比较小,给他们几个产业,就能轻松保证国家层面的富足,过上好日子,不会再有威胁美国产业优势的动力。
为啥西方人可以每天上班4小时,再喝4小时咖啡,可以去地中海度假、晒日光浴、泡着妞,就这还不满意,动不动就罢工?
因为他们的高端产业支持这种生活。
他们的国家,凭借技术和产业优势,卡住生态位后,就可以舒舒服服过上好日子。
随便造一架飞机,就能换来发展中国家辛辛苦苦流血流汗造7亿件衬衫。
其他发展中国家,只能永远被锁死在农牧业、矿产资源以及低端产业上。
在利润方面,永远没法跟高端产业相比。
这个体系稳定运行了几十年,美国和发达国家也就躺在金字塔尖上,靠把沙子卖出芯片的价钱,美美地吸了发展中国家几十年的血。
但是万万没想到,冒出来个中国。
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人口太多,低端产业给不了中国人体面的生活。
就算美国施舍一点高端产业,中国也没法像人少的韩国那样靠着一点点高端产业秒变发达国家。
所以,中国追求的是全产业的升级,以各个产业的崛起来覆盖更多的中国人,让大家都过上还日子。
别管你产业皇冠上有几个明珠,我都要想办法薅下来。
而且,中国有世界上最全的工业产业链。
有每年几百万理工科大学生,有庞大的国内市场,还有国家层面的战略扶持和中国人刻在基因里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民族情绪。
这就导致只要中国想搞一个事情,那就有很大概率可以搞成。
所以,当中国人不满足于缝扣子、织衣服,开始玩产业升级的时候,西方国家这种舒服日子可能就到头了。
中国的产业升级还有一项神奇的能力,不论啥高科技只要被中国攻克,立马就变成白菜价。
然后再回到国外市场,马上就能把国外厂商降维打击,连一点竞争的可能性都没有。
比如纺织业用的染料,过去老外卖我们几十万一吨。
我们掌握核心技术后直接干到一万一吨,把70%国际同行都干掉了。
还有白色家电,过去中国人家家都以有东芝电视机为荣。
结果现在,中国白色家电行销天下,东芝已经快倒闭了。
液晶面板也是,过去中国只能靠进口液晶面板造彩电,一台彩电大部分利润都要被国外拿走。
现在中国突破之后,直接拿下了世界液晶面板80%的份额,价格低到厕所小便池上方都可以装液晶面板了。
还有,中国突破了盾构机,德国瓦德里希科堡机床厂就倒闭了。
中国突破了笔尖钢,日本下村特殊精工就利润锐减,濒临倒闭。
中国开始造手机了,结果诺基亚、摩托罗拉都死了。
中国这种一旦技术突破就用低价把市场格局彻底掀翻的做法,实在是让外国人受不了。
你都把人家躺着挣钱的企业搞死了,让人家没有那么舒服的日子过了,还怎么指望人家对你有好印象?
我们观察一下,为啥2010年西方国家没有像现在这样反华?从2010年之后西方国家反华的声音突然大了?
不就是因为这一年中国开始腾笼换鸟,GDP超过日本了么?
第二是中国崛起改变国际秩序引发的心态失衡。
西方国家喜欢讲一句话: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这个“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到底是个啥?
说白了就是二战之后,美国利用其二战最大赢家的地位,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
在这个秩序中,美国可以拉拢起一个“盟友团队”,肆意干涉他国内政,随意发动颜色革命推翻他国政府。
在这个秩序中,美国先后用黄金和石油绑定美元,让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美国就能通过美元潮汐薅世界的羊毛。
在这个秩序中,美国和其盟友维持强大军事实力,肆意欺压他国。
因为一管洗衣粉就能对他国随意轰炸,死伤百万人,而其他国家刚刚造了一艘军舰,就会被污蔑成“威胁地区和平”。
简单来说,这个秩序的最大一条原则,就是始终维护美国霸权。
这个秩序建立起来后,西方国家每一个人,都是这种秩序的受益者。
他们可以以傲慢的态度对待其他国家的移民,把各种脏活累活都交给移民去干。
他们可以通过霸权维护的经济优势订立不公平合同,从而从发展中国家攫取高额利润。
他们可以肆意到发展中国家,亮出一个西方国家人的身份,就能吸引无数女性投怀送抱,然后始乱终弃。
甚至在面临恐怖袭击时候,只要亮出“我是美国人”的身份,很大可能都会享受优先撤离和特殊保护的待遇。
几十年过去,他们已经把这种待遇当成了理所当然,似乎生下来就享有这种待遇。
但万万没想到,中国出现了。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多次宣称,只有一个国际秩序,那就是联合国的基础秩序。
显然,中国愿意和国际接轨,但不愿意受制于美国的基本秩序。
中国是站在全世界所有人的角度,去寻求一种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而不是美国一家独大的国际秩序。
在中国人倡导的国际秩序中,加沙的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活到成年。
在中国人倡导的国际秩序中,泰国的未成年女孩不应该成为白人的玩物。
在中国人倡导的国际秩序中,非洲人不应该守着肥沃的土地而挨饿。
在中国人倡导的国际秩序中,南美的孩子不应该面临只有贩毒和踢球的两种出路。
这就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衷——
希望能够寻求发展权利、发展机会和发展成果的共享,使世界建设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真正实现共赢共享。
但这无疑就动了发达国家民众的蛋糕,你把世界秩序都改变了,他们还怎么继续躺在金字塔尖作威作福?
就好比一个农村人,进了城,看着城里的高楼大厦很自卑,见了城里人也低人一头,城里人感觉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但是,当这个进城的农村人通过自学有了文化,觉得自己和城里人都是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要求和城里人平起平坐的时候,你说城里人能不能接受?
所以,西方民众自然对这个挑头“破坏国际秩序”的中国没有好印象。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成功之路彻底颠覆了西方长久以来唯一的成功道路。
长久以来,在人类发展的问题上,有且只有一条成功路径,也就是西方式的现代化。
这曾是实践证明的唯一一条正确道路,也就成了各国学习的样板。
某种程度上说,西方式现代化主导了人类现代化进程。
可是奇怪了,沿着西方人道路走的国家不少,无论是从政治制度上,还是从经济体制上,基本按照西方模式规划出来的。
但如今,并没有几个国家真的达到了西方的现代化程度,相反,有的国家还越过越差,甚至直接破产。
为啥会如此?
说白了,就是西方搞现代化过程中的另一面被刻意地隐藏了。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西方就开启了全球的资本扩张和殖民活动。
一船一船的白银、一船一船的黑奴,一船一船的鸦片,帮助西方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也种下了其他地区贫穷落后的祸根。
有了资金,再加上先发优势形成的技术垄断和国际规则优势带来的贸易霸权,使西方国家可以轻易攫取高额利润,玩剪刀差。
所以,别看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吹得天花乱坠,其实只是让你遵从西方式现代化所奠定的国际秩序,以及这套秩序背后不公平的国际财富分配而已。
但是万万没想到,中国站出来了。
中国很清楚,照搬西方那种发展模式,根本建不成现代化,所以中国搞出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选择依靠新的举国体制优势和规模优势,从资金自由流动方式改变为政府引导资金流向方式。
通过乡村振兴、城市化的方法,利用好中国人口巨大、累积效应大的优势,帮助了农村摆脱困窘,推动共同富裕。
事实证明,中国成功了,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之路。
如今,无论经济、军力都已经到了坐二望一的地步,超越了无数发达国家。
中国是向所有国家提供了一个样板,一个不走西方化道路仍能成功的样板,给世界上所有有志于发展自己现代化的国家增强了信心。
其他国家看到中国成功了,自然也会搞自己的现代化,而不是在西方学者的忽悠下亦步亦趋。
但这样一来,西方国家维持几十年的现代化理论也就破产了。
简单来说,中国的崛起,彻底打掉了西方人的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
所以,我们也不能指望西方民众,对中国这个不走西方式道路而且还带着更多国家摒弃西方式道路的“异端”,有什么好感。
3 如何改变中国形象?
明白了西方国家民众敌视中国的根本原因,我们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几乎是无解的。
就像中国无法放弃自己的发展道路,也无法放弃自己的产业升级计划,那就必然和西方主流意识产生碰撞。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就可以彻底躺平,不去想着改变自己国际形象了呢?
并不是。
要知道,世界可不是只有和中国有根本矛盾的发达国家,还有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这些发展中国家,都是中国的原料来源地和市场,是值得中国交往的朋友。
但问题在于,这些国家的媒体,很多都是被西方媒体控制或影响的。
导致在报道中国时候,无限放大中国的缺点,甚至跟着西方媒体的指挥棒抹黑中国,影响中国形象。
不要以为这种抹黑没什么。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是这些发展中国家的民众,对中国的认知都是贫穷落后的时候,你会不会买来自中国的商品?
就像中国,大家想买进口车都会买美国、德国、日本车,有谁会去买印度车?
所以,国际形象关乎经济利益,必须要扭转过来,最起码,也要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先扭过来。
那么,到底怎么改变中国的国际形象呢?
第一是改变外宣模式。
当前中国对于外部宣传,其实挺重视的,包括花费巨资推广非遗、建设孔子学院、发布宣传片等等。
但是效果呢?
我们心里都有数。
问题出在了哪里?
不接地气。
比如一说起中国,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就是国粹京剧、敦煌文物、瓷器等,因此它们也成为一些地方外宣工作中常用的符号。
这些东西的确是中国瑰宝,但问题在于,它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在面对外国普通民众时,是京剧的吸引力大,还是迪士尼的吸引力大?
比如,国家花了很多钱办了孔子学院,对外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
中国人看着没问题,但在民众始终不信任政府的西方国家,天生对这种“政府资助项目”有很大警惕心理,对孔子学院传播出来的东西也很难相信。
一些外国人甚至说中国政府在利用孔子学院进行共产主义“洗脑”!
所以近年来频频有孔子学院被关闭的新闻出现。
还有,面对西方国家的抹黑,中国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的被动应付。
但熟悉互联网的都知道,越是耸人听闻的谣言,传播力越强,越是澄清,越没人看。
所以就会有“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的段子,你辟谣再快,也赶不上造谣快,到最后疲于奔命效果也不好。
所以,外宣模式必须改变。
在德国出版界有一句流行的话,叫“故事驱动国家”。
意思就是一个国家的故事传播得越广,世界对其了解就越多。
日本的国家形象是怎么立住的?
是通过动漫和游戏把日本的故事先风靡世界,然后再用商品敲门,最终营造了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好感。
所以近些年中国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
更注重展现细节和百姓真实的想法,在一个个细致入微的故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外国民众对中国的印象。
第二是组织利益相关群体替中国宣传。
我们都还记得,曾经的中国舆论场上,也曾对西方世界充满了好感。
特别是微博兴起之后,产生了一大批“美吹”“日吹”“欧吹”等等。
中国网友把它们大都归为“公知”一类。
但事实上,他们和公知是有区别的,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属于利益相关群体。
举个例子,著名日吹,写出《夏令营中的较量》毒害一代80后的孙云晓。
他的女儿是日本文华传媒株式会社副社长,本身就肩负着日本对外形象宣传的任务。
还有最开始渲染“美国十艘医疗船”“美国抗疫透明”的那些人,大部分都是华人在美国开的房产中介和移民中介。
他们鼓励中国人往外润,自己就能挣钱,至于中国人到了国外发现国外并不像中介说的那么好,已经晚了。
此外还有清华美院要把中国人化妆成丑化亚裔角色的“眯眯眼”,中国一些导演把中国拍的贫穷、愚昧、落后。
本身也是为了迎合外国人丑化中国人的心理,好在国外拿奖。
这就是利益相关群体的价值,不用给他们钱,不用政府出面,只要他们可以从宣传外国中得到利益,他们就会自带干粮自发宣传。
中国虽然不屑于用这种手段在外国培植公知,但并不影响中国利用和中国利益相关的群体,在国外展现中国形象。
举个例子,疫情肆虐时,长城汽车想要在澳大利亚市场做品牌形象提升。
但团队因为疫情不能出国,没办法,只能让澳洲本地化经销商团队自己宣传吧。
结果澳洲经销商团队并没有糊弄事,而是花大价钱拍摄出了一组高质量的展现中国和中国汽车形象的主题海报。
结果长城在澳大利亚一下子就火了。
2023年全年销量36397台商品车,份额一下子冲到了澳洲第三。
为啥澳洲经销商这么卖力宣传中国?
因为车卖得多,他们就能赚得多啊!
有了这么个例子,就给了我们一个巨大启发,中国的海外相关利益群体何其多?
卖中国电器的,卖中国手机的,给中国工程供货的,在中国上留学的,在中资企业工作的,等等,这些都是宣传中国形象的绝佳力量。
如果把他们发动起来,让他们自发以一种民间声音为中国宣传,相比来说就比孔子学院更容易让人接受,传播效果也会更好。
第三是国内互联网巨头和MCN应该出海争夺话语权。
现在,如果问外国人对中国哪个正面形象印象最深?
恐怕除了熊猫,就是李子柒了。
李子柒以一种非常优雅、唯美的方式,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
她并没有直接赞美中国,但她所做的一切是用一种巧妙的方式来赞美中国。
很多外国人看了李子柒的视频才知道,原来中国并不是印象中那么野蛮、贫穷、落后,而是一个平和、悠久的国家。
很多人也是因为看了李子柒的视频,才彻底改变了对中国的负面印象。
这就是网红的力量,显然和官方为主导的外宣体系相比,中国民间在外宣上更具有生命力与说服力。
这就给了我们一种启发,既然网络外宣效果这么好,为什么不大力发展呢?
一方面,应该大力鼓励互联网巨头出海。
近年来,随着抖音成为社交媒体新宠,其海外版TikTok也登顶国外下载量第一。
TikTok的厉害之处不在于其巨大流量,而是它是第一款不受美国控制的舆论平台。
比如在这次巴以冲突中,无论马斯克的推特,还是扎克伯格的脸书,都刻意限流了不利于以色列和犹太人的内容和言论。
只有TikTok最头铁,全面展示了冲突现场的惨烈画面,也反映了双方人民的生活困境、心理感受、政治诉求等,引发了广泛关注。
许多网友对巴勒斯坦人的遭遇表示同情和愤怒,而以色列人的辩解,却遭到了许多网友的质疑和反对。
这种舆论的“逆转”,与西方主流媒体对巴以冲突的报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今天TikTok可以宣传真实的巴勒斯坦,明天为什么不能宣传真实的中国,彻底打破西方国家抹黑中国的舆论霸权?
更何况,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可不止字节跳动一家。
国内应该提出政策鼓励其出海发展,让国际舆论场不再只有一种声音。
另一方面,鼓励出海MCN培养亲华网红。
近几年,MCN机构在国内得到广泛发展。尤其是在短视频和直播电商的推动下,国内MCN机构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
随着国内市场日渐饱和,机构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加,一批MCN机构将目光瞄向了海外市场。
和已经在出海上取得不错成绩的中国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移动应用等领域企业一样,取得了巨大成绩。
但是,这些做内容的MCN虽然在海外火爆,但主要是以挣钱为主,价值观输出还很薄弱,这就让中国的外宣相当于捧着金碗要饭。
中国MCN公司有多厉害?
说实话,主要是因为国内的环境太卷了,中国的MCN公司要想生存,就必须有敏锐的嗅觉,发现热点就第一时间切入赛道。
还要天天琢磨网友喜欢什么,发什么会火,怎么投流效果最佳,如何快速培养一个新人等等等等。
掌握了这些,就相当于掌握了武林秘籍,在江湖上所向披靡。
比如无忧传媒,就有“抖音美女千千万,无忧传媒占一半”的说法。
等中国出海的MCN把中国这一套复制到国外之后,立马就能具备批量制造网红的能力。
这就相当于把网红工业化生产了,使中国在宣传方面拥有了强大后备军。
在外国民众更相信独立媒体的情况下,有时候,一个中国MCN培育的网红为中国说一句话的效果,可能要顶上官方媒体说一万句。
这就是MCN出海之后对于中国形象的最大助力。
所以,西方民众对中国人负面观感居多,是客观事实,但我们也不必气馁。
只要真正掌握舆论和宣传规律,及时调整我们的政策,中国的对外传播就能改变“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尴尬。
真正把中国形象立起来,为中国商品、中国服务、中国标准出海,提供一个营养丰富、友好和善的市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