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张旭东x苗炜:你撑不住的时候,想想周树人老师

张旭东x苗炜:你撑不住的时候,想想周树人老师

公众号新闻
张旭东,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和东亚系教授,疫情三年重读鲁迅。近日,张旭东教授的重要论著《杂文的自觉:鲁迅文学的“第二次诞生”(1924-1927)》由三联书店出版——这是张旭东教授“鲁迅三部曲”计划的第一部:《杂文的自觉》写的是1924年到1927年之间鲁迅的创作;第二部《杂文的自由》,写鲁迅在上海最后10年的经历;第三部再回头写鲁迅最初踏上文坛的历程。
张旭东教授说:“鲁迅杂文书写的是那代中国人对自己命运的爱。”那么,如何从杂文的角度去理解《伤逝》、理解《阿Q正传》?鲁迅的杂文与文学之间有哪些关联?怎样看待把鲁迅当成个“金句”作家、“读鲁迅门槛低”等说法?

今天,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播客品牌“苗炜·天真与经验”对话张旭东教授的文字实录。张教授说,希望每一代人能不断地阅读鲁迅,新的阅读的前提是要有一种陌生化效果,把鲁迅从原有的窠臼给拔出来,好像从来没有读过,是第一次面对鲁迅作品那样。

张旭东教授
鲁迅文学的第二次诞生
‍苗炜:为什么把《杂文的自觉》放在三部曲的开始呢?

张旭东:我们从小到大读鲁迅,尤其是作为中文系的学生学鲁迅都是一个文学史教育。所以读鲁迅必然要先从他的最早的作品开始读,是从小说开始的,读到《彷徨》。之后就没有了。因为他不再写我们心目中的那种“纯文学”:从《华盖集》开始,是论战的、评论的、讽刺的杂文,那个文学的鲁迅好像淡出了。这个问题从学生时代就一直在我心里。

对鲁迅来说,1925年非常关键,从此以后鲁迅就是个杂文家。我在第一部里提出“杂文的自觉”,还有个副标题叫“鲁迅文学的第二次诞生”。在我看来,鲁迅文学的第一次诞生是五四运动,是“听将令”的文学。但1923年这一年,鲁迅什么也没写,整整搁笔一年。鲁迅文学的第一次诞生走到了一个困境,没有路了。而“没有路”是鲁迅一生的基本状态。就在1924到1927这4年当中,鲁迅一步一步走出来,从一个不可能的状态里边找到可能性。从没有路的地方,找到一种路。他在《华盖集》题记中说,“现在是一年的尽头的深夜,深得这夜将尽了,我的生命,至少是一部分的生命,已经耗费在写这些无聊的东西中,而我所获得的,乃是我自己的灵魂的荒凉和粗糙。但是我并不惧惮这些,也不想遮盖这些,而且实在有些爱他们了,因为这是我转辗而生活于风沙中的瘢痕。”他说比起躲在艺术之宫里边陪莎士比亚吃黄油面包,他更喜欢这样的生活、更喜欢这样的写作。这个过程我觉得就是鲁迅文学的第二次诞生。


以杂文的视角来看鲁迅小说
苗炜:以杂文的视角来看鲁迅小说,会有什么变化?

张旭东:比如《伤逝》这篇小说。1925年11月,他为什么要写一个自由恋爱及其失败的题材?这个问题从五四运动以来我觉得他已经讲清楚了。从题材上没有任何新颖的地方,它的处理也是比较老套的,都是你看了前面就知道后面怎么样的套路。但是大家又觉得这篇小说非常有力量,原因在哪儿?我觉得它不是处理一个恋爱问题,而是处理一个如何告别的问题。你想想小说题目这两个字,它不是一个自由恋爱的悼亡仪式,而是一个对于旧生活的悼亡仪式。它必须要给自己找一个出路,要跟过去有一个了断。所以他就安排了一个几乎可以说是虚假的恋爱故事,然后让年轻人不得不以一种很成问题的方式跟自由恋爱的对象告别。用小说人物的失败、小说情节意义上的失败,来表达一种杂文意义上的强势逻辑:就是我要向新的生活跨进第一步,什么代价我都可以接受。这是尼采说的“创造性毁灭”或者“创造性遗忘”。

电影《伤逝》

我们读《伤逝》,知道男主人公是一个非常孱弱、苍白、自欺欺人的形象:他所有向子君的忏悔,从他脑子里边走过的那些话,都是鲁迅自己的话,都可以在鲁迅其他的杂文中找到可以与之相匹配的句子。鲁迅为什么要把这个严肃而悲剧性的使命任务——往前走,交给一个根本撑不起来的男主角?我觉得,《伤逝》是一个披着虚构外衣的杂文,是一个杂文为体、小说为用的一个混合文体。形式上的失败恰恰是写作上的成功。作为小说或者虚构文体的失败,就从侧面说明了鲁迅杂文之厉害。

我们再看《阿Q正传》,前面有一个序,是说写作的不可能性——他这个人物根本不配列传,只是个搞笑的东西,文体最早又是个报刊连载。他是以这种调侃式的文笔来写,他的叙事都没有完全展开,没有写实主义意义上的情节、人物、性格、内心冲突、景物描写,也没有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线索、聚焦在主人公命运的时刻等。

《阿Q正传》的确是一个现代派的东西,但是比这更进一层,我们看到它是以这种杂文式的笔法,把一种对中国社会的哲学式的判断,以一种讽刺性、游戏性的小寓言故事讲出来。

《阿Q正传》是一个寓言故事,它的深刻性就在于,阿Q是一个幽灵,是中国人的灵魂,这个灵魂是没有家的。没有家是因为晚清以来整个中国文明体系的崩溃,所以在符号体系上阿Q找不到牌位。但是阿Q讲道德,讲男女大防、恨洋鬼子。阿Q是个比赵家更关心赵家的正统合法性的一个人,但是赵家不认他,左一个嘴巴子、右一个嘴巴子,不许他有家、有姓、有名。他什么也没有,就像是一个孤魂野鬼,要回到传统文明的象征秩序里面,但回不去。就这么深奥、总体性的一个形而上学图景,被以这样一种漫画式、短小的,而且不符合任何文体规范的写作给显示出来。到今天,我可以说《阿Q正传》是中国新文学百年以来最了不起的作品之一、一部纪念碑式的作品。但是他的文体、样式、题材、风格却是很难分析的东西。所以一定要找到一种新的批评方法。而杂文的视角,我觉得能接近和把握住鲁迅文学真正的活力和创造力。


韧的战斗,吃了上顿没下顿是不行的
苗炜:鲁迅是很早就开始向当时的中国介绍西洋文学的一个人。他当时非常了解现代文学,这会给他造成影响的焦虑吗?

张旭东:他翻译过大量的作品。他说过不要说跟外国文学大家比,就连儿童文学作家中那些简单的描写他都不会。我觉得这是老实话。但是他一旦进入杂文状态,就有如神助。所有在中国文字里边的修养、训练、趣味,以及处理复杂性的文笔的灵活性与力量,比如怎么传达愤怒、怎么传达绝望、怎么传达傲慢,他都信手拈来。可以说,上通先秦两汉魏晋,沿着一条文脉下来,又非常自觉地经过了向近代世界文学的转化。

苗炜:我一直有一个庸俗的看法,就觉得鲁迅后来写杂文跟报纸给的稿费有关。鲁迅曾经也说过,生活要有生活费?

张旭东:一点都不庸俗。这和鲁迅的写作样式、生产方式是紧密相关的。鲁迅是个文学机器。他这个机器要维持它的产量,要有销售渠道,要有市场。鲁迅在教育部的薪水固然不错,但北洋时代老欠薪。他去厦门大学相当程度确实是为了高薪,但拿了以后他不愉快,觉得自己一边写讲义、一边写作,不是一个很舒服的状态。所以那时候他发出的疑问就是有了费没有生活的状态。杂文这种形态,确实需要依赖于大众媒体市场,这是鲁迅安身立命的一个前提。他说女性解放的时候,第一个要有经济自由,要不然的话你要么死路一条,要么回来,要么去做娼妓。这也是在讲自己。所以他要把经济这块搞定。鲁迅做事很认真、很周密。这是一个成熟专业的、准备打持久战的作家应该想到的——像一个莽撞的文学青年、吃了上顿没下顿是不行的。


在你撑不住的时候,想想周树人老师
苗炜:我们在中学的时候都学过鲁迅的许多名篇,现在可能鲁迅的文章从教材中删去了不少。但是还有很多人会读鲁迅。鲁迅为什么绕不过去?

张旭东: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一个前提。为什么要读鲁迅?第一,我觉得鲁迅是我们所有人的——叫疫苗也好,叫病毒也好——都已经打在我们身体里边了。可能是因为少年时期的强制教育,一般人家里没什么书,但总有一本两本鲁迅的书,这至少是我们这代人共同的记忆。鲁迅是埋在我们脑海里边的,忘也忘不掉了、忘掉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出现了。有一些东西,像鬼打墙一样周而复始,那些早都应该被革除掉的东西,现在还顽固存在。这种时候,鲁迅就冒出来了。鲁迅自己说,凡是攻击时弊的文字需与时代一起灭亡。鲁迅没有灭亡,说明鲁迅那个时代所存在的一些弊端,在我们这个时代依然还存在,或者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回来。

第二,鲁迅的语言,他塑造的人物形象——比如孔乙己的形象、祥林嫂的形象、闰土的形象;他创造的意象,比如“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他锤炼的语句,比如:“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所有这些语句、词汇、意象,已经种植在我们的语言资料库里边。

还有一层是鲁迅个人的战斗已经成为国人的一种道德确认,会给人一种信心:在你撑不住的时候,你想周树人老师也不容易。我们想想鲁迅,就会想不要这么轻言放弃,在无路可走的地方再走一走。我觉得多少是一种精神寄托和道德信念。

鲁迅1928年初摄于上海景云里,时距《伤逝》发表后不到两年

“金句”只是鲁迅文学的锋刃
苗炜:有时候大家会经常引用鲁迅的话,因为鲁迅的话特别解气。比如说中国历史有直截了当的划分方法,“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您怎么看待把鲁迅当成个“金句”作家?

张旭东:当然可以理解。这客观上有利于鲁迅文学的传播。但是仅仅把鲁迅归结于这种金句肯定是不够的,因为金句是鲁迅文学的触角,是它的锋刃。但一个锋刃,后边必然有一个体量,有一个结构,有一种运动的方式,这样他才有力量。如果只是停留在金句上,就不能去体味鲁迅文学的那个意味和复杂性。

鲁迅文学的基本单位我觉得是杂文集,一年一年编的,是个编年体,他自己就是这么讲的,他这一年里写的东西都在这儿,好的不好的骂人的唯美的回忆的。如果以编年为单位来看,能看出世事的变化。杂文不是一个能脱离世事而完全独立存在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贴着地面的文学,它是贴着他的敌人的写作,它是贴在最不愉快的事情上的。如果是一种回忆,它是贴着遗忘的回忆。如果是一种愉悦的东西,它是贴着痛苦的。所以如果不理解它的反面、它的背面,你往往就不能充分把握它的形态。鲁迅杂文给我们带来的审美愉悦,必然有一种历史的维度,有一种社会的维度,有一种政治性。他的批判和讽刺都有外界的指向性。


从杂文入手,大家一起来读鲁迅 
苗炜:您在书里面不断说要回到鲁迅文学。有这种单纯的鲁迅文学吗?

张旭东:我说回到鲁迅文学,它有一个很具体的针对性,针对学界,针对文学研究界、针对文学教育体制里边。如果一说鲁迅就直接穿过鲁迅文学——好像鲁迅文学是个透明的东西——而直接去谈什么鲁迅思想,谈鲁迅是个革命家,或者说鲁迅同情劳动人民,或者鲁迅的集体性,或者鲁迅的进化论思想,鲁迅论自由恋爱,等等,我觉得是不全面的。鲁迅更多的是启蒙主义,是国民性批判是具有时代性的。如果仅仅把鲁迅文学压缩简化为鲁迅思想,显然不够全面和准确,就像莎士比亚的作品里边当然有丰富的思想性,但是还是要更多从文学角度去研究。

我这本书头200页是针对当下鲁迅文学研究体制的现状,提出一些具体问题。比如说提出一个观点叫鲁迅文学的批评对象的重建,隐含的意思是我们鲁迅研究没有聚焦对象。我们先从鲁迅的意象着手行不行?我们从鲁迅的句型开始行不行?鲁迅文学的一大精髓是特殊的鲁迅句法。它有很多迂回婉转,加了很多虚词,然后有重叠重复——你叫它技巧也好,叫它特殊风格也好,它是鲁迅文学有效性的传达工具。你一旦把阅读鲁迅文学的基准点对焦在它的句子层面,你就立刻会被引进杂文的论述逻辑,就能有一个落脚点。

对那些喜欢鲁迅文学、带着自己的问题直接去阅读的读者来说,《杂文的自觉》这本书,我觉得从后往前读就容易得多。一旦进入了一篇一篇细读鲁迅作品、进入文本细读的时候,《杂文的自觉》就是一本敞开的书。这本书是我发出的重读鲁迅的邀请。

作者|苗炜   编辑|罗皓菱

本文转载自“北青艺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一年前,ChatGPT低调发布的时候,命运的齿轮转动了当你还在刷AMC的时候,人大附、十一的学生已经在解决“太空问题”,怪不得MIT、斯坦福拿到手软!5000+的时候望尘莫及!2000+的时候嗤之以鼻!而如今的它!只要几百块!日本之姓世界之最越是财富清零、价值撕裂、常识颠倒的时候,就越需要重读索维尔爸,故事还没结束男生紧张的时候,为什么总是下意识的“摸裆”?每日原则:当你和别人有意见分歧并处理得不顺利的时候,先暂停争论,重新审视你们沟通的规则聊一聊:买车的时候,除了价格你最先会考虑啥?行情不好的时候,中介一般会先卖什么房子在以色列被骂成“纳粹”的时候,美媒传以哈即将停火最困难的时候,是书籍陪伴了我~阳了后几颗虾仁差点要了我的命,想想都后怕想你的时候,终于云淡风轻雪山下的冬樱花海!浪漫缤纷的粉色秘境!在全国最冷的时候,它却一副明媚的春日景象,舒服的要昏过去!倒霉的时候,务必记住三件事儿!今日神图 | 别人结婚的时候,你在想什么?从香港旅游回来,说几句真实感言顶级医院因“误诊”被判赔19亿?当恶魔伪装成天使,高举正义旗号做恶的时候,谁能阻止它?陷入焦虑时,想想你是否善待了自己老海归的钢琴和提琴油管第一网红是怎样炼成的?25岁躺棺材7天粉丝破两亿!最火的时候,他跑到非洲为当地人钻了100口井幸福童年太酷了!退休老奶奶自制M&M豆棺材 ,葬礼既温馨又搞笑!网友羡慕了:等我办葬礼的时候,也想这样...女法医讲述濒死体验:闻到血腥味儿的时候,我就猜到了结局太酷了!退休老奶奶自制M&M豆棺材 ,葬礼即温馨又搞笑!网友羡慕了:等我办葬 礼的时候,也想这样...观众短评|“人和人性撞在一起的时候,每一步都是困境的深渊”全是变量的时候,新品牌还有持续成长的机会吗?长颈鹿睡觉的时候,那2米的脖子往哪儿搁啊?不开心的时候,就看看这几句话看了49岁的李健才知道:熬不过去的时候,就读读它A Woman We Love | 李梦:影院灯熄的时候,我最自由老板和你谈格局的时候,其实就是打算牺牲你的利益了离婚冷静期保命:该搬走的时候,不要犹豫,少接触,不争执你一个人的时候,有多强大|免费测你的孤独力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