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开始令人讨厌了
逐渐感到不适。
说在前面,没有说哈尔滨不好的意思,之前我们已经写过:
但是最近铺天盖地的讨好式、低幼化的营销,让我逐渐感到不适。
比如,哈尔滨给自己的立的人设:
姓哈名尔滨,性格:真诚、热情、细心、“讨好型”市格;特长: 宠南方“小土豆”。
还有人搞了个地图:
本意是好的,从南方小土豆开始,给全国各地孩子取名字,虽然也引发了一些地域争议。
不过,我今天说的不是这个:
我觉得哈尔滨这波营销有点过了,感觉到被打扰。
有人会很奇怪,别人热情讨好你,你还觉得被打扰,是不是有点不识抬举啊。
但感受确实是这样。
因为失去边界了。
仔细说一下:
1、关系边界
热情是好事,但是过于热情不是。
我们上周写过一篇文章《屎上雕花》说得就是这个问题,短视频和直播的生态下,用户变得特别需要被哄被讨好,这样容易形成舒适洼地。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被哄的,很多人需要的是平等的关系。
就比如我去有的餐厅吃饭,如果服务员过于的热情,并不会让我干到宾至如归,甚至会成为一种情绪负担,我并不享受这种被讨好的状态,我喜欢的是好好吃一顿饭。
但是,大家知道,短视频和直播主打的是下沉市场,下沉市场用户需要被讨好,所以从淄博到哈尔滨,都主打一个讨好式营销。
这本来没有什么问题。
2、平台边界
但是,哈尔滨这一波营销,已经远远超过短视频领域。
随着各地联动,官媒加入,据说下线小土豆都被当成IP制作成玩偶了。
全平台线上线下的讨好式营销:
突破了边界之后,就变成打扰了。
短视频用户喜欢被讨好,但是微博用户不一定喜欢。
我做个不恰当的比如,就像一个推销人员,突然弯下腰给你擦鞋子,让你很不好意思,你转身走了,刚坐下,又一个推销人员笑着朝你走过来,你离开,一转头有来了一个……这种热情会越来越感到不适。
这就是我对哈尔滨这波营销的感觉。
3、身份边界
小土豆,小沙糖桔这种绰号主打一个低幼化,因为短视频的用户喜欢这种低幼化。
这也是短视频独有的生态。
但是突破边界之后,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就是一种冒犯。
其实你也知道,人家是好意,被冒犯纯属误伤。
有人说过:
语言即思维。
低幼化的表达,如果偶尔用用无伤大雅,但是频繁的低幼化营销其实不是好事,形成趋势的话更是大大不妙。
总的来说:
我认可哈尔滨的营销和努力,也希望热度能越来越高,但是我觉得这一波营销有点突破边界了,应该把讨好和低幼化的营销控制在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否则容易给其他人带来不适感,对于哈尔滨的形象不一定是好事。
就这样。
不安生的一周过去了。
开年第一周,大事频发,感觉半年的大事在短短五天已经上演完了,真是一天都没消停:到处都是火药桶。
今年要做最坏的打算,定保守的战术,期待最好的结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