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玺
来源 | 王玺心理空间
ID | wangxixinli
有一次,她在咨询中谈到,她对自己的某位来访者有些负面情绪,想探索一下。她说她其实还挺喜欢那位来访者的,但总会在某些时候对对方产生厌烦的感觉,甚至还有些生气。我们每次咨询的时候,她都会做一些小动作,比如喝水、整理头发、盘腿而坐、开关空调等。她说:对。我一看她做那些动作,就很不舒服,甚至无名火起,必须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她说:有啊。我有一位来访者,是个男的,每次咨询,他都特别紧张,一板一眼、正襟危坐的那种。她说:我想到了,其实我好象更喜欢那位紧张的来访者,每次看到他那样,我就特别想去共情他,特别愿意包容他。她说:会紧张。不仅心里紧张,身体也会有些紧张,有时我明显感觉到自己身体是紧绷的。我看不惯那位放松的来访者,其实是因为我做不到像她那样,我不允许自己放松,所以每次看到她那么放松,我就有些烦躁、生气,甚至还有些嫉妒......我们讨厌他人,有很多原因,有时是把我们早年间对养育者的情绪投射到别人(尤其是权威)身上,有时是因为在他人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无法做到、曾经极度渴望却又不被允许,于是被隐藏、压抑下去的部分;我们讨厌、排斥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总以抗拒、逃避的方式去反抗,要么严重内耗,要么把内在无力的部分投射给其他人、其他事。在她的原生家庭里,每个人都各自为阵,每个人都很严肃、沉默,家里极少有笑声或说话声。那些孩子天性里快乐、轻松的感觉,被沉闷的家庭氛围深深压制了。父母的紧张、焦虑也传递给了她,几乎成为她生命的底色。当她在咨询中,看到来访者还可以那般舒展、松弛的时候,早年缺失的、被压制的情感突然被激活了。咨询师帮助、滋养来访者,同时也被来访者帮助、滋养。“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需要撞上什么东西,然后反弹回来,你才能看见自己,认识自己。
有时我们抱怨、讨厌别人,不是别人有什么问题,而是我们没有看见自己。他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对家庭生活感到头疼,具体来讲,就是每天他下班回家,还没有在单位的心情好。在家里,妻子和女儿几乎每天都要因为学习、手机的事争吵,妻子的咆哮声、女儿的哭喊声,令他头大烦躁,也令他左右为难。他既认为妻子说得很对,又同情女儿的辛苦,但不敢太明显地替女儿说话,因为只要他胆敢为女儿辩护,妻子的枪口立刻就会转向他,对他百般指责,说他啥都不管,宁愿蹲厕所玩手机,也不愿干家务,辅导女儿学习,她说她最讨厌、最痛恨的就是玩手机、不好好学习、不负责任的人。于是他经常以加班的名义逃避回家,尽量不介入母女争端。有一次咨询时,他迫不及待要跟我分享上周发生的一件事情。那天半夜,他起来上厕所,发现妻子没有睡觉,竟然还在玩手机。其实我发现好几回了,大半夜你还在玩手机,只是我没有说破。你这么喜欢玩手机,也可以理解一下孩子,还有我了吧。他索性趁热打铁:还有,你总责骂孩子,说她不好好学习,老拿她英语说事。你是把你过去做不到的事情投射在孩子身上,希望她努力学习,以弥补你学习不好的遗憾......妻子听得一愣一愣的,突然有些恼怒:你这一套一套跟谁学的,以后不许做咨询了。他正要起急,妻子突然笑了:其实吧,你说的也有些道理。无论掌握多少咨询技术与手段,都抵不上咨询师丰富的人生阅历、不断完善整合的自我及一颗真诚助人的心来得有效。每位来访者都具足智慧与勇气,咨询师只是陪伴他(她)找到真实自我的人。文章转载自:王玺心理空间(ID:wangxixinli)。作者:王玺,北京资深心理师(从业14年),曾当过公务员、杂志副总编辑,发表作品百万字,曾获北京市好新闻一等奖,曾任天津电视台《我是当事人》栏目嘉宾专家,著有《路在脚下延伸》、《当人生艰难时刻来临》。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上万来访者信任
看见未处理的内在需求
探索未完结的关系议题
迎接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