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2024,如何过得好一点?

2024,如何过得好一点?

公众号新闻

作 者:李睿秋Lachel
来 源: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

每年伊始,我都会给这一年起一个关键词,作为一年的方针和思路。

2021年是“平衡”,2022年是“灵活”,2023年是“健康”……

而2024年,我想用这个词:“清醒”。

清醒,是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也是让自己“拨开迷雾”,更好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方式。不被种种幻觉和内耗所困扰。

我想把去年一段时间内的感受和心得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新的一年有所启发。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更加清醒地看待这个世界,不再迷惑。

世界不是单线程的,而是多因素的

许多人容易对世界有这么一个幻想:认为它是单线程的。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有因必有果”:我做了什么事,就一定会得到什么;为了达成某个结果,我就必定要去做什么事。

前者比如“我努力学习,一定会有回报”“我读许多书,一定会有收获”“我努力工作,一定会被看见”;后者则比如“我想要提升自己,就必须非常自律”“我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非常努力”。等等。

这可以给我们一种稳定感,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可预测的,我对自己的命运是可以控制的。它可以给我们安慰和依靠。

但问题在于:现实世界很多时候并不是这样的。它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单线程逻辑,而是多因素模型。

一件事情发生了,是因为很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在这些因素里面,有些是我们能控制的,有些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甚至有些是完全随机的。寄希望于“我做了A,就能得到B”,只是一种自我安慰。

关键是:许多时候,我们只能看见“我们能控制的因素”,看不见其他无法控制的因素。因此,我们很容易犯“简单归因”的错误,把结果跟前者挂钩——尽管前者占的比例实际上可能非常小。

所以,一个有用的原则是:在生活中,一定要警惕那些简单地把某个结果归因于某个原因的表述——比如“他之所以如何如何,是因为怎样怎样”。它们要么是过度简化了,要么就是别有用心。

同样,不要对自己的行为抱有过高的期待。不要想着“我做了A,就一定能得到B”。这种心态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动力,但本质来说,它是对世界运行规律的误解,一种过度乐观的认知偏差。

过度依赖于这种单线程的期望,很容易在期待落空的时候被狠狠地挫败。

一切都是概率,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调整概率

在第一点的前提下,一个更好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就是接受这一点:一切都是概率。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由许多因素影响的,每个因素都会影响这件事发生的概率。这些因素,有的是正向的,亦即概率为正;有的是逆向的,亦即概率为负。把所有的概率加总起来,就是这件事发生的概率。

但在这些因素里面,有许多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它们可能取决于其他人,可能取决于大环境……而有些是完全随机的,我们一般把它们叫作“运气”。剩下能够被我们控制和干预的,很可能并不会很多。

随便打个比方:一件事情可能受100个因素影响,其中可能只有10个因素是我们能够控制的,它们加起来可能只占了20%的概率

也就是说,即使我们把能做的做到最好,我们也只能决定20%的概率。剩下的80%,可能由其他因素和运气决定。

当然,上述的数字都是我随便一说的。但现实中,很多时候我们能够控制的都不会超过60%。我们之所以会产生“单线程”的幻觉,只是因为我们看不到那些无法控制的因素而已。

因此,一个更好的思路是:把“我做了A,一定能得到B”的想法换掉,用“我做了A,它能提高B发生的概率”来替代它。

我努力学习,并不意味着我一定能够通过考试,只是在我能控制的范围内,尽可能提高“通过考试”的概率。但是否通过考试,可能还受很多其他因素影响。

我做了很多安排和准备,并不意味着我一定能够规避掉风险,只是在我能控制的范围内,尽可能降低“发生坏事情”的概率。最终结果如何,并不是我的行动能够决定的。

我好好锻炼、注意饮食和作息,并不能百分百确保我不会生病,只是降低了我生病的概率。我改掉熬夜,生病的概率可能降低2%;不喝含糖饮料,生病概率可能降低1%;每天锻炼身体,生病概率可能降低4%……

诸如此类。把自己的行为、思考和最终的结果松绑,用概率的视角去看待一切。

我们并不需要追求100%,这是不现实的。我们能做的,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增加好事发生的概率,降低坏事发生的概率。并最终在结果发生时,无论是好是坏,无论是大概率小概率,都去接受它。

不要过度在意不可控,避免陷入内耗

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过度地为那些不可控的因素烦恼和担忧,这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会让我们陷入精神内耗。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决定自己投入多少精力和资源去工作,可以自己安排工作的优先级,但我们无法决定工作的成果会得到什么评价,如何影响我们的绩效。那么,为后者而忧心忡忡或烦恼,都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可以决定自己说什么、做什么,但我们无法决定别人对我们的看法。过度在意和关注后者,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同样,焦虑自己会不会失业,会不会很难找到工作,会不会生病,会不会遭遇风险……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们是否发生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陷入在这些焦虑之中,只会造成自己的内耗,让我们更难去摆脱和避免它们。

有意义的是什么呢?永远是“我可以做些什么”,也就是可控的部分。

所以,一个建议是:当觉察到自己又出现了许多杂念时,先跟它们保持距离,用一种“鸟瞰”的姿态,看着它们起起伏伏、来来去去。然后,问自己两个问题:

1)它有帮助吗?

2)它能让我更积极吗?

第一个问题指的是:我所思考的这个想法,以及我思考这件事本身,对它有任何帮助吗?如果有,那我会记下来,等安排时间去统一思考和处理;如果没有,就转入下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则更简单:如果这个想法是没有帮助的,那么,它会让我变得更高兴、更活跃、更有力量吗?

举个例子:比如想象某件事做成之后的结果,尽管毫无实际帮助,但光是想象本身,就能给我注入动力,让我有更强的理由推动自己去行动——那么它就是积极的,我不会去拒绝。

不要把精力和时间消耗在无法控制的事物上,这只会徒增烦恼,白白耗费我们的精力。

风险是永远存在的,
不要拒绝与风险共存

如前文所说,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我们无法控制的。这其中,必然有一些跟我们的立场相悖:它们可能会降低好事发生的概率,或者增加坏事发生的概率。这些因素,就叫做风险。

每个人对风险的接受程度不同。有些人喜欢冒风险,有些人对风险的接受程度非常低,这些都是正常的。但一定要记住一件事,那就是:

没有任何事情是没有风险的,风险永远存在。

如同我们不可能带着100%的期待去行动一样,我们也不可能要求风险为0才去行动。

如果你对风险非常厌恶,凡事都希望没有任何风险才肯行动,那么只会导致两个结果:要么你因为在事后发现事先没能觉察到的风险而后悔,要么你就寸步难行。

因此,一个更合理的思维方式是:不要追求没有风险,而是在可控的范围内,把风险降低到能接受的程度。

什么叫能接受的程度呢?这分为两部分,分别是严重性和概率。

关于前者,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所能想到的最坏结果是什么?如果这个最坏的结果是自己能接受的,那么就可以了。

关于后者,你最需要避免的一个情况,是滑坡谬误。

什么意思呢?假设最坏的情况发生需要依赖于A、B、C三件事都发生,而这三件事发生的概率都是20%,那么最坏结果发生的概率是多少?只有0.8%。

不到1%的事情,我们基本就可以理解为小概率事件,它极不可能发生。(毕竟,学术上拒绝原假设的p值也只有0.01)

但在生活中,许多人难以用这种思维方式考虑问题,而是特别容易犯滑坡谬误:A发生,意味着B很可能发生,意味着C很可能发生,也就表示最坏的结果很可能发生——然后就把自己困在这种无谓的恐惧和担忧里面,不敢越雷池一步。

但实际上,一旦用概率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担忧和恐惧,很可能是完全不必要的——你在为0.8%的风险,付出了80%的心理负担。

不妨用这种心态去看待你的选择和决策,你也许会发现,很多看起来很可怕的风险,其实都只是杞人忧天罢了。

不要为过去的事后悔,
接受自己会犯错

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如果一个人永远不犯错,那只能说明一件事:他一直没有迈出过他的舒适区,没有真正去做什么有突破性的事情。

还是打一个非常简单的比方。

假设一个人对风险非常厌恶,每次都是等有了95%的把握再去行动。那么他做10件事都不出错的概率是多少呢?

只有59.8%。也就是接近一半。

实际上,95%把握已经是极高的程度了。如前文所说,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可控范围可能都不超过60%。在这个前提下,如果你要求自己不犯错,那么结果就只能是什么都不做。

同样,为过去的决策后悔是没有意义的。很多人总会有一种思维惯性,当意识到自己犯错了之后,会反反复复地反刍“要是当时我不这样做就好了”“要是当时我做出了另一个选择就好了”……如同附骨之疽,总在你不希望的时候来袭击你。

但还是那个问题:每一个时刻,只要在你做出选择的时候,你是认真的、尽自己所能的,那就足够了——它就意味着在你做出选择的当下,这个选择就是你“最好的选择”。哪怕再来几次,你也很可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那么,又有什么理由为曾经的自己后悔呢?

要知道,用“现在”的自己去苛求过去的自己,是没有意义的,这是一种“后见之明偏差”。

如同我们不应该要求历史人物具备现代思维一样,我们也不应当要求“过去”的自己,依据未来才能得到的信息,做出不同的选择。

如果你经常因为过去的错误选择而后悔,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你很可能不敢再做出任何决策了。

因为碰到任何决策,你都会产生这样的担忧:我的信息是否足够充分完整?我将来会不会后悔?要不要再等等看?

这就会导致你难以寸进,始终不能做出任何有效的选择和行动。

即使犯错了,只要这个错误不是不可弥补的(参见第四点“风险”),那么就不要紧。不要用现在的自己去苛求过去的自己,更不要用过去的自己来惩罚现在的自己。

从长久的视角来看,许多当下我们觉得非常麻烦、非常困扰的错误,其实很可能都只是人生长河里的一朵浪花。

你是自由的,
没有人要求你一定要做什么

最后,我想告诉你的是:你可以自由地选择你的一生,可以自由地做出你的判断、决策和行动。只要你能够为自己负责就好,无须要求自己一定要满足别人的期待。

所有的主导权应该在你手里,而不是其他人。

我写了很多文章,企图告诉你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但这些都只是“我的观点”。你不一定要完全采纳,更不要全盘照搬,而是应该基于自己的实际需求和情况,去选择性地使用。

同样,别人可能会告诉你“你该做什么”,可能会为你提供方向指引,可能会告诉你他们的期望……但所有这一切,都只是“建议”。最终选择走哪条路的,只能是你自己。

生活可能不一定顺利和如意,可能会遇到困难,也可能会面临限制,但永远记得一件事:我们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利。

只要你能够为选择的后果负责,那么你就永远都有选择的自由。

而只要你自由地做出了选择,那么这个选择就是明智的、合理的,无须再为它后悔或烦恼,沿着你选择的路走下去就好。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妨暂时隔绝外界的声音,找一段时间,专注地聆听自己内心的心声,问一问自己的第一感受。想法或许会骗人,但最直接、最简单的感受是不会的。

生活不是做题和考试,没有一个确定的终点要求你去抵达。

把握住自己的自由,不要活在别人的看法、评价、目光和期待里。

意义并不在于哪一个方向,意义是在路上。

好文推荐:




排版 | 冉润
编辑 | 正风   轮值主编  | 夏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从 2023 看 2024,8 位大模型先锋收获的感悟、机遇与预言​你好2024,再见2023。感恩遇见!2024,如何构建企业的AI营销战略?女人的智商和勇气Runner’s Tradition——2024 Opening42岁朱丹“婚姻反转”上热搜:女人过得好不好,看这件事就知道活动|在大运河边,听何大齐爷爷讲老北京如何过春节!2024 rav4 油车 le四驱姚洋:2024,对经济发展谨慎乐观|前瞻2024New Year's fireworks 2024 LIVE: NYC's Times Square ball drop被遗忘的兰屿受灾户家徒四壁如何过冬?芥菜种会突破困难启动复原2024,请对我好一点一个女人过得好不好,看手一目了然后爸如斯2024,我的一点小建议2024,看中国在全球层面如何破局?双林奇案录第三部之鹤鼎莲方壶: 第四节孩子长大后过得好不好,童年早有暗示过年了,请对返乡的金融民工好一点!智谱 AI 推出新一代基座大模型 GLM-4,能力逼近 GPT-4,配备多模态、长文本和智能体致敬2024,盘点2023十大公关事件婚后过得好的女人,对待伴侣的态度只有5个字半夜惊坐起:迎接泼天富贵雨,投资只需做到这一点?为什么你的图纸,总是差一点点?37岁杨幂“大尺度”采访,引爆热搜:女人过得好,根本不需要装里根,这个自称让美国更伟大的总统是如何让美国一代不如一代的如何过小年蕙莲 第拾叁章“一点点”奶茶市场份额一点点变小?品牌如何保持生命力在美国留学如何过一个地道的感恩节没羽绒服、没暖气,古人是如何过冬的?2023⇋2024,一封来自北大人的年度明信片!2024,万众瞩目的行业大模型如何落地?一个女人过得好不好,看一点就知道了Strong start 2024【美坛综艺秀假日篇】Best wishes for 2024!今年的你,如何过“催婚”这一关2024年:钝一点,慢一点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发布!有哪些重点项目和亮点?发布会抢先看→延安时期如何过新年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