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大后过得好不好,童年早有暗示
作者 | 芒来小姐
编辑 | 飞 鱼
责编 | 陈沉沉
孩子们浸泡在应试教育模式里,习惯了啃书本、重成绩。 一旦进入需要跟团队、跟不同人打交道的环境里,就不知道如何适应了。
朋友小迪,这两年很为儿子发愁。
她的儿子目前在上初中,一直都是学霸,成绩没有跌出过年级前三。
但老师随访时,好几次都提到:
你家孩子学习上很努力、出色,不过身边亲近的同学、朋友很少,最好注意培养跟同学的关系。
老师说的委婉,但小迪还是从中隐约听出了孩子在人际相处上面的不擅长。
前段时间,她去学校找到老师细问,才发现原来孩子跟同学的相处确实不愉快。
比如——
有一次同桌课间休息崴了脚,想让他帮忙送她去医务室,他不理会,同桌很难过。
老师问他为什么要拒绝?
他说:“我还要做题呢,送她去医务室,我就做不完了。”
再比如——
课堂小测试都是学生自己改自己的卷子,前后桌改完,他会一个一个要来卷子,看看他们“考”了多少分。
要是有人错了简单的题、考得不如他,他就会嘲笑对方:“你怎么连这道题都能做错?”
显然,孩子把全部心思放在了学习上,对周围人都不太关心。
甚至因为成绩、排名的竞争,跟同学的相处变得有“火药味”。
小迪从学校回来后,愁了好几天,对我吐槽:“我现在觉都睡不好,怕孩子走自己的老路。”
她说,自己从小内向,跟同龄人格格不入,整天忙着读书、考试。
大学毕业后,她上了半年班,为了能早点转正,努力做业绩,每天都加班到10点。
结果,同批进入公司的另一个同学已经转正了,她没能拿到转正资格。
小迪想破头都不明白,明明业绩都差不多,自己哪里输给了他?
当时的她把一切归结于:对方是硕士学历,自己学历还不够高。
于是,又回学校读了三年研。
硕士毕业后再就业,她以为情况会好转,结果不尽如人意——
以前失败的经验,给她留下了心理阴影,她跟同事、领导打交道总是畏手畏脚。
她越来越回避社交,工作时能不交流就不交流,连同事之间的私聊群也屏蔽了。
好多年后,她才琢磨明白:
职场环境跟学校有不同的规则,转正、职位升迁并不全靠业绩;
还特别考验一个人在职场的软技能,比如团队合作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等。
而她从小就没什么朋友,也不参与团队活动;
如今她看到孩子这样,担心会影响他的以后发展。
有人站在一边旁观,从不干涉孩子的自主交友; 有人叫住孩子的同学,给孩子创造打招呼的时机。 还有人让孩子拿出便携象棋、飞行棋,摆在校门口附近,吸引感兴趣的同龄人来玩; 或者让孩子把红领巾“贡献”出来,打个结和其他人打打闹闹,一群人嘻嘻哈哈、开开心心; ……
“刚才那个跟你打招呼的同学,她的发卡真漂亮啊。” “你的朋友是不是快过生了?准备好礼物了吗?” “你的同桌心情不太好,你最好不要惹她心烦。”
🌟今晚【李仑】直播🌟
今晚8点⏰李仑老师分享:
存在主义视角下,
如何面对孤独与无意义?
💁希望提高职业深度广度的
心理学爱好者
不可错过了哦~
直播无回放⚠️无回放⚠️
马上点击⬇️【预约】按钮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