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不好,就不要瞎折腾了……
改行穷三年,瞎折腾死得快。
最近半年,发现一个很不好的现象,许多朋友仓促改行了。
比如,某财经大V,做宏观研究的,2023年开始卖生发剂了,自从他卖上了生发剂,大家发现他的宏观预判越来越不靠谱了。
还有我身边熟悉的朋友。
比如原来做贸易的朋友,贸易不好做了,于是开始改行做餐饮连锁了,不做不知道,一做就后悔莫及,感觉这简直是人间没天道。
这是因为,他改行进入餐饮连锁,只算了人工、材料和房租扣点的成本,却没有去核算引流的成本,现在仅引流到店的综合成本,平均就高达20%。
还有更要命的,现在快要过年了,原本指望春节前人气能上去点,但是,事与愿违,现在不仅他的几家餐饮店,就连他餐饮店所在的整个商场,现在基本上都门可罗雀。
还有原来做工程的朋友,工程不好做了,有活干但拿不到钱,现在改行建了个食品加工厂,觉得食品加工行业好,民生嘛,没什么周期性。
哪料,上个月食品加工厂一投产,他立马就发现根本没法正常运转,这是因为,现在类似的中小型食品加工厂,要么直接触达终端客户,但他一个做工程的,自己又不会做流量,客源太少太少,要么给商超或网红直播做代工,但现在他这种规模的食品加工厂,给渠道做代工,供应价都无法抵消他的生产成本。
……
……
这种类似仓促改行导致的恶果,不知道大家身边发生没有?或者到底有没有发生在你身上?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讨论。
现在,经济不好,大家从事老本行,普遍力不从心,这肯定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即便力不从心,事实也不宜仓促改行——因为,大环境不好,事实并非仅仅针对你所在的行业,而是针对几乎所有的行业。
经济不好,我不建议大家仓促改行,除非你有什么独门绝技。
因为,经济不好,大环境不好的本质,其实就是产能过剩,就是供给过剩。
今天,我们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事实存在极其严重的产能或供给过剩。
当然,或许你认为高科技是个例外,这你就错了,首先高科技你干得了吗,你干不了,还有,我告诉你,即便是高科技,今天也同样是卷得离谱,要不然,2023年大厂裁员会这么厉害?!
没有独门绝技,你从一个供给过剩行业,急吼吼的转到另一个供给过剩的行业、甚至还是供给更加过剩的行业,你最终怎么可能有好的结果呢?!
老话说,改行穷三年,许多人都只愿意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都感觉老婆就是别人的好,行业也是别人的好。
其实,你眼中所谓别人在做的好行业,基本上都属于幸存者偏差,你看到的其实是极少数极少数的幸存者,这些幸存者,事实并不代表这些行业的全部,在这些幸存者的背后,基本上早已经是炮灰遍地。
举个例子,现在的直播带火行业好像很火,但是,你知道吗,现在全国做直播带货的仅不多有100万人,你看到的,年收入上亿的,事实还不到10个,年收入破千万的,事实也不到100人,仅占全部直播带货群体的万分之一,在看似热闹无比的直播带货背后,真正年收入超过20万的,勉强能靠直播带货过过小日子的,事实也还不超过2%。
与之相比,超过95%的直播带货群体,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这其中的绝大多数,也就做个三五个月就会选择放弃,新一波群体参与然后再大浪淘沙。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改行,不妨更多一些样本统计数据,这样你就不会被幸存者偏差蒙蔽双眼。
样本统计数据一多,你或许就会发现,这些你眼中所谓别人在做的好行业,事实上可能还不如你现在做的行业好,更不要说,改行存在极大的机会成本,改行也不一定符合你的相对优势。
经济不好,更需要定力,更需要专注。
既然现在几乎所有行业都在卷,都在往死里卷,那么,与其仓促改行,还不如比一比到底谁更能向下扎根,还不如比一比到底谁的卷功更厉害。
如果你觉得卷不动了,也可以,那你就苟着。
苟着,总比瞎改行强。
苟着,至少不会死,瞎折腾才死得快。
再说说今天的市场。
1/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5%,创三年来新低。
开年以来,债券市场走势强劲,尤其是10年期国债活跃券230026,其收益率下行1.95BP至2.494%,创三年来新低,而此前低点是在2020年初疫情之时创下的。
事实上,自去年8月21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触碰到2.53%的阶段低点后,市场就开始高度关注中国是否已经进入长期低利率时代,随着近期10年期国债再创新低,市场对降息的预期也随之升温。
从今年1月份国债收益率的走势来看,其呈现出明显的单边下行趋势,这反映了当前债市两大显著特点:一、市场对经济修复强度的预期有所下滑;二、经济的实际修复状况弱于往年同期。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之后,政策更加注重质量和有效性,市场期待财政发力相对谨慎,对基本面的预期也进行了调整,同时,经济修复的实际表现相对承压,通胀、PMI等数据都揭示了内需放缓的趋势。
此外,作为衡量各类资产收益率的锚,在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及国内经济放缓的背景下,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下滑可能会增加我国货币操作的空间。
2/科大讯分拟分拆讯飞医疗至香港主板上市。
昨天,科大讯分披露,计划将控股子公司讯飞医疗分拆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分拆完成后,科大讯飞仍将维持对讯飞医疗的控制权。
自2023年上半年起,A股分拆上市曾经出现一波高潮,据Choice数据显示,2023年A股共有54家公司披露了分拆意向,其中9家分拆成功、13单终止。
从母公司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成为分拆上市的主导区域,在去年披露的54家公司中有47家属于制造业公司,且大部分分拆的业务属于战略新兴产业;就子公司拟上市板块来看,北交所展现出了强大吸引力,有10家公司明确表示拟分拆至北交所,其中4家已成功上市。
然而,与“A拆A”和“H拆A”相比,2023年的“A拆H”案例较为稀少,但在2010-2020年的十年间“A拆H”案例频现,只是自2020年起,“A拆H”的数量开始显著下滑。
导致这一现象的背后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港股市场近年表现疲弱,对拟分拆的公司吸引力下降;其次,港股市场相对A股市场长期存在折价,这一背景下港股市场对于子公司的估值偏低;最后,港股二级市场自身流动性偏弱。
受这些因素影响,近年来更多的A股公司选择“A拆A”,但2023年下半年以来,随着A股IPO节奏放缓,港交所机遇再次显现。
我们认为,如果未来A股IPO持续放缓,境内分拆上市的主体改道港交所将不断增加,同时,港交所正不断调整规则以面对新形势,使其有望成为境内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首选地。
3/各大科技巨头纷纷布局AI PC领域。
最近,英伟达推出三款面向消费者的全新显卡,可用于AI PC(人工智能电脑),与此同时,竞争对手英特尔和 AMD 也在积极宣传他们的AI PC产品,由此业内认为,2024年可能成为AI PC普及元年。
据《AI PC产业白皮书》所述,AI PC具有五大特性:一是内嵌个人大模型,拥有个性化本地知识库;二是具备CPU、GPU、NPU本地混合AI算力;三是拥有开放的AI应用生态;四是支持自然语言交互;五是提供设备级个人数据和隐私安全保护。
另外,在场景方面,PC模态交互能力丰富、承载场景全面,未来可能成为个人秘书、助理和管家,商业化落地路径较为顺畅;在算力层面,PC作为个人拥有的高性能配置设备之一,可以制成低成本、高效率的大模型响应。
当前,各大科技巨头正积极布局AI PC领域,去年10月,英特尔启动了“AI PC加速计划”;高通发布了面向PC端专为AI打造的旗舰平台骁龙X Elite;联想展示了全球首款AI PC,此外,英特尔、联想、爱奇艺签署三方合作备忘录,开启AI PC领域的深度合作。
我们认为,随着大模型的升级和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云端AI成本将持续攀升,AI计算负载向边缘侧和端侧下沉将是大势所趋,因此,AI PC有望成为个人大模型普惠的最佳终端。
4/国际食品价格指数大幅下降。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最新《食品价格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12月国际食品价格指数同比下降了10.1%,而全年价格指数也下降了13.7%,这表明,困扰家庭开支的食品价格上涨势头正趋向缓和。
全球食品市场整体供应充足,是食品价格大幅下降的坚实基础,据FAO发布的《谷物供求简报》显示,2023年全球谷物产量最新预报数已上调至28.23亿吨,同比增长0.9%,比2021年的历史最高纪录高出1030万吨,显示出供应形势较为宽松,预计2024年谷物收成将创历史新高。
此外,植物油、肉类、乳制品等价格指数也同比大幅下降,在全球供应改善的背景下,植物油价指数创下3年来的新低,肉类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5%,仅有食糖价格指数保持整体上涨趋势,但伴随着巴西强劲恢复的生产步伐,食糖价格在去年12月也开始大幅下滑。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全球食品市场整体供应充足,但在局部市场仍存在隐忧,以大米价格指数为例,在其他谷物全年价格指数下降的背景下,国际大米价格指数在2023年却上涨了21%,这主要是因为市场担心大米生产可能受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极端天气影响,以及印度对大米出口实施的限制。
我们认为,尽管全球食品供应充足,但由于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地缘政治的威胁,仍可能导致未来粮食价格出现大幅波动。
联系我们:txm176(值班微信)广告及商务合作:电话18660411611投稿及采访约谈:邮箱[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制造界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文章的交流分享。转载须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申请转载授权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