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的“双反策略”公众号新闻2024-01-12 02:01欢迎关注备用号“织造短评”——近现代以来,工业革命从海洋国家英国开始,逐渐扩散到欧洲大陆;随着德国等欧陆国家学习到了工业革命技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反过来成为海洋国家的威胁。二十世纪上半叶打了两次世界大战,都是海洋强权联合内陆开化较晚、工业化进程较慢的国家,对沿海国家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工业化进程最早)联合俄罗斯(工业化进程最晚)打德国和奥匈(工业化进程适中)。第二次世界大战:英美(工业化进程最早)联合苏联、中国(工业化进程最晚)打德国和日本(工业化进程适中)。二战结束至今,美国实际上仍采取了该策略:在稳固西方基本盘的基础上,冷战期间拉拢工业化进程较晚的中国对抗苏联,如今又拉拢工业化进程较晚的印度对抗中国。因此,当下的世界格局其实仍没有跳脱出“海陆对决”的历史框架——欧洲一条对俄罗斯的铁幕,东亚一条对中国的岛链,此即地缘战略层面存在两条“断层线”。纵观二战结束以来的历次地缘政治危机,但凡牵扯到大国竞争因素的,基本都发生在这两条战略断层线上。比如:柏林危机、朝鲜战争、第一/第二次台海危机、波匈事件、越南战争、布拉格之春、东欧剧变、科索沃战争、俄格战争以及今天的乌克兰危机和台海紧张局势等等。虽然历史上这两条战略断层线一直存在,但我们能够清晰的体会到,近年来局势陡然紧张了。过去乌克兰也好、东欧国家也好,中国台湾地区也好,不会像今天这样草木皆兵,马英九时期甚至还常讲“两岸已是康庄大道”。为什么局势会在近十几年间风云突变呢?那是因为目前海陆两边的力量已经基本相当。早些年美国霸权鼎盛之际,北约即使东扩俄罗斯也无法做出像样的回应。实际上,在苏联解体之后,海洋强权一口气将东欧战略断层线向俄罗斯方向推了300年,即推到1667年沙俄与欧洲的边界附近(如下图)。这导致有大量俄罗斯族人留在1991线之外的地区,沦为所在国的少数民族,遭受语言及文化同化,普京称之为“最大的悲哀”。回顾世界历史,军事地缘与民族矛盾往往是引发战争的两大核心要素——乌克兰便是如此。作为西方阵营的总领队,美国对苏中/中俄有三种不同的策略:1、旁观策略2、统一战线3、双反策略所谓“旁观”,即美国以中立姿态保持于两大陆权国家之间,策动(或者干脆等待)陆权国家互斗。读者朋友们很容易联想到,这不就是一战、二战期间美国的做法嘛,让陆权国家们先自相残杀,最后美军神兵天降收拾残局。旁观策略是一种十分经济有效的策略,因为中、俄、印之间由于历史和边界等因素存在诸多恩怨纠葛,很容易时不时地爆发点矛盾。第二种策略为统一战线。此即冷战时期尼克松、基辛格等人的战略思维,美国在两个大陆强权之间联合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具体到今天,毫无疑问就是“联俄抗中”——在特朗普时代,我们其实已经能够感受到这种思路的端倪。2017年7月,上任半年的特朗普与普京举行会晤,他拍着普京的后背以示友好,会谈结束后更是发推表示:“是时候向前与俄罗斯展开建设性的合作了。”普京会说德语、法语和英语,图为普京与特朗普窃窃私语。为什么拜登上任后没有继续川普路线,而是选择强势打压俄罗斯呢?一种解释是这样的:如果美国要拉拢俄罗斯对抗中国, 那么美国的欧洲盟友(尤其是中东欧)就要承受华盛顿战略调整的“成本”,他们会认为遭受了华盛顿的“背叛”,正如冷战时期美国的东亚盟友一样。拜登是以巩固盟友关系为出发点布局外交的,他不希望松动跨大西洋联盟。当然,现在讨论联俄制华的议题已没有意义,因为乌克兰战争彻底改变了一切。美国目前执行的是第三种策略——“双反”。在明确同时打压两大陆上强权的战略思路后,华盛顿又制定了“时间错开”和“东西联动”的具体战术思路。“时间错开”即先俄后中,通过各种压力迫使中国与俄罗斯保持距离,不要向俄施加军援,然后寄希望于用乌克兰战争一劳永逸的解决掉俄国威胁。“东西联动”即全球一盘棋,要求所有盟友都必须对乌克兰和台湾两大议题表态。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欧洲国家突然派议员窜访台湾,以及并未直接感受到俄罗斯威胁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也加入制裁俄国的行列。“双反”显然不是一种优势策略,它在压紧中俄关系的同时,也让处于中俄之间的那些力量逐渐凝聚。以中亚为例,本来中亚国家长期面临着在俄罗斯和中国之间选边站的问题,现在不存在类似困扰了,美国相当于把俄罗斯与中亚一起推入中国怀抱。另一方面,俄乌战场形势距离拜登一劳永逸解决掉俄国威胁的设想也越来越远,乌克兰渐渐从美国的“正资产”变为“负资产”。站在中国的角度,当下最需要做的事情其实是把中欧、中日、中韩关系修复到俄乌开战前的水平——这是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收获,也是中国的损失。特别是中欧关系,如果能够重置回2019年,就相当于美国“白让了”一个俄罗斯给中国,将对《中国突破陆权国家困局》带来决定性的影响。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