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最权威奖项重磅公布,20多家券商上榜。
近日,央行官网显示,2022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获奖项目名单公示完毕。按照获奖项目名单,包括华泰证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国泰君安证券、中国银河证券、国信证券、东吴证券、华泰联合证券、招商证券、平安证券、海通证券、民生证券、中国中金财富证券、方正证券、兴业证券、东方证券、安信证券、西部证券、山西证券、中泰证券、长江证券、国都证券、东北证券、甬兴证券等20多家券商榜上有名。
据了解,“金融科技发展奖”是中国金融业唯一的部级科技奖项,由中国人民银行于1992年设立,集中评选国内优秀科技创新成果。2022年10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领域科技伦理指引》中明确:秉持“金融为本、科技为器”原则,坚持科技为金融赋能的定位。多家券商机构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金融科技在券商行业做好这五篇文章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是券商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重要工作。记者调查后发现,目前券商对金融科技的运用主要集中在智能投顾、量化交易、客户画像、风控管理、完善内部管理等方面。比如,国泰君安证券自主研发了智能客户服务平台,打造了一体化机构客户服务平台道合,初步形成集产、投、研、销为一体的综合服务能力;实现投行业务全流程线上化、企业客户全数据汇聚,持续构建“投行+”生态;践行人工智能应用策略,探索大语言模型的应用,推出了智能投顾、随设随撤的智能网点、全连接智慧数字职场等智能化应用示范。中信建投证券则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提升了交易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和投资偏好,为客户量身定制财富管理方案;并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对客户进行细分和分类,实现精准定位和营销;在风险管理与合规经营上,利用金融科技提高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控能力;加强了数据安全与信息保护等。兴业证券则以金融科技赋能客户触达、智能交易、基金投顾、投教陪伴、数智客服等,推动基础客群服务向“平台化、数智化、集约化、专业化”新服务模式转型;以科技金融整合集团机构条线业务资源与专业能力;深化数智化技术在人力、财务、办公、纪检、审计、运营、风险管理等中后台领域的应用;探索大模型和AI的创新应用,将RPA、区块链、数字签名等智能技术与运营工作深度结合;打造涵盖底层基础设施、应用运维再到智能场景的全面智能运维体系等。记者采访了多家券商后归纳出券商金融科技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提升效率:金融科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自动化处理大量数据和信息,提高券商的运营效率。二是降低成本:金融科技可以帮助券商降低运营成本。打造长期差异化竞争优势。三是创新业务模式:金融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券商业务模式的创新,如智能投顾产品、量化交易策略等,这些新型业务模式为券商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同时也可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四是提升客户体验: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券商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客户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券商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投资建议和财富管理方案,提升客户体验。五是增强风控能力:金融科技可以帮助券商提升风险控制能力,智能识别和预警潜在的风险点,助力券商更加稳健地开展业务。多位业内人士指出,金融科技的两大中心任务是服务实体经济和居民财富管理。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已经成为券商创新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券商可以利用金融科技变革业务模式,提升经营管理效能,提供更加精准和更高体验的客户服务,赋能业务和管理的全面数字化转型。记者调查后发现,在券商金融科技赋能业务的具体应用领域中,精准分析客户画像、赋能投顾业务转型、完善风险管理是其中的三大主要亮点。在智能投顾、人工投顾和基金投顾服务方面,金融科技工具被加速应用于投资交易策略优化、合规监控、风险评估与监控、投资策略、市场研究和风险报告等。中信建投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借助金融科技工具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客户需求,并实现投资组合的智能优化。精准分析客户画像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在合规前提下,通过对交易数据、资产数据、产品数据等多方面收集与分析,构建丰富的客户信息全景图,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实现个性化精准营销,深度嵌入客户投资周期。智能投顾服务中,能够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投资目标和资金状况,提供量身定制的投资建议和解决方案。 以金融科技为驱动投顾业务转型可以有多种方式,国泰君安相关负责人举例说,运用金融科技除了可以为客户提供各类辅助决策工具,帮助客户随时随地获得投资建议、资产配置方案外。重要的是可以构建数据驱动的洞察与分析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对于客户需求的洞察能力、对于市场趋势的洞察能力、对于投资决策的分析能力,这也将为投顾业务提供各类决策和行动依据。同时,可以运用AIGC技术提升对客户问题识别的准确度,精准理解用户投资理财需求,以灵犀机器人、数字人形式为客户提供智能理财、智能投资、智能资讯服务,通过科技手段辅助客户完成投资决策等。以金融科技打造平台化,加强客户、投顾和服务的互联互通也是一个趋势。兴业证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形成由基础应用服务、平台化服务、集约化服务组成的服务能力矩阵,其中数字工作台实现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覆盖,支持顾问主动式的服务作业以及客户多样化需求的精准识别,为投顾业务提供多元化触达;同时以企业微信集成专业资源,提供“员工+平台”对客户精准主动服务,重塑数智驱动、人机协同的员工作业新模式;利用大数据和AI智能技术对客户进行精细化洞察,实现精准化的客户触达和服务,赋能投顾开展围绕用户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运营等。 记者调查后发现,在风险管理方面,金融科技主要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交易数据、资产数据、产品数据等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从而更精准地识别和评估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有助于券商更好地匹配适合客户的风险等级产品,降低潜在的合规风险。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监管规定持续完善,行业步入风险管理全覆盖、精细化时代,金融科技工具的应用使得券商风险监测和预警能力大幅提升,有助于其做出更准确的决策,降低风险暴露。此外,金融科技还加强了风险管理的数字化和自动化程度,提高了整体风险管理的效率和精度。虽然近年来券商在金融科技领域不断加大投入,也取得了不俗成绩,但是一些难点痛点依然存在。首先是金融科技在券商行业的应用依然存在六大局限点。中信建投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对金融机构意味着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系统集成。这可能面临着巨大的投入成本、技术平台的兼容性问题以及对现有系统的改造和迁移挑战。其次,随着金融科技应用的普及,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愈发重要。面临着来自黑客攻击、数据泄露以及合规要求对数据处理和存储的要求等挑战。确保客户数据的安全以及合规性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第三,金融科技的应用需要获得用户的信任和接受,但随之而来的是用户对于数据隐私和安全的担忧,以及对于新技术和产品的疑虑。金融机构需要在金融科技发展的过程中重视用户体验、加强对用户隐私的保护以及提供有效的沟通和教育。第四,金融科技领域对人才的需求较高,尤其是具备金融与技术双重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当前市场上这类人才供给相对不足,成为金融科技企业发展的瓶颈。第五,随着消费者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金融科技如何满足客户特定需求,提供定制化、精准化的金融服务,成为发展痛点。第六,风险管理与防范。金融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风险类型,如数据风险、技术风险、信用风险等。如何有效识别、评估和管理这些风险,防范潜在危机,是金融科技领域不可忽视的痛点。其次,记者了解到,从券商金融科技发展的外部生态来看,也面临着复杂环境的挑战,券商依托金融科技转型环境复杂,业务场景多样化,面向的客户群体多样化,外部开放合作行业生态有待完善。国泰君安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证券行业资源相对分散,面临内生性创新瓶颈、流量有限、产品与服务雷同等困局,需要从外部突破,拓展更为丰富的合作资源,变革原有机制、模式,才能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客户的综合化需求。目前行业间及跨行业的服务场景融合、数据价值交换、基础能力共享等生态体系有待完善。需要提倡“开放证券”的发展理念,并积极尝试和推动能力互补、合作共赢的技术合作生态、业务合作生态。兴业证券相关负责人坦言,在跨行业数据融合方面,包括券商在内的多类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普惠金融布局力度,但普惠金融的服务综合性强、触及群体类型广泛,需要依托银行、保险、券商等多行业数据的打通融合,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普惠金融服务,但目前跨行业数据之间依然存在一定壁垒,需要进一步充分发挥数据共享融合的规模效应。 最后,从券商内部看,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存在一定难点,由于转型资源有限,人才、资金投入有限,缺乏系统性方法指导,转型和发展往往依赖于个人能力,难以形成沉淀;加上组织内部系统烟囱林立,技术体系不统一、数据质量低,价值创造难。不同券商内部对转型的认知、态度并不统一。兴业证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金融科技建设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只有保持战略定力长线布局才能取得扎实成效;但行业对于科技投入的关注重点正不断从“往哪里投、投多少”向“投了有什么用”转移,投入产出效益评价已经成为券商对科技资源布局的重要考量,但目前对于如何更加全面、精准、合理地开展科技投入评价并引导资源配置还需要有更加完善的方案。“同时,数智化建设不能只靠券商内部科技部门单方面推动,同样需要业务部门的引领和深度参与,不仅要建好系统,还要用好系统。只有通过业务与科技的不断靠拢、双向赋能,才能推动金融科技建设更好发挥成效、体现价值。在自主研发方面,由于证券行业普遍外购系统比例较高,且以采购标准化产品为主,导致目前券商内部自主研发、敏捷创新的能力较为薄弱,正成为各类数字化应用创新的瓶颈。” 他谈道。
在券商传统业务马太效应日益加强的当下,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开辟新赛道,如何打造差异化业务特色,金融科技似乎成为中小券商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 从央行的榜单来看,不仅以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等为代表的头部券商获得多个奖项,长江证券、中泰证券等中小券商也在投研、FICC、BP等多个具象领域发力,获得市场关注。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行业内已经形成共识,即金融科技成为重塑行业生态的重要变量。尽管大多数的券商数字化转型服务于业务经营模式升级,但不可否认的是,技术对于券商业务具有推动甚至重塑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下引导业务生态自主创新。国泰君安证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证券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证券行业信息技术总投入逐年增加。但整体来看,行业信息技术投入马太效应、两极分化现象较为明显,投入在向头部券商集中。在他看来,头部证券公司业务品种繁多,客户体量大,更加依赖于科技手段来提升业务效率和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因此,头部券商都在提升自主研发和自主掌控能力,开展前沿技术应用与创新,持续优化和迭代产品和服务,科技投入规模相对较大;而中小券商受制于其业务发展水平与盈利能力,自主科技力量相对薄弱,科技投入更多聚焦在业务和场景驱动的标准化技术产品上,在前沿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不足,金融科技能力积累尚在起步阶段。但是这并不意味这中小券商就完全没有机会。兴业证券相关负责人认为,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为证券行业带来了广阔机遇和发展动能,已逐渐成为券商未来发展的制胜要素之一。不同券商由于自身业务重点和资源禀赋各异,对金融科技建设的战略定位也各有不同。领先的头部券商正在借助金融科技实现“全面赋能”甚至“溢出引领”,通过推进全业务条线金融科技布局,在充分赋能经营提质增长的同时,引领金融科技前沿发展方向,并持续巩固行业前列的核心竞争力。 以中信建投为例,中信建投PB系统内嵌自主研发的算法交易平台,因其北交所股票、沪深、REITs和商品期货算法交易等新型服务和公司自建的机构交易专用柜台成为其PB业务的一大特色。也让中信建投成为业内拥有对接业务最全面、支持PB系统种类最多的券商之一。中信建投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券商领域金融科技力量向头部企业集中的现象意味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头部企业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形成了竞争优势,使得其他券商面临更大的挑战。而头部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能提升券商业务效率,还能拓展客户群体,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技术提供个性化、便捷、精准的服务,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反观中部券商的金融科技则大多处于“局部赋能”阶段,通过重点条线的科技应用布局助推业务创收或降本增效,较好释放科技资源效能服务业务价值提升,并在一些细分领域形成科技赋能业务的领先经验积累。比如,此次长江证券的“基于长江数智引擎的企业级投研体系建设”项目荣获三等奖。长江证券表示,该项目实现了更智能、自动化的投研服务,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并加速了智能与投研业务的融合。而投研也一直是长江证券的优势业务之一。小型券商的科技建设主要发挥“基础支持”作用,由于资源受限等原因,基于业务特色和战略重点,聚焦部分特定领域开展金融科技建设布局,凭借小而精、专而新的科技应用成果在行业创新发展中脱颖而出。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华林证券。华林证券在2021年收购了字节跳动旗下的海豚股票之后,开启科技金融转型战略,打造以客户为中心、以科技为驱动、以交易为基础、以敏捷为特色的新一代年轻化的科技金融公司。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海豚财富App用户数突破350万,实现了超过60%的增长。华林证券线上获取的客户比例超过55%。 在采访中,不少券商提到,金融科技的投入时间长,而技术发展很快、升级换代频率也很高,因此,发展金融科技有很高的试错成本,是长周期、重资本投资,但其短期“性价比”较低,价值体现具有滞后性。面对金融科技发展中的难点和痛点,不同券商也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权衡投入产出,深化金融科技布局。国泰君安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正积极探索并初步构建了以战略组合及业务价值为导向的IT预算管理模式,结合投入对业务的保持、增长、创新变革等作用进行差异化管理,形成激励与考核相结合的有效科技投入体系。中信建投表示,将继续加强数字化交易平台、智能投顾服务、场景化智能服务、优问咨询服务等方面的发展,借助新技术、新模式和创新产品,提升客户体验和服务质量,不断推动行业的进步和转型。兴业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聚焦“数智兴证”战略目标,聚焦财富管理、机构服务、中后台管理、数智基建等领域深化金融科技布局。此外,兴业证券还积极牵头参与上海市证券同业公会开展“证券行业科技投入成效评价体系”课题研究,探索建立业内创新的投入成效评价模型和应用机制,根据对客服务、经营管理、基础设施等不同领域的业务特性、管理目标的不同,开展差异化、精准化的科技投入成效评估。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