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出手,收紧ESG标准!最新影响研判来了
近年来,全球ESG投资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国对ESG投资的监管也逐渐收紧,其中,绿色金融产品的标准化、反“漂绿”等方面成为重点关注领域。迈入2024年后,法国、英国等多个国家又将再度收紧ESG投资标准。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相关政策措施,践行“双碳”目标。越来越多国家也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投资监管。未来绿色产业链迎来蓬勃发展的契机的同时,ESG投资之路也会越探越明。国内方面,尽管短期看ESG基金仍存挑战,但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长期投资价值可期。
ESG投资标准再收紧
为避免ESG投资“漂绿”,近期法国推出新版社会责任投资标签(简称ISR),并将在今年3月起生效。
据了解,新版社会责任投资标签主要进行了三方面修改。第一,对初始投资范围的定义更加严格,并在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方面增加了负面筛选。有关股东参与和投票政策规定更加精确且有约束力。第二,在双重重要性方面考虑了投资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其中重点纳入了主要负面影响。并要求ISR基金对环境、社会和治理领域的实体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第三,将气候政策纳入管理,并将负面筛选范围扩大至所有新的化石燃料勘探、开采和精炼项目。对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投资组合还需要保证转型轨迹,并逐步与《巴黎协定》的目标保持一致,气候影响将作为ISR标签的关键原则。
ISR成立于2016年,是法国可持续金融主要工具,它允许公众选择将ESG 纳入储蓄产品中,法国人寿保险、退休储蓄计划系统地应用了ISR。根据方正证券数据,目前ISR 共纳入1174只基金,总规模达到7730亿欧元。
除了法国外,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于去年11月推出新版《可持续发展披露要求(SDR)和投资标签》,其中的反“漂绿”规则也将于今年5月底开始生效。
具体来看,FCA将推出4个具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投资标签,分别代表不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投资方式。同时,在投资规则上,新规要求,至少70%的产品资产必须根据其可持续性目标进行投资,公司还必须披露产品中持有其他任何资产的原因。
图1:英国企业将于今年7月底开始使用的4类投资标签(来源:FCA文件)
对此,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表示,通过收紧ESG投资规则,首先在投资方面,可以减少投资产品夸张宣传、误导营销等“漂绿”行为,进而避免误导投资人现象发生。 其次将帮助解决上市企业在ESG落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减少可能存在的双重标准,即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策略;不用实际行动落实ESG要求的“空头支票”,不能在产品、经营管理持续落实ESG规则的前后不一致行为等。
西南证券张刚表示,收紧规则还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大对节能环保、低碳减排等领域的投资。“近几年由于全球暖化,导致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面临威胁,为了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牺牲环境的行为,必须要进行严格有效遏制。”
张刚指出,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相关政策措施,践行“双碳”目标。也有越来越多国家采取措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未来绿色产业链将迎来蓬勃发展的契机。
多举措解决“漂绿”问题
事实上,近年来,全球各地监管机构都在不断收紧ESG相关标准。
如去年12月,欧洲监管机构(ESA)发布相关草案,并完成对《可持续金融披露条例》(SFDR)下金融产品关键披露规则的审查,建议对社会因素进行新的强制报告,包括新的金融产品披露温室气体(GHG)减排目标等。新加坡金管局(MAS)发布 《ESG评级和数据产品提供商行为准则》,旨在提高ESG评级和数据的透明度、可比性和可靠性。
ESG投资标准不断收紧的背后,反映了各地监管对于ESG产品“漂绿”问题的重视。
对此,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经济系助理教授饶德宇表示,ESG本身在定义上的模糊,ESG三个领域之间的交叉,目前信息披露的不规范,以及关于污染排放核算上的困难,都给“漂绿”留下了空间,“所以,建立起一个基于数据,且有独立第三方核算的验证标准,是解决‘漂绿’问题的关键。”
济安金信基金王铁牛表示,在规避ESG产品“漂绿”问题上,首先,需要制定更严格的规范和标准,并且需要有完整的操作指南和评测标准,在投资全生命周期规范管理人ESG投资行为,减少“漂绿”现象的发生。其次,ESG投资产品信息披露方面,需要在透明度、可信度、准确度上持续提升。例如对于绿色投资的相关陈述应当客观、准确,减少使用模糊的术语。ESG产品也需要定期检查过去的绿色陈述是否需要更新,并出具合理的依据;最后,建议多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的ESG评估和验证,保证ESG投资过程中对投资标的进行了严格的调查筛选,保证ESG投资策略可以有效落实。
西南证券张刚认为,有的“漂绿”问题,实际上是部分企业或组织利用法律法规、社会公众的监管漏洞,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在信息披露方面刻意粉饰或标榜其虚假环保成果,本质上属于虚假陈述的违法违规行为。这一方面需要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监管部门严格执法;另一方面可以引入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内部人、社会公众进行揭发检举。
ESG基金发展前景广阔
当前,ESG正逐渐成为全球重要投资策略之一。近年来,我国公募基金ESG投资产品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2日,市场上纯ESG主题基金近百只。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合计规模近450亿元。
展望后市,济安金信基金王铁牛直言,公募基金ESG产品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一方面,产品的规模、只数、种类会持续增加。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国内ESG基金数量的复合增长达到36%,规模复合增长率达到23%,相信未来相关ESG产品还会呈现加速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在ESG产品投资策略上,当前大多数产品分别以环境(E)、社会责任(S)、治理(G)为主要的投资策略,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完整ESG策略基金产品或将成为机构布局的方向之一。
西南证券张刚表示,中国在绿色产业链上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无论是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还是新能源汽车,中资企业均具备较高的国际市占率。可供公募基金ESG产品选择的投资标的十分丰富。“不过,由于部分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产品短期内存在供过于求的局面,基金净值短期表现欠佳。”
事实上,这也是短期内困扰ESG基金发展的一个问题。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2日,近九成的纯ESG主题基金近一年收益告负。那么,对于ESG基金来说,如何做才能保证产品收益的同时,发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作用?
对此,张刚进一步指出,一方面,ESG基金不应过分追求短期收益,需要秉承价值投资理念,建立长周期考核体系;另一方面,要以市场化手段借助各个行业专家的外援支持,加大对绿色产业链的基础研究工作,洞察技术转型、更迭等影响,以把握市场先机。长期来看,既有望确保基金净值表现,又可以为绿色产业发展做出贡献。“此外,未来随着前述产业优胜劣汰、市场集中度提高,形成行业拐点,公募基金ESG产品的收益情况有望得以持续改善。”
王铁牛认为,首先,在政策治理方面,无论是ESG信息披露、ESG评级框架、ESG的评估过程等,都需要更多的政策和指引出台,在顶层结构上持续的完善和细化。特别是针对ESG “漂绿”问题,需要在上市公司和投资机构两个方面加强监管,减少相关现象发生。其次,在机构投资管理上,应支持和鼓励基金管理公司推出更多创新ESG产品,并且通过系统化、精细化的投资管理,保证产品的投资体验,持续提升投资者对ESG投资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最后,在加强ESG投资宣传推广的同时,也要重视监督职责,例如ESG基金管理人不仅需要关注投资上市公司的二级市场股价表现,也需要关注投资企业落实ESG的实际情况,促进企业更好地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审核:木鱼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