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敏阿姨,祝你离婚顺利
为什么离婚这么难?
是离了婚会被千夫所指吗?
不是。
我翻了苏敏的评论区,最常出现的一种声音是,劝她,阿姨,赶紧跑。
有人说,找个律师,离婚吧。还有人建议,买个小房子,有能力就自己住吧。
女儿女婿也支持。
苏敏离开那天,是女儿一个人送了她。《人物》采访中还提到一个细节,苏敏准备出走期间,丈夫拔走了车上的 ETC 卡,女婿斥责了他,把卡装了回去。
是离了婚就没法养活自己吗?
也不是。
虽然房子写的是丈夫名字,但我查到了两件事,说实话有点惊讶。
一个是,苏敏的生活,很早就和丈夫切割。
她拿丈夫的医保卡给妈妈买药,第二天他会把密码改掉。她开高速扣了 81 块,第二天,他的电话就打来,催她还钱,这也是她出来后,他打的第一个电话。
我印象很深的一个词,是苏敏形容自己的婚姻,“ AA 制”婚姻。这些年,她去过工地、卖过报纸,摆过饺子摊,打了很多份工。
另一件事你可能不知道,苏敏的第一辆、第二辆车,都是靠她自己买的。
第一辆车虽然写的是女儿名字,但她和女儿一起出钱,靠退休工资和打零工的钱,慢慢还贷。
第二辆车商家打了折,她贷款买下。是辆房车,有床、有沙发,还能做饭。提车那天,她摸着车,哭了,弹幕里很多人也和她一起哭了:
“这个真的是属于我的,属于我的家,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以前我们家人都知道,有很多东西不属于我,很多东西都没有我的名字,
但是这个终于可以冠上我的名字了。”
这是我很想说的,她的名字不止写在驾驶本上,还写在更多地方。她出了书,和女明星一起拍了广告,在全网有 200 多万粉丝。
她驾着属于她自己的车,逃了 8 万公里。
但,没能逃出一段糟糕的婚姻。
所以,到底是什么在拽着她们?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这几天苏敏的讲述中,一个担忧被反复提及,丈夫对离婚的态度。
“这两天再找他谈谈,就怕他不谈。”
丈夫愿不愿意离婚?
目前还未知。但我印象很深的一条评论,是有人劝苏阿姨,请她思考,在这段婚姻里,谁是受益者,谁是受害者?很明显,完全交付的那一方,也被完全捆绑。
我一下想起另一位想离婚的女性,写诗的农妇韩仕梅。她也是河南人,小苏敏 7 岁。
离婚时,法院传票寄到家里,丈夫先是哭,说他改,然后“监视”起了妻子。妻子手机里记者的联系方式,被他删了,来采访的记者,被他打了。
他绝不放她走。
(韩仕梅和丈夫,图源:新京报)
和丈夫一起拽住她的,还有做母亲的责任。
有个我忘不了的细节,来自苏敏女儿的采访。她提到妈妈不离婚,是为了她。她一连说了好多个妈妈的“怕”:
怕自己离婚了,女儿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怕女儿单亲,不好找男友,还怕丈夫生病,女儿要一个人照顾。
韩仕梅离婚失败,也有同样的怕。
她是偷偷找了律师,对方没收她钱。姐姐和丈夫的亲戚来劝,都被她骂回去了。最后把她拽住的,却是女儿从学校打来的一通电话,“你离你的,别影响到我高考了”。她撤诉了。
一位朋友说起妈妈的离婚,马拉松赛道一样,很多中点,看不到终点。
中点提示牌上,关键词是“等”,等女儿高考,等女儿考研,等女儿交男友,等女儿结婚。等这些任务都完成,妈妈叹口气,几十年都过来了,算了。
有人说,对这些女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但我想讲的是,你有没有想过,那些持续几千年像潮水一样的,淹没她、塑造她的,是什么样的声音?
苏敏的母亲是这样告诉她的——“凑合过就行”、“这么大年纪了,还理(离)他干嘛?”
我的大舅也是这样告诉小姨的——“年纪那么大了,离了婚怎么活?”
小姨 50 岁那年,鼓起勇气离开赌博的丈夫。大人们围在她家客厅劝,离了他,你怎么活?没人记得,小姨年轻时做水果批发,是整个批发市场里生意最好的,后来她嫁了人,生了女儿,再没工作。
我必须再说一次,是那些无形的,密密麻麻的网,在死水一样的生活里,
禁锢了她,困住了她。
所以这也是我今天为什么要谈论苏敏的离婚。
她不是第一个艰难地走在这条路上的女性,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找资料时,这是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来自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
“社会学家有责任向一般读者阐明,他们的私人困扰并不只是个人命运的问题,而是和全社会的结构性问题密不可分。”
一个让母亲离婚不那么难的社会,应该是怎样的?
我想到很多。如果她的家务劳动能被正视,如果养育孩子不默认是她一个人的责任,如果离婚能不那么耗尽她的力气,如果有足够多女性离婚后的人生样本供她想象……
她离婚这条路,都能好走一点。
再说回苏敏,你可能不知道,再过 8 天,就是她“出逃”两周年。
我想起纽约时报报道她的标题,“A Chinese ‘Auntie’ Went On A Solo Road Trip. Now, She's A Feminist Icon"。给了苏敏一个很高的评价,Feminist Icon,女性主义偶像。
我时常打开苏敏的评论区,她的确成了很多女性的偶像。她们说,羡慕你会开车。她们也劝,开着你的车,离婚吧。
她们想看她,像灯塔一样,开进一条她们没能踏上的路。
看着这些评论,我心里很复杂。一方面是高兴,有苏敏这样的灯塔出现。一方面也难过,即使有这样的灯塔,女性想走向一条更广阔的路,都如此艰难。
别让她在婚姻里,成为永远的受害者。别让她在想逃离时,得不到支持。
但她们更需要的,是一片真正坚实的,能让她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地基。
最后再次祝愿苏敏阿姨,离婚顺利。余生顺利。
撰稿:邓丫丫
责编:丁丁
极昼工作室《五十六岁女人的一次“逃离”》;剥洋葱people《成为“病友”的母女:互相看见,彼此救赎》;中国青年报《韩仕梅:一个写诗的农妇想要幸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