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684万女生爆哭的小阿姨,看得我想骂人生活2022-08-25 04:08大家好,我是田静。这两天,小红书上出现了一篇「神贴」。主角是两名相差15岁的女性。一个是温柔的保姆小阿姨,一个是好心雇主家的女儿。她们的善良、互助,击中了无数女孩对女性友谊的期待,被奉为女性互助的最佳范本。然而,故事却没这么简单。治愈女孩们的小阿姨“小阿姨”的故事,从两名女性十几年后的重逢开始。据博主“臭臭是宝贝”所说,她带孩子去游乐场时,偶遇了小时候带她的保姆小阿姨。在得知对方的不幸遭遇后,想高薪返聘她回来,帮忙照顾自己的孩子。小阿姨出身于长沙农村,15岁时到她家打工,博主从出生到8岁,一直都是小阿姨在照顾她。8年的时间里,四季轮转,一大一小两个女孩,感情好到密不可分。 夏天停电,小阿姨会带她去小院子纳凉。调皮被骂后离家出走,小阿姨也能第一时间,找到躲在桥洞里的她。被小朋友欺负了,小阿姨带着她去别人家“报仇”。明明自己也是小姑娘,被熊家长推搡,也绝不退让。小时候生病时每一次睁开眼,都能看到小阿姨心疼的身影。然而这一切,截止于小阿姨23岁时,被喊回家嫁人。尽管内心不舍,也只能无奈接受。临走的时候,博主的爸妈还买了三金当嫁妆,怕阿姨被夫家看不起。小阿姨离开后,博主多次去长沙找她,但都没找到,她只能将思念长埋心底。 然而结婚后,小阿姨过得并不好,生了女儿没多久老公就死了,婆家说她们母女克夫,把她赶出家门。带着孩子回娘家后,因为嫂子不待见,只能带着孩子进城打工。谁料没过多久,女儿就生了一场大病死了。如今小阿姨辗转于不同家庭,继续做保姆带孩子。听到这些事后,博主很为对方做些什么,思考良久,决定将小阿姨请回家。给的福利待遇很好。工资1万2,包吃包住,周末休息,节假日一起去玩,社保买满。结果小阿姨表示不需要给这么高的工资,按照市场价给就行。两个善良的女孩,分开多年后,仍然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对方。看到这个故事后,很多网友都感动落泪,表示只有这样的女性互助,才能治好女性的精神内耗。 但谁能想到,上一秒感动的眼泪还没擦干,下一秒博主就被扒翻车了。有人爆出和博主的聊天记录,说这个故事其实是为了做号引流瞎编的。 而且,博主还曾吐槽,贫苦女性生二胎,有点母驴思维。与大家想象中的女性互助,根本不沾边。 得知真相的网友受伤不已,再也不敢相信互联网。 很快,博主出来回应,表示虽然自己的初衷是想做号,但小阿姨的故事是真的。不过经此一役,博主已经信用破产,再也无人买账,最后只能注销账号。 其实在小阿姨的故事刚出来时,就有人质疑过真假,认为很多细节都经不起推敲。 但因为这个故事过于美好,以至于女孩们都不忍心打破。 不过与其说是小阿姨的故事美好,不如说是女孩们为这个故事,赋予了太多精神寄托。因为女性困境中,有太多无奈和难以撼动,我们需要一些精神鸦片,来让自己别那么绝望。所以哪怕明知是虚幻,也想留一丝感动。更像是一种刻奇,是女性互助的自媚。 谁在阻碍女性互助然而小阿姨的故事之所以看似美好,恰恰正在于她的“非现实性”。它用两个不同阶层的女孩情谊,打造了一个女性互助的乌托邦。在这里,女性之间的情谊,可以跨越时间、阶级、个体境遇,女性的思想不受原生家庭和受教育水平的制约,理解和共情天然存在,世界遵循着“善有善报”的正义定律。得知故事可能是假的后,网友们难过的不仅是被骗,更是女性互助乌托邦的幻灭。美好的可贵在于稀有,我们时常为女性之间的美好而热泪盈眶,其实意味着女性互助并不是常态化事件。网络上,女性内部充斥着分歧和对立的声音,将女孩们划分成不同派系。一部分反婚反育的人,认为男性是女性一切祸患的根源,称已婚女性为“婚驴”“女奴”。papi酱就曾因孩子随父姓,被踢出“独立女性”队伍,成为“驴”的代表。 职场女性和家庭主妇之争,也从未停歇。“燃灯校长”张桂梅,得知自己的一名学生,放弃事业做家庭主妇后,在对方回母校捐款时,直接骂道:“滚出去”。家庭主妇似乎等同于躺平、堕落、不自爱。 即使都身处职场,女性有可能遇到“蜂后领导”。1974年,staines等人采访了约2万名员工,结果发现职场上取得成功的女性,往往选择拒绝帮助其他女性获得职业发展。同样,就算同为家庭主妇,女人之间也有高下之分。婆婆处于权力结构的上层,往往成为被批判的对象。 想生男孩的主妇,则更加低人一等。她们会被称为“男宝妈”,伴随着她们的是一系列胎死诅咒。 由于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结构位置不同,在这个多元价值的社会当中,女性之间难免会割席。哪怕有了共同的困境,经验和想法也难以共通。后殖民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斯皮瓦克,曾指出女性内部之间也有权利结构,而且女性内部之间的差异,比男女之间的差异更大。处于底层的“庶民”女性,除了受到男权社会的压迫外,还会被“高一级”女性所遮蔽,她们的声音甚至无法出现在主流讨论场域。她们被建构为女性主义中的“她者”,变成女性解放过程中,需要被唤醒或摈弃的落后存在。即使是被誉为乌托邦的小阿姨故事中,也透露着一股中产阶级对底层女性的凝视与幻想。两位女性之间的关系,看似是双向奔赴,但在人格地位上似乎并不平等。 甚至没人知道“小阿姨们”,是否真的需要这份同情。毕竟她正干着8000块一个月的工作,能自食其力,雇主对她也没有不满。就像前阵子火遍全网的“二舅”一般,看客吸食着他们遭遇的苦难,化作正能量与自我感动。而二舅和小阿姨自己的声音,却被遮蔽在美化后的叙事中。仗义属于女性我们究竟还应不应该去相信、践行女性互助?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女性互助的关键,不在于为受助女性提供正确选项,而在于如何为女性们创造更多选择。在小阿姨故事的评论区里,我们同样能窥见一些真实的美好。其中一位女生,讲述了自己和邻居姐姐之间的故事。姐姐初中毕业后辍学打工,被人传当三陪、做小三,尽管很久没见,但女孩依旧据理力争,维护姐姐的人格。多年后,女孩研究生毕业,成为大众眼中的高知女性。而邻居姐姐则买了别墅,生了两个小孩,生活幸福。她们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各有各的晦暗与皎洁。 差异不是障碍,偏见才是。职场女性,可以为生育女性再就业提供工作机会。步入婚姻的女性,也可以帮助年轻女孩建立良性亲密关系。在很多求助帖中,我们都能看到女性基于自己的经验,给出的不同解决办法。在机会成本、性别歧视、生育自主权、产假问题、性自由等社会结构性问题面前,所有的女性,都是“庶民”。女性互助之所以美好,不是因为所有女性朝着一个方向,而在于种下了希望。让处于困境中的女性,看到了生活的可能性。 戴锦华教授曾在访谈中说道,“仗义”这个词其实应该属于女性的。因为男性往往被锁死在社会利益结构之中,导致他们无法做出仗义之举。我们向往女性互助,是因为我们知道,很多时候,女性只能依靠女性。女性互助,是女性团结起来对抗父权文化,建立自身主体性的武器。而这个理想的实现,要从允许不同频的人生存在开始。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