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再强迫老爸学习用智能手机了
老爸曾是90年代用“大哥大”的先驱,然而这次,他没赶上,应该说,他不愿再跟着手机一起向前走了。
《正阳门下小女人》剧照
最开始,老爸不会用手机线上挂号。
几个星期后,又到了要预约拿药的时间。我原以为他会试着自己去操作,没想到最后还是打电话来“求助”。
《都挺好》剧照
“忘了,怕点这里不对,也不知道哪里退出。”我生起无奈和怒气,毕竟是手把手教过好几次了,最后这个任务还是落到我手里。我只好在自己的手机上,在医院的公众号里绑定他的信息和社保卡。
自那以后,我每隔1个月就会问他下次取药的时间。刚开始还觉得麻烦,毕竟为了抢号,老爸还可能会半夜发语音让我抢号。但渐渐发现,帮老爸预约挂号似乎也是个骄傲的“任务”。医院的线上系统做得相当不错,不仅可以预约,还有实时提醒到号人数,取药信息,查询报告等服务。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查查老爸的报告,怕他生病了自己跑医院了没告诉我。另外遇到不懂的指标我都会查一查,也顺便给他科普。给他挂号,成了一个我了解爸爸身体,和互相学习医疗知识的意外渠道。
除此之外,老爸还不会线下用电子支付。
自从电子支付下沉到我们这个四五线城市后,连街边小摊和菜市场档主,都纷纷打上自己二维码贴在档口前。好几次回家买菜,我都没有带现金,不用摸皱巴巴和带有鱼腥味的纸币,真的非常方便。但对老爸来说,每天带上现金是必不可少的功课(有时他忘了带手机出门,但现金一定不会少)。一天他推着自行车进门说,“刚刚买鱼不够钱,明天记得提醒我带钱去给,”那个卖鱼的阿姨我记得是可以二维码支付,我便提醒爸爸“用微信扫一扫她的二维码支付”,但他一副学不来的样子,“要拿手机,还要扫一扫,太麻烦了,我还不如直接给钱。”于是电子支付又被他不屑地抛弃了。
不过学不会付款没关系,老爸还是懂得怎么收红包。一天他主动问我“微信的红包怎么发”,我一听兴致来了,没想到老爸竟然对这功能感兴趣。于是我用了几百块给他当学习教材。用红包方式支付,然后让他在和我的对话框里点开红包。“哎哟,这样点一下我就有钱了?我现在有多少钱?”他开心得眼睛都睁大了。于是我又让他学会查自己的账户余额。看他那兴高采烈的样子,我又一次深刻明白:收钱永远比花钱快乐。
《八零九零》剧照
疫情之后,老爸终于又掌握了另一项智能手机技能——打开健康码。
说终于,那是因为这过程相当不容易。疫情严重时,我和哥哥都在外地回不来。而当时为了方便快捷,老家也开始要扫码做核酸了。老爸打电话问我怎么把码调出来,我打开家里那边的小程序,发现需要登记信息,也就是需要“打字”,脑袋“嗡”地就懵了,毕竟老爸不会拼音打字,而要想达到“打字”这一步,就还得先教他调取手写出来。而要教会他调取,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短视频平台,找一个和他手机型号相同的调取教程。
这一系列步骤捋下来,就像套娃一样无穷无尽。当我终于找到一个视频转发给他后,老爸打电话过来,“学不会,算了,明天去检查的时候护士会帮我的,那么多老人不会用手机,肯定需要他们帮忙。”我哭笑不得。后来在经过多次做核酸后,老爸终于学会了打开健康码、行程码。
当我们习以为常用扫码点餐,线上支付和扫码后,会很理所当然认为生活本应如此,身边人都会这样用手机。所以回过头来,发现父母、爷爷奶奶不会这样玩手机,会出现惊讶错愕。的确,科技使生活便利,但并没有给所有人带来便利,反而会给他们造成困惑,为什么生活会变得如此遥远和“不方便”。作为内心敏感的人,比“害怕科技”更严重的,是产生“被时代抛弃”的感觉。当全世界都在用手机干嘛干嘛,而自己却是一头雾水,老学不会,甚至还被自己的亲人嫌弃时,那一定是相当难受。
能让父母学会用手机各种操作当然是最好,但学不会,也不要紧。我曾苦恼于爸爸怎么也学不会手机挂号,总觉得他是懒于学习,但现在明白,有的长辈就是会害怕按错手机会出意外,会被扣钱等等,这种害怕多半是解决不了的。既然这种心理障碍是长期存在,那也不必强求他一定要克服,毕竟自己也不想被强迫,去学习一个自己害怕或不感兴趣的技能。学不会,没关系,那我们多做一步就好了,“能被他们依赖”“理解比学会”,这些更重要。
写到这才想起来,下个月老爸又要去取药了。我熟练地打开医院小程序,点开医生专栏。
“啊原来因为长假推迟了放号时间,那我建个笔记提醒自己好了。”我噼里啪啦完成这一系列操作,用时也不过一两分钟。当然,我的心情也没有像最初那样烦躁和苦恼了。
排版:红蛋/ 审核:然宁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