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当打工人开始学会“去班味儿”

当打工人开始学会“去班味儿”

公众号新闻


人和人,性别、年龄、地域有所差异,价值观常常难以弥合。如果说有什么事能在这个时代取得最大共鸣,那大概是:不想上班。


然而,打工是必须要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不打工的。在工作时间之外,如何成功“去班味”、保卫个人生活,就成了最大的命题。


只要坐上工位,我就是行尸走肉;走出公司大门,一天才刚刚开始。



现在的人,

怎么越来越不爱上班了


2024年1月份,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发布了“生活者‘动’察”2023年的年度研究成果。


在该研究对3000名样本进行的定量调研数据里,看到了一个有趣的发现:在过去的2023年里,生活者们“用心做”的事情中,提升职场竞争力的活动、与他人一起进行的活动与2019年相比显著下降。


同时,陶冶身心、可独立开展的活动比例显著上升,比如研究料理、弹奏乐器等。


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 《中国生活者开启新行为的意识行为调查2023》 


与此同时,网上越来越多的热搜,不再是关于如何升职加薪,而是怎样“延长周末”:把周四定位成“清洁日”,整理好一周事务;周五是“聚会日”,一下班就出门撒欢;周日要给自己半天缓冲时间,避免“周一综合征”……


字里行间,句句写着:上班不值得。


有人给出这样精妙的比喻:大城市的白领就像扫地机器人,每天有固定的路线,下班后带着一肚子垃圾回家,重新充电。


最可怕的是,被上班耽误的,不只是分内的八小时。


有一部电影讲过这样的故事:两个学生时代的年轻人,因为文化品味相似而相爱;步入工作后,曾经热衷文艺电影的男主,每天下班后只能沉默地玩着手游,最终两人共同话题越来越少,走向分手。


年轻的爱情被现实生活磨砺后,走向分手 / 图虫创意


有网友评论,自己和男主一样,工作后被榨干了“文化体力”——经历了高强度工作,下班之后,即使终于拥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没有精力和耐心去阅读长文字,更无法进行自我提升。


“特种兵”式旅游是属于大学生的,疲惫的成年人只有周末“躺尸”;下班后健身只会在电视剧和社交平台上出现,真正的社畜,只剩吃宵夜、刷手机的力气。


被工作倦怠侵蚀的,不只是工作时间内的时间、精力,更是一个人“好好生活”的意志力。


但是,“不想上班”,真的没得救吗?



被工作榨干,

什么才是救命稻草



《毫无意义的工作》这本书里,作者大卫·格雷伯进行了大量访谈。其中一位访谈对象费伊说,他的工作中有着大量“黑话”。然而事实上,它们只是为了显得自己很专业、很有用而编出来的屁话而已。


而他对抗无聊的方式,就是把这些“黑话”编成嘻哈音乐的音节。在每个又臭又长的会议上,费伊都会幻想自己是在编曲[1]。


不要觉得费伊是个“奇葩”,事实上,当代年轻人应对工作倦怠的方式,比你想得还要奇怪。


刚才提到的“生活者‘动’察”研究里,也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调研数据显示,有69%的人,在2023年开启了新行为的尝试。


除去画画和健身等常规爱好,他们还有许多千奇百怪的尝试:观察路上的行人、观察鸟类、画蘑菇、“云养”大熊猫……


比如,有多少人正在“云养”大熊猫?在社交平台,每只大熊猫都有自己的超话;直播大熊猫日常的“ipanda”熊猫频道,拥有超过1153万的粉丝。


而且,这些大熊猫和明星或二次元人物一样,有着自己的“人设”,粉丝们更是会根据每只大熊猫的特点,进行二次创作。


“摸鱼”时,把直播画面放在小屏,大熊猫打闹、吃竹子发出的声音,成了工作BGM;下班后,“围观”大熊猫生活,更是成为一种放松方式。


2016年,一项针对伦敦51名职工的定性研究中,有超过30名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通过演讲、画画之类与工作毫不相关的爱好来纾解压力[2]。


不同的打工人逐渐通过追求纯粹的爱好来治愈工作 / 图虫创意


看来,用爱好治愈工作,是古今中外的通用规律;只不过,把什么当作爱好、爱到何种程度,却是此时此地的时代命题。


比如,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的调研中的一位受访者章女士提到,2019年,她会利用下班时间上python网课、为了社交而学习高尔夫;现在,她的爱好是每天自制便当,以及0成本自学素描。


以前,她会斥巨资购买高尔夫服装,还会发在社交软件上;现在,就算是画出了满意的作品,她也只会和熟人分享。


今年看到体检报告后,考虑个人健康,开始每天做简单却有营养的便当。0成本自学素描,让自己沉静下来分享给熟人获得赞赏,获取持续的动力。


来源: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

《开启新行为的生活者访谈2023》


当时代环境发生变化,人就会从向外探索,转变为更专注于内心世界。比如,在台湾文学史上,有一批作家被称为“内向世代”:比起对外部环境的描绘,他们更专注于探索心灵的“内在风景”,展现人的存在危机。


而这背后,是1990年代社会转型期,传统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都在经历着重塑[3]。


而生活,同样也是一种文化:在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的调研中,职场上升空间受限、信息潮流快速更迭与日常生活的乏味等,正是促使人们转变生活方式的主要原因:41%的生活者感受到职场瓶颈、53%的生活者希望拥有长久爱好、45%的生活者认为自己在玩手机上花费了太多时间。


今年减少玩手机的时间,开始钓鱼潜水。钓鱼会留下记忆,潜水会遇到很多惊喜,为生活带来变化和刺激。


来源: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

《开启新行为的生活者访谈2023》


在后续调查中,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是: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方式的,不仅是经济、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变化,还有这些变化对主观心态造成的冲击。


比如,在回答“是什么阻碍了你开启或持续新行为”的时候,仅有12%的生活者表示受到“资金不足”的影响。影响因素中比例最高的,是时间不够(34%)、信心不足(27%)、信息不足(19%)和伙伴不足(18%)。其中,时间不够虽排第一,但在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开展的《“我的一天”日记调查》显示,很多时候,这只是大家忍不住频繁刷手机后找的“小借口”。


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 《中国生活者开启新行为的意识行为调查2023》


以上这些阻碍人们开启新行为的排名靠前的因素,似乎用现在的流行词说,就是容易“内耗”。


不过,许多人找到了应对“内耗”的方式:比如,降低“爱好”的启动成本,每天画一只简单的蘑菇来解压;再比如,会有人研究“潜意识投射卡”,为亲友进行心理疏导


或者更简单、更日常的:想打游戏却没时间,就看别人打游戏;想钓鱼却没精力,那就每天去河边遛遛,观察别人钓鱼。


总之,他们选择“以低成本的巧妙方式、减少内心的犹豫和压力”,转变生活节奏,停止内耗,治愈自己。


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开展的《中国生活者开启新行动的意识行为调查2023》中,参加音乐会/演唱会、旅游、露营/钓鱼的比例均有增长


而与之相关的,是2023年“遍地开花”的音乐节,“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的livehouse,火出圈的“淄博烧烤”,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citywalk……


在消费日趋谨慎的当下,这无疑会成为新的商业化空间。不起眼的“生活细节”里,或许隐藏着新的时代风口。



停止内耗的一百种方式,

被我们找到了



说好的“上班带来的痛,要用一生来治愈”,为什么做做饭、看看大熊猫,就腰不酸、腿不疼了?


“生活者‘动’察”除了定量研究,还让受访者以日记形式,记录了当日的活动、关于时间利用的个人满意度;此外,还针对开启这些生活方式的动机与感受,进行了深入访谈。或许,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答案:


35岁的吴先生,人到中年,开始阅读历史文学类书籍、为家人做菜。疫情居家无聊期间的偶然尝试,演变为长期爱好。


在他看来,这两件事都是高沉浸度、存在正反馈的活动。在职场晋升遇到瓶颈的当下,不仅转移注意力,也让自己找到了“存在感”。


30岁的孙女士,2023年的新爱好是居家堆肥、种菜。观察厨余垃圾滋养泥土、种出蔬菜的过程,以及植物每个生长阶段的变化,让她感觉有趣。


越来越多的打工人将业余种菜作为自己的“沉浸式”爱好 / 图虫创意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只是,有些重复的工作日程无法满足这种好奇心,“创造变化”,就成了心理需要。


在医疗领域,有学者提出了“需求-控制-支持”模型来解释这种“被工作榨干”的感觉:工作的压力和工作需求成正比,和决策自由度成反比[4]。


也就是说,工作时感觉越机械和“被动”,越容易产生焦虑和压力。


这个模型,与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的“生活者‘动’察”研究中的年轻人心路历程相吻合:做饭也好,画蘑菇也罢,这些看似“没用”的行为,给人带来的,其实是对生活的掌控感;而这种掌控感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同研究中有专家在访谈提出,不确定性的增加,加速了集体意识到个体意识的转变,也加速了人们对于“如何对抗外部风险,如何看待自我与外部的关系”的思考。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一些看似“无意义”的事情,而这些行为,其实是人们内心的一种“对抗”。


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开始反思技术、数字化等“客观文化”给个人主观能动性带来的影响和限制,在不断变动的信息潮中,重新确认自己的存在。


调研报告的结语里,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将这种生活方式概括为“轻启”:既不“内卷”,也不“躺平”,而是以力所能及的轻松方式,积极开启多元探索,不断丰富个人生活。



就像几十年前王小波说的那样,“越是悲怆时候,我就越想嬉皮”。时代的浪潮不由我们控制,这时,守卫个人生活,就是最好的答案。


图片编辑 | 刘林婷 
审核 | 圈圈圆  


[1] [ 美]大卫·格雷伯. 2022. 毫无意义的工作. 中信出版社.

[2] Bhui K, Dinos S, Galant-Miecznikowska M, de Jongh B, Stansfeld S. 2016. Perceptions of work stress causes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in employees working in public, private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a qualitative study. BJPsych Bull.

[3] 黄锦树. 2015. 内在的风景——从现代主义到内向世代. 华文文学.

[4] Nakao, M. 2010. Work-related stress and psychosomatic medicine. BioPsychoSocial.



网易文创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微信编辑 | 刘林婷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到8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生活综研的轻启发布会最新报道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自信是孩子面对未来的关键!爸妈一定要教孩子学会“看见自己做得不错的地方”,让孩子提升自我价值感英美开始学北欧,寒冬把娃留在户外睡觉,专家:冷能治病……在全世界最大的游轮上,我洗掉了班味打工人洗去「班味」的4个小方法|WEEKLY林黛:记2023年9月的以色列之旅--相见在特拉维夫日本妹子被亲妈诅咒“去死”,因样貌丑被霸凌,花2000万整形逆天改命…当打工人涌向「美团直播间」|氪金 · 大消费当我学会“摆烂”之后,孩子反而越来越努力了总有种说不出的难受,可能是“班味”太重了真心建议你:无论和谁相处,都要学会“间歇性冷漠”地方动态丨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一股子“班味儿”的穿搭火了?是谁汗流浃背了中国“年味儿”,出海!「班味」清除计划营销周报|借势《繁花》,美团打造「繁花美食」;饿了么「班味」小票大搞「互联网黑话文学」上有天堂下有书房独自写作与读书严歌苓最强打工人 加拿大百强高薪CEO薪资出炉,是普通工人的246倍!下个月开始!加拿大税收重磅变化、打工人到手工资变少!彻底活不起了去商场散班味,一种很新的潮流第120章 渣爹地方动态丨浙江省欧美同学会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欧美同学会11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专题培训班年味,比班味更恐怖?你的班味儿重吗?进来诊断一下!回国三个月,朋友说我“班味”太重。。。牛肉洋葱孜然口味的发面馅饼豫园灯会美出圈!上海专属“年味儿”背后,离不开这个专业的支持!Jessica Chen Weiss 白潔曦Michael J. Zak Professor of Cornell海外纵横丨中国“年味儿”,出海!美晕了!豫园灯会火出圈!上海专属“年味儿”来啦!曾被7亿用户抵制!打工人「最恨」的钉钉,竟为打工人配置了这么好用的AI!访谈丨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欧美同学会会长闫傲霜当空气中飘过浓重的班味最高级的自律:学会“三慎”人到中年,学会“三慎”(深度)放下班味,就是年味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