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100万,年轻人也不愿生娃?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以此求剑,不亦谬乎?”凡是违反自然规律,欲强行为之,即便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最终的结果也往往不可预测。
最近有个平台有一个热烈的讨论:生一个宝宝补贴100万,你们愿意生吗?回答的人数超过2000人,其中有一个回答最逗:生是会生的,但不是现娃,而是期娃,政府得先付个20万做首付。而且还不保证最终交娃,也就是可能会出现烂尾娃。
这个回答虽然是个笑话,但背后隐藏的思想和时代问题却不小。
01、“计划生育”的想法又回来了?
八十年代中,在故乡的大街以及房屋上,经常可以看到计划生育的宣传标语。宣传标语以乡镇府为圆心画圆,半径越短,会相对文明,比如乡镇府所在的那条街上刷的是“实行计划生育,贯彻基本国策”;离开乡镇府所在的那条街,标语就变得更实在,比如“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而离开了镇上,到了下面的行政村,这些标语就变得简单粗暴多了,比如“引下来、流下来,就是不能生下来”等等。
现在回想起来,连我这样的小孩子,都已经能够细致分清楚引产、流产、结扎、上环这些现在看起来略显生僻的术语来。
可见,在当年,生育这件事是被作为公共领域的事物给管起来的。生育,从古至今,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是个人的天然的权利,但到了这个时代,它已经成为受到管制的一个领域。我的一个初中老师,私下里给我们讲他们那一代人的痛苦时,就把不能更多地生育子女列为他一生最痛苦的事件之一。
可以这样说,我的童年时代留给我记忆最深的一个场景,就是隔一段时间,我们中学对面的派出所门前的树旁就有一批用手铐铐起来的愁眉苦脸的村民。他们被铐起来的原因都一样,那就是交不起超生罚款。
然而,时光流转,一切变化得都太快。如今的计划生育宣传标语,主要都是在鼓励生育,主打幸福牌,比如“一胎少二胎好,小有伴老有靠”“三个孩子就是好,不用国家来养老”“一个两个都是养,再来一个又何妨”等等。
计划生育这个词语虽然没有全部谈出人们的生活,但它的含义已经与昔日大大不同了。现如今,人们经常讨论的是,政府应该如何补贴一个愿意生育二胎和三胎的家庭。如果我那位初中老师如今还在世的话,一定会感叹他生不逢时。
02、生小孩是投资还是“消费”?
从根本上说,对于生育问题,之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基本上是不同的观念所致。当然,除了观念之外,当面临自己的现实选择时,则还要受到养育子女的成本收益的影响。
就比如说,当听说我的同事选择不育甚至不婚时,我的一个阿姨义愤填膺地说:“你的这些同事就是太自私!”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她的女儿也选择不生育,理由是我的这位阿姨不愿意给她带孩子。
在我们上一代人眼中,生育当然是为国家民族做贡献。那一代人还延续着上一代的观念,对于生儿育女,延续血脉有着某种执念。生儿育女是的确是关乎我们的群体生存的事情,这大概也是西方社会在经济取得一定发展水平之后发现生育率下降,对于生育作出补贴的原因所在。
细细替那些认为生育是社会义务,是个体理应为国家出一份力的人想,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可能有两个原因,前一个比较务虚,后一个比较务实。首先,人口繁衍是维系一个民族延续下去的最基本条件,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还存在着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但不得不说,这种观念已经越来越不被如今的年轻人所持有,如果给他们讲多子多福,恐怕只会被他们笑话思想太老套。
其次,后一代的人口多,自己这一代的退休金就更有保障。这样的原因大部分人都不会说出口,事实上,这也只是那些关心国家大事的人才会想的,一般人多半不会这样想。
但只是谈论社会义务,对于生育孩子这个决策而言,显然是触及不到根本。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养育子女就是在投资一项资产,子女长大成人,就是家里的一项劳动力。倘若他们有出息,那就是这项资产有了额外的收益。所以,多子多福本质上是农业社会的写照。那是大家都掉入到一个低水平囚徒困境后内卷的必然结果。
现代社会,养育子女更多是一种消费行为。也就是说,我们养育他们主要不是为了他们将来为我们带来物质利益,而是通过养育他们而获得心理的满足。通过养育子女,而享受人伦之爱。但是,养育子女与享受其他消费品一样,也存在炫耀性的一面。我们当然不希望我们的孩子比别人的差,于是就有了鸡娃,就有了拼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各种意义的成功,而一旦不能如愿,就会觉得失败。
03、时代和人们的观念已经有根本变化
我们再看看那些主张对生育孩子大幅进行补贴的经济学家,他们的理由又是什么?归结起来,他们的理由就都很务实:第一,人口越多,创新人才越多,经济才会越发繁荣,社会才会越发有竞争力;第二,人口下降,劳动力供给持续减少会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导致国家在制造业上的优势丧失;第三,还是养老金,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现收现付制的养老金制度将难以为继。
然后,他们就来算一笔账,那就是补贴给年轻人,让他们生育孩子。这个补贴定为多少,大家的争议很多。
如果按照纯粹的经济分析,这个定价也没有什么难度。只要计算清楚更多人口会给国家的未来带来多少收益,然后把这些收益贴现到今天,看看值多少钱,然后把这笔钱补贴给生育更多孩子的家庭,似乎就可以了。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很难计算得清楚,因为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谁都无法清楚地知道,所以这个收益到底是什么,是一个谜。
其实,今天主张补贴生育的人,与当年主张计划生育的人,他们的思维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他们都认为,一切都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我们按照我们的理想设计好,那么,未来就会很美好。
40多年前,我们相信社会的生育水平能够通过计划有效的控制,结果谁又能想到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会出现如今这样的低生育率的结局呢?甚至当初在讨论放开生育限制时,还有专家认为我们国家的生育将会迎来井喷的时代。但放开生育这些年,我们却没有看到这样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这些专家的头脑中的观念还停留在过去,他们忘记了时代和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舟已行矣,而剑不行,以此求剑,不亦谬乎?”凡是违反自然规律,欲强行为之,即便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最终的结果也往往都不可预测,甚至得不偿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