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光雷达专利申请方面,中国企业速腾聚创和禾赛科技分别排在第4位和第5位,但在市场方面中国企业掌握着全球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中国的EV竞争激烈,各车企为了差异化而不断强化驾驶辅助技术……
来源|日经中文网(ID:rijingzhongwenwang)
封面来源|Unsplash
在作为自动驾驶“眼睛”的零部件“LiDAR(激光雷达)”领域,中国企业的存在感增强。专利申请数量远远超过日美企业,并且掌握着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在中国,纯电动汽车(EV)开发竞争十分激烈,使用激光雷达来实现差异化的驾驶辅助系统越来越先进。日美欧企业的行动较为迟缓,德国博世(Bosch)等已开始退出激光雷达开发业务。激光雷达通过照射激光,来高精度地测量与周围物体的距离。在已经广泛投入使用的车间距测量等驾驶辅助技术方面,主流趋势是使用摄像头和电波雷达,激光雷达使该技术更加先进。激光雷达被认为是实现全自动驾驶的重要零部件,配备该零部件的汽车制造商在每辆车上使用1台左右的激光雷达。据日本专利调查公司Patent Result(位于东京都文京区)统计,2000年以后,中国企业的激光雷达专利申请数量达到2万5957项,远远超过排在第2位的美国(1万8821项)和排名第三的日本(1万3939项)。从企业的申请量来看,德国博世排名第一,日本电装排在第2位,日德企业占据了前几名,但中国的速腾聚创和禾赛科技分别排在第4位和第5位,显示出了存在感。2015年以后,这两家中国企业的申请数量急剧增加。这两家中国企业在业务上超过博世和电装。据法国调查公司Yole统计,在2022年的车载激光雷达市场上,禾赛科技的份额为47%,位居第一。激光雷达的用途大致分为全自动驾驶和驾驶辅助两类,禾赛在单价较高的全自动驾驶用产品方面具有优势。主要提供给美国通用汽车(GM)旗下的GM Cruise以及中国的百度等。速腾聚创擅长的是驾驶辅助用的激光雷达。特点是使用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价格便宜。2022年速腾聚创供应了5万7000台激光雷达,不断扩大销量。中国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及小鹏汽车等已决定采用。日本的东北大学教授田中秀治认为:“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的技术水平高,将成为今后拉动全球激光雷达市场的存在”。小鹏汽车通过配备作为自动驾驶“眼睛”的零部件激光雷达,强化驾驶辅助(上海市)
中国企业之所以在激光雷达技术上影响力越来越大,是因为在中国的EV竞争激烈,各车企为了差异化而不断强化驾驶辅助技术。比如,小鹏汽车推出了配备有2台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的EV,强化了在高速公路及普通道路上的驾驶辅助功能。据Yole介绍,在中国市场上,从2023年到2025年,将推出100款配备激光雷达的车。 日美欧配备激光雷达的车少得多,2023年以后被认为分别有几款车型。日美欧的汽车厂商致力于EV开发,对自动驾驶的开发稍显薄弱。 在日本,本田2021年量产了配备激光雷达的“里程”。在世界上第一家实现了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系统成为驾驶主体的“3级”自动驾驶,但由于消费者还没有普遍重视性价比,现在“里程”已停产。丰田及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等也推出了激光雷达配备车,但仅限在高档车上采用。因此,日美欧的激光雷达涉足企业陷入了苦战。专利申请数量排第一的博世最近决定停止开发激光雷达。今后,将把开发资源集中到需要驾驶员常时监控的“2级”自动驾驶使用的电波式雷达等需求大的其他传感器上。 2022年,先锋退出了激光雷达业务。新兴企业美国Quanergy Systems公司申请适用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条,经营破产后将被投资者集团收购。中国在EV上领先,掌握着核心技术的电池。在作为自动驾驶关键的激光雷达领域,也可能发生同样的事情。 文章转载自日经中文网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
中国激烈的EV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