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丨中美消费对比:GDP 负增长,但最新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可能远没那么糟
晨读 第731期
怕太长你不听
▸ 美国经济衰退了吗?
▸ 比起 GDP,哪些指标更能反映经济状况?
▸ 中国企业用如何应对成本上涨?
Chinese Companies Alter Products, Strategies to Offset Rising Costs
微词卡和晨读营见文末
Companies across China are making changes to everyday products and adjusting their business strategies to cope with rising costs and the country’s economic slowdown, which is weighing on consumer spending.
来源 华尔街日报
本期39词 | 累计34014词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各界都很关心的经济形势,而且不单是中国的形势,还要看美国的情况。
最近大家都很关心的几个问题,首先就是全球会不会陷入衰退。而这当中的关键就是美国经济会不会衰退,尤其当前 ta 的通胀率居高不下,经济发高烧都烧了这么久,到底有没有把脑子烧坏掉?
再有就是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物价问题。本来今年中国经济就深陷各种挑战,全世界现在又都在通货膨胀,导致原材料的价格水涨船高,中国老百姓接下来对于物价还扛不扛得住?物价会不会继续上涨?还是说 ta 已经在涨?
刚好,结合最新出炉的一些经济数据和外刊报道,来聊一聊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新的发现。
今天我们的重点就是用数据和事实说话,通过消费和物价来观察中美经济。
🔔 另外提醒大家一下:
有需要我们栏目图文讲义和扩展材料的朋友可以添加小虎虎的企业微信入群。我们会把相关内容发在学习群里,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入群。
老规矩,先讲 5 分钟英语头条,对学外语没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滑到后面的干货部分。
英 语 词 汇 讲 解
今天的英文部分选自《华尔街日报》,标题叫做:
中国公司改变产品和战略,以抵消成本上升
首先按照新闻的惯例,这个标题在时态上依旧是使用了一般现在时 alter。我们之前每次讲到新闻标题中使用一般现在时的情况都是用其表达过去发生的事情,但这次有一点不一样,因为这次新闻讲述的不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那么按时态应该使用现在进行时 are altering,但是为了简洁、省字数,这里的新闻标题依然使用了一般现在时。
alter [ɔːltə(r)] v. 改变,更改 ≈ change/ shift
to become different; to make sb./sth. different
■ Nothing can alter the fact that we are to blame. 错在我们,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中国公司在改变,改变什么?往后面看。
这里同样也是为了节省空间而省去了连词 and。完整的形式是 alter products and strategies:改变产品和战略。
而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抵消上升的成本,to offset rising costs。
offset [ˈɒfset] v. 抵消,补偿
to use one cost, payment or situation in order to cancel or reduce the effect of another
■ In basketball, he offsets his small size and disability by his cleverness and speed. 他打篮球时的灵巧和速度弥补了他身材的矮小和生理缺陷。
好,以上就是标题,我们紧接着来看正文第一段:
干 货 讲 解
01
大家最近都很关心经济衰退,这个问题其实也要看衰退这个词怎么定义。按照一般的理解,一个经济体只要连续两个季度 GDP 都在萎缩,其实就可以说 ta 已经陷入了衰退。
如果按照这个定义来看,美国年化 GDP 一季度下跌了 1.6%,接下来二季度跌幅有所收窄,但还是负的 0.9%。仅看这一项指标的话,美国今年其实已经陷入了经济衰退。
不过,之所以到现在美国上下都还在对这个话题争论不休,是因为美国现在其他几个重要的经济指标都还表现得很好,完全不像是衰退的样子。
比如,一说到经济衰退,大家就联想到失业,一副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的破败景象。但是根据上周四美国劳工部披露的最新数据,美国申领失业金的人数已经连续 5 周在减少。从申领失业金的绝对人数来看,上周给到的最新数据是 213,000 人。
这是什么概念?首先,该数字跟之前一周相比又减少了 5000 人。第二,我们拿这个数字跟去年美国疫情最糟糕、失业人数最多的时候比较发现:当时单周申请失业金的人数一度是逼近了 90 万人,也就是说现在的 213,000 相当于去年最高水平的 1/4 都不到。
而且我看《华尔街日报》周五的一篇文章还分析到,美国过去 4 周的平均失业人数,其实已经跟 2019 年的数字持平了。要知道 2019 年的时候不仅没有疫情,并且那一阵子还是美国近年来经济增长最强劲的时候。
所以,一方面是 GDP 告诉我们经济已经出现衰退;但另一方面,失业人数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在减少。甚至《华尔街日报》还关注到了一些数据,比如 8 月份美国就业市场现在新增的岗位数,虽然比去年同期少了一点,但依然保持了强劲势头:单月新增了 315,000 个工作岗位。
另外如果按失业率这个数字来算的话,8 月份美国的失业率是 3.7% ,比起 7 月份的 3.5% ,好像是上涨了 0.2 个百分点,但你可得知道——7 月份的 3.5% 可是创下了美国半个世纪以来最低失业率的纪录。
所以,即便 8 月份的 3.7 比起前面的 3.5 又高了一点点,但依然算是美国有史以来失业率最低的一个区间了。甚至按照一般的经济学定义,只要是低于 4% 的失业率,那都叫做“充分就业”。
所以这个道理其实很好理解,虽然 GDP 数字不好看,但是更关乎每个人的收入、更能反映每家公司的经济活动是在扩张还是萎缩的这些就业数据,似乎更能反映出美国现在的经济情况。
02
另外,同样是在上周四,美国商务部公布了一项数据,可以说是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彭博社和路透社这两家主流的财经新闻社都不约而同地在标题里使用了 unexpected (令人意想不到的)这个词。
这项数据就是美国 8 月份的零售额。这个数据其实很直观地反映了美国消费者愿不愿意花钱。
之所以讲这项数据“有意外”,是因为之前在 7 月份的时候,美国零售额的涨幅是 0.4%,但注意是负的 0.4,也就是反映了当时美国老百姓的支出在减少。谁都知道,老百姓一旦不愿意花钱了,往往就反映经济可能出问题了。
而且当时很多经济学家就担心,零售额减少反映出的会不会是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推高了物价,最终让老百姓真的买不起东西了。这样的话会不会迎来美国经济的一个转折点,即那些被高通胀掏光了家底的老百姓,他们的消费会越来越少,经济就彻底陷入不景气。
但是真没想到,又过了一个月以后,在刚刚披露的 8 月份数据中,消费数据非但没有进一步萎缩,反而比上个月还增长了 0.3%。
这是什么原因?我们看了一众媒体的分析,首先是考虑到正值暑假和返校季,美国的很多商店都在搞促销;并且因为夏天要过去了,很多零售商现在也在清库存,所以搞了很多打折活动。这些都对销售提升有一定的拉动。
但是看一圈下来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这么两个:
第一个就是石油价格。虽然今年以来的油价飙升我们还记忆犹新,但实际上,美国国内的汽油价格已经连续 13 周下跌,这是三年多以来美国油价最长的周连跌记录。所以现在美国汽油价格已经跌到了 3 月初以来的最低水平,甚至已经接近了俄乌冲突以前的油价。
但之所以油价跌得厉害,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全球需求收紧,特别是中国和欧洲经济的疲软所导致的。说白了就是由于经济不景气或者由于疫情封控,这路上不跑车了,石油需求就下来了。
所以一定程度上是我们中国的经济表现帮助美国降低了它的通胀压力。
而且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家,汽油在家庭支出中算是刚需,油价涨得高的时候,老百姓也不得不为它掏钱,所以别的方面就得少花或者不花。
所以现在油价一下降,对于美国老百姓来讲是直接从中受益,相当于他们可以花在别处的钱一下子就多了。那他们“多出来”的钱花去哪儿了?
根据最新的数据是分为两个方向:
首先,中低收入人群都跑去买日常刚需用品了。所以这段时间,沃尔玛(不仅是美国最大,也是卖比较便宜物品的超市)线下门店的交易额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是有显著上涨。这背后反映的其实就是美国的穷人在目前情况下是增加了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
然后,美国 8 月经济另外一个重要的增长点在哪?在汽车。美国的新车销售增加了 3%,而且买车群体的购买标的中有很多都是豪车。
换句话讲,美国的汽车销售额增长很大程度靠的是有钱人来带动。这些人为什么在 8 月份要加紧买车呢?两个原因:
第一,他们有钱。据《华尔街日报》分析,这些购入豪车的美国人总体说来是年轻且富有的群体,主要从事的都是科技或者娱乐行业。他们长期以来就积累有财富,短时间内的经济波动对他们的影响不大,人家手里钱多到可以轻松抗衡经济周期。
然后第二个原因就是,这些人他们之前之所以不买车,不是没钱买,而是由于汽车供应链出了问题。众所周知,之前缺芯片、缺其他原料,而随着七、八月份这些汽车制造商的供应链基本上都打通了、产能上来了,等着花钱提车的富人自然是大有人在。
所以,零售额增长背后的直接动力就是富人买车、穷人买沃尔玛,再深入一层来讲,还有油价下跌的因素。而从更本质的情况来看,美国社会的就业率依然坚挺,为其消费以及整个经济的基本面打牢了基础。
03
那说完了一圈美国,我们再来说说中国。
同样是《华尔街日报》,同样关注的是老百姓的消费,ta 家在周末有一篇文章我觉得很有意思。这篇文章关注到一个现象: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今年的通胀率普遍创下了几十年来的新高(物价都涨到离谱),与此同时我们中国老百姓遇到的物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却相对比较偏低。
之所以人家的物价涨,我们的物价却不涨、甚至还可能走低,一方面当然反映的是整个经济的疲软:大家都不买东西了,物价自然也就降下去了。
但是还有一个原因,也是这篇文章的主题。ta 注意到我们中国今天的很多商品,其实都是仰赖于原料的进口。换句话说,中国的企业其实跟全球同行一样,也在今年面对着由于全球性的通胀带来的成本压力,比如说石油、谷物、肉类,还有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都在上涨。所以中国的企业今年不容易,他们的成本是明显上涨的,但是最后他们把商品卖出去的时候,这个商品本身却没有看到明显的涨价。这是什么原因呢?
用这篇文章的话来讲,很多的中国企业现在采用“创造性的方法”来控制成本,即看似商品的价格不变,但其内在已经变了。
比如说肯德基现在就推出一款一人食的“超级全鸡桶”,里面都是鸡肉,而且售价才 29.9 人民币。听起来真的是不贵,但你要知道,这个鸡桶里面所放的可不是像以前那样,要么是鸡腿、要么是鸡翅,最差也得是鸡块;而是在新产品里面放了鸡爪、鸡脖子、鸡锁骨,而且就算放了鸡翅也不一定是翅中,而是明显更便宜的翅尖。
所以你看,肯德基新出的“全鸡桶“就属于价格好像没变,但里面的部位却变了,以此来降低成本。
无独有偶,这篇文章里还提到,火锅餐饮连锁“呷哺呷哺”现在也搬出类似的做法。Ta 家推出的新套餐价格倒是不贵,但在这里面,近期成本涨价比较厉害的肉、鸡蛋、蔬菜等食材的占比就变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米饭、面条甚至调味料。同样还是那个套餐,只不过便宜的食材占比提高,成本高一些的肉菜蛋占比调低。
实际上,不单是这个“呷哺呷哺”,像我个人体会,上周才去的海底捞,上菜后我就发现虽然 ta 家菜品没有涨价,但分量却明显变少。直接的结果就是你还得多加点菜才能吃饱,也就意味着最后你的总支出还是上来了。
所以,中国的商家一方面是不容易,另一方面也很聪明。知道在这个时候明着涨价肯定是不讨喜,但是迫于无奈还是得想方设法变相涨价。
由于“你懂的”的原因,本期晨读文字略有删减。有需要我们栏目完整版图文讲义和扩展材料的朋友可以添加小虎虎的企业微信入群。我们会把相关内容发在学习群里,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入群。
定制晨读营
来自虎课2022年秋季学生晨读营
<< 左右滑动可查看全部笔记>>
欢迎有定制需求的学校和老师联系小沈老师
(tigerteacher2019)
alter [ɔːltə(r)] v. 改变,更改
offset [ˈɒfset] v. 抵消,补偿
weigh on [weɪ ɒn] v. 产生重负,带来问题
今日重点词
alter
重点词造句练习
气候变化正在改变世界各地动物的迁徙路线。
(参考例句下期公布)
上期参考例句(查看上期)
The snowstorm swept the vast expanse of grassland.
大家最近买东西有经历“变相涨价”吗?来评论区吐槽!
https://www.wsj.com/articles/chinese-companies-alter-products-strategies-to-offset-rising-costs-11663407003
编辑 | Ying 校对 | 00 排版 | 倩雲 剪辑 | 阿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