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乡村小学,一位老师帮女孩们走出大山的“篮球实验”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离“村BA”球场仅几百米的台盘乡中心小学,教师李海组建起了一支特别的女子篮球队——她们十二三岁,个子不高,从完全不会打篮球,到并凭借着这个特长和全乡的其他球队一决高下,或者和来自州府专业篮球训练班的小孩们进行比拼。
相比城市里动辄几百块一节的篮球课,这些女孩学习篮球的条件并不算好:老师只是业余爱好者,学生训练服常常是便衣,参加比赛要坐着皮卡车去。但这都没有影响女孩们对篮球的热情。她们晨读前开始跑操、练球,暑假的比赛一打就是七八场。十年来,共有11个女孩因为这个爱好走出村寨,进入州府读书,有的还考入了省内的重点大学。
李海说,篮球对孩子们最大的影响是,女孩们不再像以前那么害羞腼腆了,而是敢于对抗,敢于向世界展示风采了。在层峦叠嶂的少数民族山区,这一群乡村女生是怎么训练篮球的?一所乡村小学的教师,可以为学生的命运提供多大的帮助?
以下是李海的讲述:
初建女子篮球队
双减之前,我们没什么培训班、兴趣班,现在也没有。下课时,男生们喜欢去操场打打篮球,闹一闹,女生们都比较腼腆,就是聊聊天,踢踢毽子,玩一些她们的小游戏。因为我爱好篮球,我以前每天早上7点半,晨读之前,都要在篮球场上打会儿篮球。一些来得早的学生会过来和我一起打,男生女生都有,所以虽然我不是体育老师,但会出来观察一下他们打篮球的技术。
练习摸球运球的孩子们(受访者供图)
后来我就发现,男生们打球还有一点基础,但女生们是抓球抓不了,运球运不了,你抢一下,我抱一下,几个人围在一块嘿嘿哈哈。而且按我有限的观察,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女孩子都比较害羞,不敢在公众面前大胆展示自己,好像很怕露面。明明有对篮球感兴趣的,但会打的少得可怜,可能全校就那么两三个,甚至不到。
到2012年,我就萌生了一个想法,专门抓一下女生的篮球技术。把她们往篮球的路上带,一是培养爱好,二是想让她们在篮球当中获得健康和快乐。此后,每天早上我就给她们纠正示范动作,每天7点来,先跑步热热身,练半小时左右,7点半回去早读。我们约好,下午课活动时间,做完作业的也可以到球场来玩。兴趣培养出来后,更多女生加入到队里,一个月里来了七八个。练得多了,我就开始带她们出去打乡村篮球比赛。
打得多了,2013年,慢慢这个队伍就成立了。也没特意选人,都是五六年级的孩子,要想来的就来打。也没过搞什么组队仪式,就是一次一次自发训练,形成了这么一个女子篮球队。但一般等她们稍微懂一点了,也就毕业走了,然后姐姐们影响妹妹们,走了大的一波再来新的一波,重新组队。
其实我也只是爱好篮球,只能根据自己简单的经验来讲,所以,训练了好长一段时间,学生们提升得都非常慢。我就开始从电视里边学人家专业球员怎么打,或者看我们乡村篮球比赛怎么打,总结经验,久了,居然整理出一套不太成熟的篮球教法。
台盘乡中心小学女子篮球队部分队员(受访者供图)
没想到,这套教法真派上了用场。2013年,我们学校一个体育老师偶然得知,凯里一中有一个“篮球特长班”,说看我们班上有几个女生技术不错,可以带去面试一下,试试能不能过。凯里是我们黔东南州的州府,州府的学校一定是非常好的,能去凯里一中上初中,对我们这里的学生来说,相当于大学考上了北京的清华北大。
我们决定,他带2个男生,我带2个女生,一起去参加选拔。其实,凯里一中还有一个足球特长班,也和篮球特长班一样,招30个人,但我们学校一直没有足球场,所以没有练足球的条件。就算是选这个篮球班,我们也是自己开车带学生去,然后比赛、吃饭、回家,费用也是老师出。孩子也是穿便装去比,没有球服球鞋。
到了一中的场地,一上来评委就安排男女生各3人,3对3打半场。我的两个学生,和一个凯里市的女生,组成了一队。对面迎战的,是人家凯里一中篮球老师带的“小学生篮球训练班”的3个男生。但我这边两个女生也不怕他们,把动作玩起来了,把球技也展现出来了,投球运球的动作都特别好。评委老师们一看,咦?这俩农村的小女孩,篮球还打得那么好嘞?
他们说我的这2个学生可以,让登记信息,当时我们连户口本都不知道带,只能留了电话,回去等通知。等小升初考试考完,开学前一个月,电话来了,说是真给选上了,而且带去的4个都选上了,我们赶紧告诉了家长。家长当然高兴,开学后,孩子们就去凯里一中上学了,都是住校。
这个班选上的,估计大多是城里的孩子,少部分的才是我们农村的孩子。当时主要就是吃了信息封闭的亏,很多农村学校都不知道这个事,如果都知道的话,那肯定都带学生去。我们农村的女孩男孩,体能和技术是不输于城里面这些篮球训练班的孩子的。
孩子们正在练球(受访者供图)
在我们知道这个特长班之前,从我们小学去凯里一中上初中的,几乎没有。这些年里,我们也没有能通过其他什么特长,把学生送进更好初中的升学渠道。所以对我们来说,篮球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
大山里的学校和孩子
我是1965年出生的,今年58岁了,台盘乡本地人。我从小在寨子里长大,1984年初三复读一年后,考进黔东南州师范学校,读的是“普通科”专业——除英语以外,语文、数学、音体美、书法、篮球,每个科目都要学。这个专业就是为了培养乡村小学老师的,那时候乡里的小学都是一个年级一个班,一个班一个老师,老师什么都得会。
在师范学校,长跑、跳神、羽毛球、排球等等一众运动里,我最喜欢的就是篮球,还加入了校篮球队,打后卫。我上小学时没有玩篮球的条件,第一次接触篮球是初中,体育课上才摸到了篮球,然后就喜欢上了。
要问我为什么喜欢,也说不明白。我们这边最兴的就是篮球,篮球场嘛,挖一块地,搭一个架子,弄一个小框,就可以打球了,是最简单的。
1987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台盘乡南庄小学,所有科目全包。1995年10 月份,教了8年后,看我教得不错,乡里把我调到了“教育辅导站”,和其他3个老师一起,管理全乡小学初中的人和事。我干的活很杂,先是出纳,又是人力,还管宣传。那时候有的孩子念完小学就不念了,所以我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不让孩子们辍学。
那时候乡里的教育情况很不乐观。全乡15个自然村,人口1万多,早期有6个“完全小学”(覆盖所有年级)加4个“教学点”(只有低年级),每年学生都是2000 人左右。初中1所,每年大概800人左右。而全乡的教师只有130~140人,算是很少了,大都是和我一样,毕业于周边师范学校。乡里的教学质量放在全州来看,小学还算可以,初中就不太好了,高中更是差——而且只有一所,升学也不理想。
2009年辅导站的编制被拆,我被调到台盘乡中心小学,继续当老师,教的是《品德与社会》(后来也叫《道德与法治》)。台盘乡的中心小学在台江县8个乡镇中规模算大的,当时有300多个学生,宿舍和教室很紧张。
我们属于偏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基本都来自周边村寨,家离得远,只能住校。学生家里大部分比较贫困,好在小学初中费用全免,伙食是学校统一的营养餐,一学期家长只付100块,平时给孩子一点零花钱,一星期二三十块就够。即便如此,那些家里有两三个孩子的,想供孩子读完小学初中,依旧紧紧巴巴,更别说高中了,经济压力更大。
学校里男生要比女生多一些,我们这里读书,最好的出路,要么是能考个大学,最后考个编制,要么就是学个技术活,比如装修,回来做工,或者出去打工。装修这种几乎说赚得不少,一天几百块,但这种技术活基本都是男生做,没有女生。
女生有的可能就是学苗族刺绣,要么就是搞养殖,搞种植,其实也特别少,基本一到十九二十岁,就面临出嫁。我们山区的女孩们,在个人发展上往往受到的局限很大,最主要的就是这种来自婚育的限制,所以我没想过她们能不能往职业球员的方向发展,她们能通过篮球,心态更加阳光,更加进取,对我来说就很了不起。
不可或缺的乡村球赛
到2014年,我们的女子篮球队就有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班。当时是因为我们学校获得了乡村小学少年宫的项目资助,要给学生开设音体美的各种“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一个班大概有50来个学生,学生们爱好什么就报什么,交由班主任们统计,最后学校来分类,再找相同爱好的老师去教。
一众体育项目里报篮球报的最多,有一百多号,但基本都是男生。2个专门教体育的老师,因此被分去承担那七八十个男生的篮球课了,我呢,因为也爱好篮球,还有教女子篮球的经验,就被分去教女子篮球,女生这边只有二十多个。上课时间就是下午3:50开始,上40分钟,一节课的时间。
训练现场(受访者供图)
有了这个少年宫项目,学校也开始重视篮球班了,事先定好了怎么分场地——2个场地,男生一个,女生一个,谁也别抢。期末还要检查老师们的教学教案,看你每一天教了啥动作,怎么教的。还给篮球班的学生每人发了一个篮球,后来还准备了球服,男女各10套,比赛的时候穿,比赛完了就换下来,由学校保管。
我也因此教得更认真了。要知道,五六年级加起来大概有一百多个女生,只有她们二十来个选篮球,那当然都是最喜欢篮球的孩子。我们一起学动作,她们经常做得不对,可能自己也觉得尴尬,就开始笑,我也跟着忍不住笑,然后大家就一起笑,笑成一片。
学的内容男女生都是一样的,就是那些篮球的基础动作:比如怎么站,脚尖用力还是脚底用力,腰挺直还是弯一点,两只手怎样摆,眼睛看哪里?全部细节都要做到位。持球进攻,运球训练,手指怎么很自然地拉开?还有体侧运球、左运球、右运球、向前运球、向后运球等等。不过给女生教篮球,我的经验是,动作的难度可以小一些,速度慢一点,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
不过后来,孩子们在加强锻炼后,即便那些难的动作,也能很快就学会了。而且她们爱好这个后,就开始经常看电视比赛,看到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回来就问我怎么摆,我就一个个解答。看她们学得好,学得快,我特别开心。学生也热情高涨,我的篮球女子队一度从20来人,最高峰扩充到过34个人。
体能这方面是不用担心的,我们农村的女孩,其他的好不好不知道,但体能非常好。而且大家都很坚强,就算被磕到、碰到、出点血,也从不叫苦。有的在球场被别的同学撞了,可能会掉一两滴眼泪,但是互相一道歉,再互相一安慰,也就好了。我就和他们说,走向篮球的过程中,磕磕碰碰这些,都是很正常的。
孩子们在村BA赛场练球(受访者供图)
也有个别中途退出的,就是觉得每天训练都是重复的动作,不好玩了,想去学别的了,也有的是觉得有点累了,想学轻松点的。这些我都不阻拦,由她们选。我们的组织就是全凭自愿,一个篮球班是就一个篮球队,二十多人里面有七八人打得最好的,就带出去参加比赛。
在我们苗族地区,打篮球的氛围是特别热烈的,一有节日就必有篮球。哪怕一个小小的,二三十户人家的寨子,都有一块篮球场地。所以一到暑假期间,很多地方都是同时举行球赛,球赛多到看都看不完。女的也打,小的就是十二三岁,大的三十来岁。甚至还有大妈球赛,就都是四十多的。有时候会分少年组、成人组,有时候就索性混在一块打。
只要路程不是太远,有少年组的,我就开车带她们去。我都已经记不清参加了多少次大型比赛了,除了疫情那几年,只要是暑假“六月六”前后的球赛,我们每一年都参加,一个暑假能打七八场。我们球队现在在全县什么水平,说不准,但我们一群小学生,上去经常是和初高中生打,但是拿过第二名的好成绩。
最开始开的是我的小皮卡车,我带着七八个学生,但前面加上我只能坐5个人,刚开始交警查得不严,我们每次就蒙混过关。后来交警查得严了,没办法,我就把这个皮卡车卖了,专门去买了一个7座的商务车。有时候可能也坐不下,但挤一挤,一般也不会去数里面到底有几个人。
这车15万多,对我的工资水平来说确实不便宜。尤其后来油费加高,一天跑来跑去,油费100 块钱都不够,再加上孩子们吃饭的费用,耗费是比较大的。这种时候我确实也动摇过,心想,我家庭的开支也大,我还带着一批学生老去打球,是非打不可吗?但又一想,我既然把这一批女孩带出来了,就不能在最关键的时刻掉链子——比赛就是最关键的时刻。
孩子们在比赛(受访者供图)
现在,虽然国家举行的“村BA”基本上都是男子赛,但是我们本地举行的“村BA”,有很多女生参加。奖金也是大到十万到五万,小到好几千。我那些已经上了大学的学生们,一到假期就回来打比赛,基本上都是拿冠军的,光奖金就能拿不少。
命运真的被改变了吗?
从2017年开始,乡里的教育开始发生转变。初高中全都合并到了县城,因此我们小学接了一个原先初中留下的地盘,有了2个校区。这意味着,我们的篮球场地,也从2个变成了4个,所以打篮球的女生越来越多了。现在,学校里教女子篮球的班不仅有我,还有别的老师了,而且球队不止有五六年级的了,还有三四年级的了。
家长有时候也会找我说,担心打球导致学习落后,但我就说,打球是不会影响学习的,因为我们打球也是规定时间的。而且,我也一直会监督他们的学习,每次考完试我都去收集来他们的成绩,看看每个人各科的成绩是进步,还是落后了,大家的情况都怎么样。如果发现有明显落后了的,我是要严厉批评的。
另一个方面,我也跟家长说,玩手机和玩篮球,你选哪个?家长你们要去打工挣钱,不能经常陪孩子,家长不在的情况下,学生大部分是玩手机的,与其让玩手机,不如出来打篮球,增长技能,还锻炼身体。说得多了,加上成绩确实越来越好了,家长们也就不担心了。
而且我还发现,通过篮球训练以后,孩子们的胆子也大起来,敢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另外一面的风采了,不像以前那么腼腆。这样一来,学习也不会落后。我带的那些学生,文化课的成绩都在班里前十。
这些年里,我们有11个女孩因为篮球特长去到了州府凯里念书。其中,9位是参加面试选拔,进了凯里一中篮球特长班,并接着在凯里一中读高中,还有2位则是进入凯里六中,成为该校篮球主力。高中毕业,有的继续凭借这个特长,考上了省里的重点大学读本科,现在准备考公考编,去一些学校单位、教育局这样的地方。没上大学的,现在也找到了工作,在外打工。
2016年的队员合影(受访者供图)
在我们这个少数民族山区,没有篮球这条路的话,那这些孩子只有拼文化成绩这一条路可以走。但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很难的。所以这些孩子,能够凭一个篮球爱好考上大学,或者能凭这个爱好让人生有了更好的发展,我都觉得是很了不起的。
她们每次回来看我,讲自己在大学里或打工时有趣的故事,或者表演一些新学的篮球球技,问我这球技怎么样,我都特别开心。当老师30多年,因为教她们,我自己也获得了进步和提升,还能在同学们毕业多年后被记得,这都让我特别有成就感。
不过也有一些是我觉得特别特别惋惜的,比如这11个人当中,有1个是在高二时就退学去打工了。她家里情况比较困难,她又是家里老大,为了省钱给弟弟妹妹读书,主动退了学,去打工赚钱养家。有时候也会看这孩子发朋友圈,说打工多么多么困难,再然后又过了几年,可能十九二十岁的时候吧,就出嫁了,现在已经生孩子了。
我现在的几个尖子生当中,也有一个是这种情况。以前打球打得很好的,后来考上县里的高中,但毕业后就出嫁了,然后生孩子。现在同学们叫她出来打球、打比赛,她经常只能回复说,孩子还小,出不来,得在家带孩子,或者就是,得在家里忙农活。那在篮球这一块,基本就是断节了。
我们这边,能从大学本科、专科篮球相关毕业的女生,那是少之又少,所以我更多想的是,学了这个后可以在乡村篮球比赛获得关注,老百姓一定都爱看。而且我们这的体育老师,特别是篮球老师,是很缺乏的,她们有用武之地。
像我们学校,800个学生就2个体育老师,我们还是“村BA”的故乡,篮球的发展一定是很好的,我们需要像她们一样的这么一波人。但目前从学校的情况来说,编制又满了,想招体育老师进来很难。所以我们也在想办法,怎么能让多招几个体育老师来。我认为,像我们那几个考上本科专业的女生,都可以招进来做老师,应该给她们这样的机会和平台。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