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 | 2023年我校基金会十大热点事件
眨眼之间又是一年时光,在这过去的一年里,基金会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下,助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近期,校基金会在2023年的若干事件中遴选出十大热点事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过去一年精彩瞬间!(以下内容按时间先后排序)
同心服务·聚力发展——校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长宁校区召开
4月6日,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长宁校区交谊楼圆桌会议室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2022年年报、2022年审计报告、重大收支清单等相关文件。会上与会嘉宾纷纷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他们表示基金会是学校和捐赠人之间的重要连接,要让捐赠企业与学校和学生之间开展更多互动,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校企合作的空间和潜能,要进一步拓展筹资思路,充分利用华政影响力和互联网渠道,抓好中小额捐赠工作。理事们的意见契合实际且富有价值,对基金会的未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长宁校区交谊楼圆桌会议室命名为
“辉贤厅”
4月25日,“辉贤厅”揭牌仪式在我校长宁校区交谊楼顺利举行。上海君怀投资管理集团尚义捐资,设立教育基金,支持学校人才培养、建筑修缮。为彰纪善举,将圆桌会议室冠名“辉贤厅”。
5月6日,91级校友张磊偕上海张江公证处同仁捐资,设立张江公证涉外法治教育基金。为彰显校友善举,特将华政长宁校区大草坪上的凉亭冠名“华政亭”。
薪火相传·同心逐梦——“无贷计划 · 励学金”总结会暨感恩分享会在长宁校区举行
6月20日,“无贷计划·励学金”总结会暨感恩分享会在我校长宁校区交谊楼基石厅顺利举行。“无贷计划·励学金”自2020年设立,是基金会自主管理的公益项目,旨在通过校友力量解决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截止2023年12月,已有256人次参与,筹集资金521.73万元,受助学生达到了386人次。
2023年华东政法大学校友工作年会暨各地校友捐赠仪式在松江校区举行
7月9日,2023年华东政法大学校友工作年会暨各地校友会捐赠仪式在松江校区图书馆举行。北京校友会捐赠书法作品一幅;福建校友会捐赠大型软木画一幅;广东校友会捐赠21万元设立“华政广东校友教育基金”;贵州校友会捐赠蜡染画一幅;海南校友会捐赠沙画一幅;湖北校友会捐赠国画一幅;嘉兴校友会捐赠书籍《华政的故事》300本;金华校友会为校友发展基金捐赠7万元;青岛校友会捐赠绿石一块;泉州校友会捐赠汉白玉雕塑一座;厦门校友会捐赠影雕一座;山东校友会捐赠如意木雕两座;深圳校友会捐赠烙画一幅;苏州校友会捐赠字画一幅;温州校友会捐赠黄杨木雕一座、书法作品一幅;云南校友会捐赠定制纪念礼盒120盒;浙江校友会捐赠玉器一件。
2023年基金会财政配比金额创历史新高
8月,基金会积极申报2022年社会捐赠收入财政配比,为学校争取更多的配比资金。2023年获得的配比金额创下历史新高,是上年的1.63倍,位居市属高校前茅。基金会至今已累计为学校申请到超过1亿元的配比资金,为学校在财政拨款之外增加了宝贵的资金,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9月20日,“杨咏曼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奖学金”捐赠仪式暨“杨咏曼卓越奖学金”颁奖仪式在长宁校区辉贤厅举行。香港特别行政区前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仪式并交流发言。杨咏曼女士再次捐赠100万元,助力我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
第十届“戈峻英才奖”颁奖典礼暨“英才阅览室”揭牌仪式在松江校区举行
11月1日下午,我校举行第十届“戈峻英才奖”颁奖典礼暨松江校区图书馆“英才阅览室”揭牌仪式。“戈峻英才奖”从2013年至今已经走到了第十届,由戈峻先生以个人名义设立并捐赠,旨在激励华政学子全面发展和追求卓越,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法兼修的一流法治人才。
华政基金会与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联合举办“基金会法律研究和制度建设研讨会”
11月2日,华政基金会与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联合举办“基金会法律研究和制度建设研讨会”,共同探讨新时代基金会法律研究与制度建设的有关问题,推动基金会在法治轨道上的发展。研讨会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基金会治理、监管和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启示,也为基金会在法治轨道上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原主任委员李飞出席研讨会并交流发言。
携手并肩促发展,共筑梦想创未来——第三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长宁校区召开
12月8日,上海华东政法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长宁校区交谊楼基石厅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重大收支清单、非限定性资金使用清单等事项。会上参会理事、监事们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和经验,对如何拓宽多元化筹资渠道、发掘非校友资源、优化聚焦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结合学校当前工作的重点,他们特别强调要打通校内外资源、推动涉外法治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各学院负责人也纷纷表示,基金会汇聚的捐赠资金对学院发展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意义重大,一定会珍惜宝贵的社会资源,将每一笔捐赠用到华政师生最需要的地方,将社会资源切实转化为教学与科研成果,发挥好推动人才引进、青年教师培育工作的作用,积极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科研激励、教学保障中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