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洗衣液暖哭40万人:那些不被父母在意的细节,都变成了孩子心底的伤
文 | 米粒妈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米粒妈爱分享(ID:Milima666)
你听说过“宝宝桶”吗?
说实话,米粒妈第一次知道这个说法,也有点惊讶,但是看了背后的故事,心里却是满满的感动。
一个上大学的女生,把洗衣液的赠品装放在了宿舍洗手台上,本意是想洗衣服的时候更加顺手、方便。
可是她用了一段时间后却发现,自己的小得像“宝宝”的洗衣液桶,每次拿起来都是满满的。
直到有一天,她无意中看见,舍友正在用大桶洗衣液给自己的小桶“续杯”,才知道,“舍友每次掂量一下快没了,就偷偷续上”。
这种举动实在太暖心,但看了评论区,米粒妈才理解了女生将洗衣液的大桶小桶称作“妈妈桶”、“宝宝桶”的原因。
原来,这种叫法不仅仅是听起来可爱,从某种程度上更映射了当下,孩子们对于亲子关系的情感需求。
因为在很多人感叹着女生舍友细心、温暖的同时,更多人联想到的是,只要用心,就连同学都可以关注自己的需求,可本该最亲近的父母,却从没有在意过自己的小小心愿。
毕竟,在特定的年纪,总需要一些特别的温暖,不需用钱,只需用心。
在“宝宝桶”话题下,一个女孩讲述了自己关于“宝宝碗”的回忆。
还在上学的时候,有一次逛超市的时候,女孩看中了一个作为赠品赠送的碗。
因为觉得可爱,她郑重其事对家里所有人宣布:“这就是我的专用碗,吃饭都用这个!”
因为年纪小,女孩一开始为了自己独有的碗,吃饭积极又开心,每次都要抢先第一个盛饭。
可有一次,当她晚一点出现在饭桌上,却发现,那个在她心目中独属于自己的碗,却在妈妈手中。
她委屈地说:“妈妈那是我专门用的。”
可爸爸十分不满,又不耐烦地训斥了她:“吃个饭还这么多事,不都可以用吗?”
说实话,只是读了女孩描述的文字,米粒妈都能感觉到她当时的失落和难过。
家里又不是只有这一个碗可以用,为什么就不能满足她呢?
更令人无语的是,在女孩沉默以后,这个碗甚至会被分给客人用,它再也不是那个只有她使用的宝宝碗了,在吃饭的时候,小小的她也不再那么开心了。
但是,就连女孩自己也没想到,过了好几年,爸妈在吃饭的时候,突然来了一句:
“这个碗不是专门你用的吗?怎么不用了?”
别说这个女孩心里五味杂陈,就连米粒妈都忍不住感觉到一阵阵的心酸。
原来,父母早就注意到这一切了。明明知道孩子在意什么,偏偏故意忽略,然后又在很久以后,提起孩子已经过期的诉求。
这不是爱的体现,而是忽视的表现。
可偏偏有这样经历的孩子,数不胜数。
有的人,妈妈可以随意进出自己房间,青春期的她不被允许有任何秘密。
有一天,带同学回家做作业的她,无意中发现妈妈正在偷看自己的日记,明明该发脾气的是她。
可妈妈却偏偏要她当着同学的面,下跪道歉,原因是不敬父母。
日记作为孩子的秘密领地,父母绝不允许孩子隔除自己,成为单独的存在。
还有人,买回家漂亮的杯子碗碟,永远都会在不经自己同意后,被爸爸拿去喝药、装豆瓣酱。
药粉留下的绿色污渍,和干结的豆粒永远粘在杯壁上,它们不会被洗干净,正如杯子的主人,永远不会被父母认真对待。
所以经济独立后,她第一件事就是搬走独居,买各种美丽花哨的碗盘杯碟装满柜子,觉得只有这样,这些漂亮的物品才真正属于自己。
这是弥补,也是报复,代价是她父母之间的裂痕,再也无法修复。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那个母亲私拆女儿档案的新闻。
正值毕业季,看到女儿的个人档案放在桌上,妈妈不问一声,顺手就拆开了。
女儿看到这一幕,急得大吼一声“不能拆”,妈妈却淡定地反问“不就是拆开了吗,怎么了?”
女儿崩溃地大哭,还要和妈妈解释:“你不能打开,打开就不行了,学校就不收了。”
妈妈只是在一旁淡淡地重复着:“我又不晓得。”
米粒妈想说,或许不是任何一个人都懂得档案的重要性,但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档案密封后,严禁私自拆封”,就算是再不懂,也应该会有所迟疑吧。
可妈妈看到后依然不管不顾地打开了,这只能说明,这位妈妈习惯了入侵女儿的生活,更习惯了掌控女儿的一切。
更令人无语的是,妈妈自己的错误给女儿带来了如此大的困扰,她却将监控视频发到了网上,配文:
无意拆了大小姐档案袋,急得哭起来了,吓得小的站着不敢动。
对自己的错误一带而过,对女儿的作为阴阳怪气,直到最后,妈妈也不认为自己没有边界感的行为有错,反而暗戳戳责怪女儿不尊重自己。
这何止是手伸得太长,简直是想用一只无形的手,将孩子紧紧攥在手心啊。
最令人感到窒息的是,类似的事件总是在重复上演。
之前,米粒妈还看到过一个14岁男孩报警的新闻。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父亲在他的卧室里安装了一个摄像头,父亲面对警察,说出的理由也是老生常谈:监督孩子学习。
甚至理直气壮地表示,孩子在父母面前,根本不应该有隐私。
可是换位想想,如果办公室里也被老板安装摄像头,你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老板的视角下,很多人可能早就反抗了吧。
可是为什么到父母和孩子身上,这种毫无隐私的事,就能变得合理呢?
电视剧《大考》,即将面对高考的吴佳俊,妈妈的操作与安装摄像头异曲同工。
任何时候,不允许儿子关门,以便于自己监督儿子学习。
吴佳俊为了反抗妈妈,直接锁门,她就找来工具,趁孩子不在家,直接暴力卸掉门锁。
吴佳俊看着那个洞,就像自己的心也被抠掉了一块。
偶然之间,妈妈发现孩子学习之余还在画画,直接在他画了几个月的画作上乱涂乱画,激愤之下,吴佳俊差点跳了河。
米粒妈不理解,明明有那么多可以好好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为什么这些父母总是在小事上和孩子对着干,又为什么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
父母,拥有孩子一切问题的决定权。
说到底,父母之所以不在意孩子眼中的小事,就是觉得“你都是我生的,我对你做什么都可以”。
这显然是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看作自己的附属品,因此没有边界感,不愿意尊重孩子,甚至想以此控制孩子。
可也正是这种做法,会让孩子觉得窒息,情感需求在这种全方位笼罩下,反而得不到满足,进而一再疏远父母。
或许这也正是黄执中那句话的来由:“中国的父母一辈子都在等着子女感激,而子女一辈子都在等着父母道歉。”
米粒妈曾在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女孩出生后没多久,父母因为援藏工作将她留在了奶奶家,直到上小学后,父母才回到了她的身边。
可是还不到半年,温馨的家庭生活就因为父亲出轨骤然停止,母亲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父亲身上,不关注她,甚至是讨厌她。
10岁的孩子,看着同学都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她再三请求,却依然只能穿妈妈不要的旧衣服。
即便已经成年,她还是想不明白,家里经济条件一点也不差,为什么妈妈就是不愿意给自己买衣服呢?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她上高中,别人穿着彩色的衣服,自己却只能穿着宽大而色彩暗沉的旧衣。
更过分的是,母亲从来没有为她买过一件内衣,她穿的全是妈妈不要的。
本该自在飞扬的青春期,她始终弓着背。每当骑自行车上下学,看着别人的衣服,她都会痛恨母亲让自己的青春期没有色彩。
现在她已经成家,还有了女儿,她理解了母亲曾经的痛苦,可是面对母亲,她始终无法原谅。
她们也曾大声争吵,当她说出自己心里的委屈,妈妈却只是冷冰冰地说:“那你不也好好长大了吗?这点小事至于记恨这么久吗?”
米粒妈想说,没有新衣服,在成人世界里或许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可对于世界很小的孩子而言,自己的格格不入与同龄人异样的目光,就足以压垮他们稚嫩的肩膀。
感觉被重视,是孩子情感需求得到满足最重要的途径,不论正面还是负面,就算孩子不说,但很可能已经记在了心里。
之前热搜上就有这样一个感人的帖子:没想到妈妈会因为一件小事给我道歉!
博主在一次吃饭的时候,和妈妈说起了自己小学的委屈:
因为考试考砸了,妈妈就把她最珍爱的奥特曼橡皮擦,当着她的面直接扔出去了。
妈妈后来意识到自己一时情绪激动,做得不太对,又买了个米奇橡皮擦给孩子,但她坦然地告诉妈妈:“我还是很想我的奥特曼橡皮擦。”
说着说着,突然情绪崩溃,在饭桌上就哭了起来,妈妈也没能忍住,和她一起哭。
可就在她自己平复情绪的时候,妈妈突然发来了消息:“宝贝女儿,妈妈为我的所作所为郑重向你道歉……”
她说,自己从来没怪过妈妈,但是妈妈的道歉,却足以抚平她这么多年来的委屈,当时的难过也终于能够彻底释怀。
米粒妈始终觉得,视角不同,看法不同。
大人长得高、看得远,所以认为很多事如鸡毛蒜皮般轻巧,可孩子不一样,哪怕是打碎了一个杯子,都足以让他们提心吊胆一整天。
那些父母的训斥,强力的掌控,在父母看来的小事,却在当时的他们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所以,别怪孩子“记仇”,他们只是无法忘记,那些他们眼中天大的大事。
一个宝宝碗,孩子都会记得很多年,是因为那时候得不到满足的情感需求,已经变成了一颗埋好的炸弹。
不知道何时爆炸,只是会在一个意想不到的时候,不是炸伤孩子,就是伤害亲子关系。
米粒妈想说,没有不值得关注的情绪,没有不应该重视的小事,父母轻飘飘的一句话,就能抹去孩子心里的忧伤,我们,又何乐不为呢?
点个“在看”+“赞”,愿所有孩子的情感需求都能被看见、被关注、被满足,让本该亲密的亲子关系,更加温暖坚固。
作者米粒妈,美国海归、畅销书作者,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科学育儿、亲子阅读、剁手推荐。新书《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火热上市!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 (ID:MilimaPinDao ),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ID:milima666)。
“英国养娃那些事儿”诚意推荐
欢迎转发分享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