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厨子,三年赚了100亿
走在北京长楹天街的餐饮4层,能看到明亮醒目的费大厨,异域风情的俄式厨房,再往远处走,马头墙样式的门店站着一位身穿汉服的迎宾小姐姐,与门匾上的“小菜园”风格相衬。
这个叫“小菜园”的餐饮品牌,于两周前的1月16日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
从招股书看,这个从安徽起家、迄今已11年的餐饮品牌,目前在全国已经拥有548家直营门店。
近年它的扩张速度尤其快。过去三年,小菜园分别新开了107家、48家和79家门店,且每年的闭店数量都在个位数以内。
而其平价餐厅的定位,春光大好的势头,不禁让人想起初代网红餐厅“绿茶”。
小菜园,会是安徽的“绿茶”吗?
小菜园,闷声发大财?
很多人还没听过这家餐馆,这并不奇怪。
虽然小菜园有500多家门店,但其中的228家门店聚集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近半。而从地域看,小菜园70%的门店又都集中在安徽、江苏两省。严格意义上来说,目前小菜园还只能算个区域品牌,距离真正的全国品牌还有距离。
而主打“新派徽菜”的它,本身就选中了一个较为冷门的菜系。
从事中小型餐饮产业培训服务的王栗(化名)表示,在八大菜系里,徽菜存在感不高,消费者心智认知相对较低。
在她看来,川菜、湘菜、粤菜都曾大范围流行,除去味道风格鲜明外,各自有辣子鸡、辣椒炒肉、红烧乳鸽等代表菜品,还有眉州东坡、潇湘阁、陶陶居等品牌加持,菜系背后也有地域特色文化和个性在,“易于形成风潮,具有网红潜质。”
但徽菜更像小透明。“不少人对徽菜的印象很模糊,除了臭鳜鱼很难说出第二道菜。”王栗表示,以咸鲜为主的徽菜是一种综合风味,本身不够独特,与周边江浙、湖北、江西等多地的口味相互借鉴、融合,记忆点相对较弱。
品牌本身风格也偏内敛。商场里费大厨的广告满天飞、海底捞时常登上热搜,小菜园却毫无水花。创始人汪书高信奉慢热发展,口碑传播,因而“没有营销,不打广告”。
小菜园餐品.图源:有意思报告
别看行为低调,小菜园做事可不低调。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2023年前三季度的门店收入计算,小菜园在客单价50元-100元的中国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中排名第一。
而且身为平价餐厅的它,赚能力却不差。据招股书,小菜园2021年和2022年的营收分别为26.46亿元和32.1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和2.38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的势头则更猛 : 其营收同比增长41.60%至34.89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07.60%至4.30亿元。
利润率也在持续走高。2022年9月30日-2023年9月30日,小菜园毛利率从66.4%增至68.6%,净利率从8.5%增至12.5%,门店经营利润率从15.6%增至20.9%。
20%的门店利润率是什么概念?据灼识咨询,大多数休闲中式连锁餐厅正常年份可录得10%至18%的门店层面经营利润率。小菜园的成绩在同行面前实属领先。
闷声发大财,小菜园是怎么做到的?
“能挣会省”,是保持低价的秘方?
小菜园六七十元的人均消费,确实踩中了去年餐饮大环境的关键词:性价比。
2021年-2023年前三季度,小菜园门店堂食人均消费分别为66.1元、65.8元以及65.2元。“人均六七十元在商场里吃一顿丰富的家常菜,利于复购率的提升,”王栗表示。
有意思报告在北京长楹天街小菜园门店发现,肝腰合炒、铁锅炖鸡、徽式炒饭这三道菜15分钟就能上齐,茶水小食服务一样不少,环境是白墙黛瓦,人均也才50元。团购平台上154元的双人餐和233元四人餐更是把“实惠”两个字写在了明面上。
汪书高曾多次表示过“好吃不贵”对餐饮经营的重要性,并认为2024年还能有更多举措去追求“更高的、极致的性价比”。
正如红餐网创始人陈洪波曾指出,餐饮业面临存量竞争,平价且高品质的产品是吸引客流的手段。但“平价高质”往往利润微薄,小菜园为何赚钱能力这么强?
餐饮成本通常由食材、人工和租金三座大山组成。有人“能挣会花”,有的品牌“能挣会省”。
那么,小菜园到底省在哪了?
首先看食材成本。 据其招股书,小菜园其所用原材料及耗材从2021年的34.5%、2022年的33.9%下降到截至2023年9月的31.4%。
一方面,门店众多的小菜园对食材的议价权较高,以规模化降低采购价。另一方面,小菜园食材标准化程度较高,也有利于降本增效:中央工厂生产的标准化料包和净菜,直接送到门店烹炒,大大提高出餐效率。
其次看租金成本。由于小菜园的半数门店集中在三线及以下城市,且近三年新增店铺也集中于低线城市,因此租金压力较小。招股书显示,门店层面租赁及物业管理相关开支的占比,也从2022年前三季度的9.6%下降至2023年同期的7.3%。
而在人力管理上,小菜园实行店长从厨师长中选拔的“内部进化制”。小菜园总经理李道庆曾表示,“让员工当老板”有助于保持着极高的员工留任率。据招股书,集团超过八成的店长和厨师长在小菜园的工作时长在一年以上。员工成本占比也由2021年的31.4%一直下降到2023年第三季度的29.4% 。
资本的助力也进一步帮助小菜园降本增效。
加华资本曾对小菜园进行两轮共计5亿元的投资,而这笔近年大众便民餐饮市场的最大融资,除去用于门店扩张外,其余则用来打造小菜园的数字化门店和供应链体系。
平价小菜园,会是下一个“绿茶”吗?
作为新时代的平价餐厅,小菜园常常被拿来和初代网红餐厅“绿茶”作对比。
早在2021年提交招股书时,绿茶就已经将当年有283家门店的小菜园列为竞争对手了。只不过就在绿茶三次折戟港交所的同时,这位曾经的“小老弟”却飞快成长,甚至蓄力冲刺IPO。
不得不说,两者确实很相似。
论定位,两者都是平价家常菜。
据小菜园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小菜园在不同城市级别的堂食在人均65元左右。据浙商证券数据,从2018年到2022年第一季度,绿茶餐厅的人均消费也仅仅从55元微增到60元。
花100多元吃一顿尽兴的双人餐,在这两家餐厅都不是问题。
论“出身”,两者均以地方菜系(徽菜、浙菜)的身份走向全国,在菜品上走的又都是新式融合菜的路数。
在绿茶不仅能吃到龙井虾仁、西湖醋鱼等浙菜,粤式的面包诱惑、湘味的剁椒鱼头、川渝的毛血旺,甚至芝士虾等西餐和长沙网红香肠也能尝个遍。
而作为一家“不怎么卖徽菜的徽菜馆”,小菜园颇有“青出于蓝”的架势。在四大徽菜招牌中,除了“臭鳜鱼是经典徽菜”有足够认知外,红烧肉、地锅鸡和蒜蓉虾虽然是皖南风味,但更多人会把其等同于家常菜、东北菜和粤菜。
在包罗万象的小菜园里,甚至还能吃到川菜夫妻肺片、京酱肉丝、江西瓦罐汤、西餐薯条鸡翅,甚至也有面包诱惑。
大单品+融合菜有什么优势?“当年绿茶餐厅每桌必点的绿茶烤鸡和面包诱惑两道单品,奠定了大家对绿茶的记忆点;其他多样化的菜系则提供更丰富的口味选择,笼络更多目标客群。”王栗表示。
甚至环境调性,两者也很相似。绿茶餐厅里,是小桥流水,树影幢幢的江南风光;走进小菜园,就好像身处于白墙青瓦马头墙的徽州小院。
绿茶餐厅.图源:大众点评@绿豆干煸松仁
也正是意境拉满的氛围,拉高了平价餐厅的性价比。当年绿茶餐厅创始人王勤松一语道破其用意:“用人均50的花销享受500万装修的餐厅”。
但话说回来,看着绿茶在港交所连战连败的递表历程,很难不让人担心小菜园会不会落到跟绿茶一样的境地?
品牌能够以平价抓住人心,但消费者不会只满足于平价。
王栗也表示,当今餐饮流行趋势正在从“融合菜”向“特色菜”倾向。哪怕火锅也细分出潮汕鲜牛肉火锅、川渝毛肚火锅或广式猪肚鸡等多种细分类型。
即使做融合菜系,要么有高利润的主打菜品,要么能提高品牌价值,“否则很容易成为大杂烩。”
比如依旧平价的绿茶,但却缺乏创新口味,少了新的卖点,从而沦为过气网红——在2019年到2021年,绿茶平均保持2-3天一道菜的速度,但除了烤鸡和面包两道经典菜,几乎没再出现拳头产品。
据绿茶招股书,2019年,每家门店日均销售额整体为32.4千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下滑至23.0千元,到了2021年有所恢复,但是仍然比2019年减少了4.3千元。而2019年至2021年,绿茶餐厅翻台率分别为3.34次/日、2.62次/日、3.23次/日,与绿茶餐厅创始人2015年表示的“绿茶餐厅一天翻台4次保本,最高7次”的数据相差较远。
王栗还补充道,目前小菜园符合大众对餐饮性价比的呼声,但性价比路线也充满挑战。
一方面,餐饮市场整体成本在上升,这势必会对包括小菜园在内的餐饮品牌造成压力。另一方面,人们对正餐的菜品口味、环境、服务等要求相比快餐更高,而这体现在经营上则意味着更高品质的食材、更高的租金以及更多的人力成本。
更何况准备扩张开店的小菜园,预计2026年门店将超1100家。而目前店铺空白地带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若在这些地区开设直营店,那将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成本。
将“平价餐饮进行到底”本身就很不易,这背后是供应链的优化、运营效率的持续提高。在这条路上,小菜园还有更多路要走。
有意思视频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