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香港,等待戈多

香港,等待戈多

公众号新闻

智本社会员体系大升级

一、最新推出年度会员”,有效期一年,仅需499元,轻松上车。

二、原终身会员升级为“超级会员”(新用户现仅需1299元原价1699元),有效期永久,原权益不变,额外增加五大权益

备注:原终身会员只需加299元,就可打满权益,通看全场,文末扫码。



 文 |  智本社 城关

周日(2月4日)晚间香港大球场涌入4万球迷,前来观看迈阿密国际队的表演赛。鉴于当家球星梅西的市场号召力,本地媒体的赛前报道已是长篇累牍,香港特区政府更将此看作是顶级的城市宣传活动,豪掷1600万港币赞助费。但梅西不仅未有出场,连场边热身都不见人影。愤怒至极的观众只能报以嘘声。乘兴而来、败兴而终,大抵是港人过去一年的真实写照。

去年2月6日,香港与内地实现全面通关,出入境不再要求网上预约及48小时核酸证明。彼时香港社会对于“经济复常”信心十足,但一年过后市场走出“预期差”行情:港人北上消费蔚然成风,本土零售商被迫缩减规模;反映私人住宅价格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全年累计下跌约5.22%,创近七年新低,较2021年8月峰值下挫22.3%;港股历史性连跌四年,IPO募资额创下2013年以来新低,“国际金融中心遗址”论调甚嚣尘上。

今年开年,市场押注美联储提前降息,香港寄希望于摆脱高利率“枷锁”,不仅楼市股市可以一扫阴霾,港币高估的被动局面也将得到缓解。然而,香港经济复苏之路错综复杂,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亦有非周期变量。若是一味等待,只会沦为失望的看客。

本文逻辑

消费北上:加拉帕戈斯综合症

土地财政:经济结构先立后破

金融遗址:全球分化重新定位


01
 消费北上:加拉帕戈斯综合症

如今每逢周末,深圳与珠海的山姆店就挤满了香港顾客。上月Costco(开市客)龙华店开业前,共吸引超9万名顾客办理了早鸟会员,据称港籍人士占比达一成。藉此机会,不少香港旅行社做起了“北上购物一日游”的生意。

须指出的是,此类仓储式商场对于港人来说并不陌生。早于1994年,沃尔玛就曾进军香港市场,发展两年后宣告结业。而在1996年,家乐福在香港开设了第一间超级市场,全盛时期曾有四家分店,2000年全线执笠。

也是在1996年,山姆在深圳福田区开办了全亚洲首家门店。截至去年底,深圳已有4家山姆会员店,俨然成为山姆的中国大本营。

为何相同的零售模式,在深圳河两岸的发展境遇如此迥异?香港媒体对此归结为本地的“租金贵、人工高”,无法满足仓储式商场的成本要求。但像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跨国集团,在开拓新市场前难道不做调研的么?

笔者认为,背后症结在于,沃尔玛们在香港无法通过整合供应链以实现价格优势。仓储式商场的经营逻辑,就是压低商品流通费用,以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当单品销量累积到一定规模后,再倒逼品牌方给出更优惠的进货价格。这一套玩法后来被贝佐斯归纳为“飞轮理论”,并孕育出亚马逊这个电商巨擘。

沃尔玛与家乐福在香港面对的最大挑战,是那些背靠大财团的连锁商超牢牢掌握着渠道定价权,不会有哪个品牌方为了外来和尚得罪本地金主。以此来看,香港零售业患有典型的“加拉帕戈斯综合症”。

1835年,达尔文乘坐考察船抵达太平洋东部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在这个远离美洲大陆、生态“自循环”的封闭系统中,达尔文汲取灵感、写出了震惊寰宇的《进化论》。多年后,日本学者将此概念引入商业理论──“加拉帕戈斯综合症”,其代指在孤立的市场环境中,产业结构进行“最适化”演变,进而丧失了与外界的互换性。

在经济学家眼中,长期以来存在“两个日本”,一个是准入壁垒较低、极具竞争力的出口型产业,如家用电器、电子消费品、汽车制造业;另一个是效率低下、身患“加拉帕戈斯综合症”的非贸易产业,如消费零售、金融服务、房地产等。

“加拉帕戈斯综合症”所属行业通常能够吸纳大量就业,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但由于步自封而缺乏外部竞争,不仅显著增加了家庭部门的生活开支,而且严重拖累该地区的产业升级。

香港作为外向型经济体,资本可以自由流通,商业生态却实属封闭。虽然没有实质的保护政策,但存在无形的进入门槛。每当新平台、新业态移植到香港市场,均会遭遇种种水土不服。无论是此前的移动支付、共享单车,还是到如今的外卖平台。

眼下内地市场疯狂内卷,零售商与品牌方在薄利多销层面达成一致,商家动辄大打价格战,间接对香港购买力形成虹吸效应。但这里有个问题,两地之间一直存在商品价差,为何“反向代购”群体突然间从港漂学生拓展至中产家庭?       

这是因为经济下行加之资产缩水,双双冲击港人资产负债表,中产家庭当下最大的消费需求,就是在减少开支的前提下,还能维系以往的生活品质。香港街面上也有“价真栈”、“钱大妈”这类平价连锁店,但都是针对低收入的公屋家庭,为中产阶级提供极致性价比选择的商铺则十分有限,北上消费水到渠成。

必须说明的是,笔者并不认同港人北上属于消费降级,他们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同品质的商品、体验了更优质的服务,并能保住中产的体面。这种行为应该被定义为“消费保级”。

当然,那些被平替掉的香港连锁店迎来了史上最强寒冬。去年底,“日本城”与“759阿信屋”母企双双发布盈警,前者中期纯利同比下降38%,后者更是暴跌99.7%。今年初,新鸿基地产旗下的一田百货宣布收缩沙田店与大埔店的规模,大幅削减零售品类。

不少人认为,北上热潮是受港币升值所累,美元进入宽松周期后,自然会“解围”香港零售业。但香港经济问题真的只是受困于周期性因素吗?



02
 土地财政:经济结构先立后破

十年之前,内地对于香港社会矛盾的印象只停留在“土地霸权”。香港小学生的名作《李家的城》,微博网友耳熟能详。主流观点认为,香港地产家族坐拥庞大土储,不断推高楼价水平,并且深度介入民生领域,除了上文提到的零售业,还涉足交通、电讯、煤气、电力等行业。生产要素定价权高度集中、甚至形成垄断。

早在开埠之初,港英政府为维护零关税与低税率环境,就有意在土地垄断的基础上树立“土地财政”。这一整套地产开发制度,从土地批租制、招拍挂制度,再到新楼预售/卖楼花,无一不被内地所借鉴。据张五常回忆,1987年底深圳政府首次拍卖土地时用的木槌,就是从他那借来的“香港制造”。

回归后,香港特区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倚赖未有改变。若合计卖地收入、辣税差饷以及地产商利得税,房地产类收入占政府财政比例已超过一半。土地财政的危害显而易见,置业艰难、阶层固化、创新乏力等弊端尤为突出。香港特区政府试图通过《长远房屋策略》弥补土地供给的不足,并制定公屋建设目标。但截止去年三季度,香港一般公屋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还是长达5.6年。虽说现行公屋制度存在子女世袭、瞒报收入等诸多漏洞,但供给增长缓慢仍是不争事实。

自2014年开始,香港陷入多轮政治风波,背后到底是民生问题还是政治问题,内地也曾有过多番讨论。一切尘埃落定后,特区政府下定决心摆脱土地财政桎梏、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时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于2021年10月提出“北部都会区”计划,旨在打造“南金融、北科创”的产业格局。

香港大型基建工程的挑战,内地朋友可能不甚熟悉。其一,因为新界北的业权分散,政府收地程序极为缓慢。其二,香港长期奉行“小政府”理念,回归后欠缺主导大型开发项目的经验,现在所见的那些“新市镇”多为港英时代规划。其三,超长周期的基建工程不可避免要面对自身经济波动的冲击。

近年来地产市场的萎缩,严重加剧港府财政负担,也演变为经济转型的现实困境。

香港差估署公布的私人住宅售价指数已连跌八个月,去年累挫6.75%;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也由高位下跌两成。又因为先前疫情延缓了推盘进度,目前地产商手中积累了大量库存。香港房屋局上周五(2月2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去年底现楼货尾逾2万宗,未售楼花单位约7.1万宗。此外,同期已批但未动工土地可提供约1.8万宗单位。加总起来,香港楼市潜在新盘供应量达10.9万宗,亦是2004年有记录以来的纪录新高。而去年香港新盘成交量仅为1.06万宗。

不明朗的楼市前景促使刚需群体转买为租,房租走势与楼价显著背离。反映私人住宅租金走势的中原租金指数(CRI)在2023年逆势上涨7.37%,升幅为近九年新高。房产中介人士对此归功于香港移民政策的“发功”,但引进人才做出多大贡献其实无从考据。笔者认为,这更多反映出本土居民应对高利率环境的资产对冲策略,甚至不少港人会出售物业套现、再存入银行赚取高息。多重合力造就了当前住宅租务市场的“苦涩繁荣”。

在此背景下,地产商拿地态度趋向保守。2023年,港府卖地收入预算为850亿港元,但实际收入仅156亿港元,不足目标金额的两成。而去年港府招标出让的10块土地中,有6块土地出现流标。也因此,德勤扬言港府23/24财年的财政赤字将达到1300亿港元,这一水平大幅高于去年初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预计的1000亿港元。

一边是因卖地不畅导致的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另一边业界又呼吁彻底免除楼市税及股票印花税,以此提振市场信心。就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口,港府财政左支右绌。前阵子坊间传出即将开征“资产增值税”的消息,逼得正在达沃斯开会的陈茂波远辟谣:绝无此事。

既然土地财政暂不能放弃,官方就必须释放救市信号。香港发展局局长宁汉豪于上月宣布,2024年一季度将暂停出售住宅用地。此举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当年腹死胎中的“八万五计划”。香港再次走到十字路口,如何跳出历史循环?



03


 金融遗址:全球分化重新定位

香港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遗址”的代名词,该典故出自小红书博主的揶揄,却在海外自媒体加持下二次传播。看上去境内外大V达成了一次难得的共识,实际是双方在“黑香港”这个流量密码上形成了默契。

当然,笔者无意为港股的槽糕表现开脱。看着港股感人的日成交量,不禁想起当初还在港交所任职的李小加,曾向媒体畅想香港资本市场的定位:“让中国的货和钱,与世界的货和钱在这里见面”。显然现在世界的钱抛低了香港,只留下一票流动性枯竭的货。港股不仅历史性连续四年下跌,全球第四大资本市场的排名,也刚刚被隔壁的印度股市抢去了。

但这非一城之堕,乃是全球变局。

二战结束后,香港承接大量人才、资金、技术,逐步从远东转口贸易重镇,成长为世界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可谓吃尽全球化红利。特别是在1983年开始实行的联系汇率制度,增强了“世界的钱”投资香港的信心。

前不久米莱夺得阿根廷总统宝座,宣称要实现全面美元化,有港媒点评《阿根廷“香港模式”实验》。其实在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后,拉丁美洲各国都曾绑定过美元汇率,每当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这些国家即遭遇债务与货币的双重危机,最终固定汇率制只能以崩溃告终。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为何硕果仅存?这是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球经济重心东移,增量资金涌入东亚经济体,也为香港带来充裕的美元。到了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而成为全球经济发动机,香港坐享时代红利。这些年,香港在经济层面与内地融合,金融层面与美元挂钩。如同参加“三人四足”竞赛,左腿连着博尔特、右腿绑定加特林,不用费力却“遥遥领先”。

时来天地皆同力,远去英雄不自由。全球化转向全球分化,中美竞合博弈加剧,两国经济周期不再同频共振,货币政策更是完全背离──美国加息抗通胀、中国降息抑通缩。这也造成了“弱通胀”的香港被动加息,港元汇率相对经济水平出现“高估”,自然影响到居民的消费选择,也对资产价格产生冲击。

关键是,即便香港在“三人四足”竞赛中选择放弃博尔特,但以自身实力也跟不上加特林。

香港正处于一个完全不同以往的新周期。平心而论,港府也在付出极大努力适应变化,对外积极拓展东盟与中东市场,发力绿色金融、伊斯兰金融,对内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加强移民政策吸引力。但香港若想加强竞争力,还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人口结构问题。2022年全港人口年龄中位数46岁,65岁以上人口占比21%,0.8的生育率低于韩国。老龄化社会意味着更低的消费倾向,更高的社福支出,以及更差的创新环境。香港对于“人口红利”概念并不陌生,过去几乎每一轮的经济跃升都能与移民浪潮相印证。所谓“狮子山精神”,实质就是移民精神。

香港经济结构转型需要新一轮基建周期打底,而大型项目落地又需要持续的人口增长作为支撑,这其实是一个“逆瓦格纳加速”的过程。港府此前宣布向每名新生婴儿派发2万元补贴,同时大力推动移民政策,目前已批出5.1万份高才通计划申请。

香港现行的移民政策主要面向以投资移民为代表的“高净值”人群、以优才专才为代表的“高学历”人群。但要注意的是,高净值人群的移民去向选择广泛,香港须与其他移民国家激烈竞争;而高学历群体在AI时代也面临着“人才价值重估”的风险。以眼下在美国大火的文生视频公司“Pika Labs”为例,华裔创始人郭文景(Demi Guo)25岁,半年前选择放弃史丹福大学AI Lab博士学位投身创业,如今公司估值两亿美元。这凸显出一个重要的事实,即便是美国顶级高校也难匹配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而“低龄”才是AI创业的最大优势,其代表着更强的学习与适应能力。

在人工智能时代,曾经的“高学历”有可能分分钟变身“伪人才”,香港移民政策应进一步提升“年轻化”的比重。

二是联系汇率问题。香港采用的是固定汇率制度,其优点非常明显:减少汇率波动,降低交易费用,吸引长线国际资本前来投资。但货币价格被管控,意味着汇率的风险警示功能丧失。如若外汇储备干塘,往往会出现股债汇三杀的局面。在债务危机爆发后,包括阿根廷在内的拉美国家都选择放弃美元绑定。

诚然,港府的外汇储备仍然充足,但也要考虑到全球分化的趋势,慎重评估联系汇率制度。如今香港内部需求严重收缩,市场会通过价格调节的方式,重新对供给端配平。而货币价格被锁定,只能由土地价格、租金价格、人工价格去吸收更多的伤害。

很多专家建议港币脱钩美元、与人民币挂钩,笔者并不赞同,此举既不符合国家利益,也无助于香港发展。目前离岸人民币存款规模仅为在岸人民币存款的0.9%,港币与人民币挂钩意味着短期内须大幅增加离岸人民币投放,无疑将提高人民币汇率调控成本,加剧境外投机资金的做空风险。未来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香港放宽联系汇率的波动幅度、或挂钩一篮子货币,大的方向是从固定汇率制过渡为浮动汇率制。

香港不介意成为“旧世界”之遗址,但关键要在“新世界”找准定位。如果不能正视问题、积极应对,香港经济等待戈多,如同香港球迷等待梅西,最后只能是等了个寂寞。


参考文献:

[1].《香港金融市场面临挑战》,智本社清和社长;

[2].《日本经济困境,是来自“资产负债表衰退”吗?》,方德金控首席经济学家夏春;

[3].《重振香港经济必须重启顶层设计》,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退休教授莫世祥;

[4].《香港经济政策绿皮书2024》,香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5].《香港零售业的“加拉帕戈斯综合症”》,大公报李灵修。



超级会员

现在下单节省400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体验 | 在香港,一个叫戴维的男人要离婚了……2024年第2家中概股IPO:承创互连科技,来自香港,成功在美国上市波士顿倾茶事件250周年:342箱茶叶将被倾入波士顿港,纪念活动一览征集2024年新年礼盒,等你来投~世界始终在那里,等待我们重振旗鼓大快人心!嚣张跋扈的非法移民终于被逮捕,等待遣返!曾叫嚣霸占房屋、嘲笑美国人是奴隶【1月7日晚上12点报名截止】2024年北大清华3v3篮球赛,等你来战!塔州Birchs Bay车厘子明天发货,等了1年的农场品牌!“我不敢把房子出租出去”!1,200栋房屋被霸占,等待警方驱逐需半年时间...体验 | 我放弃大厂2万月薪来香港,不想处理内地那些该死的人际关系了!《让子弹飞》为啥厉害?姜文因为一辆马车,等了三个月!Taylor Swift会是一个很好的三项运动员,哈哈贝德斯金融 Plutus,来自香港,递交IPO招股书,拟赴美国上市绰耀资本 Red Solar,来自香港,更新IPO招股书,拟赴美国上市新泽西往返百慕大&东加勒比海10天9晚邮轮团:7/4中文导游带团 嗨玩国王码头+拉巴迪+拉罗马纳多米+普拉塔港,来一场终极冒险!魏京生案在香港,一个叫戴维的男人要离婚了……香港是中国的,为什么内地人去香港,还要通行证?大雪我放弃大厂2万月薪来香港,不想处理内地那些该死的人际关系了!电子产品回收商:创智环球科技,来自香港,递交IPO招股书,拟赴美国上市体验 | 花一天时间乘卧铺车去香港,是1991公里的绝版体验……香港,不响路途道径探访佛山“专攻”TikTok美国市场跨境电商基地:产业链“抱团”出击,等待流量爆发财经早参丨利好!两部委发声;新年首战国足1-2不敌中国香港,3人染红;日本连续发生地震、火山喷发;英美计划对也门胡塞武装发动打击中国游戏业,等待一个黑神话考公「巡考团」:辗转全国,等待上岸考公“巡考团”:辗转全国,等待上岸“我不敢把房子出租出去”!1,200栋房屋被霸占,等待警方驱逐需半年时间..剧场新闻|本·卫肖和卢锡安·萨马蒂将出演《等待戈多》来了,星系就是宇宙暗物质海洋中的台风,飓风和龙卷风体验 | 在香港生活N年,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香港,不要相信网上说的了2024即将上映的中国电影盘点!好几部大片都感觉要超神,等不及看了吞吐量狂涨30%: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新年迎来开门红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