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表态:“我不干涉你们在哪过年!”但是……
过年,是检验婚姻的“照妖镜”
“我准备订年二十九晚上回去的票,大年初二中午回来,可以吗?”
饭桌上,丈夫老磊随口提起过年安排,让我瞬间恼火。
先简单说说我跟老磊的情况。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姑娘,老磊是个北方小伙。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可以说截然不同。我们年纪相仿,有着几乎相同的相亲经历,闪婚闪育之后,现在日子过得倒也幸福。这些以后有机会可以展开说。
过去几年,因为孩子刚出生加上疫情的原因,每年过年我们都是各回各家,也算是江湖上给出的最流行方案了。
然而随着孩子长大,该方案的缺陷也越来越明显——现在我们已经是个成熟的小家了,过年还要拆开过,这合适吗?
孩子会怎么想?
我决定展开这个话题,趁着这次机会,一次性把以后的新方案也沟通清楚。
“往年你都回去过,今年也该陪陪老婆孩子了。”
“今年刚好是个寒冬,跟你回去的话,零下几度,孩子和我都受不住。”
潜台词,要么你留下,咱们一家三口原地稍息;要么你随我去我娘家,咱们一家三口一起去南方享受零上气温的春节。
我觉得我的要求并不过分,但老磊沉默很久,一口一口扒着饭,半晌才憋出两句:
“我已经不要求你跟我一起回去了,我就自己回去,一年到头,我就只有过年能回去看看老人。”
“你带着孩子回去咱妈家,行不?”
说句良心话,我们夫妻两边的老人在过年的问题上都很给力,老磊和公婆从不要求我过年去婆家,也从不因为我不回婆家而说三道四;我爸妈也不曾因为老磊没来拜过年发过什么牢骚,这一点我一直很感念。
但在年轻的婚姻里,很多时候我们玩的是不争馒头争口气,主打一个态度。
在哪过年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心里有没有为我着想过。
在我看来,老磊现在的做法就没为我着想。
要知道孩子正是皮的年纪,带他一会儿我半条命都要歇菜,何况我爸妈年纪也大了,根本帮不上忙。前两年我单人带娃“一带一路”也就不说什么了,今年他还想把孩子甩给我一个人,那这个年对我来说就不是年,而是上工,是加班,我不想再妥协。
更何况,这是你老婆第一次向你提出陪伴需求耶,又不过分,不能满足一下吗?
其实老磊不知道的是,我今年这么坚决地希望他留下我们小家自个儿团聚,也有我自己难于启齿的委屈。
回想起过去几年带着孩子在娘家过春节,我也是一把心酸泪。
在我老家那个传统封建重男轻女的小地方,已婚女性可以深切感受到“无家可归”的处境。在婆家,好一点的是“客人”,差一点的是“外人”,总归不是“女主人”。在娘家,则是被看作“已出嫁的女儿”,大年初二前不允许住在家里,我跟孩子只能在酒店住上几晚,为拉动春节假期消费做出积极贡献。
我有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和难过,更多是对孩子的愧疚。只有在自己的小家,我才能找到真正的归属感。
我开始据理力争,试图让老磊明白:结婚以后自己的小家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三个人在一起,这个年才算是有意义的。
“我们可以选个暖和点的天气一起回去看老人,今年春节就留在这吧。”
结果老磊急了:“不是过年,他们谁在家?”一句话脱口而出。
这下我懵圈了,公婆老两口不是一直在家吗?也没离过家啊?
进行一番深入讨论后我才明白,合着回家看老人是顺带的。赴发小们的约,把酒言欢忆往昔做追风少年,才是真。
我靠,绝了。
至此我的内心再没有任何纠结感怀,对于“过年到底在哪过”这个问题,可以说已经完全站上了道德的制高点。
就这样,我和老磊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甚至把过去的芝麻小事都翻出来接着吵,火越拱越高,最后老磊甩下狠话:
“行了,今年我带儿子回去过年,你休息。”
虽然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担心给孩子留下阴影,还是停止了战火。
过年,是检验婚姻的“照妖镜”,这话真一点都不假。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这样真的好吗?
看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说:你自己摊上个重男轻女的环境,原生家庭不宠爱你,所以才觉得过年不回老家看父母也无所谓。但你丈夫不是,换作你是他,你肯定也想回老家。
是,换作我是他我肯定也想,毕竟有便宜谁不想占呢?回去了我就他老磊家的好儿子,什么都不用做爹妈一看见我就乐,我不用住酒店不用带孩子,还能约兄弟老铁们喝酒吹牛,这个年过得简直不要太爽。
但我想归想,我不会一年复一年地真这么做,尤其是在伴侣提出了明确的需求之后,我一定会想方设法满足对方,寻求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什么叫两口子,这才叫两口子啊。
我看到网上很多人都对papi酱夫妻“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模式称赞有加,表示前卫,独立,自由,神仙家庭。
我觉得前卫是真前卫,独立也是真独立,但说自由,属实有点扎心了。
婚姻,作为人类社会延续至今的一种古老制度,既然选择了它,必然要舍弃一部分自由。别说是民政局盖过戳的老夫老妻了,就算是没有结婚证的亲密关系,你想好好维护它,你也不能既要爱侣的亲密,又要单身的自由吧。
自己孩子都断奶了,一个成年人,嘴上还总惦记着“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理直气壮的,巨婴何时能长大,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我已经是家庭的男主人/女主人了”的概念呢?
当代青年步入婚姻的年龄一般在30岁上下,此时两边父母一般在60岁上下。咱爹妈活到80+没问题吧,怎么着,是往后20多年的春节都准备拆着过呗?
当然我知道,现在很多人都是在外工作一年,逢年过节才有空回次家,父母一天天老去,自己越来越忙,想回家多陪陪老人,一个年都不想落下,这完全是人之常情。我也不是非要把“过年不一起回家”上升到“没有家庭观念”的高度。
但我不相信,基建狂魔修出时速350km且春运期间也不涨价一毛钱的高铁,春节期间随时能叫到给你开到村口的网约车,交通没有最便利只有更便利,真就想不出阖家团圆的法子吗?
国庆你家春节我家,一年一家,初一二三你家初四五六我家来年再互换,不差钱的报个旅行团一起玩一玩……这不是都有招吗?
我在网上也看到一些年轻的朋友评论道,“爸妈想见的是自己的孩子,又不是儿媳妇或女婿,谁心里都清楚。”
嗯,很会说,但不一定真懂“父母心”。
你们低估了老人对团团圆圆的渴望。很多老人或许嘴上不扫你的兴,但看你形单影只的回来,心里是会有遗憾和担忧的。
又高估了自己一个人在老人心里的分量。尤其是有了孩子的家庭,如果你一个人街溜子似的溜达回去,没带上人家孙子孙女,真还不如别回去。
如果这些你都知道但依旧选择这样做,那我只能说:更爱自己不丢人,但你别打着孝顺父母的名义。
别让“团圆”成为自我感动的秀场
“婚姻不幸福,不是因为缺乏爱,而是因为缺乏友谊。”
这里的“友谊”,便是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情谊。
过年去谁家,这个话题年年讨论,以我个人浅薄的见解:
如果有一方是独生子女,就多去独生的家庭过年为好。
暂且不说是不是绝对的“公平”,作为常人,还是不希望一个家庭中只有两个老人过年。这种情况下,兄妹多的一方就尽量多担待点对方。当然,这也不涉及牺牲不牺牲自我的问题,家庭里多讲宽容与理解,少讲牺牲与委屈,要是事事追求绝对的公平,你算计我来我防备你的,那还结婚干什么。
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尽量做到都不落下。
两个人端一碗水更难平。双方都是独生子女,除了要尽量照顾彼此的心情,也更要照顾两边老人的感受,宁可两位年轻人多奔波一些也别图省事,想想看一年也就奔波这一回,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这种方式还是尽量少用,夫妻才是共同体,如果为形式上的探亲影响到夫妻感情,大抵这种“团圆”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双方都不是独生子女,更要走心。
我是85后,就我们这一代人,如果双方都是非独家庭——说句你们不爱听的话,大概率双方都是重男轻女的“追生儿子”家庭。那么在座的大兄弟们,你们作为重男轻女和传统婚恋观的既得利益者,就真得多设身处地为你们的爱人考虑考虑了。
她跟你回婆家会不会不自在?她一个人回娘家会不会受委屈?咱们要坚定反对封建糟粕,当个好队友,大冷天的别让老婆寒心。
回谁家过年的终极目的,是为实现情感的代偿释放,纠结于问题本身,容易将美好的初衷变成破败的车祸现场。“代偿”的效果,是希望父母开心,夫妻感情得到升华,让孩子和祖辈好好联络一下感情。总之不是为了显摆自己孝不孝,否则“回谁家过年”就成了一种自我感动,从团聚的意义上考虑,自然就是不折不扣的伪命题。
说回我家的事。我知道老磊上面的表现是有点讨打,但请大家放心,我也不瞎,起码这人和我吵完架,吃饭照旧会给我夹鸡腿,起码这人不会没完没了地不痛快,也知道自己找台阶下。
“要不然,以后过年就一家一年吧。”
“行啊。”
撰文 / 祝铭
责编 / 晨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