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的花草里,品读中国古典文学的美
说到春天的花朵,那一定少不了桃花。
《诗经》中描述女人与烂漫桃花的篇章,最著名的是〈周南:桃天〉篇,本篇共分三章(段),每章四句,其中三句相同或略同。
第一章:「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意思是,桃花开的美丽繁盛色彩鲜艳明亮,姑娘要出嫁了,以后要让夫家和顺畅旺。其他两章就只有第二句不同,第四句大同小异。
第二章:「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第二句「有黄其实」,指桃实大又多;
第三章:「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第二句「其叶蓁蓁」,指桃枝叶茂盛。诗句用鲜艶的桃花,形容少女的美丽,并具有桃树一样的青春气息。
(以上内容均出自课程,更多内容请订阅收听)
花草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在古老的诗词、文学中,那丰富的草木名物世界,今天仍在我们的身边。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盎然的名物草木的世界。
“文学离不开植物,植物也能从文学作品中得到完美的诠释。”
说出这番见解的,正是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教授、古典文学植物研究第一人——潘富俊。
他是名校教授,更是古典文学植物研究专家
他把看似普通的一草一木讲“活”了
潘教授何许人也?你也许不知道。
随手拎出他的几行履历,你会深深震撼:
论头衔,他是美国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博士,现za在更是我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知名教授;
论学术,他著作等身,如《诗经植物图鉴》《楚辞植物图鉴》《成语植物图鉴》《红楼梦植物图鉴》《唐诗植物图鉴》等无不畅销,获奖无数;
论资历,他拥有30多年田野工作与古典文学经验,讲课深入浅出,拥趸无数……
即便在外人眼里功成名就,他却没有飘忽所以、忘记根本。
相反,他变得更加低调谦和,初次见到潘富俊教授,你压根不会觉得有距离感。你会情不自被他儒雅的外表、磁性的嗓音和平和的修养所深深打动。
正是因为久在一草一木中获得的滋养,使他身上有一种“人淡如菊”的气质和魅力。
早在年幼时,他就饱读诗书,但经常读不懂文学经典中的植物,究竟代表何意。
直到随祖父到乡下行走,了解了很多植物背后的典故,他情不自禁为之着迷。
后来,他又远赴美国,研读植物科学,并将其与中国的古典文学相结合,产生了奇妙的碰撞。
随之而来的,是他的拥趸越来越多,每次他一开课,总是人员挤挤。他能把看似普通的一草一木,讲的深刻透彻,浅显易懂,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从中受益。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越早走近植物,越早诗意栖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的确,每一颗普通的草木,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里,都被赋予了别样的含义。
不信,你看:
在《全唐诗》里,一共出现了398种植物;
在《全宋词》中,则可以看到321种植物的身影……
以几部流传最广的小说为例,《金瓶梅》中有210种植物,《水浒传》有102种,《红楼梦》达到242种,《西游记》更高达253种之多……
一草一木,都是故事;一草一木,都有学问。
仅以兰花为例,早在《论语》里,兰花就寓意丰富。
潘富俊教授指出:“兰凭借它的芳香,在先秦时期有着‘室家君王’的崇高地位,后来用以指士人的贤能与德行,也与‘君子’一词的内涵从血缘政治中的贵族到精神修养上的贵族这一演变过程相合。”
他还会结合自己的研究,把很多关于草木的有趣知识进行了趣味解读。
比如:
为什么“芍药”是古代青年男女相恋or离别信物?
玫瑰为什么明明是花,取名却用玉字旁?
从《孽海花》和清诗,教你看中国文人怎么喝咖啡……
这些问题在《名物与草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意象世界》,都可以为你做出解答。
【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购课学习】
课程订阅仅需69元
有课程问题,请添加小助理:thepoemforyou0601
横跨2000+文学史
揭秘50种奇木异卉的“前生今世”
很多人听了潘富俊的课,也许一天两天看不出变化。但时间一久,却会让人惊觉:一个人竟可以有如此惊人的改变!
不但全方位认识了50+种草木、名物各类意象的特点及背后的文化内涵、意义;还能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代表性作品及经典人物形象;
更能放下焦虑,沉浸在对中国文化、历史、植物学各领域文化趣味常识的了解中,变得越来越豁达、通透、睿智……
课程大纲
让你了解名物背后的意象
热爱中国古典文学;喜欢思考自然、名物与文学关系; 希望深入了解意象内涵及背后文化故事; 对中国文化、历史感兴趣,想要获得精神陶冶……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